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总结 - 准格尔旗第一中学

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总结

准旗一中 郭永华

通过紧张有序的学习,交流、研讨、评论等对这次课程培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之前的一些疑惑和迷茫有了深刻的答案。同时也“被迫”对自己的心态和角色进行了调整——原先想既然是远程培训,也不会很紧张,可是从培训的第一天起,就体会到了——放松一下的想法都让这每天的听、想、写等无形的压力赶的无影无踪。培训真的是既太紧张太辛苦!

在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和视频学习中:不但丰富了我的理论知识,让我对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化学教学工作有了更深一层的领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在研修学习的这些日子。每一天对于我来说都有触动,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上都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有一些感悟. 经过这一个阶段的高中化学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总的说来通过紧张而又认真的学习所获得的感想与心得体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 课改必须更新教师观念。

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师观念的提升。教师作为课改的执行者,决定着这场教育变革的成败。因此广大教师参与各级培训,优化校本教研,自觉发展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力求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规范优化教学行为;另一方面科学认识和处理推进课程改革以及实际教学时的矛盾,处理新旧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的矛盾。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新课改让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每位老师心理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落差。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 1

可以实现自身发展,而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我们的课改不是细枝末节的小变化,而是教育体制和教育观念的根本性变革。

2 . 经过专家的讲解,使我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致内容。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内容的增减与知识的分布;怎样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使我不仅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也要从自身的知识储备上为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作好充分的准备。对于新增的大部分内容应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们拾起来,不仅要弄清,更要弄透。对于一个高中教师,要想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成为源源不断的自来水。知识的更新与深化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一成不变的教材与教法是不能适应于社会的发展与需求的。对于未曾变动的旧的知识点,考纲上有所变化的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新增内容,哪些是高考必考内容,哪些是选讲内容,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框图分析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对于必修课程必须讲深讲透,对于部分选学内容,应视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人才需求而制定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作为教师理应先行一步,为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3.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

2

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化学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化学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所谓的主线即贯穿于某一阶段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种思想方法等等。这条主线也许只贯穿于我们的初高中阶段,也许会贯穿于我们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阶段。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高中化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化学的主线,对于一个高中化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化学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4.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点评,使我认识到应该如何把握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通过网络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已经认识到新的高考越来越倾向于“重视基础,能力立意”。 “重视基础”,意思就是从最基本的知识出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试题,追根求源,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根”;所 3

谓“能力立意”,意思是说试题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精心巧妙的组装,通过这种组装,题目就给人一种新颖、陌生感。“重视基础,能力立意”不但是高等学府选拔人才的需要,也是莘莘学子将来从事各种工作,研究和解决生活、社会问题的需要。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升入理想的大学继续深造;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新教材的安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和社会服务。

培训我明白了教师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善于积累、善于观察和学习;善于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善于控制自身的情绪;善于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同时我还懂得了化学的兴趣性、启发性等教学原则的重要性。

这次培训让我难忘,不仅使我更系统的把握新课程,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专题学习,互相评论,互相讨论,集众师之见,使我的眼界得以开阔,并且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有重大的突破和认识,当然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更是不可估量。我再一次感受到了“行胜于言”的作风,体会到老师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这次培训,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认识,人的潜力真的是可以不断挖掘的。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也让我见到了许多教学上的创意。在教学技能的学习上,我的收获很大。规范的教学流程,巧妙的课程设置,让我感觉到那些原本在我大脑里模糊不清的概念马上就清晰了。……除了教学技能的学习,更让我受到震撼的是一种严谨的作风。这无疑将对我们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10.9.16

4

 

第二篇:银川一中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

银川一中实施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

20xx年秋季宁夏普通高中进入全国新课程实验省区,银川一中作为宁夏教育厅确定第一批走进高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工作示范学校之一。通过对新课程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们从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的普遍认同,确实经历了一番新教育思想的洗礼。无论新课程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其改革的宗旨、遵循的教学理念是符合科学的教育规律的,其引进的创新型的教学组织模式,使我们对什么是素质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了全新的认识。正如新课程体系在阐述其主旨时所指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我们认为,这次新课程体系以全新的理念,从课程目标、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等方面所作的全方位变革,必将给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全面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中学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机遇。面对新课程,我们是怎样走进其中的呢?对此,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索,提出一些拙见,其中也有很多感受与开展新课程教学的兄弟学校有着广泛的共识。

一、关于教材的选择

目前,在宁夏推广使用的通用教材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鲁教版),另一个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以下简称人教版)。在不同的阶段我们对这两套教材都进行了试用。

