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度个人总结 - 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

2006-2007学年度个人总结

中教研 石桂梅

作为一名中教研副主任兼地理教研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为此,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及教学管理的有关理论,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积极参加市区的有关理论和业务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教育学院组织的“学科带头人高研班”,收获颇大),能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前沿,深入实践,将新的教育理念与我区实践有机地结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工作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圆满完成了各级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成绩显著。本学期共分三方面工作,现汇报如下:

初中管理工作(副主任工作)

一、教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为课程改革服务和为一线教师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教委和进校的工作思路,在上级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与合作;引领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创新教研体制,构建“以教研为基础、科研为先导、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教研模式。

二、重点工作及成绩

(一)加强初中教研员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中学教研室的职能作用。

首先,聘请特级教师和同行专家以及参加中考出题教研员对全体教研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教研员的综合素质。

第二 为教研员购买书籍,提供学习资料,提高教研员的理论素养。

第三 多方征求意见,群策群力开展初中教研工作。

努力打造一支团结协作、能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品牌团队。

(二)常规教研工作

以教研为基础,常规教研常抓不懈,常抓常“新”。这个“新”体现在:“教研思路新,教研方式和方法新,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强”。

本学年组织所有学科和中考学科的集体视导48校次,其中中考学科达到30校次。采用听推门课的形式,深入一线,深入班级,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教研员集体和个人视导听课共1142节,其中初三中考五科教研员每个人听课均在100节以上。

本学年各学科共组织市级教研活动142次,1812人次参加;区级教研活动和专题讲座488次,40872人次参加。引领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研员的教研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改过去的一人主讲,变成与一线教师的互动形式,现场交流,集思广益,达成共识。另外,已有部分学科,进行了网上教研。

(三)提高教辅材料的编写质量

聘请兼职教研员,听取一线教师对教辅材料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编写、修改,增强了教辅材料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年共编写教辅材料(包括教学目标及检测、试题汇编、寒暑假作业等)19824页,试卷及答案共144套。

(四)以科研为先导,创造性的开展教研工作。

在教研工作中,注意把科研作为先导,力争把教研工作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本学年进行了五大课题的研究

第一课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区已全面推开,出现的问

题是理念多,行为跟进不够。为了提高教研和课改的实效性。教研室作了以下工作: 学习研究阶段

学习教育理论,研究教研工作中的问题,把研究成果应用在教研工作和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这就是初中教研工作的一个新思路。为了学习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作了以下工作:

(1)自学:中教研专门组织教研员去图书大厦和校长大厦购买与以上研究内容的相关书籍,让大家学习;

(2)专家引领:集体和分学科的聘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

培训阶段:严格考勤;制定培训计划(学期初调查教师的需求,准备案例、培训资料、具体教材的处理)

(1)认真组织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共621人次),参加北京市组织的一级培训。 (2)教研室组织的培训:教学模式的培训;教研组长的培训;课改理念的培训。 (3)各学科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对一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共10920人次) (集中与平时相结合)分两步走:

第一步:在每学期开学的头一周,13个学科集中培训2-3天,以通识培训和课例研究为重点;

第二步:利用平时教研活动组织教材教法培训,以课例和教材处理为主。

总结推广阶段

即将发现、提升、总结、宣传和推广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作为教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优秀成果的作用,在以往的教研工作中,也强调把总结一线教师的教学成果作为教研工作的内容之一,但是那时教研员自身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每天都要在许许多多的新问题中产生困惑或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教研员则没有这个直接体验的过程,使得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尝试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初中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工作负担较重,学习理论的时间有限,因此就教师个体而言,对自身已经取得的教学成果缺乏理论的提升和整体的提炼。长期下去.有些成果就会自生自灭。同时由于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局限性,即使教师个体对自身的成果进行了总结,进行宣传推广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我们就把发现、提升、总结、宣传和推广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作为教研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成果和经验对在课程改革中感到困惑、迷茫的教师是十分有帮助的。教研员通过案例和专题研究的形式推荐给一线教师。

