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

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与反思

音乐教学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使学生身心健康,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通过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结合我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的教学心得:

第一.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施教。素质教育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创造能力。首先要了解学生。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主观能力和基础等都不同,同一个年级的班与班之间,同一个班级的各学生之间在学习音乐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各级各类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既要满足艺术基础较好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又要兼顾基础较差的学生能逐步跟上,缩小差距,甚至艺术能力有某些缺陷的学生,也要给予帮助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自信地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其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分层教学。

第二.要调动学生情感。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喜欢游戏,作为一名音乐老师,我们应该大胆地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把音乐转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简洁的肢体语言去体会音乐的蕴涵。因为肢体语言是情感的表现。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则可以用肢体语言带动学生的情绪变化让其更深刻地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情绪。同时,要加强师生合作,强化体验。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活动,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之中,才能进行情感体验。这个活动是指新授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开放课堂教学,促进空间及时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思维活动的活跃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动心中进行体验,学会创新,充分调动好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三.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正出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保质保量的上好每一堂音乐课。

第四.要及时点评,及时总结。每一节音乐课后,教师应采取综合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促进学生发展。一方面是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讨论总结,然后推选同学上台读感想、谈收获。另一方面是教师要作好总结,整理本节课学习目标,鼓励学生热爱音乐、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总结性发言要紧扣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提出建议或希望,使学生记忆在心,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提高。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教学反思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面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因为吸取教训,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我认为每学期对自己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那么,音乐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反思后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呢?

第一.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和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起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却发现,在农村,其实很多同学对简谱并没有了解,他们没有那么好的先天素质,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但学生没有对该曲目起到兴趣,也把课堂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也白白浪费掉。对此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为主。条件允许的时候还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对于有素质的学生,也可以让她来做带头作用,教大家一起来识谱,这样就起到了带头作用。

第二.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所以我对自己的音乐课做了相关的调整,前5分钟是师生的相互问候,用音乐唱出来。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能很好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而导入的方式也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说,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半。

第三.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要抛弃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我们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为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样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提问方式,通过何种有效的途径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脑想出答案。例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歌词和歌谱,这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练习机会。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主发挥。

第四.乐器和舞蹈在课堂上的恰当运用,是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更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接触音乐的同学,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简单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来辅导学生的乐感,先让学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出来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那些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多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起来就变得简单。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就会简单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上按照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跳动起来。因为农村的条件有限,所以我们可以自制打击乐器,比如用空的矿泉水瓶装上傻子当沙锤,还可以用饭盔当打击乐器,从生活中可以提出来很多乐器,非常普遍也很实用。

自我反思都是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上,而许多事情都是旁观者清,所以应该多观摩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班集体的能力等等。并反思自己如果这课是自己上,又将会是如何,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这是帮助自己在教学道路成长的一种肥料。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尤其是刚上岗的新教师来说责任重大,要努力的把学校里的孩子们的整体素质都提高上去,争取做到每个孩子都能识谱,每个孩子都会唱歌。要善于经常总结经验与不足,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  课程改革使音乐课堂焕发着活力。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领悟到:当学生有兴趣时,当学生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当教学内容能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我们的音乐教学中应是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所以音乐课又被认为是技术学习课 ,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在音乐课中把认识乐谱作为每课必学的内容,并且把会不会识谱作为学生懂不懂音乐的标准,不但偏离了音乐教学的方向,而且由于纯技术训练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进而造成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距离,以致学生丧失了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心理学家卡格安在观察儿童的行为时发现“只有那些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们”。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巧妙地将学生与音乐拉近,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单纯的说唱,死板的讲述乐理知识,那只会扼杀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同时,我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受生活环境的影响,社会接触面相对狭窄,在创造性思维方面缺乏一定的来源。在对一年级学生音乐教学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我重新反思了以往的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一年级的课堂教学中设置了这样的小练习:在课始与课末,进行“骑着毛驴进教室”的小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在这个游戏中,我让每个学生都有三个自己创想的动作。首先,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那么到了下一课,我便要求学生尽量不要重复自己上节课的动作,学生们相互模仿,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学生的动作已不仅仅局限于模仿动物了,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记得有人这样说过:“认认真真写三年教案远不如认认真真写三年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教科书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具开放性。现行教材采用的是模块教学法,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知识涵盖广,外延大,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学应注意几点:尽可能地以学生已有的家庭、社区与学生经验为基础;根据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对学生有意的教学;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所学应用于家庭与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总之,一切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篇:音乐教学心得

