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县20xx年社会救助工作汇报

景泰县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景泰县人民政府

(20xx年9月19日)

近年来,我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工作,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程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有效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下面,就我县社会救助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景泰县位于甘肃中部,甘宁蒙三省交接处,总面积5432平方公里,现辖6镇5乡,135个行政村,7个社区,6.45万户、2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3万户、18.7万人。农村人口中,年人均纯收入在1196元以下的困难群众5.2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7.8%;全县有城市低保2562户6871 人,保障面为13.47%,农村低保6027户20798人,保障面为11.1%;农村五保户1925户2303 人,其中集中供养2人,分散供养2301人。

二、社会救助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乡低保与农村五保供养提标工作。城乡低保与

农村五保供养提标工作作为省委、省政府为民兴办的“十大惠民工程”之一,我县高度重视,成立了提标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景泰县20xx年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确保了提标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等程序,至6月底全面按期完成提标工作,提标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提标后的标准为:城市低保标准在20xx年的基础上提高10%,即保障标准由167元/人.月提高到184元/人.月,月人均补差由115元提高到125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年人均纯收入不低于850元提高到1096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65元提高到72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在20xx年的基础上提高20%,即分散供养标准由1600元/人.年提高到2000元/人.年,集中供养标准由1800元/人.年提高到2200元/人.年。截止目前,共发放城市低保资金1224.8169万元(含物价补贴),农村低保资金1613.5368万元,五保供养资金321.63万元。

(二)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开展情况。按照省市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安排,我县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水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景泰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宣传年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动员部署会议,按照“六严格”、“五到位”、“四强化”的目标任务进行了细化分解,确保了宣传年活动按计划、有 2

步骤开展。二是深入广泛宣传。采取业务培训、张贴标语、公示栏、媒体报道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开展惠民政策宣传,及时公布救助政策、办事程序、救助对象、救助资金发放等情况,提高了群众的政策知晓率,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开展活动以来,共举办各种培训15场次,培训人员1500人次;印发政策宣传材料4万余份;书写固定标语900多条,制作安装大型宣传牌15个,安装政务公开电子显示屏一块;编写手机短信12条,通过移动公司信息平台发送用户10万多人次;在电视台开辟了民政政策宣传专栏,摄制了民政工作纪实专题宣传片,发表新闻稿件10多篇。三是认真自查自纠。采取乡镇自查和县上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从领导责任、保障对象、操作程序、低保政策执行、常规管理、资金发放、档案管理、宣传教育、违纪问题、工作作风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自查自纠,进一步强化了城乡低保规范化建设。通过自查自纠工作,共调整城乡低保对象336户1321人,其中调整城市低保对象75户223人,农村低保对象261户1098人。四是强化责任监督。建立了定期月报制、通报制度、巡回检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了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五保供养工作。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实际,坚持以居家供养为基础,基层组织照料为依托,敬老院供养为补充的供养方式,多层次多渠道保障五保户生活。全额资助五保户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病住院的医 3

疗费用经合作医疗报销后全额救助,每人每年给予300至500元的门诊医疗救助,妥善解决了五保户看病难的问题。同时,大力新建敬老院,为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创造条件。目前,寺滩、芦阳、喜泉、漫水滩四个乡镇中心敬老院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装修,总床位326张,十月底将投入使用。

(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为有效解决我县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解决他们的基本医疗需求,我县完善了《景泰县城乡医疗救助实施细则》,把低保对象、五保户及特困群众列为重点救助对象,扩大了医疗救助面,积极推行“参合参保、住院救助、大病救助、门诊救助和慈善援助”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模式,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今年以来,共为886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医疗救助金325.74万元,其中救助城乡低保人员363人,占救助总人数的41%。资助城市低保一、二类人员610人、农村五保对象2303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

(五)临时救助工作。为妥善解决城乡贫困家庭的临时性生活困难,进一步推进我县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县出台了《景泰县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对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低收入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生活救助。今年以来,共救助因病、因学、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76户294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8.55万元;对9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通过医疗救助实施了手术;对一例“两癌”患者一次性救助7000元;开展 4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53人次。

三、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我县十分重视社会救助事业建设,把救助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目标考核内容。健全领导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社会救助体系协调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各项救助制度的建立和救助资源的整合;各乡镇成立了副科级建制的乡镇民政保障管理服务所,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在城市社区和农村村一级组织配备了社会救助员,成立了评议小组,设立了社会救助窗口,基本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城乡社会救助服务网络和一支稳定、专业的工作队伍,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主管、部门协调、基层落实、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良性工作机制。

(二)健全制度,规范工作运行。近年来,我县不断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制度,先后出台了《景泰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景泰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景泰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景泰县救灾款物使用管理办法》、《景泰县社会救助民主评议制度》、《景泰县社会救助入户调查制度》等相关制度和规范性文件。通过制度建设,确保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完全实行了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促进了社会救助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5

