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项目设计报告

****镇至****乡公路工程项目

全长15.5KM

设计报告

大庆***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0**年十一月

一、 概述

****镇至****乡公路起点为***公路道南***处路口,途经***集团、***村、****乡、富强1组,终点为***3组村头交叉路口处,总长为15.5km。是****乡及周边村屯与外界人员往来、物资交流的主要公路。

二、 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

1、 设计依据

****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委托我公路进行****镇至****乡公路改建工程项目的外业勘察及施工图设计。

2、 设计标准

该段公路为通乡公路,设计原则为原路原型,利用旧路,随弯就变的原则。全线为三级公路标准,路基整体宽度为7.5m,路面宽度为6m。

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设计速度: 30km/h

路面宽度: 6m

最大纵坡: 8%

桥涵设计荷载: 公路-II级

设计洪水频率: 小桥1/25、涵洞1/25

三、 设计方案

1、 路线走向及主要控制点

****镇至****乡公路起点为碾北公路道南飞鹤乳业处路口,途经大地烟花集团、勇进村6组、勇进村7组、伟光屯、国富7组、国富1组、国富3组、庆丰村、****乡、富强1组,终点为富强3组村头交叉路口处,总长为15.5km。全线均为旧路改建。

2、 技术指标的采用

坚持整体合理,个别路段满足规范低线要求的测高原则,全线基本沿旧路中心布线,满足行车顺畅,线形平顺合理。

主要技术指标

路线纵断面设计根据沿线水文、地质、构造物、原有旧桥利用及沿线排水等情况综合进行设计。填方路段路基平均填高为0.45m。路线标高为路中心标高。

3、 路基、路面及排水、防护

(1) 横断面布置

路基采用整体式断面,横断面形式如下:

路基全宽7.5m:行车道6m,路肩2×0.75m。

行车道横坡1.5%,路肩横坡2.5%。

(2)路基加宽及超高:平曲线半径小于等于250m的曲线内侧面均加宽:山岭重丘段平曲线半径小于150m的曲线均设超高且按中轴旋转。

(3)特殊路基设计

1、对利用旧路路基加宽部分,应将旧路挖成宽大于1.0m,厚为0.2m,向内倾斜2%的土质台阶。

2、对于旧路填高较小,路基常年处于潮湿状态的路段适当抬高路基设计,使路基处于干燥和中湿状态。

3、旧路翻浆段路基,采用下挖40cm或80cm(视翻浆程度而定),换填天然砂砾处理。

旧路局部翻浆路段应清除翻浆土重新换填碎石土碾压。

(4)路基压实标准

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及相应的最小CBR值见表:

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cm)时,地基的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的压实度标准。

(5)路基取土、弃土方案

取土:采用取土坑集中取土方案,取土坑表皮土推集成堆,取土后推回铺平恢复原貌,以防水土流失。

弃土:应集中弃放,禁止乱堆乱放,以节约占地、保护环境。

(6)路基排水、防护工程设计

全线主要以地表排水为主。

(7)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交通量调查分析、使用要求及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才、方便施工的原则,进行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93)。设计使用年限为20年,计算单车道累计轴载作用次数见下表: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

(8)路面压实标准

混凝土设计弯拉强度4.0Mpa,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不应低于80Mpa。

路面基层压实标准:路面各结构层均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基层压实度为97%,其7天抗压强度2.Mpa。

4、 桥涵设计

本公路工程为旧路改建工程,旧路沿线原有桥涵梁4座。原有桥梁及使用状况基本良好,承载能力和泄洪能力均能满足要求,可维修利用。原有涵洞4道。根据原有涵洞使用状况及排水设计要求,分别进行处理。

