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一五下半年阳坡塔学校教学比武总结与反思

二0一五下半年

中阳县阳坡塔学校教学比武总结与反思

阳坡塔学校2015下半年教师教学比武经过二十余天活动,在校委会的领导下,全程活动精心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各项环节认真落实,比赛内容精心打造,经历了初赛、总赛两个阶段的备课、讲课、说课三个项目的激烈角逐,按原订计划顺利完成。

在此,我们应当感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感谢县教研室的大力协助和指导,感谢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本次比武活动,自新建校至今组织规模最大、展示项目最多、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次。其宗旨,即优化教学结构,打造专业团队,提升品质内涵,立足学校发展。必将对我校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师队伍优化、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大力推进作用。具体总结如下:

一、  比武活动突出的特点

(一)、目标明确  主题突出

本次我们的活动目标:以科研兴教为引领,构建高效课堂,以比武活动为平台,提升教学实力。主题就是“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这是我们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也是通过活动需要落实的教育理念,做什么事,总要有所想法,有所思考。由于思想统一,目标明确,主题突出,所以在活动中,我们行动高度一致,每一步都认真的实施,不折不扣的落实。

(二)、组织有序  分步推进

这次活动,我们分段推进,逐项实施,首先在初赛阶段,从11月25日召开动员安排会之后,便开始初赛准备,制定规则、起草安排、撰写材料、制作课件等,利用一周时间,到11月30日进入初赛说课展示,11月2日至4日初赛讲课、教学设计评价和总赛人员选送,全校34名教师分组活动,全部参加了初赛展示。

从12月5日—12月11日,总赛准备及总赛工作开始,在初赛基础上,按组择优选送50%的人员参加总赛,全校共选出18人,统一组织,12月12—12月16日,连续开展总赛阶段说课、讲课和教学设计评价活动,每项活动都是有备而来,先送达材料后活动,所有项目都是评价跟踪,及时量化。

为了如期完成预订计划,细化段内任务,一是将组员与组捆挷在一起,一个组员完不了,全组任务就交不上来;二是学校层面跟踪督查,一次次的说课,一节节的赛课校领导成员分头深入。由于组织得力,跟踪到位,全程活动各环节进展顺利,工作态势良好。

(三)立足发展  评优选能

这次活动,可以肯定,一是各小组发挥了积极作用,按时并认真推送、组织各环节的活动。二是大家态度端正,积极投入,每一份资料都是改了又改,精心制作。从展示来看,老师们都很优秀,进步非常的大,成长过程另人的快,扎实的功底和积极进取的姿态另人敬佩。表现在说课上,如孟莹的说课,一个“稳”字压倒一切,足以征服观众。闫安的说课,表现出了一种奋发向上的气质和不凡的“艺术”魄力。她们的表现在听众心中得到感化,引发共鸣,这种精神放射出一种鼓舞力和震撼力,听后的确崔人奋进。

讲课方面,也是精彩纷呈,如:已走在改革路上,新型模式萌动而生的课堂教学王华丽《直线 射线和线段》一课,这个课中看到了主导策略下的新课堂模式雏形,课讲的很有思想,有高度。再如,具有研究性、思维型品质的优质课《百分数的应用》,主讲张树芳,学生在课中真正的是在学数学,真正的是沉浸在了数学思维中。还有,体现出扎实、稳健的教学功底,又换发新教育理念的课堂的好课《组合图形的面积》,主讲任林娥,用六个字概括“抓过程、抓落实”,在践行数学课堂分析中,渗透着数学转化思想,使无形的理性得到有形的凸显,而不只是一句空话,再者,她能紧扣主题,围绕显性目标,运用多元智能,通过多种思维路径得到结果,使数学教学真正落到实处。还有许多好课,不再一一列举。

接下来,审视教学设计评价活动,首先,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备课在前,而我们在“三课”环节的赛程中,却把它安排到最后进行?因为教学设计评价,是对教学设计进行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的统一,把它放在后一环节评价,不仅是对教学设计方案的诊断性评价,而且是对教学过程的形成性评价,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

