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总结

专家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小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益终生。

本学期,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现将开展课题研究以来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根据实际,制定计划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平常的教学中会有这样的体会,好习惯的培养需要给学生设立小的台阶,一步一步扎扎实实,特别在以“细节决定成败”的数学学科,每一个细小的失误可能都会导致最终的失败。所以,我把本学期研究的重点定位在学生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主动参与的习惯:

(1)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知道上数学课前需要准备那些学习用具、准备到什么程度,为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做好准备。

(2)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知道作业要如何准备,该怎样书写,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习惯,学会检查的方法,做到注意细节,不要马虎。

(4)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能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二、对照计划,实施措施

1、充分准备,为有效学习做保障

40分钟的上课时间对每一位教师都是考验,而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课堂上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课我观察到,经常有学生忘记带课本、练习本、笔、尺子等数学课上必不可少的学习用具,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还经常耽误大家的时间;还有的孩子下了课不管自己的课桌上有多乱,先跑出去玩,等上课铃响后再满头大汗的跑进教室,然后才慢吞吞的收拾、准备自己的上课用品;还有的孩子物品带全

了,杂乱的堆放在自己的课桌上,找什么东西的时候需要翻个遍,还时不时的有东西掉下去。

确定了以上问题,针对计划当中提出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开始的第一周,我先就数学课上需要准备什么物品,怎样摆放提出了如下要求:练习本要用哪一页就翻开到哪一页;要用的文具比如笔、橡皮、尺子之类的要提前从文具盒里拿出来,上课不允许文具盒再发出声音;课本在上、练习本在下,然后用文具盒压好,摆出文具。课桌上的东西按要求摆好,收拾利落。在提出要求时,给同学们做了示范,让不会摆放的同学仿照别人的放好。针对孩子下课不收拾、不整理,下了课就跑出去玩这一问题也提出了要求:必须先准备出下节课上课用的学具,让同桌检查后才能出教室,课前两分钟预备铃响的必须快速返回教室,如果上课铃响还没有坐到自己的座位上要接受相应的惩罚。学生明白了数学课应该怎样准备后,以后每节课的开始都先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表现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小红花。

2、评比展览,培养良好作业习惯

学生在作业方面表现出的突出问题是:作业本不够整洁,不垫本、作业本封面脏乱、卷角现象比较严重;写作业之前没有很好的规划,作业本的使用格局不理想;不想好就写,涂改的情况比较严重;作业习惯不够安静,边说边做。

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明确的作业要求,要求学生写作业先整理本角,垫好本,选好用的笔。

对于作业本的保护和使用,采用评比展览的办法,不管是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作业时所用的本,统统拿来展评,不仅注意作业的书写质量,还要看看谁的作业格局安排的更合理,评选出优秀的榜样进行表彰。平常上课渗透一种理念:必须独立完成作业,允许出错,但不允许“抄袭”,通过校讯通与家长就孩子完成作业达成了共识,作业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不能依赖父母、严禁拖拉。通过课堂上学生也树立了“把每次作业当成考试”,只要写作业就要保证绝对的安静,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有效检查,促进学习的实效性

每当学生做完作业时,有的孩子就东张西望,不知道该做什么,等提醒他们检查了,多数孩子的反应是“双手拿起试卷来看”,他们仅仅有检查的意识是不够的,我发现多数是没有掌握检查的方法。

为此,我教给孩子检查的方法,尤其是计算题,应该把题目抄下来,在纸上再计算一遍。在计算课时放慢做题的速度,注意观察孩子们做完题目后的反映,然后反馈,

并及时表扬,告诉他们,做完后不说话安静的做好是不够的,只是用眼睛检查也找不出错误,更好的方法是用笔再算一遍,如果有时间可以多算几遍,这样才能提高正确率。平常课堂注意多表扬,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励大家充分的利用时间,学会检查。

4、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与就是合作学习。数学堂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发现有时“热闹”的场面背后,大概只有一半的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具有积极效果,另一半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收效甚微,只是流于形式,其中个别的同学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在浪费时间,毫无功效。

5、为此,我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困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这样既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又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坚持不懈,习惯有效形成

课前,坚持堂堂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作业时,坚持先安排版面、再书写;计算结束,坚持提醒学生检查并验算,把错误降到最低;小组合作学习,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在坚持严格要求的过程中,我自己设计了,学生不管哪一方面表现好,课前准备、发言、作业书写还是检查习惯等,都可以获得一张笑脸,集满10张便获得一朵红花,得到红花的同学可以向家长申请一份小奖品。这种办法的实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老师提出的各种学习要求也格外重视。

从这半个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情况来看,在学期初提出的“良好的准备习惯、作业习惯、检查习惯、主动参与的习惯”的培养目标已经初步完成,相信在下半学期的坚持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的行为习惯,让好习惯伴随孩子学习的一生

水屯营小学 逯小玲

2015.01

 

第二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邗江区陈俊学校 王爱菊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要得到培养,必须重视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数学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怎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笔者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如何教给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一、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面对小学一年级学生,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的习惯。要教会学生做到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小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并不容易。要告诉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懂别人发言。为训练学生“听”的能力,我组织一些有效练习:如我报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我讲应用题,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等。这样练习,促进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边听边想边记,利于培养学生有意记忆能力。