1、高一必修:我们选择的是鲁教版教材,按教学要求,一周3课时,共4学分。 通过使用,我们的体会是:

1)教材编排的整个结构体系与旧版教材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旧教材的教学体系是单纯引入型的学习方法,从学习每一种物质开始,给出其物性——化性——制备——用途。而新教材从一开始就采用的是一种研究型的学习方法,如,第一章通过[活动探

究]形式讨论金属Na物理性质、金属Na和O2反应,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既: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以案例形式研究Cl2的性质。同时教给学生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既: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观察→解释及结论。这样的教学结构设计我们认为是非常成功的,真正体现了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意图。对扭转过去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大有好处。让学生在学习有关知识的同时,也在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程序上上一个台阶,为以后学习每一种物质方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教材编排非常新颖。例如,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都是从大自然引入到实验室,再回到生活、生产应用中去,每一节都是从[联想、质疑]开始,如:在碳的多样性一节,让学生联想溶洞、珊瑚等自然景观;对氮的循环,让学生联想闪电、雷雨交加等自然现象;硫的转化,让学生联想火山喷发时熔岩喷涌;在讨论海洋中的化学元素时,联想咸涩的海水。教材还适时的根据内容,配以翔实的图片,然后通过提出质疑,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紧接着[观察、思考]、[活动、探究]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体现出化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教材图文并茂,增大了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有些图示、图表,非常到位。例如必修2§1-1原子结构,核子,同位素概念的介绍中,P4[观察思考]图示非常形象有趣,后面配有思考题,学生根据图示很自然就把核素、同位素概念理解掌握了。还比如,在讲质量数概念时,P3[交流研讨]给了一个表格,表中列出构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提出一些讨论题。教师根据原子构成,原子绝对质量,原子相对质量,很自然就引出了质量数概念,而且同学们还知道了质量数是研究原子质量的基本量。另外,书中配有很多相关科学家图片,对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亦有一定积极作用。如,在讲到必修1的P61时,书中有一幅因发现C60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化学家的画像。有一天下课后,一个男孩跑过来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我能不能获得诺贝尔奖?尽管问的非常天真,但说明学生被这位化学家的贡献所感染,我趁机鼓励这名学生:只要努力,刻苦学习,不懈的去追求真理,人人都有可能。从此,这个孩子化学一直学得很努力,可见他是受到了一定的启发,大大激发了他的学习化学的热情。

总的来说,高一鲁教版新教材的改革是成功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由于受多年旧教学体制的影响,刚开始,大家普遍都感到不适应,突然觉得自己教了几十年书,现在反而不会教书了。但经过与新教材一年的磨合,现在,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师中已经普遍建立起来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新教材的作用功不可没。

但我们在教学中也感觉到,这套教材还缺乏足够的配套学习材料和实验条件的支持,给使用这套教材进行教学带来许多不便和缺憾,尤其是对那些教育资源不是很丰富的地区的学校。存在着需要继续完善其教学体系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后来放弃使用这套教材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外,在难度和对新旧教材过度的把握上,教材还有待进一步推敲。

建议教材编写的专家们,继续在这些方面下一些功夫,编写出更多更好的配套学习材料,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教学的需要。

2、高二选修:分为文科和理科,我们选用了人教版教材组织教学。文科:选修人教版《化学生活》,一周2课时,记2个学分。这本教材通过让文科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的主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怎样合理安排饮食,怎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怎样正确使用药物等,弥补生物和化学在中学教学内容上的空档。

理科:我们从化学的知识结构完整性出发,选择了人教版三个模块,即:《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周四课时,认定学分六学分。

通过使用,我们发现,必修人教版在编排理念上和高一鲁教版新教材具有许多共同点和优点,其选修和必修不同的是,选修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应用。由于《人教版》在课程改革上循序渐进,过渡较缓一些,教与学都比较好适应,加之后面习题相对配套,因此,更容易被教师所采纳。

二、自主开发教学资源

由于新教材实验阶段每节课的练习题一是少,二是讲授内容很活而习题难度偏大,三是内容和课后练习不配套。要把新教材的内容让学生完全理解,教师就必须重新认真

审视教材,根据教材需要,补充必要的学习材料,弥补配套学习资料不足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5点措施:

1)设置校本课程——18课时,认定学分——2分。

首先,定出计划。利用假期,各任课老师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分内容编写校本课程,最后推选一位教师进行整合。主题为《身边化学》。

