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农民培训工作总结

宁波市20xx年度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 和转移就业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思路

省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

今年以来,我市各地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提升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把全面实施素质培训新农民工程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组织领导、机制创新、增加投入、督查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市农民培训工作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全市完成各类农民培训19.79万人次,其中农业专业技术培训5.25万人次,转移技能培训7.13万人次,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0.63万人次,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6.78万人次,受训后转移就业5.03万人,发放培训证书11.72万本。今年全市共投入培训经费7296.5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甬党[2007]1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认识,把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加强领导。

1、领导重视,亲自过问。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精神,市农办会同市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农业、经委等部门 1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重点、管理制度、相关政策等提出针对性措施,《意见》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后于8月13日下发到各县(市)区。与此同时,市农培办积极配合市人大办公厅开展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研。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在牵头协调基础上,加大对各成员单位督促和考核力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尽心尽责,责任明确,齐抓共管,形成抓落实的合力。慈溪市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列入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年初专门召开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会议,市委书记洪嘉祥亲自作动员讲话;奉化市委书记、市长办公会议专题讨论农民培训工作,并将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任期目标。鄞州区把教育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列为新农村建设“八大工程之一”,并将农民培训工作列为单独考核项目。

2、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市农培办按照农培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职能,把确定的培训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落实了工作责任制,使农民培训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市教育局、社保局、农业局等部门自觉把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作为重要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积极配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3、制定计划,精心组织。为确保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各地根据省、市年初的工作目标,对市场需求、农民意愿和培训重点进行调查,并根据市确定的培训任务及时 2

制定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年度计划,把目标责任落实到各镇(乡、街道)。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指导。江北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制定培训计划、统一选编培训教材、统一培训课时、统一管理培训经费。北仑区对各街道、乡镇负责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责任人进行政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并要求责任人为每期培训班上好第一节课,为培训人员面授有关政策。

(二)进一步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中,既总体谋划,全面把握,又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今年,我市十分重视提高农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培训质量看作是实现劳动力转移成效的重要保障。

1、突出重点,打造品牌。我市紧紧围绕农民的就业意愿、企业用工需求和产业特色开展培训,因地制宜设臵培训专业、培训课程和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贴近农民择业习惯,更加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更加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各地根据县产业发展特点,确定培训重点,基本形成“一地一品牌”的培训特色。余姚市小曹娥镇通过电镀品牌培训,全镇1-10月份电镀行业产值达到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提高了经济效益。奉化市溪口镇根据当地特色,开办了水蜜桃栽培、花木栽培等培训班,由于专业设臵对口,农民参加的积极性很高。象山海洋技术培训学校开设的船舶检测、船舶管理、水产品加工检测和远洋海员等专业与临港工业有机结合,受训后有228名专业人员 3

被企业招聘。北仑区根据市场需要,新推出汽车修理项目,培训时间在半年以上,街道为每名学员提供5000元的学费补助。鄞州区开展了被征地人员“就业贡献奖”和“自主创业带头人”评选活动,共有7个镇(街道)、10家企业、10位创业者分别获得8万元、5万元、1万元的奖励,全区用于奖励的资金总额就达122万元。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出,有效地提高了培训质量。

2、加强师资,搞好培训。各地根据市场需求加大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在培训能力、培训质量和培训就业率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江北区发挥宁波技师学院地处江北的优势主动与高级教师合作,不断壮大本区的师资队伍,进一步提升了培训档次。鄞州区投入800万元建设鄞州职教中心和区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慈溪市先后与长沙南方职业学院数控与模具技术学院、贵州铜仁职业技术学校、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河南工程学院)和广西柳州市交通学校等8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劳务协作培训关系;为检验培训成果慈溪市开展了第三届“大发杯”职工技能竞赛,设21个专业,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涉及十个系统和2个镇(街道),评选首席工人30人,操作能手40人,96位选手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象山注重专业教育,培育现代农民,根据产业需要首批42名农民到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园艺专业学习。据统计,全市前三季度通过培训考核发放职业资格证书6万余本,比上年同期增加19.5%,转移就业增加2个百分点。

3、注重推介,加强对接。今年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部门职能作用,通过建立就业中介服务机构、拓展劳动力市场服务领域、健全就业信息网络等 4

途径,为培训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培训和就业的有效对接。慈溪市积极推进劳动力培训与就业的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开发了培训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农民可以通过网络自主选择接受培训,培训学员还可通过“慈溪就业网”查找合适的岗位,该市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培训和就业管理的信息化。镇海区在农民培训与就业的对接方面就业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区里有就业服务中心,镇(街道)有劳动保障站,全区65个村都配备了专职保障员,由保障员每周一次报区就业服务中心,从而保证了技能培训与用工需求的对接。茅临生副省长专题听取两地开展培训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汇报,对此予以了充分肯定。

(三)进一步落实政策措施、完善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今年市农办和各级有关部门出台了有关培训政策,调整了补助标准,完善了奖励措施。