(三)严格程序,提升救助工作水平。一是严格规范审批程序。严格遵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民政审批”的工作程序,对评议、审核、审批结果进行“三榜公示”,做到政策、对象、标准、资金“四公开”,真正将资金用于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二是实施分类管理。我们按照“应保尽保、特困重保、超标退标、阳光施保”的原则,根据低保对象的年龄、健康状况、家庭收入等情况,将城乡低保户分为四类进行保障,通过分类、分档救助,保证了低保金公正合理发放。三是实施动态管理。对低保对象定期入户调查审核,城市低保户一月一审核、一季度一审批,农村低保户每季度审核一次、每年审批一次,根据低保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变化,及时按照程序办理停发、减发或增发手续,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四)强化监管,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资金使用管理,设立救助资金专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使用严格按照“村民个人申请,群众评议,村委会初审汇总并公示,乡镇民政所审查,乡镇政府集体审核并公示,报县民政局审批公示”的程序进行,实物由乡镇民政所根据救助花名册直接发放到户,资金实行“一册明一卡统”社会化发放方式,保证了救助资金的安全运行。

(五)规范档案,实施数字化民政建设。建立低保对象的档案管理,统一制作了调查登记表、审批表、收入证明表及低保对象发放表等表册,对低保对象的档案实行三级管 6

理,做到县有档案室、乡(镇)有档案柜、村(社区)有档案盒,做到一户一档,户户有档可查。同时,认真做好数字民政的录入上传工作,对全县城乡低保对象档案实行网络化管理,建立健全了城乡低保对象数据库,为科学、规范管理城乡低保对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配套资金,全力保障民生。尽管我县财政十分困难,但我们仍然按照省市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筹措配套资金,不断加大民政保障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了城乡

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近三年,县财政共配套城乡低保资金 795万元,其中,20xx年列支255万元,20xx年列支248万元,20xx年列支292万元。

四、存在问题

一是救助资金不足。我县自然条件严酷,多种灾害频繁发生,贫困人口基数大,保障资金需求量大,由于财力有限,社会救助的压力很大。

二是基层力量薄弱。随着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发展需要,社会救助工作职能不断整合,社会救助工作任务日益繁重,而且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岗位变动频繁,现有工作条件与当前政府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三是救助体系有待完善。我县的救助工作还存在救助程序不规范,保障水平不高,各项救助配套政策不完善等现象,部分贫困居民中因病、因灾、残疾等因素致贫的贫困户占一定的比重,仅靠救助还不能真正摆脱贫困,需要不断完善各 7

项救助政策。

五、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加大救助资金投入。在财力范围内尽最大安排社会救助配套资金,逐步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同时积极开展社会慈善捐助活动,扩大资金的来源,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网络,建立完善社会捐助市场化运作模式。

(二)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的配备,推进数字民政建设,夯实基础平台,建立健全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发展需要的网络体系,解决基层力量薄弱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民政队伍的业务培训,以适应城乡低保工作的新要求。

(三)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建设。以开展城乡低保宣传规范年活动为契机,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评定、审核机制和动态管理机制,规范救助程序,确保救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不断完善法律、住房、教育、医疗等救助政策,改进救助方式,扩大救助范围,推动社会救助工作水平的提高。

8

 

第二篇:20xx年景泰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20日在景泰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景泰县人民政府县长 张世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景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工作回顾和“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20xx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和县委十二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县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3.4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亿元,同比增长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亿元,同比增长19.7%;大口径财政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38.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3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5元,同比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3923元,同比增长14.2%。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3.5亿元和30亿元。

(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资拉动能力增强

项目建设成为拉动投资、促进发展的最大动力,全年实施百万元以上重点项目76个,完成投资18.5亿元。在“项目集中开工月”活动的有力推动下,上沙沃330KV变电站、寿鹿山水泥公司节能改造及资源综合利用一期、条山集团万吨果蔬保鲜库、常兴农牧公司千头牛场一期等54项建成投产;兴泉风电二期、马昌山风电一期、县医院标准化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22项加快推进。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到位国投资金近3亿元,招商引资11.1亿元。第十六届兰洽会景泰专场推介会签约项目14个,签约资金39.5亿元,其中6项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4亿元。县级项目总库凝练储备项目239个,已整理上报国家有关部委8个,上报省上30个。

(二)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成功列为甘肃省新增5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县,争取未来十年资金计划5.66亿元,为加速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53.6万亩,粮食总产量14.65万吨。沙漠洋芋、优质玉米等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新增枸杞、红枣、优质梨等经济林果2万亩,累计达到15.2万亩,年产果品7万多吨,产值近2.5亿元。新增养殖小区6个,羊、猪、鸡、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20万只、35万头、95万只和5800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84万吨、1500吨和3400吨。新增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30%。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0亩,改造中低产田1.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1万亩,建成小麦创高产万亩示范片带2个、示范村11个。争取粮食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补助300万元,整合扶贫、开发等资金,衬砌维修渠道142公里。近年来规模最大、占地最广、惠及农户最多的英武片区新农村综合开发进展顺利,平田整地4500亩,新建农宅106户,村道、渠系、公用设施等配套工程加快推进。

(三)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坚持壮大支柱产业抓存量,培育新兴产业抓增量,工业经济实现总量、质量“双提升”。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1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16.2%。非金属矿物制品、能源新能源、冶炼、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等重点产业规划编制完成,产值加速增长,分别实现10.7亿元、5.7亿元、5.4亿元、5亿元和8.7亿元,占全县工业

