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句中08~09年度高三化学复习总结

省句中08~09年度高三化学复习总结

08至09年我校有406人选修化学,占总人数的45.6%,高考化学达B率92.3%,A率53.2%,名列镇江市第一,应该说取得了优异成绩,园满完成了我们的奋斗目标。目标的实现得益于我们有合理的计划,并在循序渐进、踏实有效地推进复习的进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得益于任课教师的团结协作、统一认识、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练习。现将我们的一些体会和做法小结如下:

一、正确处理好高考化学复习中的三大关系。

1、正确处理“纲”、“本”与复习资料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是指令性的文件、是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教学课本是依据大纲编写的,课本的内容都包含在“两纲”之中。是联系教与学的媒体,是学生复习的蓝本。

纵观近几年来的我省高考命题及全国理综命题和其他各省的自主命题,特别是实验题绝大多数都是题在书本之外,理在教材之中。因此,复习时要通读教材,对照“两纲”找出知识的重点、难点、结合点以及它们在课本中的落脚点,使课本知识整体优化、具体细化。真正让学生“带疑读书、书人合一”。但是,仅凭手中的一本化学书,就能“一本论语平天下”,这也是不可能的,特别是新教材,有不少以问题形式出现的知识课本中无现成的答案。因此,也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料。教师要“广收薄发,博众独专”。这就是说,教师看的资料要多,做的题要多,汲取外来的信息要多,并通过自己的理解、吸收,编写出来的送到学生手上的资料、考试试卷要精。让学生汲取的是精华、得到的是精品。

2、正确处理常解与巧解的关系

“常解”是常规解题方法;巧解是众所周知的巧妙简捷解法。常解是人们解题的基本思路、也是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巧解是人们善于抓住题中的特殊之处,另劈蹊径、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利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探究精神。前者是基础、后者为提高,只有对常规解法的熟,才能熟能生巧。只有双基扎实、思维活跃及观察敏锐,才能解法新颖、巧妙。

学生经历了从初三到高三复习前的几年的化学解题训练,对常规解法已经轻车熟路,在高三复习中适当进行一些方法新颖、构思巧妙的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知精神。同时高考中的巧解题,在几年的偃旗息鼓之后又露出头角。因此,复习中要以熟生巧、以巧促常、常巧并举。但也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中的具体情况,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抑制成长。

3、正确处理高考题与摸拟题的关系

在当前情况下,回避历年的高考题的导向性的作用是错误的。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它反应了高考的范围和热点、展示了高考的难度与区分度、揭示了考查的要求和考查趋势,是复习教学的重要参考。每位老师和学生都要认真研究,使复习有的放失。还要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以此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树立信心。同时,高考题作为优秀试题,还会陈题新用。如出20##年的高考理综中的8题源于1995年的全国高考化学第21题;20##年高考27题脱胎于1994化学科研题的21题。上海化学高考题中的某些题几年后多次出现在全国理综试卷上;而全国理综一些试题又多次为其它省市所沿用。对于一些知名度高、社会信誉好的杂志编写的摸拟题,其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一定的预测性,适当地做一些它们所编写的摸拟题,可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能力、熟练解题的方法、训练思维的过程。“不吃三天斋,也想上西天”,不做一定数量的摸拟题,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高考前的的最后冲刺阶段,做一定数量的摸拟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扩大学生的眼界、适应试题的变换,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研究高考,进行题型研究 ,了解命题趋势

如:离子方程式与离子共存

类型:一般型——从改写形式、配平等角度考查

(氢氧化钙、碳酸氢钠)

      信息型——PbSO4不溶于水,却能溶于CH3COONa溶液中,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写出用湿润的(CH3COO)2Pb试纸检验硫化氢的离子方程式                                                 

     极端型——少定多变

如少量NaHCO3与Ba(OH)2溶液的反应、过量NaHCO3与Ba(OH)2溶液的反应。

     过程型——如: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直至过量,写出反应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                                                     

再如:向一定量明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至Al3+恰好完全沉淀,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若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写出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定量型——如:将等物质的量FeBr2溶液与Cl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再如:CO2与NaOH按4∶5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趋势:1、综合型:

①Fe(OH)3与HI溶液的反应   、 Fe(OH)3与HBr溶液的反应         

②NaClO溶液与少量SO2的反应    、 NaClO溶液与过量SO2的反应  

③NaAlO2溶液与少量CO2的反应   、NaAlO2溶液与过量量CO2的反应    

④苯酚钠溶液与少量CO2的反应                           

         2、化学方程式书写——将等物质的量FeBr2溶液与Cl2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像题

如:向Ba(OH)2和NaOH的混合溶液中不断通入CO2直至过量,画出沉淀物质的量与CO2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图

讨论型图像题:向MgSO4和HCl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Ba(OH)2溶液,画出沉淀物质的量与Ba(OH)2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图

分析:加入氢氧化钡的OH先与H反应,再与Mg2反应形成沉淀,其Ba2仅与SO42反应,关键是讨论Mg(OH)2开始沉淀时,SO42是否反应完全。

①硫酸镁多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尚未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H):n(SO42)<2,图像见图1。