2)针对课堂内容没有讲到而练习中却出现了的内容,开始,我们采取的是迂回的办法,给学生另选择一些练习册。可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非常适合新教材使用的配套练习册。现在所选的练习册如北京教育出版社的第二教材练习册,南方出版社的优化设计练习册,都不是特别适应新教材的学习。考虑到今年又有一个年级进入新课程的学习,作为长远之计,通过大家的讨论研究,我们决定自己编写一套既符合新教材要求,又能结合我们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我们自身特点,且难易适中的配套习题集。具体做法是,高一高二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责任落实到每一位老师,分头编写“一节一练”习题,最后汇总整理。然后,下一轮老师在总结前一轮老师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争取三年编出我们自己的习题集。

3)为方便学生学习,我们化学组制作了网上化学学习答疑咨询网页专栏,挂在校园网上,从而给老师和学生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4)分层次辅导,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锻炼和成长,学困生能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习优秀者有更多提高的机会,我们开设补弱和强化班,由学生自己选择。老师到班级辅导,一周一次,效果也很好。学生很快便适应了新教材的学习。

5)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针对我校的多媒体技术设备条件较好(每个班配有一套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电子备课,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受实验条件限制而无法完成的课本实验的动画演示以及大量的图片资料,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

三、采用发展性评价措施

让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过程,每学段成绩从七个方面评价,既:出勤10%;作业收交10%;上课纪律10%;学习情感态度5%;教师个性化评价5%;期中测验30%和期末测验30%,效果也不错,使学生更加重视对平时的学习过程,不是一味去追求期中、期末成绩而忽略平时。发展性评价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关心每一位学生平时的学习,要投入一定的情感。

四、教师课堂方面的转变

1、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

新教材迫使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方法。从原来课堂上以教师为主,改变成以学生为主;以传播知识,改变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课本每一节都出现了很多像电脑一样的窗口,如:[知识支持]、[资料在线]、[方法索引]、[知识点击]、[化学前沿]、[历史回眸],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还要把握住教学目标和课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由于教材编写要求,每节课讲课前要给学生一定的看书时间,这样,学生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非常好,这在我以前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是很少有的。以前,由于旧教材都是主要着重于从老师讲解的角度编写的,学生似乎只带了个耳朵来上课,自己讲课心理上一方面总怕内容讲不完,既便讲完了又担心学生是否掌握。从使用新教材开始,采取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总结的新型教学形式,学生学起来很有兴趣,很轻松。新教材特别强调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一节内容课本上应怎样引出并介绍知识,学生自己应该怎样总结知识点,掌握什么,怎样应用,老师要强调方法。例如鲁教版[必修2]第1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这节课,同学看书十分钟,我便开始引导让同学通过“联想质疑”(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引出本节课学习和探讨内容,通过“方法导引”让学生自己从理论上总结出判断金属或非金属活泼性方法(同学答),然后进行“活动探究”很自然就得出了结论。整个过程老师是一个引导者,这样老师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课堂上学生兴趣特浓厚、老师和同学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这一节课上的比较成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比较好的理解了教材的设计思想。所以,使用新教材教学对老师驾驭教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

化学新课程目标中,科学素养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知识与技能可以通过接受学习来获得,但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难以靠讲授灌输来形成。它们只能在具体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的体验、内化而形成。因此,我们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同时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2〉注重选择涉及变化过程的练习;〈3〉注重实验教学中的过程教学。

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是现代教学论的基本主张。有时,过程比结论更具有意义,它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欢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它能展现思路和方法,教会人怎样学习;”如高一组张永红老师在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结论,简单地讲授氧化剂、还原剂等几个基本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本质,学生就显得难以接受、理解。而如果我们注重过程的推导,从最基本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入手,分析清楚其中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自然过渡到一般的规律,便使较为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一切顺理成章。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还能深切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五、教师必须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

教师备课不应只是背教材,写教案,更主要的还应在用字上下功夫,即:对知识结构的适当调整;合理开发课程资源,要了解每个模块的编写思路,明确重点知识的化学内涵,揭示化学核心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其次,能够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实际收集教学资源,对单元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包括改进试验,增加新的化学学习教材,更好的符合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需要。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1《金属氢氧化物》教学中我们高一备课组的马立祥老师,就将课本中的教师演示实验:Fe(OH)2的制备改为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如何在空气中制取Fe(OH)2,并避免Fe(OH)2和O2的接触,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位老师还在讲授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节时,将课本上讲解Cl2对自来水消毒的优缺点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上网,查阅资料,实地取样分析,去自来水厂参加学习等),让学生比较各种自来水消毒剂的优缺点,例如传统上Cl2的消毒和新型的消毒剂ClO2,O3的对比,并从中明白Cl2消毒杀菌的原理。

