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健康教育教案:身体的秘密

幼儿园教案-健康教育教案:身体的秘密

设计意图:

在本月开展多元智能创意课程《变变变,长大了》主题活动时,有一个分题活动是“身体的秘密”,孩子们一看到书中男女小朋友入厕的情景,立即炸开了锅。同时,他们对两性问题表现出的早熟倾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有的孩子在课后扭住我提了很多他关于成人生活的困惑;还有的男孩子竟忍不住好奇,偷偷跑进女厕所想一窥究竟??(略)

于是,我们决定对孩子们现阶段最为关注的话题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应,同时对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开展启蒙“性教育”进行探索,生成了本次活动“身体的秘密”。 活动目标:

1、科学、正确地面对性话题,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2、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基本的防卫方法。

3、引导幼儿积极地思维,自由地表达。

活动准备:

1、幼儿的准备:活动前的调查记录,对两性的区别有了初步的认识;

2、教师的准备:

搜集大量的性教育资料(今日说法、《画说性》等),以应对课堂上孩子们的突发提问; 角色分工、互助协调;

布置有关两性知识的活动区角(包括人物、动物),提供较为丰富安全的可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讲解什么是“性”。

1、请小朋友以性别分为男女两组,两名老师明确分工。

幼儿阐述自己对不同性别的看法,即“男女有什么区别”。

2、提问引发思考:什么是“性”?

小结:“性”是和我们的身体密切相关的,不关是从头发的长短就能判断性别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代表着性别差异的。是那些部位呢?就是我们穿衣服遮起来的部位。

二、明确身体的隐私部位,学会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

1、请幼儿观看《蜡笔小新》,对小新随便脱裤子的行为进行讨论。

2、出示洋娃娃,请幼儿指出什么部位是要保护的,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用“游泳”讲

解)

小结:我们身体的某些部位是不能随便给别人看的,我们要尊重自己和别人的身体,因为那是我们的隐私,随便暴露自己的隐私是不礼貌的行为。

3、游戏“找朋友”,体验与朋友的亲密接触,讨论哪些接触是友好、善意的,哪些是不友善的接触?(如有必要,可解释“性侵犯”)

小结:除了妈妈,我们的隐私部位别人不能碰;如果有人叫你单独一人去没人的角落或屋子,千万不要去??

三、案例分析,幼儿分组开展“参与式讨论”,老师做好引导和记录。

1、案例讲述,幼儿开展讨论。

2、分组“参与式讨论”,提出自我防卫的策略。

(打电话给父母、报警、向可信任的成人求助、大声呼叫求救??)

四、活动延伸

1、自主选择活动区,丰富有关身体的知识。

2、了解幼儿关注的热点,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继续生成、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

 

第二篇: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幼儿园健康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

一、了解关于手足口病的传播和预防的知识。

二、 二、教育幼儿注意个人及饮食卫生,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手足口病,不恐慌,增强幼儿预防疾病的意识。

三、 活动准备: 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图片,课件。

四、 活动过程:

一、师幼谈话,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手足口疾病?

请幼儿讲述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和感受。(如请医生诊治,要定时服药,多休息,多喝水,痊愈后才回幼儿园上课等。)

二、幼儿观看课件,教师为幼儿讲解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一)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

(二)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和呼吸道传播。

(三)患儿摸过的玩具、图书;带有病毒的苍蝇叮、爬过的食物。

(四)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三、出示图片,教师重点介绍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2—5天,初期:低热,困倦、头疼、咳嗽流涕,食欲不佳;之后粘膜出现疼痛性小泡。并发症:脑膜炎、脑炎、心肌炎、

迟缓性麻痹、肺水肿。

四、幼儿讨论:如何预防手足口传染病。

五、(一)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

(二)不吃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

(三)健康幼儿可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药物。

(四)少去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

(五)夏天少吃冷饮,不喝生水,瓜果洗净削皮,不吃变质的食品。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能力。

五、教师指导幼儿练习用五部洗手法正确洗手的方法。 一湿、二搓、三冲、四捧、五擦

六、活动结束。

带领幼儿进卫生间洗手结束活动。

(多喝开水,

多吃蔬菜水果,

不挑食,

勤洗手,

勤剪指甲,

不要手指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