3经济总量的93%。实施年加工4万吨玉米种子、年产20万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等

工业项目25项,完成投资8.1亿元。“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顺利推进,新增规上企业2家,寿鹿山水泥公司跃居全省工业百强企业第66位。景泰大唐、上沙沃、喜泉三个工业集中区

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建设进程加快,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占全县总额的30.9%。园区13家规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1亿元,占全县的24.2%。上沙沃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推进能源审计和清洁生产,规上工业企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1%。

(四)旅游商贸互促共进,第三产业加速前行

编制完成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黄河石林基础设施建设、地质遗迹保护、西部民俗文化生态谷开发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987万元。完成寿鹿山国家森林公园3A级旅游景区申报及现场评定工作。举办“旅游影视拍摄宣传年”活动,先后组织参加“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全国百城世博旅游宣传推广周”、“白银市首届乡村旅游节”等宣传推介会9次。全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3亿元。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工作顺利推进,累计销售各类家电1.3万台,汽车、摩托车1487辆,农民享受补助850万元。争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各类商务发展资金607万元,发展农村加盟连锁店70家,改造提升农贸市场2家。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成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实现增加值22.7亿元,占GDP的69%;交纳税金1.3亿元,同比增长16.1%。物流产业规划、通道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客货运集散中心运营在即,为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建设强力推进

城乡供水、供电、行路、安居、取暖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引大入秦延伸景泰供水工程库前输水干渠开挖渠道14公里,英武水库、库后管网及净水厂工程开工建设。城区供水管网改造一期工程完成12.1公里管网更新铺设。建成草窝滩、红水一期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2万多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红水、五佛变电所等输变电建设和30公里电网改造。新修通乡油路5.5公里、通村水泥路102公里,整修城区道路1.8万平方米。营双高速公路景泰段各项前期工作就绪,征地拆迁测量工作基本完成。天然气入城供气工程接通4410户居民,完成23台锅炉煤改气。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00座。城区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下达首批投资1200万元。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造林资金1860万元,栽植各类苗木536万株,营建更新绿色通道103.6公里、骨架林带16公里、农田林网3200亩,完成封造4.7万亩,林地总面积达到106.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2.9%。非公有林业健康发展,百亩以上个体林业大户达到83家,累计造林12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完成,勘界49.2万亩,确权到户率100%。

(六)财政保障坚强有力,民生福祉不断扩大

努力扩大自主税源,积极争取财力性转移支付,县级财政可用财力达到4.4亿元。“惠民政策落实年”活动深入开展,落实农民“四项补贴”3774.5万元。各项民生工程顺利推进,十件实事基本完成。成功列为全省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试点县,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8个。新建改造校舍1.2万平方米,近4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两免一补”资金2911万元。14886人(次)获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及医疗救助金2608万元。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全面推开,医药费用平均降低24%。发放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妇女创业财政贴息贷款9280万元,扶持440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1490多户农民发展规模种养产业。城镇新增就业31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工作有序推进,发放各类民政资金4268.3万元。喜泉、寺滩、芦阳、漫水滩等四个乡镇敬老院主体完工,县社会福利院投入运行。“棚户区改造攻坚年”活动扎实有效,改造棚户区2片,新建住宅14.7万平方米。建成廉租住房3.3万平方米,首批660多户住房困难群众拿到“安居卡”;新开工廉租住房10万平方米,发放租房补贴427.4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2850户16.8万平方米。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开拓创新,主动作为,全面完成了年度计划目标,为“十一五”规划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开启了景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新篇章。回顾“十一五”以来的工作实践,主要呈现出以下八个特点:

——经济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农业强基、工业主导、三产提速的发展思路,三次产业协调推进,比重调整为20.7:45:34.3,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撑跨越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六个翻番”: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均较“十五”末翻一番;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4%,

是“十五”末的2.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2.3%,大口径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8%,均达到“十五”末的3.6倍以上,接近翻两番。

——项目建设成效日趋凸显。五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实施基础设施、生产经营、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等重点项目383项,完成投资65.7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81项,签约资金44亿元,建成了一批能够带动和支撑“六大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大唐、中电投、华电、国电、中电国际等五大电力集团投资景泰,单项投资47亿元的景泰电厂一期、投资5亿元的兴泉风电一期相继并网发电,大唐兴泉风电二期即将投入运营,华电马昌山等总装机容量15万千瓦的3个风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在打造全省新型能源基地的征程上迈出了跨越式的一步。

——“三农”工作水平不断提高。五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产业化进程,农业增效取得新进展,农民增收有了新途径,农村发展实现新跨越。啤酒大麦、沙漠洋芋等特色种植业规模化发展,枸杞、红枣、优质梨“三个五万亩”林果基地初步建成,羊、猪、鸡、牛“四大养殖”产业加速壮大。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5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79家,带动农户2.4万户。完成各级新农村试点建设20个,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24个。开发整理土地2.9万亩,生态移民搬迁670户2893人。输转农村劳动力1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亿元。