5、 路线交叉设计

沿线平面交叉共18处,平面交叉均采用加铺转角形式。与大车道交叉6处,与公路交叉12 处。

四、 工程规模及主要工程量

1、 测高里程:15.5KM

2、 路基总土石方数量:41530M3

3、 路面宽度:6M

4、 桥梁涵洞:4桥4涵洞

5、 沿线设施:里程碑62块。

五、 设计交底及设计与施工配合情况

施工初期及施工期间设计院派设计代表到施工现场,由指挥部组织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交待设计意图及设计要点,解答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法不清楚不理解有异意的有关设计问题,现场进行交桩,达到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满意,随时解决设计上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尊重设计的科学性、技术性和严肃性,对施工单位某些不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以达成共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设计贴近实际需要,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为指挥部创造优质工程的目标提供了有利保障,为该项工程高速优质地完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六、 设计评价与经验教训

设计文件按照设计合同的内容、合同期限的要求按时完成。

1、 设计评价

(1)本项目在勘察设计中,能够认真执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切合实际地采用技术指标。

(2)路线线形布局合理、平、纵、横配合比较舒顺。

(3)桥涵构造物布设位置合理,满足使用功能。

(4)路面结构设计合理。

(5)注重科学开发,应用新工艺、新方法。

路线平、纵、断面计算及绘图均采用路线CAD辅助设计完成,桥梁计算采用桥梁综合计算程序,设计文件及图表采用计算机配合激光打印出图。

2、 经验教训

(1)要注重科技开发,不断学习吸收先进的技术及设计经验,优化设计。树立设计精品意识,创优质设计工程。

(2)注重不良地质的外业调查和钻探资料,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切合实际的逐段做出处理方法。

(3)根据通乡公路建设的特性,设计指导思想应灵活掌握设计原则与规范,结合当地地产材料,根据不同路段具体情况切实可行地做出符合实际的设计。

总之,施工过程是实现设计意图的过程,一个完美的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不光是设计水平的体现,更是完善设计的过程,再好的设计也仅是理论上的东西,与施工实践发生的情况不可能完全符合,这就需要参与项目实施的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来完善设计,以达到工程的完美。我们设计单位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设计质量,提高创精品意识,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将是我们的奋斗方向。

大庆华路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二0**年十一月

 

第二篇:设计工作执行报告(公路)

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

连接线一期工程

设计总结报告

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二〇##年十二月

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一期工程

设计总结报告

一、概况

1测设简述

我公司于20##年11月上旬与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签订《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合同》。根据勘察设计合同内容及《福鼎市秦屿镇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我公司立即组织设计人员,于20##年11月中旬完成本项目道路现场勘察外业测量任务。我公司于20##年12月上旬出版了《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方案设计》,并听取了业主对方案设计的反馈意见,根据业主的意见,我公司与详规编制单位针对与设计相关的问题进行了沟通协调。在此基础上,20##年元月完成本项目初步设计文件。

20##年3月31日召开该项目初步设计审查会,根据审查意见,我公司进行认真反馈(详附件)。并于20##年6月完成施工图设计,并于同月经图审中心审查合格。

2任务来源及设计依据

⑴ 20##年11月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与我公司签订《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合同》;

⑵ 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福鼎市秦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⑶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年11月编制的《福鼎市秦屿镇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

⑷ 我公司编制的《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

⑸该项目初步设计批复及专家审查意见;

⑹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提供的园区控制点成果资料;

⑺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提供的园区1:1000地形图(电子版);

⑻《福鼎市秦屿集镇防洪工程规划报告》(20##年3月);

⑼《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⑽20##年3月建设部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⑾《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工程编号2008.012)》。

3、设计范围和设计内容

3.1设计范围

根据合同要求,设计内容主要包括站前大道(一期)道路工程和桥梁工程、新华路道路工程。具体范围分述如下:

(1)站前路(一期)由北往南,起点桩号K0+00,终点桩号K1+165.46至新华路交叉口,路基宽度为36米,道路全长1.166Km,双向6车道,按城市Ⅲ级主干道标准设计。

(2)新华路由西向东,起点接秦屿财堡村村道桩号K0+000,终点接秦杨公路桩号K2+168.091,路基宽为10米,道路全长2.168Km,按城市Ⅲ级支路标准设计。