教学设计如何评价,这要看评价者的态度和认知,不同程度的评价可以视为粗看,即一看环节和项目,细看,即二看流程和内容,精析,即三看结构和模型。我们在教学设计的评价安排上,聘请县教研室专业人员,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评价,时间充分,人员充实,详细的进行了评析。

从总体看,张小锋的语文《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王艳珍的语文《伯牙绝弦》教学设计,不仅在环节上是齐全的,而且从内质深处也是丰富的。还有许多,不再列举。

作为教学比武,一定需要评价,但评价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评价促其发展。

二、  比武活动呈现的亮点

教学比武无论是从课堂组织,还是教学内容的处理,无论是讲课,还是备课、说课,无论是活动过程,还是获得的结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位置,不一样的动点上,都有很多的亮点值得一表。

(一),以“标”为纲,以“本”为本

我们看到,大家对课程标准深入人心,对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了如指掌,在教学设计中能“写”到位,在说课比赛中能“说”到位,在课堂展示中能“做”到位,赛程中人人都能深钻细研,规范解读,准确把握。

(二)、以“学”定教,以“生”为本

课堂上,把学生推向“前沿阵地”,学法上,自主、合作、探究颁颁出现,教学上,对话、互动、展示课课都有,与前教学相比,简直就是“换了人间”。

(三)、以“情”促“动”,信息支撑

表现在:一是情境化的教学,每位参赛者力求在课堂上设置贴近生活的情景,从生活走向课堂,做到教学内容活动化,教学活动情境化。二是信息化教学,从两个阶段赛事中,全部应用多媒体教学,说课有说课件,备课、讲课有讲课件,而且制作都很精美,操作流畅,界面友好,直观生动,交互性强。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是本次比武的一大看点。

的确,在这次比武中,发现老师们进步很大,已经看到了老师们在快速地成长起来,并逐步地走向成熟。初步形成了各自教学风格和特质。这样的教师很多,除前面点到的外,还有低年级语文教师雷月莲、张秀娜等,她们的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寓教于乐,具有丰富的情感。年轻出马的教师高欢欢、刘小兰,表现上进,虚心打拼,能在如此环境里,是你俩的最大荣幸,只要坚持,三五年之后,一定伸手不凡。再如,武海琴、马文飞等,沉稳大气,展示的游刃有余,细细品析武海琴的说课,就是一种享受。

通过教学比武,展示了老师们的风采,展示了大家的精神面貌,透过活动层面,看出了教师发展希望,看到了学校发展未来。经过二十余天的角逐,闫安等四人荣获教学比武综合一等奖,马文飞等六人荣获教学比武综合二等奖,刘小兰等八人荣获教学比武优秀奖。

三、比武活动必需的反思

活动也让我们看到了我校教师身上所蕴藏的内在潜力,但我们都知道,课堂是容许学生出错的地方,也是我们教师出错的地方,所以有了“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的说法,确实,教学永远不可能做的尽善尽美,通过展示活动的另一面思考,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下面围绕三项活动内容反思:

(一)、说课的反思

1、初赛说课与总赛说课夸度大

两个阶段的同一活动出现明显落差,相比而言,初赛说课照本宣科的多,角色不到位,情境创设氛围不浓,说课草草了事,或异化为念课、读课。主要问题在于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准备不佳。

2、说课表现不自然

一是过度不自然,听起来给人生硬的感觉;二是街接不自然,句与句的街接,夹杂着无用的语气词等。三是肢体语言不自然,表现的拘束、拘紧或躲躲闪闪的样子,站姿、站位或辅助语言缺失。四是人机互动不自然,PPT翻页时,人在等待,人在表述时,说课件又不联动,人机交互变成了人机交替。五是说课的起始语不自然,或PPT片头语不自然,如,“我的说课环节是:┈┄┈”,“下面我说教材┈┄┈”等,不要这样表述;说课课件页面题头:“说教学目标”“说板书设计”等,不必这样标示,反而显得更加呆板。

3、说课语言缺乏规范性

一是“稳不住”,表现语言急促,语速增快。今后自我训练,记住魏书生“松、静、均、乐”的做法。

二是说课“不变调”,像似说平书似的,没有生动性。

三是“用语不准”,连词、副词乱用套用,回头自我重新听看,进行审视。

4、说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成为说课的短板

板书是知识结构的物化表现,是教材知识的浓缩和结晶,是教师课堂创造的艺术精品,也是教师教学再创新的最具体的个人表现,也是教师基本功之一。如此重要却被忽视,我们有些人只说了板书设计的内容,没有说出怎么设计,更没有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作业方面的说课也有类似的情形。