——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先后出台支持政策11项,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新型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24.7%上升到34.2%。开发建设三大工业集中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1家,累计达40家。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1个,研制开发新产品20项。水泥、电石、铁合金、啤酒麦芽、石膏板等主要工业产品产能显著提高,分别达到200万吨、13万吨、10万吨、7万吨和3600万平方米,电力装机容量136万千瓦。其中,水泥、电石、铁合金三项分别占全省总量的10%以上。

——旅游影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五年来,我们大力发展旅游影视文化产业,旅游基础设施、产品开发等产业要素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开工建设旅游重点项目6个,完成投资1.1亿元。创建三大国家级旅游品牌、三个省级影视拍摄基地,《神话》、《大敦煌》等近40部影视剧在景拍摄。新开业运营景区景点6处,开发休闲娱乐项目20多项,培育发展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家、旅行社3家。申报评定三星级旅游饭店3家,发展农家乐68户。成功举办两届黄河文化风情旅游节。累计接待游客197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

6.7亿元,分别为“十五”期间的7倍和19倍。

——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五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城镇化水平达到34.4%。累计投入道路、供水、电力、通讯、广电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2.3亿元,县城规划区面积扩大到1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8万人。电力供应容量逐步加大,供排水系统改造和天然气入户工程加速推进。城区绿化覆盖率达17.2%,主干道亮灯率100%。先后开展“城市管理规范年”、“城市形象提升年”等活动,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土地综合利用价值显著提升。区域强镇建设初见成效,红水镇省级示范小城镇挂牌,世行贷款小城镇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五年来,我们坚持不懈抓民生、促和谐,兴办“惠民实事”42件,投入惠民资金8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比“十五”末增长77.1%和70.5%。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9.2万人(次),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惠及47.5万人(次),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社会化养老服务有序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累计补偿4.8万人(次)5575.8万元。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00人。落实补贴资金3139万元,改造农村危旧房42万平方米,惠及农村住房困难家庭6498户2.8万人。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施社会事业重点项目40项,总投资达5.5亿元,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完成隔层施肥播种机等科技自主创新项目5项,引进枸杞制干旋转温棚等科研成果转化项目5项。投资1.3亿元,新建校舍5.5万平方米,撤并学校79所。县一幼晋升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县一中创建为“市级示范性高中”,县职专跻身“国家级重点中专”,妥善接管京华中学。建成景泰影剧院、博物馆、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6个“农家书屋”、22个行政村体育场等一批文体设施,成功举办县第二届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城区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农村卫星直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广播进百村工程进展顺利。

县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顺利实施,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疾病医治、公共防疫、食品药品监管、突发事件应对等四大体系基本建立,城乡群众主要健康指标逐年提高。计划生育“国优”创建基础工作进展良好,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五五”普法深入开展,民主法制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理代表意见建议和委员提案700余件。行政效能建设扎实有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各类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和甘肃园林县城,连续6年获得“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统计普查、信访维稳等工作扎实推进,民族宗教、老龄、残疾人、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以及工商行政管理、质监、气象、物价、地震、档案、史志、外事侨务、邮政通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在项目建设上求突破,在产业培育上谋发展,走出了切合景泰实际的发展之路,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五条:一是必须抢抓机遇,理清思路。五年来,我们抢抓西部大开发、兰白区域发展战略、白银城市转型等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地抓好项目建设工作,走出了一条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推动发展的新路子。二是必须立足县情,发挥优势。五年来,我们紧紧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在“六大产业”上下功夫,重点攻坚,迈出了打造能源建材、畜牧林果、现代物流和旅游影视文化四大基地的坚实一步。三是必须开放开发,优化环境。五年来,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拓展发展空间,努力打造服务更好、效率更高的招商引资环境,吸引更多知名企业落户景泰,借力发展。四是必须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五年来,我们高度关注民计民生,增强统筹发展意识,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解决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增进人民福祉,广大群众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五是必须转变职能,真抓实干。五年来,我们致力于服务型政府建设,改革审批制度,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服务,形成了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十一五”以来的五年,是景泰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这些成绩,是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和县政府攻坚克难、真抓实干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实践创造。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并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职工,向驻景部队、单位,向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外来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景泰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经济高速增长,但各种瓶颈制约尚未完全破解,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工业化加速形成,但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支柱产业培育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加快推进,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城乡差别、收入差距仍比较明显,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种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但公共服务效能还需进一步提高,建设服务型政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对此,县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加快融入兰白核心经济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总体来看,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条件初步具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为我县在争取国投资金和重大项目布局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甘肃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兰白都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必将为我县在区域经济融合过程中扬长避短、错位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竞争空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升和开放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必将为我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打造更加坚实的支撑平台。我们要科学把握发展规律,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昂扬的斗志,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着力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建

