慢性病护理能力培训小结

护理部举行慢性病护理能力培训

为深入贯彻《慢性病护理能力培训与考核方案(草案)》精神,落实本中心的慢性病护理能力培训与考核计划,护理部于本月12日晚18:00—20:00在院五楼会议室举行了第一期慢性病护理能力培训,培训主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

本次培训应到30人,病假1人、产假1人、事假3人,实到25人,接受培训率83.33%。培训效果评价计划在第二期培训结束后合并进行。

为加强培训效果,切实提高本院护理人员慢性病护理能力,本中心邀请了本市护理专家、人民医院教研室老师做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专题讲座。金老师从慢阻肺的定义及相关概念、病因、病理生理一直讲到并发征护理以及慢阻肺治疗最新进展,重点讲解了患者的评估、护理措施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包括病史、身体的评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氧疗方法、家庭氧疗的意义及注意点、雾化吸入方法及注意事项;有效咳嗽及呼吸功能锻炼方法等等,尤其强调了有效的家庭氧疗对慢阻肺患者的重要性。金老师在讲到有关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时请部分护士做了现场示范,对存在的错误进行了现场纠正,课后对部分护士提出的病情观察及相关健康教育方面的疑惑一一作了解答。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疾病谱、死因谱的转变,家庭养老养病越来越显得突出,家庭对慢性病的护理知识的需求越发显得迫切,护理进社区也显得越发紧迫,同样提高我们的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显得越发紧迫。通过金老师的专题培训,有效地帮我们的护理人员梳理了慢阻肺的理论知识,使我们的护理人员明确了慢阻肺的概念、熟悉了疾病各个阶段的健康教育方法,掌握了慢阻肺的主要护理措施以及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法。

护理部

 

第二篇:护理实训基地小结

20xx年以来,中央财政支持的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设备购置按计划全部到位,设备使用及运行情况良好。

护理实训中心面积7666平米,设有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等33个实训室。护理实训中心模仿医院环境,仪器设备仿真度高,除能满足基本的教学需要外,还与其它医学专业资源共享,并面向社会开放,进行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要设备有:基础教学设备包括各种基础护理操作实训模型、先进的多媒体摄像监控系统和自助教学系统;模拟教学模型包括生理驱动的模拟高级综合复苏系统(ECS)、高级分娩及抢救模型、高级复苏模型、各种穿刺及插管模型;真实治疗仪器设备包括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中心供氧/负压吸引装置、新生儿暖箱、光照治疗仪等。校内实训基地采取学院和系部二级管理模式。

护理实训中心建立有严格的人员管理制度,具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配备有合理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的实训指导教师,保证了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计划,保证学时数和实践教学效果;建立有教学质量检查、监督、保障体系,并具有规范的教学过程运行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坚持工学结合,聘请行业专家指导实践教学或兼任实习指导教师;课外活动、周六和周日实训室开放,不断提高实训设施的利用率。

三年来,护理专业在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医教结合、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专业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一、创新“医教结合、校院联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前2学年采取校内与临床基地相结合的教学,主要完成岗位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融“教、学、做”为一体,将专业思想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8周的临床基地教学,突出早期接触临床,实现课堂与临床实践、仿真实训与岗位见习、学校与医院的“三结合”,在学校和基地老师的双重指导下完成技能训练和知识学习;第3学年顶岗实习40周,按照实习大纲要求,在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接受医院和学校共同组织的护理综合技能考核,实施

校院联动、双元监控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构建了“以岗位能力需求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依托襄樊市护理学会和襄樊市医疗机构优质的医学资源,探索护理岗位任职要求,根据我院护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由行业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分析不同护理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构建了以常用护理技术、内科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技术、儿科护理技术、急危重症护理为核心课程的“常用护理技术+专科护理能力”的任务引领型的课程体系,并按照护理岗位的需求,设置老年护理、精神心理护理、社区护理等知识拓展课程,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推行以任务为引领,项目为载体的课程教学改革

在行业专家共同参与下,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护理岗位工作过程以及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职业素质,重新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以项目为载体、融合护士资格考试内容制订核心课程标准,设计以案例教学、临床现场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方案。改革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采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床边教学、小组合作互动、病案讨论、角色扮演、模拟情景演练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能力培养为本的理念。20xx年《常用护理技术》、《外科护理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社会服务效果明显

依托襄樊市护理学会,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承担了襄樊市社区护士培训、中学生户外应急能力培训、乡镇卫生院护理基本知识和技术培训、护士执业资格培训、临终关怀等,为襄樊辖区内的在职护士、中学生、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工作提供了便利,近三年培训人次超过五千人,实现了校企共建,学校、医院、社会三方共赢。

五、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随着“医教结合、校企联动”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进,校内实训条件不断改善,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上海宝钢医院、

上海老年护理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均有护理专业学生就业,毕业生遍及全国15个省市,一次性就业率维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在95%以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