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工作总结

2009-2010学年度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早一夕就能形成的 在学校的的教学教育过程中,根据一年级的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是我做班主任在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我继续重抓、强化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并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要求更严。

具体做法与上学相同,但要求一定是更高,目的是希望在一年级就会有个好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孩子们懂得为何要劳动?其次是充分创造劳动的机会。 养成教育活动分四个步骤:

一、先考察—--想

经过了一学期的锻炼。现在的我会做什么?老师把班级要做的事都罗列出来公示并讲解甚至示范怎样做,如:1、班级卫生扫教室要求每天都有8人打扫;2、保洁区每天都要由2人捡垃圾;3、教室走廊每天要有2人维持纪律和卫生;4、教室公共设施每天要专人负责(擦黑板、整理讲台、关风扇、关灯、捡地面垃圾、关门、倒垃圾)

二、申请

向班上卫生班长申请我要做什么?要求力所能及,找准自己的位置。

三、承担责任

开始上岗,严格按卫生班长指定的要求完成,不会做的时候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求帮助或支援。

四、设施奖励制度

凡事为班级做贡献的同学都可得到红花奖励,每周还评选一次奉献奖,当然会有更大的奖品----红旗一面。

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劳动是创造意识最基本的要素。懂得劳动是光荣的,劳动能创造财富,懂得班级的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劳动。孩子虽然小可是也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并努力在实践获中得真实的体验,才能提高劳动的能力。

一学年下来收效不错,最基本的做到了人人都有事做,个个都有责任,最有趣的是我们班48人全部都喜欢劳动了,最大的收获是:每天有很多孩子们都争着要主动打扫卫生,要是没有选上还不高兴呢!

一年级劳动教学总结

(2010-2011

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劳动教育,换言之,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要想让学生学好劳动课,我想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教育学生:

一、 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

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观念极其淡漠,劳动习惯和劳动自觉性也是极差的,他们对待劳动本身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正确的看法。不少家长说:“只要孩子能好好读书,我根本不需要他做家务,为他干什么我都愿意。”甚至也会有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劳动观念淡漠和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劳动自觉性的主要原因。

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起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自觉性,首先应从思想上帮助他们认识到:让他们认识到“劳动教育”和“德、智、体、美”一样都很重要。作为一个人,参加一些必要的劳动,这是他对这个社会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与他本人的以后“成人”有着密切联系的。劳动观念的形成和劳动习惯的培养,这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工作,而是关系到学生成人,成才的,非做不可,且非做好不可的工作;同时这又不是一件轻而易举就能做好的工作,而是必须动脑筋、花气力才能做好的工作。

二、选择适合农村小学的劳动教材不少教师、家长认为:选择合适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劳技课内容很重要。少年儿童从小学做一些家务劳动,使他们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无疑对学生本人和家庭都有益。小学阶段的劳技课教材应该选择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儿童生活、学习为主线的劳动实践。这部分劳动内容以儿童个体为中心,围绕自我服务的吃、穿、用、生活起居等,教给儿童力所能及的自己应做的事。如吃的方面,从食用方便食品开始,到学会做一般的主食和炒几个简单的饭菜;洗涤方面,从洗手洗脸开始,到学会洗自己的衣被;穿的方面,从穿鞋、系鞋带开始,到学会缝制简单的生活用品,如椅垫、围裙等;学习方面,从收拾书包开始,到学会自制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二是简单生产劳动。从各地的教学实践看,这些简单生产劳动主要是手工劳动,包括纸工、泥工、小木工、小金工、种植、养殖、编织、缝纫、刺绣等。

三、选择新的教学方式

我们过去认为劳技教学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教师“教”,学生“学”,学生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者。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小学劳技课堂教学一直遵循着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导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操作练习”。对一节课的评价是看教师是否

完成了预先计划好的教学任务;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看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否牢固。同时,我们的教师不要先想怎么去“教”,而要先想学生怎么来“学”。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创造和知识,在交流彼此的情感与观点中,求得新的发现。这一转变,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思维的解放、个性思维的呈现、创新意识的滋长;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劳动思维变化与发展,关注学生在劳动中的个性体现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在生活中创造劳技课堂