目前,各学科每个学年搞的公开课和研究课均在12节以上,如果加上联校教研组的都在40节以上。

评价管理 筹备并组织了第二届基本功大赛

(1)为了让教研员和教师进一步理解课标,教研员出课标考试题。我们于12月23日组织了全区所有教师的课标考试。为全体教师理解和把握课标奠定了基础。

(2)进行教学设计评比。各学科共收到教学设计1000多节,现正在评选中。 第二课题:课堂教学评价

本年度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评价这个主线,深入课堂,参与评价。特别是分别在北洛中学、周中组织现场会,按照课堂评价方案,教研员点评并及时与参会干部教师沟通研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集体和个人的深入一线,走入课堂,教研员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建议与措施,形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调研报告。

第三课题:对复习课特别是毕业年级的复习课的研究。

本学年初中各学科分别从如何优化复习课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如何精选习题、如何进行专题训练和综合练习、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的提取、认识、处理和输出的能力等入手进行专题辅导和培训,并在期中、期末复习时,加强视导,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对教师予以针对性地辅导,大大的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第四课题:讲评课实效性的研究

首先各学科教研员对本学科教师进行了“如何进行”的培训,然后在期中、期末分别对部分学校(房山二中、房山四中、石楼中学等)进行专题视导,针对各学科教师在讲评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

第五课题:检测试卷编制的研究

针对教委提出的“在起始年级实行自主命题”,我们在期中、期末后,将各校所出试卷收齐,教研员针对所有试卷进行分析,找出试卷的亮点、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教研活动中进行培训指导,结合实例进行如何编制试题的辅导。

另外,各学科自己承担的国家级、市级及区级课题共68个,均成果显著。

(五)“两考”备考工作

1、圆满完成了初中各年级各学科的会考组织实施工作

2、中考备考工作:

今年初三年级的考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第一届毕业生,也是第一次使用课标卷考试。为了更好的完成中考备考,我们着手进行了以下工作:

(1)首先初三年级教研员在“加强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复习课实效性的研究;讲评课实效性的研究;如何编制试卷”四个专题上做文章。教研活动中加强课标的培训,指导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组织 “如何上好复习课、讲评课;如何编写试卷”的专题培训。

(2)中考各学科分别进行了总复习的系列专题培训。引领教师研磨课标和中考说明、进行复习方法介绍并推出不同形式的典型课例进行研讨。并及时搜集中考信息,第一时间给教师们传达和交流。

(3)3月9日,在良乡五中组织了由主管校长、主任参加的“2007年房山区中考备考会”,会上本人作了“2007中考备考策略”的专题报告,从2006年中考成绩入手,指出了目前初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不同层次(分学科、对进校、对学校)提出了下一阶段初三教学及教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4)为了使一模试卷更具针对性和权威性,成立了“一模试卷编写组”—由初三教研员牵头,聘请一线骨干教师参与,并于4月7-8日进行了集体研磨。

(5)从4月初开始连续三周,陆续请北京市基教研中心的专家――原中考命题者来我区进行如何备考的专题讲座:数学18个区县的教研员到我区10所中学进行复习指导,并聘请三帆中学教师进行了数学备考专题讲座;化学学科利用三天的时间,组织了18个区县的20节复习课展示活动;物理和外语分别聘请了市教研员进行了初三备考的专题讲座,教师们反映特别好。

(6)为全面掌握今年初三年级备考情况,进一步了解全区初三学生在学科知识、学科能力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全区初三老师提供备考研讨平台,进一步加强初三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于5月9-11日组织全区初三一模统考工作,统考组织工作参照中考组考标准执行。5月12日、13日,组织全区600多名初三教师圆满完成了初三一模统阅工作。并于14日将一模成绩下发学校,以便学校及时根据一模成绩制定最后一阶段的复习策略。

(7)5月22日召开了中考一模分析汇报会,本人认真地做了一模质量分析主报告,找出了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一模后的复习、学生的管理等不同侧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中考五科教研员根据学科特点分别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教师反映很好。

(8)6月26日-7月1日,组织全区300多名教师,圆满完成了2007年中考的阅卷工作,受到了教委领导的好评。

初中地理教研工作(初一、初二地理)