会看:小学生看事物一般比较模糊,怎样让他们会看呢?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尽可能不讲或少讲。会看,还要有意培养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看,教学中可以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

如讲5的认识与组成时,我在黑板上挂出一幅画“谁又替我把雪扫”。我根据画面内容,提出几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观察,开动脑筋去想:

画中一共有几个人,试着数一数。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们在做什么?有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质感。

问:画上有几个人你先数一数,几个男的?几个女的? 答:画上一共5个人。3个男的,2个女的。

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答:有一个老爷爷,还有两个小男孩,从穿的衣服和戴的帽子可以看出来。

老师小结:这幅画上一共是5个人,一位是老爷爷正打算扫雪,可是4个小同学早已扫得干干净净藏在门后边,不让老爷爷知道。他们这种做好事不让别人知道的好行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紧密联系5的写法,5的组成,1和4组成5,4和1组成5,2和3组成5,3和2组成5。这样学生对看图有了浓厚的兴趣,然后,教会学生怎样看数学书上的图。看数学书上的图,跟看小人书上的图不一样,看小人书上的图,主要是看故事,看数学书上的图,是看数量之间的关系。这就利于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会想:会想就是思考。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们动脑子。老师的提问,要有层次性,便于人人都可以思考回答。坚持这样做,既可以提高提问的教学效率,可使全班大多数学生都积极动脑思考,提问时还可让不会答的优先答,会答的针对前者的疑问答。这样,帮助后进生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后教师还要注意及时评价。

会说:说即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说”可以发现小学生的思

维的正确性。课堂上要给时间让学生尽量学会说,实际是促进学生想。 数学课上训练说,我采用了以下一些做法。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小学生胆子小,不敢说,接新班后第一节课师生相互介绍,要求每个学生起立,大声说我叫×××,今年几岁,教师从中发现说得好的,要给与表扬。课堂上还可结合基本训练,检查复习等教学环节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大声回答问题,还可以采用每个人通过“发言声音合格”的达标验收活动促进学生“说”。

第二,让学生习惯于“说想法”。所谓说想法就是说思路,说过程。如个人独自小声说,同桌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等等。长此训练,低年级学生就学会了“说想法”。

第三,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图意、题意,要求学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 ,出示一个钟面让学生认,学生都说是8点5分,这时老师要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纠正,在数学上应该说成8时零5分。这样利于学生掌握数学术语,教师也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考查学生理解的程度,以便在学生叙述中纠正他用语的错误,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

二、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尤其是数学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面,学生用多种方法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这时,

老师追问:“为了不重复也不遗漏可以怎样数呢?”“逼”着学生思考,最后得出数面的一般方法是上面和下面、前面和后面、左面和右面共有6个面。学生认识什么是相对面后,再引导观察比较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你发现了什么?再一次“逼”着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有的用手摸一摸,有的用直尺量,有的把两块一样的长方体拼在一起等等,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的大小、形状一样。

又如在教《9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出示一幅图,上面画着一个停车场有9辆汽车,7辆小车,两辆大车。要求是让学生看图列出减法算式,9-2=7。有的学生则列出9-7=2,2+7=9。可是在自学议论时,有一个小同学说:“原来停车场有9辆汽车,开走了两辆,就应当列成减法算式9-2=7”。我问:“你怎么知道那两辆车是开走的,而不是开来的呢?”他说从汽车开走的轮胎印的方向看出来的。还有的同学说:“从车头也可以看出是开走的。”小学生观察事物认真仔细就是动脑想问题了,学生的智力有差异,教学要善于发现并捕捉在个别学生身上闪现出来的智慧火花加以表扬。不断扩大影响面,引导全班同学独立思考,表现自我,体验独立思考的乐趣。

三、养成自己阅读的习惯

课本是学习的资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要学会认真阅读课本。小学数学课本,没有故事情节,吸引力小,比较抽象。如果只是一般地要求阅读,低年级学生“读不进去”“看不懂”,教师要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首先要求学生能读明白课文,由于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缺乏阅读能力,应先教

给他们看图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再逐步阅读算式和叙述文字。

其次,要求学生独立地阅读习题。读题时还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应在教师帮助下读题,中高年级一般要求学生独立读题。再次,阅读数学课本还应要求学生手脑并用,纠正只用眼睛不用笔的“看小说式”的阅读方法,要边看边练,或先看后练,或在练中遇到问题再看课本。这样持之以恒,反复训练,就能逐步养成独立阅读课本的习惯了。

四、养成审题和验算的习惯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是审题错误。没有习惯和审题技能,就很难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要提高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每教一新课例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审题。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方法,养成审题习惯。低年级学生还要在解题时要求他们认真书写,要整洁,要规范。打草稿后写在作业本上,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品质。

解题后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要验算的习惯。这是数学特有的习惯,这样利于培养小学生验证思想,提高数学素养。验算要想算理,查方法,再验计算结果。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认真学习数学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适当布置课外家庭作业题时,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

动脑筋认真完成。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是基础性的、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是在学习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选取最能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持之以恒,必有成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