5、过程累赘,环节滋生

说课究竟如何去说呢,一般地,横向把握环节,主要说“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样教”,前者应当以简驭繁,重在后者理性探讨,常云:一流水平重理性,二流水平说过程,三流水平说内容。纵向把握流程,先说哪,后说哪,然后再说哪,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常云:要素分析——任务确立——选法取材——“三位”跟随,(三位指说教学的过程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每一环节内也有一个流程安排,一步说啥,二步说啥┈┄┈。反思我们的说课,个别则把“理论依据”也列出一项来说,属于滋生。

针对以上情形,那么,说课究竟如何把握呢?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就个人一点看法,建议:首先从宏观层面来把握,即跳出课堂去审视说课,才能有所驾驭,否则,永远沉没于知识内容和过程之中,看不到周围的“风景”,立意不会有高度。其次还是要在技术层面上把握,根据历来探讨观测,基本要求概括为“五个三”:

三个“重”,即重在说理,重在实效,重在创新;

三个“突”,即突出重点,突出主题,突出特色;

三个“精”,即知识内容要精,教学过程要精,说课语言要精;

三个“化”,语言要规范化,语表要艺术化,语辅要信息化;

三个“用”,用逻辑的功力吸引听众,用目视的辐射力赢得观众,用精湛的“说服力”征服观众。

(二)、讲课的反思

如果说“说课”是重在于说,那么,“讲课”则是重在于做,故有的把讲课叫作做课,我们的赛课中发现如下问题:

1、    目标陈述的指向性不妥

“主体”位置不对,如设置为“使学生┈┄┈”“培养学生┈┄┈”“让学生┈┄┈”“组织学生┈┄┈”等,显然,把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不妥当。

2、    学法指导不力,使用不当

当前,大家惯用的学法有合作学习(分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一塌糊涂,收效甚微。这次比武中,也发现值得反思的情况:教师或课件代劳学生的做或说,有头无尾的活动,无主题无价值的活动等。


如合作学习,如何实施,我认为合理的流程应当是:

关于探究性学习流程中最不妥的是缺少“猜想和假设”的环节,它主要是由“提出问题——作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方案——开展实验——收集证据——作出解释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没有了猜想与假设,就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3、    课堂驾驭和调控不力

最使听者反感的是“拖堂”,细细反思,这是调控力不足的表现,是驾驭教材、驾驭学生、驾驭课堂不力的表现,或者是缺乏整体布局的反映。

说到课堂教学就想到教学改革,改革并非推倒重来,另起炉灶,教学改革就是打破不适时代教育的旧框框,建立新秩序的过程,要甄别,要传承优秀文化,摒弃不良糟粕。不能一味地属于传统的东西就全部剔除,比如,两千多年前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等,这些古训一点都不过时,而且还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先人智慧的结晶,人类文明的瑰宝,民族不朽的脊梁,我们不仅要传承下去,还要发扬光大。

(三)教学设计的反思

1、没有模式,没有特色

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学中形成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教学活动秩序。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起步阶段就“跑题”了,我们的主题是“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有效课堂”,从有些教学设计中就能透视出一种教学样式,谋篇布局不到位,很难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优秀,即便是即兴的发挥,也是断章取义。所以要“做到”,必先“想到”,没有“思想”或没有“思路”的教学设计,往往是无效课堂或微效课堂。所以要求老师们在教学设计上,必须创新思维,必须有所建构。

2、只有预设,缺少生成

常犯的毛病如“师:┈┄┈”;“生:┈┄┈”等设计,显然是不妥的,其原因在于:老师的说即便可以控制,但学生的说是预料不及的,不一定按你设计的说出来,这样势必延长教学时间,教学失控,即便学生这样回答,那问题的设计也太缺乏思维的宽度和思维的空间了,更谈不上“生成”二字。再者,如此的教学设计,就好像一份教学实录,课后行为似的,切忌!

