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心得

化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心得

摘要:本文通过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及其功能,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的几个转变的分析, 以及信息技术辅助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的剖析,说明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化学教学 信息技术 个别化学习 多媒体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应用信息技术对教育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全面的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这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全面推行和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多媒体引入教学领域,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开展信息技术辅助于化学教学的必要性及其现状与对策等方面谈几认识和体会。

一. 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计算机教育在我国存在二次大的转折。其一,是从程序设计教学转向计算机辅助教学;其次,是从课件思想转向积件思想和网络教学。信息技术辅助于教学兴起于五十年代末,它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管理科学、认知心理学、计算机技术、建构主义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当时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程序教学法,根据刺激反应的强化原则,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从而有效地实行个别化教学。由于那时的计算机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对技术人才素质要求高的困难, 有关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制作更是许多教师还没有掌握的技术,同时软件以Basic编程的字符模式为主,软件开发难度大、界面不友善、价格高, 相应的措施又跟不上,因而计算机辅助教学并未受到特别的关注。到八十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物质条件的改善,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CAI课件开发更侧重于应用性,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要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年来,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如图像技术的提高、压缩与解压缩技术的发展、高容量载体的出现以及数位化技术与超媒体技术和运算技术的加快等,带动了CAI课件的发展,使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的选择。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以字符模式为主的编程阶段、多媒体CAI课件、从CAI课件到积件的思想、将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网络教学等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趋势,也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

础。而要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主要功能,对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帮助。信息技术应用于化学教学,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

1.信息技术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是改善课堂教学环境的重要一环。

2.可以变抽象为具体,模拟微观世界的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对于化学中运动而复杂的微观世界,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使学生理解掌握,而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可以使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

3.可以动态地、对比地演示一些化学现象,可以有效地控制变化的速度,调节快慢,从而便于学习者观察和思维。

4.用多媒体的人机对话、界面友善、超文本、人工智能、可编著工具、方便的外设、虚拟现实等功能,可以使学习者沿着自己的思路,适应自己的需要去发展学习的过程,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可以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计算机信息贮量大,处理迅速,具有友好的工作界面,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的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都是其他教学媒体所没有的。

5.多媒体的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作用于学习者,可以同时调动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体系,使学习者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使之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65%。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

6.多媒体网络可以缩短时空距离,加强人与人间的联系,有利于开阔学习者的视野,形成互助合作的优良素质。

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师生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的束缚,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调动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

1.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概念和原理

针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特点,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也可以模拟看不见的化学反应历程和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使教学过程形象和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化学实验和化学现象

某些化学反应完成的速度极快,而某些化学反应的速度又很慢,对其发生的过程很难观察和加以判断,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模拟该化学反应,还可以调节反应的快慢,从而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化学实验总是伴随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生成,这些产物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物质,散发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在不影响实验结果、观察效果的前提下改进实验内容及仪器装置,变化实验的形式,尽量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及实验录像替代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时间比较长的有机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 增强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定量”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有助于学生了解化学发展史

古代化学启蒙于中国古代,而近代化学从其产生至今大约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其发展的过程是与无数化学家的勤奋工作、潜心研究是分不开的。如原子结构的发现就由汤姆逊、卢瑟福、查德维克等化学家经过数十年的实验和研究发现的。又如,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绘制元素周期表,为以后许多元素的发现奠定了基础。再如,有机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至今已发展成为一门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等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录像、网络等多媒体技术,结合相关的化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里了解化学发展史,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为将来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打下基础。

4.有助于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工生产的工艺和生产过程,从而掌握相应的化学原理和知识。如硫酸、硝酸、乙烯的工业生产流程、合成氨、炼铁、炼钢等,原来借助于挂图、模型等教学工具,现在通过录像、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学生既容易理解,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有利于教师角色的多元化发展

三.教师的几个转变进一步加快

1.实现从“讲师”到“导师”的角色转变

随着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断增多,教师的角色也由“讲师”向“导师”转变。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学习任务的完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的养成等都需要教师去引导。

2.教师成为学科教学和研究的合作者

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爆炸使教师显得力不从心,教师只有通过合作,并充分利用集体

