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作总结定稿

搭建农民就业平台 服务惠及百姓民生

—— 农民工工作总结

 20XX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认真贯彻有关农民工工作政策,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首要任务,以“优化就业、服务民生”为出发点,以落实新一轮再就业扶持政策为主线,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充分发挥区农民工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培训质量,着力打造秦都农民工品牌,积极稳妥推进有关农民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目标完成情况

20XX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671人,完成年任务7000人的381 %,其中劳务输出23999人,全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7.16万人,年创劳务经济收入6.21亿元;2008年至今,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达到7310人,占4.5万稳定外出务工人员的16.2%,创业投资累计达6175万元,创办企业、个体工商户3920户,吸纳带动就业31200余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16436人,其中:农业部门阳光工程培训900人,教育部门人人技能工程培训1206人,实用技术培训9780人,人社部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4550人。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统筹安排,夯实责任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一是将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各镇办,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人及责任分工,严格考核,督促落实。二是认真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查制度、月通报制度和信息联络员制度。切实做到了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和工作人员三落实,确保了工作的有序开展。

2、认真摸底调查,掌握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我们充分发挥区、镇(街道)办、村(社区)劳动保障平台的作用,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调查,对全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返乡农民工就业、农民工创业、企业用工情况、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参与调查人数达1360人。我们对转移就业人员、返乡创业人员基本情况、培训情况、家庭情况以及在外就业情况、求职意愿等进行登记,建立台帐和长期备案登记制度。新增转移就业人员和自主创业人员的档案由社区、村组在本人就业、创业的当月及时建立,并上报信息报表,以备劳动部门提供跟踪服务。使转移就业工作更加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贴近实际,突出“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

(二)狠抓重点,督促落实

1、开展专项活动,服务进城务工人员。

2月18日, 20XX年陕西省暨咸阳市“春风行动”在我市统一广场启动,我区积极组织600余名求职人员参会,达成就业意向410人,新春劳务推介工作开局顺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4月8日,咸阳市第十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正式启动,我区活动组委会组织农林、人社、科技、司法、计生、国土等14个部门、108人组成科普宣传服务队,集中为农民工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受到广大农民工朋友的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春风行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期间区政府各部门现场免费发放“春风卡”、“就业服务指南”、“农民工法律维权手册”等宣传资料3500余份;散发科普宣传资料6万余份,发送科技书刊500多册,义诊患者1000多人,向农民工免费发送药品400盒,接待咨询6200多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大力开展培训服务,加强劳务输出对接。

通过对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普查调研,农民工技能低成为就业安置的最大“短板”。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全区人社部门五个定点培训机构、农业部门十个培训基地管理,科学设置专业课程,强化实用性、订单式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春风行动”、“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在村组集市发放宣传单,出动宣传车,引导农民工参加培训,提高技能。

3、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服务惠及辖区百姓

为全面提升我区就业服务水平,建立与辖区各用工企业的良好互通关系,为求职者及用工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服务 ,我区通过召开用工企业座谈会、走访企业考察等方式,先后与五得利集团咸阳有限公司、陕西合木实业有限公司、陕西晨之味食品有限公司、咸阳金丝猴食品有限公司、西安顶益食品有限公司、西安长庆油田会议培训中心等35家企业合作,为我区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982次,实现就业401人。今年5月26日,区再就业服务中心组织12个镇办、20村、社区及31家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共计80余人召开了“企业用工服务座谈会”。会上,企业代表、村、社区负责人及各办劳保所长畅所欲言,就企业招工难、求职者就业观念转变、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等劳动力供需双方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用工企业、就业服务机构及农民工输出地代表的成功对接。

4、积极推动园区建设,服务农民工创业。

按照《秦都区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区实施方案》的规划,我们充分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方面,我们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沣渭新区、秦都科技产业园、渭滨镇高新区、汽车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全面铺开,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完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现已入住延长橡胶、法士特、风润新能源有限公司、蓝马啤酒厂等百余家大中型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2545人,带动18241名农民工就近就业。

同时,我们把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优惠政策扩大到农民工群体,免费为创业农民工提供SYB创业培训,缩短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时间,提高贷款资金发放额度,加强对农民工创业的扶持力度。目前,区妇联、区小额担保贷款中心SYB创业培训开班19期,213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创业培训,2008年至今累计为136名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816万元,带动1450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5、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拓展农民工就业空间。