有些劳动技能的培养单在课堂内是无法完善的,最好能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奔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社会。比如:端午包、煮粽子,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借用食堂,让学生围在食堂的大桌台周围,边学边包;陶艺教育课可带学生到一片空旷的田野,挖泥,摔泥,揉泥,捏泥,“现炒现卖”;带学生到地里拾柴,到河边捡贝壳,能去的地方都可以去。总之,农村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保证学生人人动手,人人操作,劳动实践密度大,力度强,提高了教学实效。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简单的看法,只有一个目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劳技课,学好劳技课,鼓励鞭策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劳动,培养体贴孝敬父母,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一年级生活技能教学总结

(2008-09

生活技能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抓好生活技能教育。要想让学生学好生活技能,我想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教育学生:

一、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劳动观念极其淡漠,劳动习惯和劳动自觉性也是极差的,他们对待劳动本身还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正确的看法。不少家长说:“只要孩子能好好读书,我根本不需要他做家务,为他干什么我都愿意。”甚至也会有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只要学习好就是好学生。所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劳动观念淡漠和缺乏良好的劳动习惯及劳动自觉性的主要原因。

二、选择适合培智学生的劳动教材

不少教师、家长认为:选择合适的切合学生实际的劳技课内容很重要。少年儿童从小学做一些家务劳动,使他们生活基本上能够自理,无疑对学生本人和家庭都有益。小学阶段的劳技课教材应该选择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儿童生活、学习为主线的劳动实践。这部分劳动内容以儿童个体为中心,围绕自我服务的吃、穿、用、生活起居等,教给儿童力所能及的自己应做的事。如吃的方面,从食用方便食品开始,到学会做一般的主食和炒几个简单的饭菜;洗涤方面,从洗手洗脸开始,到学会洗自己的衣被;穿的方面,从穿鞋、系鞋带开始,到学会缝制简单的生活用品,如椅垫、围裙等;学习方面,从收拾书包开始,到学会自制一些简单的学习用具。二是简单生产劳动。从各地的教学实践看,这些简单生产劳动主要是手工劳动,包括纸工、泥工、小木工、小金工、种植、养殖、编织、缝纫、刺绣等。

四、在生活中创造劳技课堂有些劳动技能的培养单在课堂内是无法完善的,最好能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奔向更广阔的学习天地--社会。比如:端午包、煮粽子,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借用食堂,让学生围在食堂的大桌台周围,边学边包;陶艺教育课可带学生到一片空旷的田野,挖泥,摔泥,揉泥,捏泥,“现炒现卖”;带学生到地里拾柴,到河边捡贝壳,能去的地方都可以去。总之,农村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尽可能的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它们的功能,保证学生人人动手,人人操作,劳动实践密度大,力度强,提高了教学实效。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简单的看法,只有一个目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学生真正认识生活技能课,,鼓励鞭策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劳动,培养体贴孝敬父母,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成为真正的小主人。

一年级劳技总结07--08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本学期的劳技课我们有以下收获:

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劳动课是一门思想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是在劳动实践中实现的。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合作意识、成功的快感,因为这些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要素。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要创新就必须会想象,因此,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是培养学生和发展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手段。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2)在实践操作中发展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就是在对问题的解答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种,或者多种多样的演绎和推导。在教学中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对原有的制作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发展学生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是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重要,在整个课堂教学占较大的比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积累学生点点滴滴具有创新意识的闪光点。

(3)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

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动手操作为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这样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4)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例如,在劳动课上,我们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我们还注重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让他们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源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担负看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发展能力的任务。但它有独持的要求,就是学生必须学习有关的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技术原理和在智力、能力诸方面培养学生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总之,我们感觉通过劳技课的教学,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了发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教材分析

《小风车》为浙江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教材(实验本)四年级

下册第8课。废旧的纸杯、纸盒等材料在小学生的生活世界里中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接触它,但他们平时不会刻意地去观察它,甚至从未想过利用它们做一些有用有趣的东西。本课的设计以“自主、探究、合作”为课堂学生学习、制作的主要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想象,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各色各样的小风车,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合作品质;力求让学生享受到制作带来的种种情趣,在享受情趣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欣赏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风车的文化、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鼓励学生大胆思维、想象,在做中探究制作风车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自己动手制作去装饰生活的热情