的力量,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完成学科的教学任务。

3.教师成为不断学习,终身发展的学习者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教师要不断接受新的知识,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成为不断学习、终身发展的学习者。

四.解决好几个问题

1.处理好教材的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关系;

2. 要解决好教育手段现代化的要求与当前设备落后、资金短缺的矛盾

3. 要解决好信息技术辅助化学教学中的“辅什么”和“怎么辅”的问题

4. 要注意化学学科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与可接受性;

5. 要选取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6. 要注意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加强直观性与发展学生思维相结合;

7.不能用模拟实验代替学生实验,可以通过CAI课件解决局部放大模拟或微观变化宏观展现问题;

8. 化学CAI 课件或者积件应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较友好的界面,并具有可编辑功能;

9. 课件设计与编制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坚持高标准,处理好总体构思与具体设计的关系。

总之,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和核心。人类已经进行了信息高速公路时代,把信息技术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引进家庭辅导、作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和开拓性,有利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的化学人才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发表于《油田师专学报》20xx年增刊中)

 

第二篇: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学习新课改的化学教学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备课组

新的化学课程改革以科学探究为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基于这种理念,教师转变角色,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要使学生转变相应的学习方式。

1、主角变配角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行为完全都控制在教师手中,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都被老师禁锢死了。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教学的形势变了,由老师问学生答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由学生为教师服务,改为教师为学生服务,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所起的作用是点拨、指导、促进作用,可以是知识的、方法的,或者仅仅是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自己已有进步和收获;明确差距在哪;需要在哪些方面予以加强。在教学中当做完了实验后,我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他们提了很多,有些甚至是我没有想到的,比如: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的实验中有水雾,为什么;为什么溶液变黑;反应是否进行彻底等等,这些问题有些可以让其他学生回答,有些只需稍一点拨就可解决,这样一来不仅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而且对知识的掌握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也是深刻的,并且我也从中学

到了不少的知识。当然,有时候我也会被难倒,比如,学生会问一些很难的问题如:航天飞机外壳是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优点,飞行时候要注意什么,纳米西装怎么发明的,还有怎么鉴别好坏塑料袋,为什么有些布料不着火,它的化学成分是什么等等从高科技到生活小问题很多很多。我只能与他们一起上网、查资料,一起研究、学习。所以,现在的我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只能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甚至是他们的同学乃至学生,同学们设计实验,提出方案、实施计划,我只起一个参考作用。随着现代社会信息量的急剧膨胀、信息传播技术和处理技术的飞跃发展,教师要用现代新知识丰富自己、新理念更新自己,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思想要开化。

2、由师变为友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界线非常明确,老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接收者,教学过程成了教条形势,老师是传授知识发号司令的先生,这样严重压抑和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成材。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该是“导师”、“教练”。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应有充分的民主意识,把学生看成独立的“人”,发展的人,应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知识上是“引导者”。比如,我们在学习有机物时,以往的做法是老师先讲解他们的性质异同在哪儿,然后再通过实验验证讲解的正确性。这样的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可能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其他一些现象就忽略了,学生在以后遇到新物质就不知从何下手研究,所以新课

改下我们是要学生分析他们结构上的异同点然后推测可能的性质差异然后根据推测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在实验中探究问题?老师在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偏差时,及时出现,点拨、指导、协调,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样不仅使其掌握了这一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掌握一种学习策略、研究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当学生出现错误,或回答问题的学生出现了笑话,这时不应训斥学生,或打断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耐心听学生说完,并给予鼓励,然后给予纠正.补充。在分组讨论中,要和学生一起讨论,深入群众,才可了解群众,真正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要在益友的基础上成为他们的良师。

3、作开放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创造者

以往的教学是一味地往学生头脑里灌输知识。这样的课堂常常是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激情,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学习和思维创新。新课改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宽容的、持久性的、容易接纳的课堂气氛,努力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持久性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新的课改形式下,我们充分体现我校教学模式,很好的实践“先学后教,分层训练,跟踪指导”,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使自己逐步适应新的课改要求,培养出新型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