按照进校“项目管理,任务驱动”的要求,圆满完成了基地校建设和特级教师支教工作,

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全面提高了全区的地理教学水平。具体工作如下:

1、组织初中各年级的教材辅导。其方式是进行试卷分析、请名师讲座、教材教法辅导、组织公开课、录相课评比等。组织活动16次,公开课、录相课14节。

2、开展专题研究。组织全区地理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读图能力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法指导、地理实践活动、环境教育等研究,深入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并定期进行交流,成果显著。

3、针对我区青年教师多、非专业教师多的特点,充分发挥联校教研组教研组和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教材分析与辅导,作示范课,听课、评课,着眼青年教师,全面提高全区的地理教育教学水平。

4、听课视导。参加集体视导和基地校个人视导52校次,听课75节,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编写资料。为指导中学地理教学,我编写了初一初二地理目标检测、寒暑假作业等8册,共360页。试卷及答案7套。

6、完成教学设计评比工作,共收到教学设计72篇,分别评初一、二、三等奖。

地方课程的编写工作

为了填补房山区地方课程建设的空白,本人主持编写了《房山区地理》――本教材为初一、高一年级使用,共六章,约6万多字,现初稿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立项审批工作。

总之,一年来,在进校领导班子的引领和指导下,在兄弟处室的帮助和支持下,本人和中教研初中全体同仁上下同心,积极努力,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教委领导、学校、一线教师的认可和好评。 今后,我们会再接再励,争取更大的成绩。

2007年6月

 

第二篇: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环境教育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实验小学环境教育工作总结

我校以“美的环境陶冶美的心灵”为指导思想,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并把环境教育融入到学生的人格教育之中,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 加强管理,提高教师素质

风沙日趋严重,洪水泛滥成灾,地球气温变暖,臭氧层出现空洞,种种迹象无不在告诫人们:破坏环境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基于这种认识,我校领导把环保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常规管理,提出“绿色教育”的口号,制定了以“培养意识、规范行为、保护环境、提高素质”为宗旨的环境教育规划,把“树立绿色参与意识,选择与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人”作为“绿色教育”的重点,在工作中具体落实,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形成了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使环境教育工作落到实处,高年段专门成立了环保教育领导小组,把环境卫生工作列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紧抓“计划、实施、总结”三环节,要求期初计划有安排,集体备课要研究,期末总结并交流。专设了“环境与卫生”板,宣传知识和法规,公布环境卫生成绩,天天检查,周周小结,月月评比,各班还按学校要求设立了“环境宣传角”,每学期至少布置两次有关环保的德育作业等。由于有健全的制度,做到组织、计划、人员、经费四落实,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环境教育的深入开展。

教师是环保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关系到环保教育工作的成败。为此,学校除了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环境保护工作纲要”,还经常对老师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组织教师讨论小学教育应当如何为新世纪的未来公民上好环境保护这一课,以不断提高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对于自然、思想品德、语文等相关学科,要求教师把环境教育列入教学工作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渗透和拓宽环境教育,力争使环境渗透教学达到最大覆盖面。

二 有机结合,处处渗透课堂是进行“绿色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们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自觉地将环保教育根植于课堂教学中,从不同侧面和角度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了解人类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树立新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价值观,初步懂得协调人类的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做到细水长流,用涓涓细流浇灌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格素质。高年级的学生在不断强化已掌握的环保知识外,逐步

了解“工业三废”及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绿色植物的作用,绿化、美化的意义,初步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认识到人是自然之子,而不是自然的征服者,人与自然存在共命运和相互依存的一面,树立起在合理利用的同时,还要保护环境的新观念,从而做到珍惜爱护每一滴水、每一片绿叶、每一寸土地。

在教学中,各课老师都自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渗透教育,以课本为本,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如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祖国锦绣河山的课文,如《瀑布》、《趵突泉》《草原》等,在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欣赏品味优美语句,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产生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神圣使命感。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环保为题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指导学生写动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日记,创作环保童话故事,参加环保征文活动,收集环境资料等活动,在语文学科形成了读——说——写的序列渗透教育。