基于秦都农村地处城郊的区位和条件,区委、区政府把全区农村发展的思路定位在统筹城乡上,目标定位在建设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上,全力建设更加富裕、更加文明、更加和谐的西部强区。我们按照“两手抓,齐头并进”的工作思路,一方面,抢抓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沣东、马庄、渭滨等重点街办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大集镇框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逐步完善城镇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我区的城市改造拆迁规划和工作进度,把沣东办和渭滨办拆迁户作为重点人群,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步伐。今年以来,我区已为6731名农村居民办理进城落户手续,免费培训进城落户人数420人。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兼顾劳动密集、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同时,为了建立健全我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区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使农村居民真正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6、服务到位,规范管理,健全人力资源平台服务功能。

近年来,我区按照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目标,不断加大对劳动保障工作投入,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功能。一是建设统筹城乡就业服务的保障体系。全年投资100多万元对全区12个镇办劳动保障事务所,48个社区进行计算机网络服务平台建设,装配计算机、打印机60套,初步达到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网互动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二是建立以劳动争议仲裁、劳动监察清查为支撑的维权保障平台。为更好地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我们以劳动争议仲裁为依托,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为准绳,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参保缴费为重点,不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全年检查建筑工地30余处,涉及建筑公司、劳务公司60余家,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60%以上。20XX年全区为3处建筑工地 280余名农民工追回工资59.6万元。三是人力资源市场大厦建设各项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投资50万元的陈杨寨转盘西北角过渡期人力资源市场已建成,建筑面积约800㎡,市场设置有400㎡服务大厅、咨询区、洽谈区、休息区、接待室等一条龙便民式服务窗口,配备LED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等硬件设备。市场内部实现互通局域网,对外开通互联网,为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择业渠道与招聘信息。现代化、高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平台的建设必将为我区农民工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区在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实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压力很大。一方面随着我区招商引资的加大和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用工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受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择业观念的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较大;二是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还比较落后,工作人员不够稳定,正常工作经费投入较少,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影响了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果;三是工业园区用工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主要是规范的劳动合同签订推进较慢,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很多企业“招得进,留不住”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针对面临严峻的农村劳动力就业压力和存在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改进工作措施,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

一是夯实服务工作平台,提高服务水平。加快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度,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人员的良好服务形象,实现以服务促输出的目标。在各镇办、各级各类人力资源市场和职业介绍机构,就业服务场所内开展“送一句问候、送一条信息、送一次回访”为具体形式的“三送”服务活动,全面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人力、财力地投入,加快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化联网建设。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职业培训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和维护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

二是大力开展创建省级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区工作。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进度,进一步完善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和监督考核五大体系。力争2012年为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0万元,全面建立创业服务指导中心、创业指导专家志愿团、创业园区(街)和创业项目资源库,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和规模,努力为创业者提供项目推介、风险评估、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服务。

三是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劳务交流合作。推进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基层数据收集手段和服务流程,夯实基础建设和管理服务工作,将全区劳动力资源数据录入电脑系统,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将人力资源信息向镇办、社区、村组延伸,解决就业信息供求不对称矛盾。进一步加强与市局各驻外劳务办事处的联系,全面搜集、传递劳务信息,实现劳务输出供求双方的有效对接,积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招录、培训、输送、跟踪服务、回乡创业“一条龙”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供求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四是全力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让秦都的农民更加富裕。根据我区农村区位和发展实际,将全区农村划分为城乡结合部、近郊和远郊三个层次,分别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一要在城乡结合部,引导农民群众拔村上楼,积极从事第三产业,要抢抓主城区西扩和西咸新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在推进拔村上楼的过程中,要坚持建市场、建门店,引导农民群众从事第三产业,从而实现农民向社区集中、向市民转化。二要在城市近郊农村,引导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从事农家乐。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积极借鉴北槐和袁家的成功经验,在休闲、观光和农事体验上下功夫、做文章,赋予农家乐鲜明的特色和文化内涵,真正让农家乐成为带动近郊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三要在远郊农村,引导农民群众围绕城市居民的需求,积极从事现代农业、设施农业、都市观光农业。充分借鉴钓台万亩苗木花卉基地土地流转的成功做法,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让腾出的庄基全面复垦,让腾出的土地充分流转,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远郊的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我们积极落实关于农民工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技能鉴定补贴的各项优惠政策,扩大SIYB创业培训的范围,充分调动农民群众主动参与技能培训与自主创业的热情,引导农民工知性、理性求职,融入城市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