(3)通过做风车、玩风车、介绍风车来体验劳动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劳动制作的热情,在享受情趣中逐步走向自觉的热爱。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风叶的制作方法

(2)难点:能根据风车的特点进行艺术再创造,制作成的纸风车牢固,灵活。

3、教学准备

几个一次性纸杯、废旧纸盒、有色卡纸、剪刀、吸管、大头针、双面胶、彩笔等。

4、、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起兴趣

1、播放《大风车》的歌曲。

2、介绍风车的文化

3、学生描述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风车

(二)欣赏风车图片

(三)风车展示,师生探究

1、拆一拆风车

2、教师现场制作风叶

3、组合风车

4、欣赏风车

(1)展示风车。你受到什么启发?

(2)你想做个怎样的风车呢?

(四)自主创作,教师巡导。

选择自己喜欢的造型,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制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1风车发布会

展示作品,介绍自己的风车,结合设奖。

(六)小结

 

第二篇:20xx年就业工作总结2稿(省教育厅)

夯实基础 搭建平台 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黄河科技学院20xx年就业工作总结

20xx年,在省教育厅和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特点,黄河科技学院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制定年度就业工作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力推动了毕业生顺利和充分就业。

现将学校就业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20xx届毕业生基本状况

黄河科技学院20xx届毕业生共有6673人,其中专科3293人,本科3380人,涉及理、工、文、经、管、法、医、教等八个学科门类,58个本专科专业。截止目前(11月x日),就业率达到了91.01%,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工作到位 凸显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 实施“一把手”工程

1、健全学校就业工作领导体系

就业工作关系千家万户,事关学生切身利益。为深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大力加强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建设,全面落实“一把手”工程,积极营造“人人关心就业,全校推动就业”的良好氛围,构建了“学校领导主抓、就业部门统筹、院系具体落实、全员联合推动”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全员化就业工作领导体系。学校把就业工作摆在学校党政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在党政联席会和校长办公会上,研究部署就业工作。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职能部门和各个院系,进行就业调研,加强总体指导,有力推动全校就业工作。

2、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小组由校长、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有关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院长为成员;院级领导小组由院长、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成员包括行政办、教学办、各系部负责人。两级工作领导小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具体问题,确保年度就业工作顺利推进。

3、召开全校就业工作会议

20xx年x月x日,学校召开了全校就业工作会,胡大白校长、程宏书记、赵会利副书记等校领导及相关处室、各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对学校20xx年的就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步骤和总体目标;对全校20xx年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总结表彰,落实了就业专项奖励近12万元。

(二)加强内涵建设 提升服务质量

1、建章立制,为就业工作提供保障

为促进就业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学校加强了各项规章建制度建设,根据工作实际制定了《就业工作考核细则》、《就业工作奖惩办法》、《就业周报制度》、《校园招聘会管理制度》、《就业政策学习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就业工作奖惩办法》等规章制度,并汇编成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明确工作要求,完善考核体系

为促进就业工作更好的开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建立了就业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加大了督导与考评力度,确定了“三联系、三挂钩、三考核”的“三三三”责任制度和考核机制,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了教学单位总体考核体系。“三联系”即学校领导联系学院,学院领导联系班级,辅导员联系学生。“三挂钩”即就业工作与学院领导和教职工绩效工资挂钩,与学院评先选优挂钩,与学院招生计划挂钩。“三考核”即按照《就业工作考核细则》对学院就业日常工作进行阶段考核,按照《教学单位学期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各学院就业目标实现情况进行学期考核,按照《就业工作奖惩办法》对学院年度就业目标进行年度考核。

3、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就业服务质量

学校着力加强就业工作人员自身建设,鼓励他们提高学历层次,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通过编印资料,召开座谈会、报告会,派出学习等形式对就业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促使就业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真正得以提高。20xx年x月,学校就业办公室被评为“服务承诺制”先进部门。学校设置了就业信息查询室、学生事务办、单位接待室、档案室、招聘大厅等,完善了就业工作硬件设施和服务体系。信息查询室配置了触摸屏和网络计算机等设施,可向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招聘信息查询、在线进行就业指导等服务,拓展了就业服务的内涵和空间。