综上所述,我们从备、说、讲三项内容的活动全盘审视,大家对重视程度最高的是“说课”,忽视的是“备课”,这是其一;

其二,三项活动围绕一个课题展开,但是三项活动面对一个课题有差异之处,表明写是写,说是说,讲是讲,表露出个别者对主课题认识度不高、不系统,准备不充分,有些项目不重视的倾向。

其三,从这次环节组织上分析,大局是好的,个别细节上有的不到位。如教学设计的展评,同时也安排了全体教师的观摩学习,应到教师36,其中请假2,实际观摩学习人数28,其余无故不到6人。刘亚娜请假,次日又重新学习后补交笔记,周彦菲当天下午观摩学习在场,次日拿了几份教学设计继续学习,最后上交学习笔记6千余字,而且记录的大多是学习后的感悟和收获,应当受到表扬。

要求在活动结束时,我们的安排是,总赛人员写总结反思、文学社人员写活动报道、其余人员写活动感想各一份,截止12月18日(周五)下午,应交35,其中请假3,按时上交31,缺1人未交。

凡是活动中的任务,都得落实,记录于完整的考核之列。

尽管反思许多,但主流还是好的,这不可否认,个别人的个别之处的问题,可以对号入座,深刻进行自我反思,必有大益。教学比武,给了大家一次展示的舞台,一次锻炼的机会,一次检验的平台,这就是一种成长。也不必把比武的分数看的如此神圣,觉得分数低没面子,应正确对待参赛,自卑与自高都不是好现象,应找到自我,站在舞台上展示就是优秀的了。

总之,这次教学比武,规模大、项目多、覆盖面广,组织是有效的,活动是成功的,经历了垂炼,达到了目的,希望老师们继续奋力搏击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〇##年十二月十九日

 

第二篇:学校:在总结与反思中前行

学校:在总结与反思中前行

作者:

来源:《职业·下旬》20xx年第06期

教学回顾:试验课程如何开展

孙仁伟:我们学校从20xx年x月下旬开始,对维电0801班的同学进行了为期五周,共20学时的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多项心理行为训练以及三次上机测评。一期试验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这几方面的训练:信息处理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对挫折能力。

江连凤:我们学校也是从去年x月末开始,对08级高中生源的两个班(08高级影视班、08高级动画4班)共43人开设《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当时的课程安排是这样的:集中培训三天,这三天里停开其他课程,进行专门的行为训练;内化练习六周,在我们原有的思维课、体育课及班会时间,继续做专项行为训练;最后,在期末利用一天时间进行综合展示,通过一些行为训练和一项素质测评,对课程做总结。

教学总结:试验课程效果显著

赵然:我们对两个试验班级进行了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学生变化却很大。例如刚开课时做“穿越电网”这个项目,同学们不加思索就开始穿越,浪费了很多网孔,而且对于严格的规则不能遵守,时常出现触网现象;因为难以遵守严格的规则,中途放弃比较困难的任务的现象也时常出现。但是经过两到三次心理行为训练,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观。比如在做“突破雷阵”这个项目时,接到任务后队长立马组织大家一起分析,对人员进行分工:个子小的负责探雷,个子大的负责背人,记忆力强的负责记路线。而且在操作过程中大家都非常注意细节,探雷的同学每前进一步都会向计数人员询问脚下是否有雷。通过上机训练和测评,学生的注意力、反应速度、空间运动能力,分别平均提高146%,143%,66.7%。而且在开设该课程之后,试验班级的其他任课老师也反映,同学们上课时注意力比以前要集中,班主任也反映班级的凝聚力有所增强。

江连凤:我感受最深的是,我们的试验班学生中集体意识不断增强,互助友爱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学生们已从习惯性的人与机(电脑)对话转到人与人的对话,并有了丰富的情感交流。试验班学生都是08级的新生,开学三个月以来大家融合得相当慢,男女生之间更是不熟悉,开设这项课程后男女生之间的隔阂基本消除,现在完全能自然友好地交流了。而且,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逐渐增强。比如“盲阵”这个活动,大家要蒙住眼睛用给定的两段绳子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过程需要足够的耐性去遵守规则。我们影视班、动画班的学生都比较有个性,大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比较强,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理解了规则的重要性并学会了服从。在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会有很大影响。