(3)站前大道Ⅰ号桥梁工程(桩号0+375.15)为预应力砼空心板桥,上部结构为3-16米装配式预制简支预应力砼空心板,与河道斜交角度为50度;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肋式桥台。

 (4) 站前大道Ⅰ号桥梁工程(桩号1+005.4)为钢筋砼空心板,上部结构为3-10米装配式预制钢筋砼空心板,与河道斜交角度为60度,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肋式桥台。

3.2设计内容

合同范围内的道路工程、平面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桥梁工程(见另一册)、管线综合(包括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给水、有线电视电缆、燃气管线的平面布置)、雨水工程、污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工程及施工图预算。

4 沿线自然条件

4.1 地理位置与地形特征

秦屿镇地处闽东北沿海,地处东经120°09’,北纬27°06’,是太姥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中心,镇区距其核心景区(山岳景观区)仅15Km,距福州市198Km,距温州市125Km,北距省级重点港口沙埕港(南岸新港—后港)20Km,南距省级重点港口三沙港50Km。

秦屿镇位于福鼎市南部,南与硖门畲族乡紧临,西与潘溪镇接壤,北靠白琳、店下镇。全镇土地面积176600亩(含围垦国有滩涂5000亩)。据20##年底资料,秦屿镇辖26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年镇域总人口53000人。秦屿镇人民政府位于镇域中部,20##年底,秦屿镇人民政府驻地总体规划用地范围内建设用地面积为4.8平方公里,与此相应的城市人口为4.3万人。

项目区站前大道(一期)穿过一座山包,其余路段总体地势平坦,绝大多数的用地都是原有围海造田的用地,地质条件稍差,但还是适宜作为道路建设用地;只要在做基础时做适当处理就能满足条件。

4.2 水文气候条件

秦屿镇年平均降水量在1500mm左右,年内分配上大致为:11月至翌年1月为雨量最小,约占全年的8%。2月开始,雨量逐月增加,2--6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7.4%,7月份雨量略减,8—9月份为台风暴雨季节雨量全年之冠,且多发生集中暴雨,历时短,强度大,降雨量约占全年的29.7%,10月份雨量开始下降。

秦屿镇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8.2oC,无霜期289天,年平均降水量1471.4mm,雨量充沛,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全年气温最高月(七月)平均气温28.3℃,极端最高40.1℃,最低月(一月)平均气温8.6oC,极端最低—4.3oC。全年受季风影响较为明显,又是第二暴雨分区,农业气象灾害频繁,各年各月降水量不均,更由于所处位置,相对变率更大,气候、降水等气候条件不稳定,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三寒”较为严重和普遍。

4.3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站前大道(一期)在桩号K0+000~K0+565段为山前冲洪积地貌单元,整体较为平坦;桩号K0+565~K0+798段为丘陵地貌单元,现该地段正进行人工开挖,自然坡度约35°~40°,地面高程介于7.00~53.00m之间,相对高差约46.00m;桩号K0+798~K1+241.205段为滨海沉积地貌单元,场地平坦。

新华路现地面标高一般为2.50~7.20m,路面设计标高约7.20~8.20m之间,多属填方路段。拟建新华路约在桩号K0+000~K0+180段为山前冲洪积地貌单元,该段地基上部为厚度约1.20 m的第四系冲洪积粉质粘土④层,呈可塑状;桩号K0+180~K0+957及KI+569~K2+178.768段为滨海沉积地貌单元,为软基地段,揭示软土层厚2.80~4.70m,;桩号K0+957~K1+569段为丘陵坡积地貌单元,表层为厚度约0.50~1.50m呈可-硬塑坡积粉质粘土②,其下为凝灰熔岩风化物。

4.4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分组属第一组,区内无明显构造迹象,无活动性断裂存在,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测区内广泛分布较厚软土,为测区内不良土层,区内无饱和砂土分布,可不考虑砂土液化问题,稳定性较好,适宜路桥建设。

