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溪坞美丽乡村建设总结材料(20xx0421)

“别有洞天小桃源,坞号文溪众美兼”

——海盐县秦山街道美丽乡村—文溪坞建设纪实

“坞两山夹峙,数十家居之树林中,遥望炊烟,与云雾相襟”、“隐马山分两支,两山如巷,有村落名文溪坞,奇秀幽僻,俨一桃源。”文溪坞早在古时就已名为海盐十二胜景之一,雅称“文溪寻幽”。 文溪坞现住有农户50户,在册人口169人,耕地面积151亩。村内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邻里和谐,乡风文明。

风景独好的文溪坞就坐落于秦山街道永兴村隐马山南麓,作为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镇所辖的重点村,文溪坞正慢慢地揭开她清秀幽僻的面纱,散发出她所独有的古村韵味。自20xx年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正式启动以来,秦山街道投入2000多万元完成了美丽乡村一期、二期建设。至20xx年底,重点对文溪坞等自然村落及重要廊道节点实施环境提升、服务提质以及历史文化元素的保护和挖掘。疏浚河道1.5公里,建设生态河道0.7公里,修建景观道路1.1公里,改造景观节点10处,农房立面粉刷28000平方米,实现村庄亮化、绿化、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全覆盖,供电、电信、广电等杆线全部实现“地埋”、建成文溪坞农耕文化展示馆。20xx年启动美丽乡村二期建设,重点对街道“美丽乡村”沿线进行精品提升,围绕文溪坞乡村休闲游,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全面规划设计,新增游客中心、登山游步道、观光平台、 1

民宿等12 个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项目。20xx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三期建设。

一、练好组织策划“基本功”,描绘古村新“蓝图” 要想让千万元的投资“砸”出声响、见到效益,就必然要在基础工作上肯花时间、肯下功夫。在创建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街道十分注重人、财、物等要素的优化配置,为整个创建工作搭建良好平台。

一是抓组织领导。建立街道、村上下联动制度,在街道层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街道主任、党群副书记任副组长,党委、办事处其他班子成员任组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落实专职工作人员,切实担负起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工作职责。在村级层面组成了由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带班的6人工作组,联合街道派遣的专职工作人员,在文溪坞内设立“美丽乡村创建项目指挥部”,在工程一线开展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成立了“美丽乡村”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专款专用,为文溪坞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充实的资金保障。

二是重规划设计。街道聘请浙江城建园林建筑设计院对文溪坞等地进行了多次实地踏勘和研究分析,结合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以及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实际情况,编制了“两带三区、一线多点”的美丽乡村总体规划,并将文溪坞纳入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范畴。在对文溪坞的规划布局上,考虑到文溪坞依山傍水的自然风光和重视农耕的民风民俗,街道十分注重对村落整体风格的把握,在河道、 2

道路、农房外立面、绿化、景观小品等各个方面的设计方案中,延续了文溪坞清秀、质朴、幽僻的农家气质,充分运用木材、青砖、景石、花卉、果树等元素在空间上予以巧妙搭配,诠释出文溪坞“踏砖”、“品茶”、“听溪”、“闻花”、“望山”的独有个性。

三是优机制保障。切实落实项目责任制,明确设计、施工、监理、村委等各自职责,工程建设中明确各方严格按照工程的设计规模、投资数额、工程质量要求及工期要求进行施工,密切同农户的沟通联系,妥善处理好与农户的关系。每周一上午召开工程例会,听取工程进度,做好项目衔接,梳理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有序高效推进。同时,主动做好同农户的宣传解释工作,在设计、施工、技术变更等各个阶段,通过户长会、现场会、走访等途径,充分听取农户的意见建议,保障农户的知情权和参与权。针对部分农户对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工程的不理解,工作组主动及时做好对农户的宣传解释工作,引导他们配合美丽乡村创建,鼓励农户共同参与建设,形成了全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二、干好项目建设“针线活”,共筑美好“绿色”家园 文溪坞在项目建设上始终遵循生态宜居、原汁原味的理念,重点在环境整治、景观绿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加以完善和配套,主要包括河道整治、道路修建、文化景观小品营造、村庄亮化绿化、立面粉刷、生活污水处理以及杆线整治等基础设施工程和景观营造工程,力求打造设施完备、景致宜人、生态友好的新型江南水乡。