4、加强理论研究,提高服务水平

学校积极鼓励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就业创业理论研究,申报相关专项课题,成效显著。仅20xx年以来,就业工作人员共发表论文近20篇,主持或参与研究就业工作课题6项,出版专著1部。

(三)加强就业指导 深入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修订教学大纲,完善课程体系

20xx年x月,学校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学科特点,重新修订了20xx年即制定了《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形成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纲。大纲分3个模块、4个主题、13个专题,共38学时,计2学分,强化了案例教学,提高了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通过全程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了国家就业政策,掌握了一定的求职技巧,确立了自主择业、勤奋创业、终身学习的科学观念。学校将就业教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和每个环节,坚持融合渗透、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融合中突出就业教育的导向,在渗透中体现就业指导的要求。

2、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注重辅导员业务技能提升

学校设置了就业指导教研室,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通过校外培训、校内轮训、教学研讨、深入市场学习调研等形式,大力培养就业指导课专职教师队伍。目前,学校建立了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拥有丰富教学经验,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学校将辅导员分为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不同的业务方向,加强就业指导方向辅导员的技能培训,制定长期的培训和轮训计划,大力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促进辅导员队伍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高,强化对学生潜在就业意识和心理品质的影响。

3、加强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学习,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学校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20xx级新生入校时就开展了全面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向新生发放了《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学习平台使用方法》手册,组织学生定期统一进行职前教育网络学堂学习,指导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职业测评,在线进行课程学习,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职业定位、培育职业素养、建立科学的择业观,达到“四定”---定向、定点、定位、定心,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完整的职业规划,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平稳的心态,按照自我规划,循序渐进地去努力实现职业理想。20xx年学校举行了第四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经过严格的初赛、预赛,最终有21名选手进入11月x日的决赛。学校通过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引导毕业生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方法,学习职场求职的基本技能,了解就业市场用人标准,增强学生自我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4、利用《职业生涯规划手册》,深化分类就业指导

学校为进一步分类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对所有20xx级新生进行了网络职业测评。学生根据自身的职业测评结果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础,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学校充分利用好班级《职业生涯规划手册》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记录本》,根据学生职业测评结果,将学生职业方向分为就业、创业、升学3个类别,通过定期进行开展

讨论、加强交流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分类对学生开展批量或个体指导,不断修订学生的职业方向。

(四)做好就业推荐 力促基层就业

1、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畅通信息发布渠道

学校非常重视就业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发布工作,校院两级安排有专人负责。学校依托就业信息网、高校通信息发布平台、电子屏、就业宣传栏等阵地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就业推荐信息,每月提供的就业岗位数占当年毕业生数的比例不低于20%,确保全年发布的有效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例大于1:1。目前,全校利用各种方式收集并发布的有效就业信息数达到8000余条,提供就业岗位近2万个。

2、开展市场调研,拓展就业基地

学校积极开展就业市场考察和调研,认真总结毕业生择业和单位用人规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联系,高度重视就业基地的开拓与建设。截止20xx年x月,学校与上海达研、江苏纵横、河南宇通等单位签订正式协议,建立就业见习基地600多家,形成相对固定的就业市场,较为稳定地解决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每年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就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3、搭建就业推荐双向选择平台

学校与重点企业、长期有用人需求的单位保持密切沟通,积极邀请他们到校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形成了以“校内大型双选会为主体,专场招聘会为支撑,网上双选活动为延伸,数百家就业见习基地为依托”的就业招聘体系。学校积极搭建就业双选平台,每年x月、12月举行2场大型双选会,积极筹办百余场专场招聘会,利用就业信息网实时发布各类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招聘活动。

4、开展专项服务,促进基层就业

学校积极开展相关基层服务培训和政策指导,引导学生报考有关项目,如20xx年x月10—11日,学校邀请了京佳国考研究院资深主讲教师全玉、姚汉诚等,针对部分有志于参加选调生和公务员考试的应届毕业生做了四场选调生考试培训,免费为学生印制和发放了500多份备考资料;基层服务计划、特岗教师、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等工作启动以后,学校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要求学院层面上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具体措施,以多种方式分项开展政策宣讲和指导,印制有关材料或学习资料,免费发放给毕业生。20xx年,各类基层服务项目参加人数高于往年,录用人数已达260人。