5、基本技术指标

⑴道路等级:站前大道为城市Ⅲ级主干道,新华路为城市Ⅲ级支路。

(2)行车速度:站前大道40Km/h;新华路30Km/h。

(3)设计荷载:城-A级。

(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0.05。

6、主要技术指标的运用情况

设计严格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及标准执行,满足规范及规划要求。

二、设计要点及执行情况

1、平面设计

⑴ 平面路线走向原则根据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年11月编制的《福鼎市秦屿镇北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

⑵ 福鼎秦屿站前大道(一期)北起于规划的听涛路,经广场路、站前大道(二期),南止于规划的新华路,全线共设置一个转角点,转角点位于站前大道(一期)与站前大道(二期)交叉位置,站前大道(一期)平面线形与规划一致。

⑶ 站前大道(一期)道路平面线型均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的要求。

⑷ 本次道路设计共有平面交叉口6个,其中1个为十字型交叉,5个为T型交叉。

⑸ 本次设计在站前大道(一期)全线沿人行道中部布置0.5米宽的导盲道,各交叉路口人行横道处设置缘石坡道以方便残疾人的通行。

2、纵断面设计

⑴ 道路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规范要求,保证行车安全、舒适,并尽可能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一下原则:

① 结合现状地形地势,尽量减少工程土石方数量;

② 满足相交道路规划高程的要求;

③ 满足与现状道路的衔接,主要指新华路与财堡村村道、与秦杨公路的衔接;

④ 尽量满足二十年一遇洪水位标高的要求(新华路除外);

⑤ 满足道路最小排水纵坡的要求;

⑥ 有利于雨水、污水的重力流排放;

⑦ 保证地下各种管线最小埋设深度的要求;

⑧ 满足道路净空的要求,新华路下穿温福高速铁路,满足道路净高4.5米的规范要求。

⑵ 纵断面技术指标如下:

① 站前大道(一期):

最小纵坡为0.317%,最大纵坡为1.115%。

最小坡长110米,最大坡长511.4米。

竖曲线半径最小为3000m,最大为80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45.454米,全线共设四处变坡点。

3、横断面设计

站前大道采用三块板断面形式,断面组成如下:

2.5m(人行道)+ 4.0m(非机动车道) +7.5m(机动车道)+8.0(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道)+4.0m(非机动车道)+2.5m(人行道)=36m。

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新华路作为过渡性质道路,其横断面按一块板形式设计,机动车道采用双向两车道,起点(K0+000)至温福高速铁路(K0+240)段道路红线宽7.5米,K0+240~K0+280路基宽度由7.5米渐变至10米,K0+280至终点K2+168.091段道路红线宽10米。

⑴ 道路路基宽7.5米段

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具体布置如下:

0.5m(硬路肩)+6.5m(机动车道)+0.5m(硬路肩)=7.5m。

⑴ 道路路基宽10米段

横断面采用一块板形式,具体布置如下:

0.5m(硬路肩)+9.0m(机动车道)+0.5m(硬路肩)=10m。

4、路基设计

(1) 路基宽度:

新华路K0+000(设计起点)~K0+240(下穿温福高速铁路)路基宽度为7.5米,K0+240~K0+280段路基宽度由7.5米渐变至10米,K0+280~K2+168.091(设计终点)路基宽度为10米。

(2) 路拱横坡

新华路机动车道路拱横坡为向外1.5%,硬路肩横坡向外3%。

道路路拱采用直线形路拱。

(3) 边坡设计

填方路基边坡:填方路基高度在0~8m时,路基边坡按1:1.5设计,填方路基高度在8m以上时,路基边坡按1:1.75设计。

挖方路基边坡: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对于强风华岩石及土质较好的挖方地段,挖方高度小于8m时,路基边坡按1:1设计,挖方高度大于8m时应分级,每级高度8m,第一级边坡坡度1:1,其余为1:1.25,两级之间设2m宽平台,并在前两个平台内侧设置0.4米宽土沟,挖土方地段采用植草防护。