3

一是抓村庄“立体式”整洁。养殖方面,大力开展生猪养殖集中整治工作,目前已全部完成美丽乡村建设点周边违建猪舍、禽舍的拆除及土地复垦工作,共计拆除畜禽舍12330平方米,极大改善了周边环境,使村容村貌为之一新。同时, 通过开展产业引领、技能培训、政策扶持、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惠农服务措施,现已成功实现部分退养农户的转产转业。水系方面,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及水系连通工作力度,对永兴文溪坞村中马河、桃树浜等18条河道和池塘分别进行了淤泥疏浚治理、护坡整治、水系沟通联接和木桩护岸、生态砌块及浆砌块石等生态护岸工程建设,共疏浚河浜淤泥32258余立方,水系沟通联接1.5公里,新建护岸4.866公里,使整个文溪坞内水系萦绕,灵秀怡人。生活设施方面,全面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建设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一处、配套污水收集管网1679米,受益率达100%,实现对生活污水的应收尽收,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水体水质及农田灌溉水质,对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大规模实施杆线整治工程,对村内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杆线全部实行“地埋”,一方面通过更新解决了部分线路陈旧老化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整理并“改走地下”,彻底改善了村庄各类杆线脏乱差的现象,大大提升了文溪坞的村容村貌。

二是促景致整体性提升。勾勒“黑白”线条,对每家每户的农房外立面进行粉刷,并在村内道路硬化到户的基础上进行沥青的浇筑,共同呈现出白墙黛瓦、朴素洁净的水乡情调。开辟“高低”园景,以打造农村“后花园”为理念,围 4

绕隐马山南麓茶岭开辟出一条山地生态游步道,沿路同古樟问茶、龙潭等景点相串联,闲散时拾级而上俯瞰文溪坞、远眺杭州湾,别有一番风味;环绕文溪坞四季果园,并沿生态河道以古青砖为材修建了生态湿地园路,搭配些许廊架、座椅,共同营造出绿廊环翠的生态气息。融合“刚柔”气质,在造景布局上,整个文溪坞首选的点缀元素就是青砖黑瓦和绿色植物,古朴的青砖和瓦片大量运用于园路、游步道、河埠头、景墙及各类景观节点,营造出文溪坞质朴、淡雅的风格。以香樟、银杏为代表的乔木和以杜鹃、黄馨等为代表的灌木覆盖于村庄各个角落,尽显生机勃勃的绿色景致,同低调朴素的砖瓦相得益彰。

三是助庭院多彩化展现。在村庄内外开展环境整治的同时,由妇联牵头开展送绿进家庭为主要形式的“优美庭院”创建活动,成立了巾帼清洁志愿队、庭院环境监督队、庭院环境评审委员会三支队伍,根据区域划分,确定专人负责,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创建家庭开展评比,评选出“优美庭院”合格家庭、示范家庭。在创建过程中,充分发挥群众主动参与意识,注重挖掘庭院绿化美化的特色农户,组织大家参观学习,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文溪坞里,几乎每户家庭的庭院都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花卉果树,部分庭院甚至摆放了达数百种大大小小的盆栽,周围农户也纷纷学习种植盆栽,绿化美化庭院。在示范户的带动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美庭院”示范户,共评选出96户“优美庭院”示范户家庭,348户“优美庭院”合格户家庭,对家庭统一进行了上牌。通过“优美 5

庭院”创建,全面调动了广大妇女和家庭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大大改善了庭院内外的环境,提升了村庄品味。

三、培育民风民俗“乡村情”,传承历史文化“墨迹”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街道十分重视对文溪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进一步赋予了美丽乡村的精神文化内涵。在村内建成了文溪坞农耕文化展示馆,充分展示文溪坞村民质朴祥和的生产生活面貌。此外,以“文溪寻幽”为主题,通过不同表现手法展示了文溪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了8处独具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节点,青山绿水的秀丽和历史文化的浓郁共同构成了文溪坞别样的特质。