1、政策配套,措施得力。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职工的需求越来越紧迫。为鼓励培训机构培训更多的技术工人,今年8月,我市两办下发了甬党办[2007]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市级增加了投入力度,提高了补助标准,完善了制度建设;并在整合培训资源、加强基地建设、健全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县(市)区结合工作实际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慈溪市下发了《关于做好20xx年度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分管领导,落实专门人员,并把外来务工人员 5

纳入培训对象。余姚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围绕做好以优取胜、以活取胜和以实取胜三篇文章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海曙区出台了《关于做好被征地人员职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专项经费的来源、额度和承担比例作了详细规定。宁海县出台了《关于开展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开展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工作,帮助农村每户“零转移就业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逐步改善农村困难家庭贫困状况,使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到11月底,已完成消除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509户。

2、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各地充分利用街道、镇成人学校、社区教育学院、技能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开展合作,做到师资共享,优势互补,改变过去资源单一、资金投入分散、农民培训经常“撞车”的现象。鄞州区出台了《鄞州区高素质新型农民扶持办法(试行)》,对从事农业生产的高素质、年轻化,且达到一定经营规模的新型农民,给予每人每年1.6万元至2万元补助,并在贷款、农业项目申报等方面进行扶持;区财政每年安排4000万元,对全区职业高中教育免收学费,激励了农民的创业积极性。

3、从严管理,完善制度。根据统计数据需要市农培办对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汇总表作了调整。为确保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各地根据实际搭建农村劳动力信息平台,建立集已培训农民基本情况、培训记录、求职意向和用工岗位等信息为一体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数据库。同时建立了“开班有备案、学员 6

有档案、结业有证书”的办班标准,定期组织对各培训基地教学课时、学员到课率等方面进行抽查。完善培训的档案管理,各培训基地按规定在结束时,将培训开班备案表、授课计划表、学员花名册、考核意见表等统一归档,使培训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四)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和农民培训专项资金的管理

1、加大投入力度。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市里加大了对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8月13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明确从今年起,市财政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从500万元增加到800万元,新增资金重点向以奖代补、创新培训品牌、实训平台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倾斜。各县(市)区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江北区出台了《关于江北区被征地困难人员自主创业享受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意见》;海曙区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被征地人员培训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余姚市也从500万元增加到8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民素质培训;北仑区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民培训和转岗就业工作。

2、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严格落实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各级培训管理部门、具体培训机构、相关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能认真学习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和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的相关文件和规定,对资金的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和程序的规定能够熟练掌握并严格执行,各责任部门严格按照程序,保证报名受理、备案审批、考试鉴定、生 7

活费发放、申请补助资金审核和资金划拨等各个环节不疏漏、不出错、不违规,从程序上保证资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北仑区采取管理部门、培训机构、财务部门三方制约共同负责的内控机制,执行培训机构上报,管理部门审核后向财政申请,财政拨付后财务部门会同管理部门审核再拨付的程序。

3、加强监督检查。市农培办根据省农科教办《关于配合财政部门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补助费专项资金检查的通知》精神和要求,迅速将《通知》转发各级农培办,要求成立自查小组,制定自查方案,明确自查工作,自下而上进行检查。各级农办都加强了督查考核工作,在检查指导中协调各部门按《通知》要求,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严格备案制度,对培训机构的办班情况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现场检查,并根据检查情况对培训机构进行年度考评,从而促进培训机构规范化操作,确保资金的安全使用。各单位加强对管理责任部门的监督检查,要求做好管理台账,对培训档案和资金审核情况进行复查,加强外部监督制度建设,公开监督电话,发现问题严肃处理。

(五)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我市各级按照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的思路,建立市、县、乡三级劳动力市场,推动就业服务组织向乡村延伸,村级已建立劳动保障服务室1902个,占行政村的69%,配备培训保障协理员2760名,较好地促进了服务保障能力的提高。一是加强业务指导。各地根据人员变动情况,继续落实业务指导联系人制度,对联系乡镇、街道人员作了调 8

整,并进一步明确联系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帮助制定年度培训计划,解决基层在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师资、教材、场地等方面的困难,基层普遍感到满意。二是拓宽服务渠道。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为农村务工人员提供帮助。江北区成立了首家“创业俱乐部”,已为会员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帮助52名会员实现了就业;帮扶94名会员实现了创业,并带动200多名城乡劳动者实现就业;100多名会员享受了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社保补贴和用工补助等相关政策。北仑区积极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培训,全区已有百余家企业对7625名在岗农民工进行岗位综合素质培训。三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招聘会。各地根据培训情况举办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务推介会、招聘会和洽谈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牵线搭桥。鄞州区开展了“集中交流月”活动,先后举办了妇女用工、工商联企业等专场招聘会、洽谈会共38期,进场劳动力达65846名,提供岗位数81376个,有21440人次劳动者通过两级市场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北仑区举办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38 场,组织单位9074家次,共推出适合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岗位145025个,有98538人次农村劳动力进场招聘,达成用工意向20710人次,另有 6014名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岗就业。

此外,在4月19日至23日首届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大赛上,我市参赛的12名选手,参加了4个项目的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市代表队共有9人获奖项,其中慈溪市郑琳、宁海县邬丽华和江东区忻丁云分别获得了计算机第一、二名和中式烹调第二名。9月7日,举行宁波市“移动杯”农民信箱技能 9