设“现代农业大县、能源建材强县、旅游影视名县、商贸物流新县”的总体要求,牢牢把握“66344”工作主线,以打造园区经济、通道经济、城市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农场经济“六大板块”为载体,以壮大非金属矿物制品、能源新能源、冶炼、化工、农畜产品深加工、旅游影视文化“六大产业”为支撑,以推动工业向园区、农业向灌区、人口向城(镇)区“三项集中”为重点,以建设全省特色种植、特色养殖、高效节水、农业科技“四个示范县”为方向,以实现景泰经济社会科学、和谐、集中、跨越“四个发展”为目标,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的总体目标是“六翻番、五提高、两降低”,即: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小口径财政收入较“十一五”末翻一番,分别达到67亿元、54亿元、23亿元、17亿元、4.8亿元和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社会就业、城镇化水平和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万元GDP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下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全县上下要凝心聚力,团结奋

进,着力突出五项发展重点:

(一)突出县域优势,全力打造“六大板块”

立足经济发展特点和区位交通优势,抓主抓重,培育发展能够形成新的县域经济增长极的“六大板块”。

——园区经济。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分期建设”的原则,加快三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吸引投资和招商引资的支撑平台,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企业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政策向园区倾斜,逐步形成产业链条化、产品多元化、企业集团化的工业集中区。通过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打造全市“工业新区”。到20xx年,集中区规模达到45平方公里,工业增加值达到5.5亿元,占全县的23.9%。

——通道经济。按照“三结合、三培育、三打造”的总体思路和“一区五中心一基地”的布局规划,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和物流产业。结合英武片区开发建设,培育以杨庄、兴泉、英武、双墩等为节点的“201线通道经济”,打造连接中川和兰州新区、融入“兰白都市经济圈”的“经济长廊”;结合上沙沃工业集中区和红水小城镇建设,培育发展以上沙沃、漫水滩、红水等为节点的“308线通道经济”和“景大路通道经济”,打造连接宁、蒙,辐射青、新、藏的“金三角”;结合粮食增产能力建设项目,培育现代设施种养产业,打造“兰白都市经济圈”的菜篮子、米袋子和肉食品供应基地。建成南郊现代综合物流园区,一条山、上沙沃、草窝滩、喜泉、五佛五大物流中心和城区仓储配送基地。

——城市经济。以实施县城东扩战略为核心,以城市经营模式改革为重点,打造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高度聚集,规模效应、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明显的地区经济。执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增加土地储备;探索创新经营模式,鼓励民资进入城市亮化、绿化、美化、硬化等领域;建设各类专业市场,繁荣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居民消费信贷,鼓励汽车等大件商品消费;推进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打造贸易、服务、消费综合性城市,以县城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带动区域强镇发展,建设资源开发型、商贸流通型、农畜产品加工型、旅游观光型等特色小城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经济。按照石林龙头带动、县城中心辐射、

整体协调推进的思路,进一步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配臵为重点,推动旅游业与餐饮住宿、建筑交通、园林绿化、邮电通讯以及商贸保险、咨询中介等关联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促进产业之间的相互协调、组团联动,构筑大旅游经济板块。到20xx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7亿元。

——生态经济。以“一岸、两线、三区”为重点,推进绿色通道建设、骨架林带营造以及城区绿化和防风治沙等林业重点工作,大力开展“千村万户绿色家园”行动,西涵水源、北治风沙,构筑腾格里沙漠南缘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北部生态屏障。进一步扩大枸杞、红枣、优质梨等经济林果种植面积,五年新增10万亩,达到25万亩以上,使之成为全县最大的农业种植产业和富民增收工程。坚持减量化和再利用原则,狠抓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公共机构节能降耗工作,加强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倡导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

——农场经济。树立“大景泰”观念,以条山农场为重点,强化县域34个农场协调联系,重新认识和定位农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采取县场合一、地企联合等多种形式,

促进规范管理、科学经营。综合地方基础设施优势和农场土地集约优势,将农场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联手建设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打造商贸物流平台,培育科技创新中心。探索农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经营模式,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发展布局,大力发展规模化种养产业和工厂化农业,建设各具特色的示范园区。通过地企共建共享,增强地方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农场的辐射带动力,提高农场对县域经济的贡献率,实现场地双赢。

(二)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壮大“六大产业”

做大做强非金属矿物制品、冶炼、化工、能源新能源、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旅游影视文化等六大产业,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逐步淘汰落后水泥生产工艺和“作坊式”石膏加工企业,大力发展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以及纸面石膏板、加气混凝土砌块、陶瓷模具粉、石膏晶须等下游精深加工产品。重点支持寿鹿山公司、金龙公司等骨干企业达产增效,适时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冶炼产业。抢抓省上支持硅铁生产企业改造升级、上大压小的产业政策,扶持昌盛冶炼、鸿煜铁合金等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争取建设5万吨碳化硅、千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等重大项目,提升高技术、高精度、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力争进入全省高载能产业布局规划,总产能达到40万吨以上。

——能源新能源产业。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大型煤田勘探进程,矿井生产能力全部提升到9万吨以上。加快大唐兴泉片区、华电马昌山片区、国电寺滩片区、中电投上沙沃片区等风电、光电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全力推动黄河黑山峡水电梯级开发,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工程等高效清洁能源,引进建设文冠果炼油等生物质能项目,形成多能互补的发展格局。“十二五”末,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站规模达到10万千瓦。