一是建起了村级“博物馆”。积极筹建文溪坞文化展示馆,对村内一间年代久远、保存尚好的古式建筑进行抢救性修缮,并将其改造为展现文溪坞民风民俗的村级展示馆。文化线工作人员将永兴村文溪坞等地部分富有特色的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事项收集整理、设计制作后,在馆内分设了5个展示区,分别是农家厨房、农产品与制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农民书画等五个展室,以实物、图片、文字、影像等为主要形式,展现了勤劳、智慧、勇敢的文溪坞村民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人文、习俗等方面传承下来的特色农耕文明与优秀传统文化。

二是开辟了露天“文化展”。 对于村落历史文化的挖掘,街道不仅仅局限于展示馆内的空间布局,而是将文溪坞内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巧妙散落于文溪坞各个文化节点,展示出“五步一景,十步一文化”的美丽乡村底蕴。经过整理和考 6

证,目前已收录了古樟问茶、桃源文坞、古道印象、马鼻泉、神马隐山、文坞孝女等八个富有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的故事、传说,尤其是对由著名民间收藏家向县史志办赠送清代海盐著名画家颜处士所绘的《颜处士画集》进行了深度挖掘,查证了描绘包括“文溪寻幽”在内的十二胜景图文集,在文化建设中予以了展现,最大程度彰显了文溪坞历史文化底蕴。

三是架起了交流“宣传栏”。 对文溪坞的人文景观以及富有特色的农耕文明和民俗文化进行了收集整理、汇编成《魅力文坞 美丽秦山》一书,分设“魅力文坞”和“美丽秦山(民俗文化)”两个篇章,包括了文溪坞简介、文坞赋、文溪坞景点故事、情醉文溪坞实景纪录、桃源文坞古诗词选、文坞特产、民间文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乡土作家作品集、农民书画作品展等,以此来展现文溪坞的独特魅力。同时,增印了反映永兴村历史变迁和文化底蕴的《小村春秋》、《文坞杂咏》、《永兴书画社书画集》等。举办“翰墨润秦兰”农民书画家书画作品展,将党员群众中心户(文化科教示范户)周益凯等12名农民书画家的作品40余幅在文溪坞农耕文化展示馆陈列展出。

四、开发美丽乡村“生态游”,探索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充分整合美丽乡村建设资源,依托文溪坞特有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xx年以来,重点围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不断探索建设乡村旅游服务体系。

一是“规划新建+就地改造”双轨运行,推动旅游配套 7

服务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坚持按照景区标准同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景区内集散中心、隐马山游步道、景观绿道、公共厕所、停车场、景区标识等基础设施已基本配备。20xx年,启动文溪坞特色民宿群建设,总占地面积9037平方米,包括8幢单体房屋、1幢公寓式用房以及1条配套商业街。除新建民宿外,同步引导臵换景区内部分农户农房,目前已臵换的农房6幢,计划打造成不同风格主题酒店、特色文化工作室等,陆续引进社会名人入驻,努力完善旅游特色服务。加大农家乐补助政策宣传,有序引导农家乐餐饮、茶室经营。目前,文溪坞35号农家乐餐饮菜品丰富、服务到位,获得周边游客的一致好评。

二是“政府投资+民间资本”共同发力,推动旅游项目尽快落地。20xx年,街道确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18个,在这些项目中,街道重点负责一些基础性设施项目的开发建设,如长澉河沿线景观提升、景观水库、植物迷宫提升、军事坑道延伸等工程。除政府投资实施项目建设外,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乡村旅游业,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如在民宿项目开发建设中,街道主要负责对主体建筑的投资开发,民宿的装修和经营将通过旅游招商引进社会资本共同开发建设。同时,大力推出一批项目进行旅游招商,如千人湾核电会址、西陈湾矿坑公园等项目。另外,对一些已有明确开发意向的项目直接以协议形式交由市场主体负责开发。目前, 8

红山嘴彩弹射击、西陈湾矿坑公园等项目已与市场主体签订开发意向书。

三是“现代旅游+民俗文化”联动整合,推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提倡大景区理念,以文溪坞为中心,辖射万奥农庄、嬉溪菜园子等周边区域,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推进,共同打造具有秦山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通过打造体验游、亲子游等旅游产品广聚乡村旅游人气。与“乡筹网”等一些有经验的市场主体合作,结合元旦、五

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不断推出各类特色“亲子游”活动。今年元旦,与“乡筹网”合作开展的“海盐乡村假日狂欢第一季”活动,吸引了上海、南京、苏州等地的众多游客来到文溪坞,营造了浓厚的乡村旅游氛围。重视文溪坞传统民俗文化开发,在清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陆续推出水果采摘、采茶炒茶、农技体验等农事体验系列活动。如4月25日—26日,将开展文溪坞采茶活动,目前正在广泛招募中。

9

 

第二篇: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

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总结

20xx年x月x日09:4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打印 网摘 纠错 商城 分享 推荐 字号

推荐阅读

温州市公安局人民网新闻培训基地挂?