对于挖石方段,第一级边坡坡度1:0.5,余为1:0.75,两级之间设2m宽平台并在平台内设排水沟。

 (4) 路基填料及路基压实度

路基填土,路基填料应采用透水性好的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腐殖质等影响路基强度的土,也不得使用片块石进行填筑,以免影响将来管网的反开槽施工;填土分层厚度按松铺30cm进行压实。

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土质路基压实度不低于下列数值:

不填不挖原地面线以下0~30cm深度范围:主干道为95%,支路为90%;

挖方路段路槽以下0~30cm深度范围:主干道为95%,支路为90%;

填方在0~80cm深度范围:主干道为95%,支路为90%;

填方在80~150cm深度范围:主干道为93%,支路为87%;

填方大于150cm深度范围:主干道为93%,支路为87%。

5、软土地基处置

5.1 设计标准

(1) 基准期及允许工后沉降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30年,按通常做法,基准期亦取30年,即从开放交通之日起至路面大修日止,所发生的沉降为工后沉降。其容许值对于一般路段取30cm,有覆土的涵洞或箱型通道处取20cm,桥头及无覆土的箱形通道及涵洞与路堤毗连处取10cm。

(2) 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

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总应力法采用快剪指标与十字板剪切强度)以K≮1.1控制。

(3)加载速率

由于本段软土的工程性质很差,为确保路堤(地基)施工中的稳定,填土高度大于极限填土高度时,必须严格控制加载速率,设计及施工中采用的加载速率为0.05m/d。

5.2 处治方案

根据软土的特点和性质,并结合软基处理的施工经验,经与采用塑排板、粉喷桩、砂桩和碎石桩等处理方案进行经济和工期比较后,本项目采用抛石挤淤进行软基处理,此方法为强迫换土的一种形式,抛石是使软土地基产生整体剪切滑移破坏而达到置换软土的目的,同时使软土形成刚性骨架,以提高地基承载力。由于抛石挤淤所需沉降稳定的时间较长,本次设计软基处理段落结合沥青过渡路面进行考虑,待沉降观测稳定后,进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铺筑。

5.3 路面铺筑时间的确定

路面铺筑必须待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3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开始路面铺筑。

6、路面设计

6.1 设计依据

根据交通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及《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进行设计。

6.2 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是根据交通量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形、地质、路基工程特点、筑路材料、实践经验以及施工和养护条件等多方面实际情况,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的。本路段全线设计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站前大道路面结构:

填方及挖土方地段:

⑴ 行车道:  

24cm厚水泥砼面层(抗弯拉强度≥5.0 Mpa);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L2=68);

2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L1=191);

土基回弹模量≥30Mpa(L0=312);

注:弯沉值单位为0.01mm。

⑵ 非机动车道:

24cm厚水泥砼面层;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L2=68);

20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L1=191)。

土基回弹模量≥30Mpa(L0=312);

挖石方地段,站前大道(一期)路面结构设计如下:

⑴ 行车道:  

24cm厚水泥砼面层(抗弯拉强度≥5.0 Mpa);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L1=62);

土基回弹模量≥60Mpa(L0=162)。

注:弯沉值单位为0.01mm。

⑵ 非机动车道:

24cm厚水泥砼面层;

20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L1=62);

土基回弹模量≥60Mpa(L0=162)。

注:弯沉值单位为0.01mm。

人行道结构均采用如下结构层:

5cm厚高强砼彩砖(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

2cm厚M5水泥砂浆调平层;

5cm厚C15水泥砼;

10cm厚级配碎石;

新华路路面结构:

⑴ 行车道:    

22cm厚水泥混凝土面层(fr≥4.5Mpa);

15cm厚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5cm厚级配碎石垫层;

土基回弹模量≥30MPa;