——化工产业。以叶黄素制备产业化、电石技改扩建、工业清洗剂、食品添加剂等项目为依托,逐步形成能源化工、生物化工、化工新材料等多元发展格局。加快煤电油气一体化开发进程,培育发展现代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产业,全力争取中石油天然气提纯加压项目落地建设,向未来石化产业竞争的关键领域靠近。

——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麦芽、粮油、原料奶以及枸杞、红枣、番茄等加工为主,通过政府引导招商引资、企业主导资产重组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三福粮油、华惠麦芽、大富乳业等龙头企业,重振条山酒厂、泰玉羊毛衫厂、景泰地毯厂等原有知名企业,培育规模化、集约化产业集群,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60%,销售收入突破15亿元。

以工业产业为重点,每年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家,总数达到60家以上,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12家以上,税收超千万元企业5家以上。力争新增外贸出口企业7家,出口总值突破4000万美元。

——旅游影视文化产业。实施“14112”品牌带动战略,即创建黄河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知名景区,打造黄河石林、寿鹿山、大敦煌影视城、西部民俗文化生态谷4个国家A级景区,完成龙湾村“特色景观示范村”建设,培育“印象景泰”旅游环线,进入丝绸之路、黄河风情2条“国家精品线路”,着力打造“白银旅游产业龙头、甘肃旅游经济高地、西部旅游发展热点”。

(三)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动“三项集中”

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特色城镇化发展之路,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灌区集中、人口向城(镇)区集中。

——工业向园区集中。按照工业集中区规划,采取“政府统征整理土地,分区经营、分步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开发模式,安排财政专项资金作引导,鼓励民资参与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管理,力争每年投资1500万元以上,加快集中区水、电、气、路、光纤“五网”建设,新引进项目原则上全部进入集中区。“十二五”期间,景泰大唐工业集中区升级为市级园区、力争省级,上沙沃工业集中区升级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喜泉工业集中区成为甘肃中部最大的风电产业园区。

——农业向灌区集中。以水资源利用为重点,以土地开发整理为依托,全力推进干旱山区生态移民工程。对景电、中电灌区进行节水配套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升农业效益。投资1亿元,开发整理土地3万亩,加快引大入秦延伸景泰供水工程和英武片区新农村建设进程,推动“旱变水”,实施生态移民。挖掘枸杞、红枣、优质梨和反季节温室瓜

菜等优势产业潜力,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组建和扶持外联市场、内联农户,集信息科研、加工运销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引导干旱山区群众向农业主产区集中,山区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人口向城(镇)区集中。以户籍制度、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为抓手,以产业发展为支撑,全力推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把握政策导向,借鉴先进经验,改革完善户籍制度,探索以农村住宅臵换城镇住房、土地承包经营权臵换城镇社会保障的“双臵换”新模式,让更多的农民转化为产业工人和个体创业者。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推进东城新区开发,发展城市经济,增强承载能力。到20xx年,县城人口达到10万人以上,规划区面积达到18平方公里。积极争取小城镇发展专项资金,突出抓好红水等小城镇建设,努力打造人口规模超过5万人的区域强镇。

(四)强化农业基础,努力建设“四个示范县”

立足干旱山区、高扬程灌区、沿黄灌区不同区域特征,培育壮大战略主导产业、区域优势产业、地方特色产品,打造“四个省级示范县”。

——全省特色种植示范县。实施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到15万吨以上。优化精细瓜菜、制种玉米、早熟洋芋、啤酒大麦等特色种植结构和区域布局,年均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左右。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每年新建改造日光温室2000亩,加快形成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露地夏菜相匹配,周年生产、四季上市的蔬菜产业新格局。推进枸杞、红枣、优质梨、红富士、文冠果等特色林果基地建设,每年新增2万亩以上。

——全省特色养殖示范县。按照“生产进小区、农民进协会、清洁化生产、集约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培育养殖大户,建设养殖小区,扶持养殖强村,扩大养殖规模。新建各类养殖小区(大户)139个,生猪、肉羊、鸡饲养量分别达到55万头、175万只、120万只以上,奶牛、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2万头、3.5万头以上。饲料玉米、紫花苜蓿等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到80%以上。

——全省高效节水示范县。按照“县有万亩示范区、乡(镇)有千亩示范片、村有百亩示范田”的工作思路,深入普及推广垄膜沟灌、垄作沟灌、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新技术,每个乡镇建成1-2个千亩以上的高效农田节水核心示范区,建成条农3万亩滴灌示范园,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十二五”末,高效农田节水面积达到30万亩。

——全省农业科技示范县。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动主导品种和先进技术进村入户,抓好适宜品种的引进筛选和新型农业机械的开发应用。推进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资源化利用,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深化农业基层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发挥“景泰农业信息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作用,打造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全县农作物、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信息服务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0%以上。

(五)创新发展理念,奋力实现“四个发展”

顺应不断变化的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更多地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集中、跨越发展。