温州叶同仁虫草失窃案侦破 团伙?

乐清市全面启动农用电力线路改造

温州"不买房进班房"判决引争议 ?

永嘉县一直坚持把环境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20xx年,创成了省级生态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森林城市,获得了全省唯一一个“中国长寿之乡”称号。今年,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双清”等各项活动,在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县去年两次分别在全省美丽乡村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的“三改一拆”工作还得到了省委夏宝龙书记的批示肯定。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改善县域环境面貌的关键时期。今年我县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要圆满完成两大目标:一是成功创成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二是成功举办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场会。20xx年我县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争取举办“世界房车露营大会”,20xx年我县要全力以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这些目标任务的完成,都对我们的城乡环境面貌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近期工作,我们主要有下面几方面经验。

一、以“三大”战略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了深入实施“大都市核心区、大生态旅游区、大统筹示范区”三大战略的重要部署。大都市核心区战略,是基于温州全面加快大都市建设的背景,抓住温州北部交通枢纽进一步完善的契机,瓯江北岸更全面融入“1650”大都市核心区。因此,我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活动载体,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推进楠溪云岚养生度假村、县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县城体育“两馆”、温州翔宇中学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城市化水平。大生态旅游区战略,依托楠溪江得天独厚人文自然优势,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充分挖掘8大景区、200多个古村落、800多个旅游景点的资源潜力,楠溪江两岸的美丽乡村日益神形俱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日渐完备。为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快推进了楠溪江(枫孤溪)旅游度假区、金珠瀑文化休闲中心、芙蓉山庄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解决旅游景区行路难问题,完善景区交通网络,推进41省道南复线等交通项目建设。大统筹示范区战略,基于城乡二元分割的历史背景和永嘉县沿江和山区极其不平衡发展的现实,紧抓城乡一体化发展契机,补齐山区发展和乡村发展的短板。如在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我们出台系列政策,在农房集聚改造政策的基础上,对古村落居民搬迁安置给予最高20%的安置面积优惠。以芙蓉村为例,我们建设了两期农房集聚点,一期工程用地面积15.9亩,建筑面积14582平方米,去年已经竣工,共集聚农户76户;二期工程用地面积43.28亩,建筑面积35892.2平方米,可集聚农户216户。待新村完成穿衣戴帽架眼镜、三线落地、绿化等后续工作后,与古村交相辉映,既满足了农民对住新房的需要,又解决了古村落人口密度过高的问题,以美丽乡村建设助推城乡统筹发展。

在“三大战略”引领下,我们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中心任务,开展了系列工作。我县在20xx年x月x日召开的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大会上,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出台了《永嘉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对这项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中,我们都有全面细致的策划规划。投入1000多万元,邀请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专家编制暨家寨、林坑等10个古村的保护利用规划,其中5月底前编制完成苍坡、丽水街、芙蓉、埭头、屿北、林坑等6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利用规划。同时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引导美丽乡村建设和提升古村落景区品质。如在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面,我们出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永嘉县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实施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在古村落居民搬迁安置方面,在农房改造集聚置换系数的基础上,给予最高20%的安置面积优惠。在老房子改造成民宿服务设施方面,按每房间5000-10000元给予一次性补助;对于按规划要求整体发展民宿村的,按每户3-5万元标准给予村集体补助,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二、以环境综合整治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全力推进“四边三化”、“三改一拆”、青山白化治理、“双清”等专项行动,城乡环境面貌日益改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县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81.8%,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53%,农村卫生户厕改造率达84.26%,已建成市级生态村144个、县级以上文明村189个。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切实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比如桥下镇,在前阶段“四边三化”工作落后的情况下奋起直追,一季度考核跃居第一。沙头镇也在排名靠后的情况下,2月份连续20天无休息日加班加点,加压加力,出动20xx多人次,全力开展“四边三化”和行业整治。我们还组织开展2次“十大脏乱差”村庄、河道、街道评选活动,作为工作的一种延伸。