环境教育与第二课堂结合,是我校高年段坚持不懈的有效做法,春游秋游是对学生进行“绿色教育”的有利时机,教师在带领学生领略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同时,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做绿色公民。学校文艺组以环保为题材自编《海燕》、《渴望》、《小小种子》、《小猫咪咪》等文艺节目,反映环保的重要意义。学校还以《可爱的校园》《美丽的祖国》为题组织征文活动。在学校每月一次的“焦点导播”栏目开办以来,许多班级都自发地以环保为主题,如“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建设我们美好家园”、“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等,向学校师生和家长宣传环保知识,倡导绿色行为,多种形式的活动把“绿色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高度。每年的“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我校大队部都不失时机地开展丰富多采的环保科普教育活动,如动植物课题研究、环保服饰展,环保小报制作竞赛、生物园、绿化带管理评比,“变废为宝”的手工劳作以及主题班队会等,做到每年有活动主题,形式多样,各有特色,让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高环境意识。“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也是少先队组织的一项环保教育活动,全校师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每个中队都写出一份“争当环保小卫士”决心书,决心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当看到水龙头在滴水时或者没人时灯仍亮着,就顺手关掉;生活用品用完后,就分类处理而不随手扔掉;购物时,能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不制造白色垃圾;不用一次性筷子??用实际行动美化环境,净化心灵。结合活动的开展,少先队又评选出40名校园环保小卫士,利用红领巾广播、板报等大力宣传,从而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环境意识。在校园中还活跃着两支特别的小分队,那就是由学生自愿组成的“环保小卫队”、“护绿小分队”,他们每天巡逻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巡视学校卫生状况,定时为

植物培土、浇水,督促师生做好卫生清洁和保洁工作,为校园的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尽心尽力。

三 抓住契机,强化教育

单纯地说教,效果毕竟不如人意。只有把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当前的时事紧密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例如灾难性影片《后天》,描绘的是人们与暴风雪搏斗的场面,警告人们善待地球,保护自然。学校积极宣传这部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影片,并进行了征文比赛。电影的真实感深深地震撼了孩子们的心,看过电影之后,同学们都由衷地感叹道:太可怕了,我们一定要保护地球。他们在文章中深情地呼吁同学们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可可西里》等影片,收到了极好的教育效果。又如前几年发生的印度洋大海啸,夺去了几十万人的生命,给人类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没有人会忘记那一幕幕悲惨的景象,也没有人会忘记那一张张绝望的面孔。这一震惊世界的自然灾难再一次敲响了人类的警种!学校以此为契机,一面组织学生关注事态的进展,一面发出了“海啸无情人有情”的捐赠倡议,而且还以广播、手抄报、班队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是谁激怒了印度洋? “事实胜于雄辩”,广大师生在事实中,在讨论中,在思考中,深深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保意识犹如一粒种子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四 走向社会,深化教育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我们把环境教育走向校外,推向社会,开展有针对性的环保教育实践活动,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环保实践,带领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垃圾处理场,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环境宣传监督活动。大队部组织红领巾环保宣传队,佩戴宣传带,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如废电池的危害:一节小小的电池,危害持久,无论是裸露在大气中,还是深埋在地下,都会严重危害居民及子孙后代的健康。但废电池又浑身是宝,含有许多可再生利用的物质。让居民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和价值所在,进而教育他们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粒废电池,把它放到回收点去。学校还组织高年级学生参观塑料厂除尘,净化废弃的设备,化工厂排污设施等,让学生受到了环保教育,也丰富了写作素材。暑假期间,我校结合市区举办的夏令营,组织学生去海滨,去森林,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美。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认识到环保是一项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大业。

实践活动"小手牵大手"是让学生把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带进家庭和社区,通过家庭环保知识竞赛,动员家长和子女一起接受环境教育。通过社区调查,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为社区环境建设提“金点子”,拓展了学生接受环境教育的时

间和空间,并以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领导下,在各级环保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办出了“绿色教育”的特色,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学生的环保书画作品多次获奖。然而,环保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此,在今后的环保教育中,我们将进一步的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更深入地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使学生、家长的环保意识共同提高,为保护我们的环境作出一份贡献,为顺德的春天增添一点绿意,让我们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