效果考量要有“招”

孙仁伟:在对试验班维电0801班开课之前,我们还另选了两个班级(数控0801班和数控0803班),利用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系统中的素质评估模块,对这三个班的学生同时做素质评估。根据评估后的数据,我们选择了更接近试验班学生素质水平的数控0801班做为参照,在接下来的五周里对试验班学生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对参照班按原有的教学计划授课。我们把第一次测评数据作为各班的原始数据,在五周的课程训练内容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做素质评估,将第二次测评的数据和第一次测评的原始数据做对比,发现试验班的学生在注意力、记忆力、反应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等九个方面比没参加通用职业素质训练班级的学生高出很多。

江连凤:我校在第一阶段的三天集训结束后,很快通过问卷、和个别学生交谈的方式收集了学生反馈意见。当时发出问卷43份,收回38份,有效问卷35份,通过对培训前后的比较,发现学生的团队意识、与人合作能力、自我认识能力及创新意识等都有了显著的变化,最明显的是学生对职业素质训练内容的兴趣、对自我的认识能力及自信心都提高到97%,有97%的学生反映喜欢这样的课程训练。

经验分享:点评小技巧

孙仁伟:关于点评技巧,我总结了四点和大家分享:一是问规则,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再次回到项目中去,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在以后的项目中学生就会认真地听规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提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些在教材中收录的交流回顾的经典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三是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在做项目的时候的真实感受;四是做总结,根据学生的发言以及项目训练的目的做总结,尽可能结合学生活动时的一些典型行为,避免以纲目条款的方式笼统地给学生讲述知识点。

赵然:我还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高级工和中级工由于知识储备的不同,老师培训时如果以一个一般化的模式去指导两者,会使他们接受培训后的效果出现显著差异。对于高级工来说,该课程的启迪和训练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项目中所体验到的、发掘到的情感更加深刻,他们在交流回顾时讨论也比较热烈,因此,对老师的要求相对中级工要低一些。而要培训好中级工,则要求指导老师更能把握整体的课堂气氛,有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注意在点评时要能切中要点、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然的话,这项课程在中级工学生看来可能就像做了一场游戏,而不能让他们把深刻的情感体验积淀成使自己更优秀的品质。

不同于拓展训练

孙仁伟:通过开展通用职业素质训练活动,我总结出这门课与拓展训练的几处不同。

首先,目的不同。拓展训练注重的是使人从一种紧张精神状态下释放出来,从而达到放松自我、调节自身状态的目的。而这个课程则是要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使其能更好适应就业环境,在岗位上产生更好的工作绩效。

其次,两种训练经历的时间不同。拓展训练是一个短期的训练(一天或几天),而这项课程一旦开设,就要伴随学生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两者在实施时间上有很大区别。

另外,两者的侧重点也不同。拓展训练强调的是人的个性,注重的是通过培训项目使人减轻压力、释放负面情绪,以便调整自身的状况。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则强调人的共性,旨在通过一系列行为训练,使学生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增强团队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为人处世的方法,为自己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

还要在反思中前进

江连凤: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提升是不可能仅在一次课或一次活动中完成的,而是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通过各种方式各种手段的交互作用,并最终由学生从实践中感悟、体验、总结、提炼而成。有限的课内74课时的时间就能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素质吗?这种提高能达到什么程度?还要做哪些努力,才能真正使学生职业素质的逐渐提高成为一种常态?如何让这门课跳出课程层面,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发挥更大的效用?这些都是尚需探询的问题。让课堂内的活动延伸到生活常态中,与班级建设、学生个人成长的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行为与意识不断强化,从而固化为学生内在的素质,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是这项课程应该关注的地方。

赵然:课堂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一对主要矛盾,主讲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自觉地参加到各个项目中,并从训练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有所收获。这就要求主讲教师对项目的操作方法非常熟悉,能够很好地控制课堂整体氛围,做到活而不散,严而不拘。技校老师刚开始接手这项课程,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缺陷的。我个人觉得应对老师推出以下几点要求:首先,主讲教师的授课经验要非常丰富,善于处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其次,主讲教师要在每次上课之前备好课,课后认真总结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点评时举出贴切实际的案例,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