注:弯沉值单位为0.01mm。

⑵ 新华路采用全幅式路面结构,路肩结构与路面结构一致。

7、桥梁工程

7.1太姥山站前大道I号桥

I号桥上部采用3-16米预应力砼空心板,桥梁与河道斜交50度;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肋式桥台,上部构造为装配式预制简支预应力砼空心板梁。

桥梁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径分别为Φ1200mm和1500mm。

桥面铺装层为12厘米C40防水砼,全桥在两桥台处设置D40型伸缩缝。

7.2太姥山站前大道II号桥

站前路Ⅱ号桥梁工程(桩号1+005.4)为钢筋砼空心板,板长为10米,斜交角度为120度,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柱式墩、肋式桥台,上部构造为装配式预制钢筋砼空心板。

桥梁采用灌注桩基础,桩径分别为Φ1000mm和1400mm。

桥面铺装层为12厘米C40防水砼,全桥在两桥台处设置D40型伸缩缝。

8、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8.1无障碍设计

在道路设计中考虑到残疾人使用要求,在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处设置缘石坡道,一般路段同侧人行道缘石坡道每80米设置一道。

8.2 交通标志、标线及交通信号系统

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应充分结合本路段的工程自身特点,在达到适时、适量地提供交通信息,确保行车安全的目的的同时,尽可能与道路的整体效果相配合,并尽量减少交通标志和信号灯数量,简化交通标线。

8.3 公交停靠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本次设计站前大道(一期)全线共设四个(两侧各一个)公交停靠站。公交停靠站均采用港湾式,通过加宽路面的方式设置。公交站的减速段长度30米,停靠段长20米,加速段长45米。

9、管线综合设计

站前大道(一期)(K0+000~K1+241.205),全长1.241205Km,道路红线范围内的人行道、中央绿化带下的给水管、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共沟及道路监控电缆、污水管、雨水管、路灯电缆、景观灯电缆,道路红线外1米布置电力电缆沟、燃气管。

新华路布置路灯管线。

10、排水设计

10.1设计原则

(1) 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2) 雨水管按满流设计,污水管按非满流设计。

(3) 雨水管最小流速为0.75m/s,污水管最小流速为0.6m/s。

(4) 本项目污水管管径分别为DN300、DN400,最大设计充满度分别为0.55、0.65。

(5)设计采用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城市及部分县城暴雨强度公式》DBJ13-52-2003中福鼎市暴雨强度公式:

Q:暴雨强度(升/秒.公顷)

t:降雨历时(分钟)

Te:重现期(年)

本项目t值取10分钟,Te值取1年。

雨水就近排放。

10.3 管材和接口

考虑承重及埋深要求,结合经济适用原则,污水管采用UPVC管,橡胶圈密封;雨水管采用管径≤DN500,采用UPVC管,管径≥d500,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管。

排水管材应采用有合格证书厂家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广泛使用且质量成熟之管材。UPVC排水管道接口形式采用橡胶圈接口,塑料管道为砂基础;混凝土管采用承插接口,作法详04S516-23,混凝土管为1200混凝土基础。雨水检查井、污水检查井和雨水口采用砖混结构。

10.4 雨水检查井

(1)雨水检查井,管径d400-d600,选用φ1000mm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2S515-12;管径d800,选用φ1250mm砖砌圆形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2S515-15;管径d1000~1350,选用砖砌矩形雨水检查井,做法详见02S515-32。

(2)砖砌偏沟式单蓖雨水口做法详05S518-09,砖砌偏沟式双蓖雨水口做法详05S518-10,雨水口井深均按1.0米计。雨水口与检查井连接管采用DN300的UPVC管,坡度为1%。

(3)雨水管出水口做法详95S517-03。

(4)检查井井盖须与路面平,非路面井盖可高出地面0.2m。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井座,做法详见(97S501-1、42页、44页)。