②盐酸多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已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H):n(SO42)>2,图像见图2。

③盐酸与硫酸镁适量:即Mg2开始沉淀时,SO42恰好沉淀完全,其物质的量之比n(H):n(SO42)=2,图像见图3。

三、缩小高考差距的训练——疑点和盲点训练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试题,重点其实就是可拉开距离的重要知识点,即疑点和盲点。

要走出“越基础的东西越易出差错”的怪圈,应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努力。

教师方面:

(1)解题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能力训练:找出该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审题)→回忆、联想相关的知识(构思)→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解答)。要注意无论专题训练还是综合训练,都必须目的明确,落到实处,重在效果,达到训练几道题通晓一类题的目的,切忌贪多求全,题海战术,疲于奔命。 

    例如,训练中要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这样解答是否简单明了,正确率如何?开始解答错的原因何在?还有没有其他解题方法?该题能否改动一下变成新题?改动后的题目是变容易了还是变难了?等等。这样对一个题目进行多角度思考、总结,举一反三,就可达到做一题通多题、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注意精讲精练,讲练到位,讲评应该讲出试题的立意、命题的角度、干扰项的设置,讲出误区与典型思路,讲出扩展(同类型变角度)等,达到讲一题复习一块的目的。切忌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讲练脱节、讲不到位。通过讲评应该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知识、方法、思维的立体网络。

    (2)在总复习时不能为了多讲题目而占据学生思考的时间,甚至对“思考”过程包办代替。我们有的时候认为一些学生特别是一些基础略差的学生怕思考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并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我们为了赶所谓的进度而抢占了他们的思维时间或者怕学生思考不出来而代替了他们的思考,这是不是导致了“不思→代思”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呢?我们是讲了大量的题目,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抱怨讲过的题目学生还不会做或还考不出呢?让学生充分地认真地思考一个问题或一道题目,其效果胜过教师包办代替十几道题甚至几十道题。练完之后还要及时反思,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不能换个方式考查,能否有其它的方法解答等,要悟出其中的道理,悟出解题思路,悟出思维方法,悟出知识规律。美国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做,我才懂得”,这充分说明亲身体验的重要作用。   

(3)重视 “究错” 而不是“纠错”。 复习中,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我们很多教师都认真批阅了高三每次的练习,都认真做了统计,最后都进行了讲评。可一错再错的现象并没有杜绝。这是不是与我们重视了“纠错”而忽视了“究错”有关呢?显然“究错”是深层次的,而“纠错”是浅层次的。每年评卷时都能看到一些考生在多处因为书写不规范、不按要求做答而丢分,这都是平时练习不规范而造成的。例如要求写出离子方程式而写成化学方程式;要求写出物质的名称而写成分子式;要求写出结构简式而写成分子式;—CHO写成—COH、CHO—;不配平方程式就做题或把单位搞错;看题不认真,漏看错看关键字词等。这些不规范的习惯要平时严格要求,不使“随意”成习惯。只有让学生先对错题进行追根究底的挖掘,找出错误的知识性的、心理性的、能力性的因素,才会从根本上防止错误的重复。

学生方面:

除了思想上要予以高度重视外,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纠正、收集、归类、反思,对“多发错误”有意识地加以强化训练。如: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作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到底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将错题从试卷上剪裁下来,按照时间、类别分别贴在纠错本上,并在题目下部或旁边加上注释,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痊愈”,那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

四、克服“高原反应”

高三复习过程中由于学生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时有些学生会感到自己的努力和效果不成比例,甚至过去掌握比较好的知识也变的模糊不清了,这种心理反应,称之为“高原反应”。在此阶段,一方面不能放松对学习的要求和对计划的执行,事实上你正在进行量的积累,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另一方面要不断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例如“我相信,我能行,每天都很精彩”,同时进行针对性训练:

1、重视典型、陈题新做

纵观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征是考题不偏、不怪、不超纲,命题风格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变化。很明显,命题者在向我们传输一个信号:要重视研究历年高考试题!要重视研究典型试题!

    对高考试题“陈”题新做,将做过的试题进行创造性的重组,推陈出新,将典型题型适时反复强化练习,是复习的好办法之一。高考命题与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讲究方法,归纳技巧,进一步体会高考命题思路,调节复习大方向。 

如:醋酸稀释问题,第一年考浓醋酸的稀释曲线,第二年考查了0.1mol/L的醋酸的稀释曲线。

2、狠抓书写的规范,注重表达能力的训练

如:有机试题的答案中要使用的符号多,结构复杂,对书写的规范性要求很高。在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1)结构简式、分子式混写;(2)官能团的名称等在书写上出现错字;(3)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不对、不全、不准确(如:水浴加热用“△”代替;“→“=”混用;“↑”“↓”不写;不写无机产物);(4)分子式不会写;(5)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消去”与“卤化、硝化、脱水”混用;(6)结构简式书写错误,多氢少氢、苯环上圆圈漏画、取代基位置连接错误或键数有多有少。这会导致一些考生虽将某些物质推断出来,但因习惯不好,写得不准确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细致认真,练就准确表达的好习惯。

五、师生密切配合,走高效复习之路

1、正确认识师生配合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教师的素质,任何方法都是一堆笨拙的工具。

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性,复习的质量将是低劣的。

“教学质量==(教师素质+学生基础+教学条件)×学生主体积极性”

(在这个公式中“学生主体积极性”被称为“致零因素”)

2、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对学生而言: “合奏” 也要“独奏”。

纠错本——知识性积累:由薄变厚,由厚变薄。

应考小卡片——规范性积累

对老师而言:师生分工明确,不能替代学生

3、习题做不完,关键在总结;找规律,一通百通;多思善想;

    学生适应能力差,是没有总结!

