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一、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

     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 的基本属性: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2、货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本身有价值,是商品,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4、我国为什么要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补充)有利于实现扩大就业,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有利于实现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济目标。

5、汇率的含义?什么叫外汇汇率升高和外汇汇率跌落?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

6、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区别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在经济相对萎缩时期,物价总水平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货币不断升值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持续小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

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2、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地措施予以抑制。

二、多变的价格

1、供求对价格的影响?

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

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决定及其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商品生产者的意义:当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处于有利地位;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处于不利地位。

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它通常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反之越少。

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称正比,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格变动会产生哪些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会受到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互为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同向的,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动对双方的影响是反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生产规模。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③提高劳动生产率④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6、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

①商品的价值量;②纸币的发行量;③币值的影响;④市场供求的影响;⑤国家政策的影响。

7

三、多彩的消费

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物价水平对消费的影响

2、影响人们消费行为的消费心理主要有哪些?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不同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的比较:

3、怎样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4、恩格尔系数的含义?变化的意义?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恩格尔系数的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四、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②消费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④消费为生产创造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其生产积极性。

(3)社会再生产的环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2、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发展?

(1)原因:

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②由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社会的本质要求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2) 意义:

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怎样做: 

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③加快科技发展,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

④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形式。它同较高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②地位:国民经济的支柱
③作用: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4)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经济。它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并广泛存在于城乡的工业和服务业中。 
②地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体现共同富裕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对于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5)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是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形式。其中国有成分、集体成分,都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7)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第一,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2.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以劳动者自己的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直接归劳动者所有和支配。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在利用分散的资源、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扩大社会服务、方便人民生活、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所有制形式。 
②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可以集中和利用一部分私人资金,为发展生产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服务;可以吸收劳动者就业,增加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国家税收,对提高国家的总和经济实力有积极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及作用
①含义:是指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②地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作用:有利于引进境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学习境外的先进管理经验;有利于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

五、企业与劳动者

1、公司的类型

1、企业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重要的市场主体。

(2)作用: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承担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2、企业组织形式: 
(1)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不得少于两人) 
(3)两种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相同点: 
“有限”:指股东仅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债务负有有限清偿责任。 
“合股”:由若干人共同集资来建立一个公司,这笔资金被分成股份。拥有股份的人叫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 
不同点:
(4)公司的组织机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选出的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3、公司经营如何才能取得发展(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什么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良好形象。 
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只有两条路: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 
4人类生产出是任何财富,都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劳动是其中的决定性力量。 
5、就业的重要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合理配置下的劳动就业,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人的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1)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都比较大; 
(2)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3)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7、应该树立怎样的择业观 
(1)树立自主择业观 (2)树立竞争择业观 
(3)树立职业平等观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8、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 
A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B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C 休息、休假的权利; 
D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E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 
F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2)权利和义务相统一。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为义务为前提的。 
(3)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4)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9、解决就业问题的途径

(1)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扩大就业总量。

(2)统筹处理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扩大就业的关系,不断拓展就业渠道。

(3)国家要实行促进就业的政策,搞好就业培训和服务,扶持劳动就业弱势群体,解决就业困难。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深化改革和扩大就业提供保障。

(5)坚持“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查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六、投资的选择

1、储蓄存款: 
(1)含义: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主要机构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2、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存款储蓄分类: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定期储蓄包括:零存整取、存本取息、整存零取等具体形式 
4、我国的商业银行 
(1)含义:商业银行指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2)主要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办理结算三种 
A 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按照贷款用途,可划分为工商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 
银行本着真实性、谨慎性、安全性等原则,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然而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发放贷款。 
B 其他还有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等业务。 
5、股票: 
(1)含义: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东公司的所有权。 
(2)生命力所在:流通性。 
注意:不允许向公司要求返还其出资。 
特点:高收益高风险 
6、债券: 
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组成:期限、面值、价格、利率和偿还方式等组成 
种类: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又称企业债券) 
三种债券依次流通性渐弱、利率渐高、风险渐大。 
7、保险: 
(1)含义: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2)类别:人身保险、财产保险 
(3)订立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7、个人收入分配

1、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

 ①性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分配的基本原则。②范围:公有制经济。③标准:以劳动为尺度。④对象:个人消费品。⑤结果: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 
(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收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 
(2)按生产要素分配 
A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权益收益分配参与。 
B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等。 
C(意义) 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a 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b 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充分造福于人民。 
5、效率: 
(1)含义: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 
A 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 
B 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3)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由我国的根本任务的国情决定的。 
A 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B 国情: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贫乏 
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6、兼顾公平 
(1)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7、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即对立统一) 
(1)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2)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8、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三原则

(1)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2)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3)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9、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3)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