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

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总结

    上海大学首批试点专业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愿景,积极探索工程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在总结过去工科类专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调研国内外先进的工程教育理论,找出目前我校有关专业工程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明确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使我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在整体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校自2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以来,主要完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总体思路、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总体思路是通过学习和实践具有上海大学特色的钱伟长教育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要求学生能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也就是辨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所学的课程、专业只是一种载体,学生通过这些载体来掌握这种方法。这一思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与实践体系建设,教师的角色从内容传授转变为问题指导者。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面对工程问题、处理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强化工程素质教育与训练,即包括工程科学与技术、工程文化、工程哲学。其中,工程科学与技术包括工程基础概念与基本原理、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评价;工程文化指对工程各环节中所有共同的东西进行高度提炼达成共识和认同,总结出一些根本的原理,在不同的工程项目中反复应用,不断循环、不断提升,形成共同的工程理念、规则和程序;工程哲学是在整个工程教育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面对工程问题、处理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

结合我校现有基础和实际情况与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要求,制定了相关专业的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目标定位和培养要求。

如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班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从事机械及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控制,以及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备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主要培养目标定位为具备金属材料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现场从事产品的生产、营销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人才。

     我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要求为: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机电集成系统控制、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础理论,接受现代机电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工程实践训练。整个课程体系重点围绕设计、检测、机电、制造、控制及系统集成等,以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以工程实例为核心,把知识点与工程应用有机地联系起来。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培养要求为:

1)具有从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相关数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

2)掌握较扎实的金属材料的组成与结构、材料的表征、材料的制备、材料的性能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设计、制备、研究、分析新材料的基本能力,并能够应用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了解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确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方案

通过建设先进的工程技术研究与教学平台,对成功的工程应用项目进行积累、提取与凝练,形成典型工程项目案例,构建核心技术知识库,以此为工程教学平台,制订新的面向工程教育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

围绕工程教育的核心问题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加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公共基础核心课、学科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模块课组、专业或人文选修课,重视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与工程教学,培养工程能力和素质,突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的研讨性和实践性环节设置,建立符合工程教育规律的教学体系。使学生具备从事相关专业领域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控制、生产管理的基本能力。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通过创建工程教育平台,扩展和提升对工程项目研发和工程教育的支撑能力,营造使学生成材的工程环境;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使学生在工程环境中接受熏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工程意识,提升工程素质和能力。

    本科阶段除学习专业知识外,卓越工程师更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学习、应用知识的能力与创新能力:综合运用一般和专门的工程技术知识,对现有的技术和新兴技术的应用进行优化;

2)工程实践能力:应用恰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创新性地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

3)技术与商务领导能力:具备技术、商务和管理的综合能力,率领团队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4)人际交流能力:展现有效的交流沟通能力;

5)具有职业操守、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素养:展示自己对职业标准的个人承诺,认识到自己对社会、职业和环境的责任。

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总体方案架构如图所示。

  三、探索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

建立以工程项目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拉动式训练(工程任务驱动),反复递进训练,强化工程文化,同时要逐步向兴趣驱动教学模式转变,进一步向工程哲学层面提升。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新授课内容,采用以项目为载体的研究型教学形式,从新生入学开始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主要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小班上课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项目研究,学生撰写策划报告和实施方案,进行小组答辩,通过后才能获得学分。主要专业课程采用“理论课+习题课+实验课+课外学习”的工程师教学模式,从全方位培养学生。这类课程大大将提高了学生的协调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

按照教育部今年四月有关实施首次试点专业阶段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新申报了三个本科专业及两个工学硕士专业、两个工程硕士领域专业、三个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卓越计划培养专业,制定了新申报试点专业的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实现矩阵、课程体系和企业培养方案。

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班”的教学要求及框架示意图(如图1)。

(1)加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公共基础核心课、学科基础核心课、专业方向模块课组、专业或人文选修课。

(2)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案例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和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工程能力和素质。

(3)重点围绕设计、检测、机电、制造、控制及系统集成等,以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教学模式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图1  强化工程能力的教学框架示意图

    四、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框架设置新的课程体系

根据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框架设计了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征:

(1)强化实践环节,大幅度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比例。

新课程体系直面工程,在强化理论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针对工程教育的特点,大大增加实验环节,将专业知识点讲授学时与工程实验实践的学时的比例提高到至少2:1,以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

(2)以工程实例为对象进行讲授,工程实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新课程体系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

(4)新课程体系对现有课程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和精简,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讲授和关联知识间的孤立讲授。

如我校基于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要求,通过走访与金属材料相关企业的专家、校友、教师和部分在校学生,邀请企业专家、校友、教师座谈等形式,对金属材料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

金属材料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将按照四个阶段(层次)循序渐进地培养。

第一阶段:学习从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相关数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初步了解专业,培养专业兴趣。

第二阶段:进一步学习并掌握从事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所需要的相关数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知识和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初步接触专业基础理论,树立专业志向。