——科学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按照“农业强基、工业主导、三产提速”的基本思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工业的快速发展为一产提供成功经验和模式,增强第三产业发展活力,科学调配各类要素,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将粗放式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式经济增长,将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为提高经济效益和增长质量。更加注重规划引导,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工业集中区等专项规划确定的计划指标,把握方向、瞄准目标、突出重点,推动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按照“社会和谐人人共建、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要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民生投入,抓好民生工程,办好惠民实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着力点,群策群力推进城镇化,扎扎实实建设新农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走共同富裕之路。始终把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关键点,狠抓生态建设,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集中发展。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财力、物力,集成支撑项目和支持政策,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搭建资金聚集、产业聚合、企业聚拢平台。优先扶持壮大市场扩张能力强、关联度高的优势产业,合理配臵资源要素,形成产业集群。优先发展地域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的一条山、红水等重点城镇以及工业集中区等核心区域,促进先富带动后富、整体协调联动。优先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稳固产业发展的支撑点,增强区域发展的助推力。通过集中推进、抓点示范,加速形成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主导产业更加突出、聚集效应更加明显的“板块经济”。

——跨越发展。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中心环节,努力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大幅提升重点领域、特色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坚持把体制改革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最大动力,着力解决增长方式粗放、低水平扩张的问题以及城乡二元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推动跨越发展的坚强保障,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在科技进步、体制创新、人才保障等要素支撑下,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超常规、快速度、高水平、赶超先进的跨越式发展。

各位代表,“十二五”蓝图已绘就,跨越发展的号 角已吹响,县政府将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同舟共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再铸景泰经济社会发展新辉煌。

三、关于20xx年的政府工作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至关重要,我们要按照县委十二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的总体部署,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奋力拼搏,为实现景泰新一轮跨越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37.7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0.1亿元以上,增长17%以上;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增幅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94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33元,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严格控制在指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项目带动,增强投资拉动能力

牢固树立抓项目促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重大项目

建设。实施重点项目78项,总投资62.3亿元,力争当年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争取国家投资3亿元以上,确保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引大英武水库、城区污水处理厂、喜泉土地整理、中小学校舍改造等基础设施及社会事业项目顺利实施。力争招商引资12亿元以上,确保马昌山一期、沙塘子、乾丰、红山等风电场以及双龙肉牛养殖基地、兴源铁合金25000KVA矿热炉等生产经营性项目竣工投产。用足用活信贷资金,确保引大净水厂、库后供水管网和县体育场等项目有序推进。落实项目“五制”,严把规划、环评、安全和质量关,打造优质工程、阳光工程、放心工程。狠抓前期工作,强化协调服务,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规划盘子,全力保证重点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二)提升农业地位,增强农业支撑能力

坚持“特色引领、科技示范、产业化带动”的发展思路,加快“四个省级示范县”建设进程。做精做优特色种植业,新建2000亩高标准日光温室,建设沙漠洋芋标准化生产基地4万亩、玉米制种基地5万亩,枸杞、红枣、优质梨种植面积达到17万亩以上。做大做强规模养殖业,新建养殖小区10个、青贮窖12万立方米,畜禽良种率达到95%以上。羊、猪、鸡、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25万只、37.6万头、106万只和8600头,肉、蛋、奶总产量超过4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2.8亿元。示范推广高效节水、集雨技术,建成二期灌区5万亩沙化地垄膜沟灌节水技术、正路3万亩全膜双垄集雨技术以及十里沙河、九支2万亩旱砂地覆膜西瓜和万亩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示范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建立科技人员到户、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发展秸秆还田、一膜连用等示范面积20万亩。提高加工增值比重,抓好条山果蔬小包装番茄酱、鑫盛源公司保鲜库等项目,新增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申报“景卉”蜂蜜、“黄河石林”枸杞和“金驼鸟”蛋雕等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加大耕地开发保护力度,开发整理土地1.1万亩。

(三)坚持扶优创新,增强工业主导能力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增加值增长17%,达到13.1亿元。推进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能源新能源产业抓好总装机容量33万千瓦的6个风电场和2个光伏发电场以及弘盛煤业、冰草湾煤业资源整合等12个项目。非金属矿物制品产业抓好旌达水泥60万吨粉磨站、广泰公司技改等6个项目。冶炼、化工产业抓好昌盛冶炼25000KVA矿热炉建设、翔发电石节能改造等4个项目。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抓好新远泰公司红枣加工、毛纺公司万套驼绒服装生产线技改等7个项目。加快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抓好景泰大唐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强化治污减排,加快煤改气工程,确保完成环保总量减排指标。

(四)推进兴旅活商,增强三产提速能力

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化、业态多元化和服务信息化,加速发展旅游影视文化产业。加大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启动民资工作力度,增加旅游投入,全面完成世行贷款黄河石林基础设施建设,第五、六期地质遗迹保护等项目。创建龙湾村“国家级生态示范村”,推进黄河石林世界地质公园申报工作。精心筹办第六届黄河文化风情旅游节,强化宣传营销,拓展客源市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8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增长26%以上。完善市场体系,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设建材物流市场。继续抓好“家电下乡”工作。启动运营县客货运中心,加快英武片区、上沙沃、红水等地公路沿线商铺建设,夯实201线、308线、景大路通道经济发展基础。