六、加强教师间的合作

新课程体系得实施,对新老教师都是一次全面的挑战。面临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思维体系,合作就显的尤为重要。为此,我们采取了以备课组集体备课,合力攻关。大家围绕着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对教材内容的调整、删除教科书中某些不适应学生的知识内容,并适当增加新的化学学习素材;构造知识体系等展开讨论,研究教学方法。有些内容大家分头上网找或查阅资料,资源共享,实现了快速自我培训和提高。然后各自又按各自的教学风格,精心教学。大家既是合作者,又是相互促进者。如:选修《化学反应原理》中出现了熵判据、焓变及原电池中盐桥的概念,这是以前中学化学中从未有过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把这些概念吃透,若大家不合作,工作量特别大。我们通过分别查找资料,然后相互培训,相互切磋,相互提高,效果很好。现在各备课组定期进行教学研讨已蔚然成风,老师们都从中尝到了甜头。这一点其他学科都很羡幕。我们规定,每学期每位老师都必须上一节研讨课。通过说课和评课,找出优点和不足,对上课和听课老师的教学能力都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和提高。另外,要求每位老师每节课都要写出教学反思,把每节课的亮点和注意点都及时进行总结;年轻老师和老教师相互听课,相互促进,汲取各自之长,通过教师间的这些相互合作,使新课程得以顺利推广。同时还要求老师每学期结合自己在实施新教材过程教学体会,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论文,使每位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七、教学成果

通过对新课程的不断摸索和探讨,我校的教学成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在20xx年宁夏全区水平性测试我校取得了银川地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教学过程中也还有一些困惑:

1.课本中有些内容讲得太肤浅。由于减负,所以就把课本减得薄了又薄,认为这样就会把学生的负担减下来。课本一减再减,但高考怎样测评,把握不住。化学必修两本书,一年时间基本把原来三年的内容都涉及到了,面面具到,实际很多内容都讲不透。例如,物质的量这一章,原教材安排大约十几课时,现在只给三课时,但内容基本不变。阿伏加德罗定律,正文没有,资料在线中又出现了。如果只了解就行,那问题是测评方式不是知道就行,要会应用,无奈,学生不得不选择大堆大堆的参考书去做超纲的题目。我想,课本中一些知识既然给出就应讲透,要不就不要引出,不然,将来学生选修这门课,学起来也就成了夹生饭。

2.活动探究。这种形式非常好,但是有些探究有问题,①有些探究,学生实际能力达不到,如氧化还原反应讲完,接着[活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让学生探究Fe—Fe2+—Fe3+转化,而学生以前没有学过Fe的性质,所以预测不出,假设不出。以致大部分学生探究实验就像抓中药,试管中什么试剂都加;②探究实验实际操作条件要求很高,很难达到。我校16个班要求进度基本统一,同时上这节课,一是没有这么多实验教室,二是只有上课老师和实验老师两人辅导50多人作探究实验,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如果学校条件不具备,学生动手实验反而少了一些。

3.内容和课后练习不配套。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

4.课时感觉非常紧张。按照教材安排,内容中[观察思考],[活动探究],[迁移应用],[身边化学]都应该用起来,效果也很好。但是,如果全部应用起来,课程内容就讲不完。如第4章元素与材料世界一节:“观察思考金属铝的还原性——铝热反应实验。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一下演示,时间是够用了,但若让学生参与这一实验过程,并进行讨论,时间就不够用了。不知教材编写专家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是否对课时和教学量进行过实际测算?

5、考试评价凌驾于课程目标之上

由于受高考的影响,目前有一种倾向是重考试大纲、轻课程标准,按明日高考形势及思维路线组织今天的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思路、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都主要集中在高考上,教学中一步到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必修选修内容混乱出现,习题严重偏离正常轨道,超课时、超要求、超容量、赶进度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暗流。在这种形势下,新课程体系如何应对?

6、化学课本和教参出现的个别错误:

山东版化学必修2中,第56,57两页第4、5题有问题。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的第61页 第四行有错误;课后习题的答案多处有误。如第13页第6题答案的讲解;第32页第5和6题的答案;第51页第4题的答案;第66 页第3题的答案;

课本内容和课后习题不衔接,新书旧题。如第32页第8题有点超纲;第51页第2题“粒子”两字不妥;第58页第4题设计到缓冲溶液的知识,这个内容课本没有。希望新版教材不会出这些现错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