第三阶段:系统学习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了解金属材料工程与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工程问题的发现和求解过程,基本掌握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工具和手段,经过了一部分专业实训。

第四阶段:通过工程实践,掌握金属材料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具备设计、制备、研究、分析新材料的基本能力,并能够应用相关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材料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根据工程能力四个阶段的培养要求,在梳理现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增加实践性和研讨性课程比例,扩大开放性实验、实训和实习时间。

采用讲课与动手同步,强调实践与自学相结合;大部分课程理论部分由校内教师担当,工程应用部分聘请校外专家授课;项目实践部分采用 “自主设计-自主实验” 模式,指导教师按项目给学生分组并下达项目任务书。

学生以强化课程内容为目的,按照项目要求自己设计试验方案并实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验证。重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我获取知识能力。

 五、完善企业学习阶段培养方案,建设教学实践基地

 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和实践教学框架,设计了贯穿四年不同阶段在企业学习和实践的培养方案,从一年级的企业认识实习与社会调查、一二年级的基于项目的基础实习、二三年级的基于工程实训的课程项目设计和生产实习、四年级的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实习的毕业设计,突出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任务拉动式的研讨性和实践性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基地是企业学习阶段的保障,我校各试点专业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要求,与依托企业建立了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我校通信学院(第二批申报的本科专业学院)根据专业实际,与多家企业签署了卓越人才合作培养协议。

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班通过建设机电设计制造工程研究与教学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与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上海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蔡司光学仪器(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上海三一精机有限公司、许昌远东传动轴有限公司、上海怡力工程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建设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并聘请了15位企业界精英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并承担教学任务,进行实验项目的指导工作。

我校金属材料专业为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加强工程实践教育,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工程人才。除进一步扩展原有实习基地的功能外,还拓展了“上海机床铸造一厂(苏州)有限公司”、“上海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Kennametal有限公司”等一些新的实习基地。

我校通信学院通信与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尽管没有列入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但该专业很早就将工程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了“工程教育(初级)” 、“工程教育(中级)” 、“工程教育(高级)”等以基于项目与问题为学习的课程,以适应不同阶段、层次的学生培养要求,同时通过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

20##年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与上海大学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基于通信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依托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由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联合上海大学组建上海大学翔英学院,创新机制培养卓越工程师,并单项捐赠3000万元人民币予上海大学建翔英信息大楼。

                      翔英学院部分企业课程

     由唐翔千先生为主席创办的上海美维电子有限公司、上海美维科技有限公司、美维创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深度参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使翔英学院成为工程教育改革和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体制、机制创新组织,学院将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组织保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交流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上表为翔英学院部分企业课程。

    六、设置卓越工程师班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卓越工程师培养评价需改进现有教学评估体系和方法,原有标准已不适用。重点不是评教师“教”的是否规范,而是评教师“带”的过程和效果。关键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带学生做项目。

新的课程体系分层次、分阶段对学生的工程能力进行培养和考核,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团队考核与个体考核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书面报告与口头演讲相结合等多样化和过程化的考核方式。

学校已制定或已经实施了参加项目(含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研究学分认定办法、参加各类竞赛学分认定办法和参加企业实习学分认定办法等。

七、在筹备、实施卓越工程师班的同时开展专业课程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工作

学校结合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高地建设计划,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金属材料专业中选择并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该班由专人负责,实施专业导师制,导师全程跟踪引导,强化研究型教学及创新性实验,改进并采用新的课程授课方法及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及个性化培养。对现有课程进行梳理分类,再以课程组形式深入研究,研究计划班教学计划的实施方案,成立课程教学组及教学团队。

如我校机自学院结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立了制造基础及工艺、机械设计基础、数字化设计、机器人与机电一体系统、制造系统装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等课程组及教学团队。试点阶段除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组外,四个课程组均按课堂教学与实验的时间比例为2:1的要求,重新整合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和时数;大幅度减少理论性讲授的学时,大幅度增加实践和项目运作的学时;为落实该实施计划相应成立了各子项目组,按要求组织实施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和实验平台建设计划。

开展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班工作,试点专业班于20##年3月动员开设,9月正式开班的并执行新的教学大纲。根据与CDIO国际组织创始人Edward Crawley教授就工程教育的理念及模式深入交流与建议下,建立了工程教育改革试点班的联席会议制度,每学期召开3次(学期前、期中,期末)小组交流会,学生代表、教改课程的教师、教务管理人员、指导员及工程教育改革院系领导出席,讨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方案,总结教学经验,落实改革计划。这些工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班的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

    八、开拓国际化培养途径,扩大学生国际视野

继续开展国际合作,探索工程教学的国际合作模式,开拓国际化培养途径。与国外大学共同开展联合毕业设计、海外实习与交换生项目和国际课程项目,国内外师生共同参与教学,利用国际化教育平台,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给学生带来主动学习、分析解决问题、团队合作、交流沟通、多元文化、创新思维等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其中:

① 合作开展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与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合作:SHU-WPI联合开展本科生毕业设计。继20##年8月至10月启动中美本科生第一轮毕业设计项目,今后每年将继续坚持并扩大国际合作联合毕业设计工作。

② 海外实习与交换生项目。开展多项赴美暑期交流项目,参观访问美国密苏里大学、肯纳公司、凯捷公司等 。选派部分二、三年级学生赴美国等大学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合作高校双方互认学分。

③ 工程师技术交流课程学习。工程师技术交流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工程师的前端课程,聘请具有工科教育背景的外籍教师教学,主要是强化学生在对外交流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沟通能力。

    九、探索并逐步形成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机制

1、利用上海大学的办学特色,安排实践环节

上海大学采用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短学期制,使得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有了更好的实施条件。

学分制、选课制学生自主选择不同的企业课件、专业课程,自主安排自身的学习进程。

短学期制(其中设专门的夏季学期),学生可相对集中进行做项目、课题,便于安排到企业去实习;短学期制为秋、冬、春、夏季四个学期。秋、冬、春季学期,每学期12周,其中10周进行理论教学,1.5周复习考试,0.5周间隙假;夏季学期一般5周,主要用作各种实践教学环节。

学校的制度设计,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卓越计划方案在制定时充分利用制度的优越性,保证了企业与学校培养间的相互促进。

导师制,我校实行学业导师、专业导师、优秀生导师、企业导师的导师制形式,不同阶段、不同环境都有导师指导。

2、围绕系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模块化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

各试点专业在本科段的前10学期进行本领域必须的工程理论与实践基础进行培养,其中包括基本知识与技能。经过实习后第13学期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进行进一步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培养。

面向本科阶段应用型工程师和硕士阶段设计型工程师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本专业培养方案对课程进行了有机整合,所有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均围绕一个整体的要求而构建,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体现“做中学”的理念。当完成所有课程模块后,通过综合项目设计环节,将各课程模块实验内容加以整合,每个学生可构建出一个完整专业知识系统。

3、与企业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

我校通信工程类专业本科段实行10+2+1+3模式,强调与企业的联合培养。前10个学期为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实施阶段,第10、11学期为校企联合培养第一环节,第13学期为专业课实施阶段,第14-16学期为校企联合培养第二环节(含毕业设计)。其中,第10、11学期在企业实施8学分的课程,主要由企业教师承担,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着力发挥企业的技术和设施优势,其他时间为企业实习,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体验企业实际环境和基本要求,明确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实习结束为每位学生出具一份职业素质评估报告,协助学生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

这一环节在建立了联合培养合作关系的定点企业实施。企业可以通过这一过程,物色可能在本企业就职的本科毕业生,同时物色已获得工程硕士生推免资格的本科毕业生。有了这一基础,后者很可能在工程硕士生学习阶段继续选择到该企业顶岗工作。理想情况下,获得工程硕士生推免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将分别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在同一个企业先后经历了3个阶段、共计2年左右的体验、培养和实际工作,这样有利于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认可。

    十、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任务

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部的工程教育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工作,紧紧围绕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指导方针,规范管理,科学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教学课程建设

我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按照制定的卓越工程师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开展教学工作,积极总结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同时建设一批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优势课程和重点发展课程。编写出版一批主干课程的系列教材和新技术实验课程的教材。

我校金属材料专业结合我校20##年开始实施的通识教育改革,该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将通识教育纳入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制定了新的培养计划。

金属材料专业通识教育平台课教学计划表

  2、加强实践基地建设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机电设计制造工程研究与教学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校企合作产学研基地开展企业实践学习,通过建成一批优秀教学实习与就业指导基地,并外聘实习基地的主干指导老师成为该专业的项目指导教师,提高实践质量。我校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与上海市本次校外实习基地申报相结合,进一步推进新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拓宽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渠道。

  3、启动教学评估工作

卓越工程师班的实践教学由企业承担,为了保障实践的质量,使得实践教学符合我校教学培养框架的要求,由学院组织开展教学评估的实施工作,全面深入了解掌握评估指标体系,争取三年内完成评估工作。

充分利用我校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制定相应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评估办法,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各环节纳入我校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去。

  4、启动中美本科生第二轮联合毕业设计项目

我校将在20##年下半年开展第二次开展美中高校基于项目学习的合作项目,此次的项目合作伙伴包括了世界500强卡特比勒公司苏州分公司等企业,同学们踊跃报名,表现出了空前的积极性,这一方面是对上届工作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际化培养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我校开展的各种海外实习、暑期学校、校际交流等学习环节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班学生优先政策。

  5、青年师资队伍建设

青年教师要主动参与科研项目和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使自己具备工程背景和工程素质,并将项目研究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结合上海高校教师产学研践习基地的建设,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系统中工作践习半年至1年。教学团队建设,课程组团队要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项目的运作等进行动态研讨和总结,不断加以改善。以教改立项和实施为抓手,稳妥推进教学改革。

上海大学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加强学校与工程教育界和产业界的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发展,保障工程教育教学质量和工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为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满足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求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