桥下镇六岙村被列入“十大脏乱差”村庄后,震动很大,村两委多次召开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商讨整治良策,全面发动党员干部参与环境整治行动,并制定出了严格的“六岙村环境卫生村规民约”,在溪边、垃圾收集点以外的地方乱倒垃圾者罚款500-20xx元,在公共场地乱堆乱放者罚款500-1000元,对违反村规民约、且不落实处理和整治措施者,村两委给予暂停村级有关一切手续。整个六岙村形成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桥下镇动员开展“四边三化”工作,希望各企业能分担环保责任。永嘉教玩具龙头企业——奇特乐集团董事长章金飞第一个主动请缨,义务担任“河段长”,包干露礁桥至镇政府约5公里河道及沿线道路的保洁工作。

这些都是我们在环境综合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过程中涌现的亮点,为下步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以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老百姓过上精神富有、物质富裕的生活。若是城乡居民生活穷迫,谈何环境保护,谈何文化传承发扬,更谈不上美丽乡村;所以关键还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居住在美丽乡村里的老百姓致富。一是以都市农业理念引领农业业态转型升

级。紧抓大都市核心区建设机遇,主动对接温州都市经济圈,把原野理念从沿江辐射到山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效益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六次产业”,实现农业功能多元化和农业现代化,将永嘉的农业发展融入都市经济圈。按照农业经济发展规律,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三分三改”工作,实现“农”字要素自由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做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今年新签约了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十几个,总投资达到12亿元,其中鹤盛南陈生态休闲观光园,流转土地8000亩,雇佣农民60多名。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工人,有股份,有租金,还有劳动的收入。二是以农户增收为着力点提升旅游产业品质。按照城乡统筹发展总体要求,以农房集聚改造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农户保护景区和利用旅游资源,尤其是古村落保护和利用,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农户增收。首先,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围绕“吃住行游购娱”需求,引导发展民宿业,大力延伸旅游产业链,强化旅游服务,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收入。20xx年年永嘉旅游收入22亿元,接待游客320万人次;争取到20xx年,接待1000万人,旅游收入达到100亿元,使景区老百姓真正从旅游发展中得到实惠。这其中,下日川村就是一个良好典型,政府按照360度内无视觉污染要求,全面改造房屋立面,美好旅游环境,而老百姓能从旅游人气带动中提升收入。其次,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迎合都市人亲近自然和休闲娱乐的消费心理,“吃农家饭、品农家菜、住农家屋、干农家活、娱农家乐、购农家物”;凭借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人文资源丰富、土特产多的优势,结合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等系列工程建设,改善山村生活、生产环境,依托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乐”,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再次,发展养生保健产业。当前,长寿成为热门话题,而永嘉生态优越,百岁以上长寿老人占了全省的1/16,全市的1/4,永嘉的“中国长寿之乡”成为发展养生保健产业的“金字品牌”。我们注重引进养生保健中心大项目,已经开工的总投资达10亿元的楠溪云岚养生度假村,是温州档次最高的养生保健中心,同时还与南京军区疗养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通过系列举措,引导养生保健需求对接楠溪江天然山水和深厚文化,把楠溪江打造成养生、休闲和度假中心。三是以产业平台建设引导沿江区域转型升级。桥头、桥下、乌牛、上塘以及瓯北属于“1650”组团式都市发展格局中的核心区,但是产业依然“低、小、散”,块状经济还没转型成为产业集聚区,传统产业“三高一低”特征依然凸出,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加快产业平台建设,强化项目投入,引导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主导产业支撑。如三江国际商务区、永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楠溪江风景旅游区等产业平台建设。深入开展振兴实体经济“亩产论英雄”专项行动,切实深化工业项目“一联二挂四促”活动,积极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全面加强国家阀门产品质检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