大赛总结赛,象山代表队获得一等奖,镇海、宁海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北仑、余姚和慈溪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部分农民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被征地农民,安于依靠村集体股份制分红、房屋出租等收入,对培训认识不足,参训自觉性不高;有的地方对农民需要、市场需求情况还掌握得不够准确,培训针对性有待加强,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培训基地,特别是镇(乡)一级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等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二、20xx年工作思路及主要任务

根据省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有关制定培训计划的总体要求,20xx年度我市的培训计划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全市计划完成各类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1.24万人。具体目标是:农业专业技能培训2.3万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7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万人,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0.24万人。 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20xx年要着重围绕以下工作思路抓好落实。

(一)完善相关政策

20xx年全市要根据市委、市政府两办下发的甬党办

[2007]2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完善《宁波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补助办法》;《宁波市农业专业技术培训补助办法》和《宁波市关于重新认定农民培训重点基地的若干意见》等三个配套 10

性文件,为我市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提供指导和服务。各地要根据培训重点,以市场用工需求的变化为导向,调整和完善现行的扶持政策。调整的总体原则是:降低临时、短期、低层次培训项目补助标准,取消以会代训的补助;适当提高培训周期长、技术含量高、市场紧俏工种的培训补助标准,降低无证书培训项目的补助标准;适当提高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培训项目的补助标准,降低用于参训人员生活费补助支出比例。使财政补助资金在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中发挥更大效能。

(二)加快两个转变

一是实行培训重心转变。今年要紧紧围绕促进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优化,着眼于全面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大力加强农民的就业培训、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从适应性为主向战略性为主、以低技能为主向高技能为主、数量型向质量型、单一技能型向多种技能型转变。二是培训项目由“多”向“精”转变。今年要在安排培训项目上有新的转变。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市场和企业需求,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劳动力品牌,为宁波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农业产业化服务。

(三)健全三项机制

一是健全培训和就业的对接机制。为使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就须在培训内容和组织形式上不断创新,做到培训为就业服务。今年各地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按照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对 11

被征地农民、转产渔民、下山移民的中青年农民,重点应开展

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转移就业必需的技能和相关知识,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对种养殖专业大户和农民

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要重点开展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

知识等培训,提高他们科技素质和适应市场的能力;对从事二、三产业的务工农民和经商农民,重点开展非农产业就业岗位技

能等级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要按照“实际、实用、实

效”的原则,创新培训形式,把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

专项培训与综合培训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培训的质量和实效。

二是健全就业准入机制。为全面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

能水平,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

企业用工管理,根据国家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的有关规定,我市

将对实施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范围,就业准入的对象进一

步作出界定。今后,随着我市用工需求变化,根据就业管理要

求,在甬劳社培[2005]98号《关于对部分技术工种从业人员

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通知》基础上,逐步扩大就业准入职业范

围。具体职业(工种)名称由市劳动保障局适时发布。三是

健全培训和就业的激励机制。通过农民培训技能竞赛、技

术比武、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等有效载体,促进农村劳动力素

质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20xx年,市农培办将根据省

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绩效考核办法 ,对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亮点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表

彰奖励,激励各级培训机构创新思路、打造品牌;激励受训农

民稳定就业、创新就业。

12

(四)抓好四个要点

一是突出重点。各地要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总体要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农民的需求,以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提升整体素质为目标,以大力加强有实效的就业培训、创业培训为重点,合理确定培训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要特别注重技术含量高、能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市级职业资格证书工种(项目)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更多农民掌握技术、提升技能。同时又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缓解我市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二是突破难点。如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实效性,一直是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的难点。我市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突出产业特色、区域优势,有针对性地组织专业工种培训;并通过公共实训平台、管理服务平台、信息网络平台,开辟培训与就业对接劳务专场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率。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培训意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三是关注热点。继续抓好农业适用技术和“绿色证书”培训,培养更多的新型农民,让他们在一产中发挥专业优势,起到“减少农民”的作用,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今年,省农科教协调领导小组对新型农民培训的周期、课时、标准和培训的内容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抓出成效。同时要把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作为重要内容之一,这块工作要以中青年农民工为重点对象,结合岗位实际积极推进以职业资格培训、高技能培训为重点的技能提升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 13

格证书,增强就业能力;促进务工农民稳定就业。四是创新亮点。我市各地要普遍建立健全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网络管理平台,把本地劳动力资源特别是劳动年龄段农村劳动力的个人资料、培训意愿、就业意向及用工市场需求等信息及时输入相关数据库,进行登记造册。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就业、用工市场需求及培训机构相关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各级培训机构要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和调整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达到培训者意愿与培训技能、用工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市级将把这项工作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各地要创新培训模式,开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区域合作、行业合作等不同模式的培训;在培训形式上实行分层培训、上门培训、流动培训、网上培训、夜校培训等多种形式;在劳动力品牌建设上,可采取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等方式,着力打造体现行业特色、区域特色的劳动力品牌。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劳动力素质的层次。

宁波市农培办

二OO七年十二月十八日

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