高效学习感知音乐课堂的美

音乐教师要让学生鼓欠音乐课,想上音乐课,使学生在音乐课中能获得与其他别的学科所从来没有的快乐感受和心灵撞击.以下几个方面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入新的音乐教学模式 我们现采用的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上知识的教学已属平常单一了,我们应引入多种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体验模式

要做到因材施教,了解学生即“相才”是关键。在开始系统训练之前,老师对学生必须有全面的了解。而要了解一个学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过程。我在教歌时,在学生已初步熟悉歌曲之后;鼓励学生离开位置,找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小团体,边唱边做动作来表现一个非常喜庆热闹的场面.这样安排可以使学生切实的参与到音乐中来,体验音乐的情感.这一模式的优点在于:第一它能打破原来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参与,提高他们体验音乐,素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愿望和能力,创造师生,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第二,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路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中学唱,增强其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记忆力,最终达到喜爱热爱音乐的目的,第三,它能把音乐课堂继续延伸,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使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从中获得许多新鲜的感觉.多次在教学实施,确实受到学生的特别欢迎.

(二)创造模式

它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有利培养学生独立钻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欣赏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时,我鼓励学生给予新的设计,结果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新方案,例如演唱形式:原是女声独唱,他们就把它重新设计为齐唱,男声重唱,男女声对唱等等.还请他们自己一一进行试唱评价.在演唱设计成功后,是否可以考虑对音乐声源进行新的考虑呢(如声乐改编为器乐曲),这先得学生自己思考.首先要设定音乐的基本情绪,风格特征,然后再去选择乐器.先是乐器类型,之后现是主奏乐器与伴奏乐器,最后是选择音型的组合等等,同时要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一模式对部分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但它着实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力,使他成为一个分析者和探索者.而它的优点就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到由创作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同进也促使学生对作品的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表观手段给予主动的注意,对音乐的各要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使学生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得以全面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

1.在进行基础训练时,千万不可光“练声”不“唱歌”。老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安排丰富的曲目让学生唱,要认真分析作品,教学生充分表现好每一首乐曲,哪怕是很简单、很小的声乐作品,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锻炼学生正确的运用歌唱气息。歌唱气息是本能的,情绪有了,状态对了,激情来了,气息自然就有了,千万不可故意深呼吸。音乐作品除了能给学生教育启迪之处,它还有一种独特的感人的魅力,那就是人们的感情和想象可以在乐声的

熏陶中尽情,自由地驰骋.但音乐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没有"标准答案".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刚开始的音乐有学生理解为是"作者不屈于命运,要与命运挑战对抗",还有学生简单的理解为"命运的叩门声",从中也可以看出"音乐是活的".

2,音乐课堂中的创作,创新法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逐步引导师学生通过音乐实践去"发现"其中的奥秘,并对这些方法加以总结学习,学会选用.这个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刀解并尝试了创新过程中的重组法.如让学生用旋律的加减法去创作新的旋律.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在什么地方抹音,在什么地方加音,怎样的时值合适,而且每人多作几条新旋律,完成后让其他同学演唱他的旋律.如果听上去较顺利的话,他自己就会非常的高兴,会有一种满足感.其实也是提高学生以后对创作旋律的浓厚兴趣.创新的内容是十分丰富广泛的,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从改编歌词;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歌曲;可以在某些歌曲前加上对白;可编成有情节的音乐剧等等.

(四)防止教学方法单一化

如果我们长期用几种固定的教法来给学生上课,就会使学生逐渐地对音乐课堂失去兴趣,所以教法要经常变通.如在讲授乐理知识时就有简单的开门见山法变为形象导入法.在音乐欣赏中不能仅停留在听的过程,而应培养学生"倾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适应当利用其他如舞蹈,戏剧,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辅助性欣赏.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其中的"但无定法"指的就是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活动的多因素作用,要求教学方法随机应变."贵在得法",指的就是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最能有效地组织学习,刺激学习和检查学习的方法和手段,争取优化教学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