(五)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发展承载能力

按照统筹城乡、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多元投资的原则,切实加强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综合运输体系,配合抓好营双高速公路、甘武铁路增建三四线建设,完成景天路改造工程年度计划,做好白银—景泰(石林)一级公路、景泰—中川高速公路前期准备工作。大力提升水利保障能力,加快引大入秦延伸景泰供水工程建设进程,实施好中电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抓好渠道衬砌、小水建设、机井配套等工作。不断优化电力资源配臵,加快城乡电网一体化建设,提高供电能力和质量。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继续抓好天然气入户工程,加快推进集中供暖工程前期工作,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新建改造公用水厕。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数字景泰”建设。

(六)致力抓点示范,增强典型带动能力

集中人力、整合财力、汇聚物力,推进抓点示范,力争在抓重点上有突破,在抓大事上有作为,做到“县有示范园、乡(镇)有示范片、村有示范点”。林业生态按照“通道建设抓亮点、林网改造攻难点、林果产业保重点、村镇绿化建示范点”的思路,建成201、217沿线106公里绿色通道示范带和景电灌区3.2万亩农田林网及治沙造林示范片,完成封造6万亩;打造二期灌区万亩枸杞、城郊优质梨、沿黄红枣和干旱山区文冠果等4个示范基地,新增林果面积2万亩;建成30个村镇、单位和800户庭院绿化美化示范点。“三农”工作抓好干旱山区5万亩旱作农业、城郊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二期灌区5万亩农田节水灌溉示范片以及10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和英武片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工业经济抓好三大集中区、兴泉风电产业片带和资源综合利用示范企业等亮点工程。旅游影视文化全力推动黄河石林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基础设施打造景天公路改造、通村道路硬化、保障性安居住房、广场公园改造和城区清洁能源供暖工程等示范点。社会事业推进广播进百村、县体育场、县医院标准化建设等项目,抓好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创建工作。

(七)狠抓财源建设,增强民生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严格财经管理,狠抓开源节流,增强公共财政对民生的保障能力,县级财力对民生事业的投入达到总支出的70%以上。力争建成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服务中心,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着力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就业2400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亿元。抓好棚户区改造、四期廉租住房、农村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增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员3700人(次),扩大城乡低保、新农合、医疗救

助受惠面。发展壮大社会福利事业,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喜泉、寺滩、芦阳、漫水滩等4个乡镇敬老院投入使用。抓好扶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2200人,减少贫困人口3500人。

(八)注重社会事业,增强协调推进能力

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加强学前教育,巩固提升义务教育,狠抓高中教育,高考二本上线率提高2个百分点。县医院住院部大楼投入使用,力争实施中医院标准化、卫生监督所业务用房及4所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80%和30%。加快推进县体育场建设,争取县图书馆立项开工,力争启动永泰古城、五佛沿寺维修保护和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农村数字多路微波电视改造升级和广播进百村工程,积极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全面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活动,完成中泉等5所乡镇服务所建设,争创国家级优质服务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开展矿山、危化企业标准化建设,强化道路交通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规范土地市场,整顿矿山秩序,集中打击滥采乱挖等违法行为。畅通信访渠道,努力化解信访难题。抓好双拥共建,支持驻景部队建设。做好统计普查工作。关心支持民族宗教、慈善、老龄、残疾人及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作。推动工商、质监、药监、气象、物价、地震、档案、史志、外事侨务和邮政通信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九)办好惠民实事,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政府承诺兴办实事长效机制,积极整合筹措资金,办好10件惠民实事。1、拓宽筹资渠道,积极争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资金,新建日光温室2000亩,新增养殖小区10个,推广农户科学储粮3600户。2、投资1500万元,衬砌渠道200公里。3、投资2200万元,硬化通村道路100公里。4、投资1400万元,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1.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5、投资6700余万元,建设县体育场,建成30个村级体育场。6、投资

2.7亿元,建成廉租房10.1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新建住宅8万平方米。7、投资2600万元,改造人民文化广场和人民公园。8、投资2810万元,改造校舍1.7万平方米。9、投资350万元,培训各类劳动力1.5万人(次)。10、将新生儿纳入新农合补偿范围,为3000名牙齿窝沟儿童实施手术,将计生“两户”危房改造资金及当年二女节育户奖励储蓄金提高到每户6000元,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提高到每月30元。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将把全部精力用在加快发展、构建和谐上,倾力打造务实、为民、高效、勤廉政府。

——坚持科学理政。把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结合起来,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更加注重加强公共服务,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坚决兑现政府出台的政策和承诺,提高政府公信力。进一步健全政府民主决策和集体决策制度,探索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的决策机制,着力推进执政科学化、民主化。

——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善于依法管理经济事务,依法处理社会问题,不失职,不越权。健全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认真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公和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主动接受县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坚持务实勤政。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恪守为民利民之责,身体力行,狠抓工作落实。多做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多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多办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好事。坚决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形式主义、作表面文章,切实做到认认真真察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

——坚持清廉治政。加强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严格政风,严明政纪,严肃政令,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大奖优、罚劣、治庸力度,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把精力集中在想干事上、本领体现到会干事上、目标锁定到干成事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加强政府廉政建设,完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严肃查处腐败案件,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凝聚全县人民智慧,汇集社会各界力量,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为实现景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