(五)就业思想教育 就业困难学生帮扶

1、重视开展就业思想教育

学校历来注重对学生开展就业思想教育,积极依托黄河讲坛、人文素质讲座、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专题报告等平台和形式,定期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企业高管、卓越校友等来校演讲、座谈,促使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增强择业自信心,形成了正确的择业、就业观。20xx年x月x日,学校邀请到国家新职业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方向)、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副会长黄炜教授,为20xx级新生进行了“合理定位早准备、规划人生谋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20xx年x月x日,学校邀请到中央电视台“绝对挑战”栏目顾问、职业规划与成功就业全国高端巡回讲座特邀讲师、中华英才网英才测评中心主任胡卫东博士,做了题为“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意识”的主题讲座。学校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不断丰富深化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的形式和内容。20xx年x月x日--6月x日,学校开展了以“合理定位谋发展 融入社会展风采”为主题、以“全程服务促就业 以人为本育英才”为口号、以开展好“十项具体活动”为内容的就业教育系列活动。学校还通过致毕业生的一封信、举办毕业典礼、举行毕业生欢送会等活动,将加强学生就业思想教育与毕业生文明离校结合起来,取得了明显效果 。

2、积极对就业困难群体引领帮扶

学校逐年加大对就业困难学生的对口帮扶力度,针对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心及性格障碍、未掌握择业技巧、专业能力不强等原因造成的暂时就业困难学生,分学院、系部、班级建立了就业困难学生档案和困难学生数据库。学校建立了校领导、专职就业工作人员联系学院制度,在学院层面上推行了院领导联系专业、系领导联系班级和辅导员联系学生制度,制定了具体的帮扶计划,制定了具体工作措施和工作内容,形成长效机制。9月份,学校依据上述工作制度,深入班级、深入课堂、深入宿舍,及时掌握就业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 构建了应届毕业生联系网络,开展了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辅导,重点进行了“一对一”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择业过程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帮助其顺利就业。

(六)开展创业教育 提供创业平台

学校极其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采取灵活多变的差异化教育形式,广泛开展普及性的创业教育,编写了《创业教育自编教材》,成功应用于创业研讨班,在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中积极渗透创业教育的理念和内容,体现了观念引导、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有机结合。学校积极营造创业氛围,组织各类创业竞赛等活动,已成功举办四届校内“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20xx年河南省第八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获得金奖1个,优秀组织奖1个,优秀奖7个。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建模竞赛、软件设计竞赛等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如荣获了20xx年全国电子设计与技能大赛一等奖、20xx年全国大学生数字建模比赛二等奖等。我校创业协会在成功创办校内商业街“爱心商店”、业余二手市场等校内创业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已培育有6个创业团队的大学生创业园区。学校与河南省大学创业园区、北京零点咨询集团等签约,积极建立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多形式、多渠道参与创业实践的机会。学校重视创业典型的培育、发掘和宣传,大力树立创业典型,以成功创业者的事迹感召青年学子。

(七)以评建工作为契机 推进就业工作不断深入

学校今年即将迎来河南省教育厅对我校的就业工作专项评估,学校为此进行了精心充分的准备。学校多次召开党政联系会,研究部署就业迎评工作,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推动工作”的评估工作指导思想,召开评估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学校成立了就业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黄河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项评估方案》,严格按要求开展自查自评,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具体要求,以评建任务书的形式,规范、梳理、完善各项就业服务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通过开展各项迎评促建工作,全校上下的思想更加统一,就业工作的热情更加高涨,就业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晰,就业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不足之处

1、就业诚信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存在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择业时消级观望,要么择而不签,要么签而不就,要么频繁跳槽,造成了就业资源的极大浪费,给个人诚信和学校声誉造成负面影响。

2、择业主动性还不够。少数毕业生主观上对择业比较迷茫,不了解自身优势劣势,不主动了解就业市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过分依赖学校推荐就业。

3、专业之间就业状况不平衡。有些专业就业率高,毕业生能较快而稳定的就业,有些专业就业率稍低,毕业生不易就业。

20xx年,学校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就业工作文件和要求,采取各项措施,扎实推进就业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学校将认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减少纰漏,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拓展工作职能和服务空间,加大就业推荐工作力度,取得更好成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