    知识网络不等于相互关系图!

高考复习讲难题的拿低分,

    讲中等难度题拿高分。

专题复习——老题新编

如:1、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性强弱的判断——矛盾之中辨真知

Cl2能置换出I2:Cl2+2KI=2KCl+I2,I2也能置换Cl2:I2+2KClO3=Cl2+2KIO3 ,这两个反应矛盾吗?

其实,Cl2置换出I2,是氧化性Cl2>I2, I2置换出Cl2,是还原性I2>Cl2,两者不矛盾。

再如:3Fe+4H2OFe3O4+4H2      Fe3O4+4H23Fe+4H2O 这两者矛盾吗?

若把它们看作是可逆反应,不断通入H2O(g),并及时带出H2,有利于Fe置换出H2;若不断通入H2, 并及时带出H2O(g),有利于H2置换出Fe, 这里不能再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规律来解释了。

 Na+2KCl2K↑+NaCl,所以金属性Na>K。(该反应实质是从平衡移动原理来解释的,由于不断蒸出K蒸汽,使平衡右移,由此不能判断出还原性Na>K,当然也不能得金属性Na>K。)

2、键数计算——半键法。如:12g金刚石中含C—C键:4/2=2mol(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半键,即2个整键),1molSiO2中含Si—O键:(1×4+2×2)/2=4mol。

3、八电子结构的判断

①结构式法:价键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如N2、P4、S2Cl2

②化合价法:︱化合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如PCl3 、PCl5、SO2、NO2

特例:CaCl2是否符合八电子结构?

 

第二篇:20xx年高三化学教学总结

莫毅娟

本学年,我担任高三(9)班、高三(10)班的化学教学,根据一年以来的高考备考,我总结如下:

1、以长远的目光看三年,高考备考应该从高一开始规划,以3年为一个轮回。要打好学生的基础,必须从高一开始,高一的教学重抓高考中常常考的知识点,平时练习或试卷中,让高一学生见识高考题或高考改编题,以便让学生心中对高考有所了解。

2、高三复习应该从高二第二学期的最后一个月开始。曾记得高二下学期最后一个月,我们已经把高二选修5《有机化学》上完,但东莞教育局统一进行期末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和选修5《有机化学》。为了学生考好期末考试,我们用2周时间来复习高二上学期学过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时间匆忙,加上学生已经一个学期没有复习这本书了,可以想象学生复习的效果如何,这样导致了我们既没有把刚学完《有机化学》复习好,同时也草草复习了《化学反应原理》。如果当时我们明智的用1个月进行《有机化学》的复习和提升的话,相应高三每次的周测和月考我们都有意识的出高考题型有机题,这将为高考有机题特别是30题大题(16分)做好长达一年的充分复习时间,这也将为我们高三总复习《有机化学》专题复习赢回时间和效果,绝对有利于提高学生平均分。

3、把握好选择题复习难道,以免浪费复习时间和误导学生。根据20xx年-20xx年广东省理综高考卷化学选择题,6道单选题和2道双选题,分值共36分,难道不大,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对5-6题,好的学生可以全对。选择题主要存在的难度是双选题,学生答对率还不够理想。为此,高考备考复习中,根据20xx年-20xx年广东省各市的模拟题,有必要对8道选择题知识点进行专题式的强化训练,同

时再通过周二的选择题测试和周日的全卷测试进一步强化和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

4、大题是我们学生的弱项,依据高考4道大题的知识点分布,计划好3轮的大题复习。第一轮基础复习(高三补课开始至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第二轮专题复习(高三上学期寒假补课至高三下学期广州一模之前);第三轮复习复习(继续强化,查漏补缺,回归课本)。根据大题难度,我们学校的学生比较容易拿到分数的是30题(有机题)、31题(速率和平衡、化学反应和能量),难拿分的是32(题化工)、33题(实验)。为此,重点复习和训练学生大题是非常有必要的,熟能生巧,多做题,从而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应变能力。

5、抓临界生,提高班级平均分。对于我们学校而异,优生相对而言是很少的,要提高平均分,主要靠2B和3A的学生,为此,我扩大临界生的面,对成绩位于班名前30位学生进行临界生套题测试(每周一次),利用晚修前18:00-18:50(50分钟)强化训练套题,测试完后及时批阅学生的测试卷,重点对2B学生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个人辅导,随着测试次数增加,我发现学生答题速度和答题得分都有普遍提高,使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这样使整个班级的高分和平均分能够保持平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