机动车道采用重型钢纤维砼井盖、井座(承载力应≥210KN、抗压强度≥60MPa);非机动车道采用轻型钢纤维砼井盖、井座(承载力应≥100KN、抗压强度≥60MPa),其图案与色彩与路面装饰材料相协调。该产品必须是经过省级质检部门检验认定的质量合格产品。

10.5 污水检查井

(1)污水检查井,管径DN300~400,采用φ1000mm砖砌圆形污水检查井,各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排水检查井》(02S515-21);

(2)沉泥井做法详02S515-132;

(3)倒虹吸井作法详05S515-125;

(4)井内壁以2cm厚水泥砂浆抹面; 

(5)检查井井盖须与路面平,非路面井盖可高出地面0.2米。采用钢纤维混凝土井盖、井座,做法参见(97S501-1、42页、44页)。覆土超过6.0米的采用双层井盖、井座,做法参见(02S501-2、15页、18页),建议制造成连体式。

机动车道采用重型钢纤维砼井盖、井座(承载力应≥210KN、抗压强度≥60MPa);非机动车道采用轻型钢纤维砼井盖、井座(承载力应≥100KN、抗压强度≥60MPa),其图案与色彩与路面装饰材料相协调。该产品必须是经过省级质检部门检验认定的质量合格产品。

10.6 沟槽开挖与回填

管网施工原则上应在地基满足容许工后沉降的前提下方可进行反开槽施工。

沟槽开挖与回填:沟槽开挖,其开挖断面以保证坑槽壁土体稳定,施工安全方便,尽量少挖土方为原则,槽底内不得受水浸泡。沟槽回填,回填时槽内应无积水,不得采用淤泥、腐植土及有机物回填。槽底以上20cm采用砂砾或碎石垫层,槽底以上20cm以上10cm采用中粗砂垫层,槽底以上30cm至管顶以上25cm内采用中粗砂回填,在保证回填密实度的情况下,管顶25cm以上至地面采用砂性土回填。回填压实度要求:(a)胸腔部分为95%,(b)管顶上25cm为87%,(c)管顶25cm以上至地面为95%。

10.7 闭水试验

污水管道施工完毕后必须作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回填沟槽。

11、照明工程

11.1 设计依据

⑴《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GJJ45-2006;

⑵《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⑶《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⑷《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⑸ 建设单位及其他专业提供的资料和要求。

11.2 设计内容

⑴ 道路照明系统

⑵ 交通指挥配电系统

⑶ 防雷保护接地系统

11.3 设计原则

⑴ 功能性: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以功能性绿色照明为主,努力建立适宜、和谐、友好的城市照明环境,切实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路照明达到安全可靠、科学合理、经济适用、维护方便,满足照度、亮度、均匀度及眩光抑制的各项技术指标和节能效果。

⑵ 景观性:结合本道路的性质及周边地块特性。道路灯杆杆型、灯具造型与周边环境空间完美结合,使城市灯光环境达到与本区相适应的夜晚景观。

⑶ 舒适性:采用高光效、长寿命灯具,避免光污染。

11.4 电源

    本次设计范围共设1台三相路灯专用变压器(站前大道(一期)与涌金路交叉口处),箱式变进线采用三相高压10KV进线经,具体引接位置由建设单位与电力部门共同商定。

11.5 照明设计

(1) 设计标准:城市III级主干道,平均照度为30LX,城市III级支路,平均照度为10LX

(2) 平面布置:路灯布置于中央绿化带下,杆高9米,间距25米,人行道布置景观灯,杆高4米,间距20米,中间绿化带预埋地灯接线电缆,详见道路照明平面图。

(3) 路灯控制:控制箱内设微电脑路灯自动控制器定时控制路灯开关。

(4) 线路敷设:路灯控制箱引出回路至道路路灯照明,在中央绿化带及人行道敷设时穿PVC管埋深0.7米,过街敷设部分、穿越机动车道部分穿镀锌钢管(SC)埋深0.7米,在街道两侧分别设置一座手孔井,便于穿线。