四、以文化旅游基因植入美丽乡村建设

千年文脉薪火相传,已经牢牢植入美丽乡村建设。永嘉的文化就是温州的文化,许多冠以永嘉名字的文化,其实都是温州文化,永嘉也就承担了温州文化建设的相当一部分的责任。永嘉学派,永嘉四灵,谢灵运游历永嘉写下的许多山水诗而引出的文化。楠溪江两岸的两百多个古村落,那就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了永嘉厚重的历史和人文。山水风光旖旎秀美,已经深深刻入美丽乡村建设。山川秀丽、生态良好,悠悠三百里楠溪江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美、岩奇、瀑多、村古、林秀而名闻遐迩,是我国国家级风景区当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传承永嘉良好的文化和旅游基因,将楠溪江的文化内涵外化为“美丽乡村”之形,将得天独厚地山水古韵融入“美丽乡村。

一是全力以赴筹备20xx年申报世界双遗产。世界双遗产全球才39个,中国只有5个,若能申请成功,将为楠溪江文旅融合实现跨越发展。我县邀请了建设部双遗产专家现场指导,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高起点、严标准谋划旅游文化发展。二是深入挖掘历史传统文化。发展楠溪江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楠溪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编排彰显楠溪江文化的精品演艺节目,引导本地戏剧曲艺进景区景点,推动文化和旅游的不断融合。举办了“红色情?楠溪韵”、“中国?楠溪江诗会”、世界旅游小姐楠溪江走秀和“永昆”进景区演出等文化活动。三是大力嫁接新兴时尚文化产业。结合我们温州打造时尚之都,永嘉又是品牌重镇,有45个中国名牌和知名商标,永嘉人经营和代理的世界名牌有600个。因此要把楠溪江打造成文化、创意、时尚、设计、展示和影视拍摄的重要基地。依托毗邻横店和自然山水优势,我们现在启动楠溪江文化“六个一”工程,特别是一台文化大戏和一批文化展馆,把温州的文化,包括宗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诗词文化、山水文化和红色文化,通过我们的古村落里面的展馆展示出来,让游客享受文化饕餮。引导本地知名品牌在楠溪江景点开展新产品发推介和时尚流行发布会,让楠溪江成为时尚流行趋势、设计师画家书法家创作的基地。四是搭建文旅产业平台,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打造楠溪江文化园。把楠溪江文化创意园建设成集古村落保护、非物质文化资源传承、二代产业创意研究等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园区位于楠溪江核心景区,总面积近2700多亩,目前已投入216万元委托中国美术学院完成前期研究和初步规划。打造珍溪旅游文化综合体,该项目是招商合作项目,属市级重点文化产业园。下步我们将加大服务和工作进度,依楠溪江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以“瓯越文化为底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色、乡村风情体验为时尚、商务休闲度假为亮点”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五、以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我们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中,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九联系”制度,由县四套班子挂钩联系美丽乡村、“四边三化”等重点工作,并把各项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县领导、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条块密切配合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在“四边三化”百日攻坚行动中,在明确以镇街为实施主体的基础上,落实相关部门责任,进行责任捆绑,营造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创新实行了“身份证”式管理,把“四边”区域环境整治点放入目标任务库,每个点都有一张信息卡片,在卡片上列出具体地点、责任单位、责任人、整治重点、整治期限等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和完成销号制度。

强化督查问责的力度,实行“一周一督查、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追责”,每个月由县委书记和县长组织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每个月对功能区、镇街和部门的工作进行排名,并在媒体上公示,实行三色预警。每个季度进行严格的问责程序,如在一季度的“四边三化”百日攻坚行动中,对1月份排名后3位的镇街,进行公开约谈并扣除20xx年度考核分;2月份排名后3位的镇街,要求向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议作出解释说明;对一季度排名全县后3位的镇街,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同时,对一季度排名全市后3位的单项工作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

创新要素保障机制。污水处理、垃圾整治、门前绿化,穿衣戴帽架眼镜,得花大量的钱,今

年我们政府投入1.6亿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创新土地利用机制。加大拆违力度,回收旧厂房建旅游设施;收回原来空着的房子,改造提升为民宿酒店和文化展馆;二是创新融资机制。除了政府四两拨千斤之外,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的支持,比如美丽乡村建设1000万,现场会1000万。积极搭建融资平台,鼓动社会人士捐资,设立1.7冠名文化基金。鼓励村里投工投劳,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