11.6 接地

⑴ 本工程采用TN-S接地系统,配电箱、路灯金属外壳,电缆保护管及所有金属支架,外壳均应与PE线有良好连接。在配电箱处将电源线的PEN线做重复接地、电缆金属外皮做保护接地,接地网的接地电阻:R<=4欧。接地作法详国标03D501-4;PE线需做重复接地,每根杆设置镀锌角钢(∠50*50*5-L=2500)作重复接地极,要求实测接地电阻R<=10欧。

⑵ 防雷电波侵入:进出箱式变压的金属管道均需与箱式变接地装置连接,防雷电波侵入。

11.7 设备选型及安装

路灯灯型:(详见灯具图),采用截光型灯具。人行道景观灯采用金属卤化物灯,功率70W,灯杆形状由建设单位自行确定。变压器采用三相路灯专用变压器HW/YB-II-G01-001改-100KVA/10KV/0.4KV.。单盏灯具功率因素补偿后为0.9,250W补偿电容35μF。灯头线选择QBXL-0.5KV-2.5mm2

三、设计服务及设计变更

1、设计服务

福鼎市太姥山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开工后,我公司及时开展设计后续服务工作,随时协调处理施工现场的各种情况,尊重科学、讲究实效、急工程所急,替业主分忧,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提供技术保障,及时解答设计疑问和施工遇到的技术问题,做到随叫随到,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2、设计变更

在福鼎市太姥山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施工过程中,经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及其它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准,主要的变更设计有:

1、依据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建设指挥部“关于要求对道路标高进行调整的函”,对新华路K0+000~K1+620段道路纵坡进行调整变更,对站前大道K1+089.076~K1+165.46段进行变更。

2、由于新华路K1+900~K2+168.091段部分板材厂无法拆迁,根据指挥部的相关函件,对新华路K1+900~K2+168.091段进行施工图变更设计。

3、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新华路部分路段增加抛石挤淤。

4、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小型构造物进行必要调整和移位。

5、在新华路左侧交叉口约K2+140至终点处增加钢筋混凝土防护栏的施工;

6、在新华路K1+525~K1+760道路左侧增加将砌挡墙施工。

7、站前大道在K1+133.5~K1+160段增加抛石挤淤试验段施工;

8、因站前路Ⅰ、Ⅱ号桥系梁高程低,现状河道水位高,经建设、设计、监理等单研究决定取消Ⅰ、Ⅱ号桥系梁施工,并将Ⅰ号桥1、2号墩桩顶高程调至3.469米、3.480米、接桩后的桩顶高程分别为: 4.469米、4.480米、河床高程调至4.480米、承台顶高程调至4.202。

9、Ⅰ、Ⅱ号桥河K0+335~K0+415、K0+980~K1+035取消桥内倒虹吸管施工,改为桥外设井预留支管;

五、设计体会

福鼎市太姥山火车站站前大道及连接线工程的设计,时间紧,设计过程情况变化多,但是我公司设计项目组人员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精心设计,在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圆满地完成任务。设计中正确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政策及相应得设计标准、规范、规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并取得建设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做到了总体设计方案经济合理,技术标准掌握适当,设计文件内容完整,图表清晰美观,符合交通文件编制办法的规定并能及时提交设计文件和图纸,满足工程招标和施工的需求。主要的经验与体会如下:

(1)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采用

本项目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充分吸收国内外成熟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我们的设计质量和进度有所提高,如:

①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拼装空心板,缩短了桥梁的施工时间。

②全面采用电子地形图技术开展施工图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图面效果与设计质量。

(2)认真,大胆创新

本项目广泛调研,设计过程注重吸收近年道路桥梁设计成功经验,重视道路桥梁的功能,并兼顾美观要求,进行多方面比较,优选设计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虚心学习,不断改进设计工作

设计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调查工作某些方面不到位。我们将认真地总结,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设计工作,努力提高设计的水平和质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