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读书心得大全(二)

中学教师读书心得大全

目录:

(一)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读书心得

(二)《陶行知文集》 读书心得

(三)叶圣陶《教育与人生》 读书心得

(四)《中国教师读本》 读书心得

(五)《论语》 读书心得

(六)《道德经》读书心得

(七)《大教育家〈孔子〉》读书心得

(八)《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九)《教师如何做研究》读书心得

(十)《班主任工作创新100招》读书心得 (十一)《教育就是习惯培养》读书心得 (十二)《新课程与学生的发展》读书笔记 (十三)《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读书心得 (十四)《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书心得

(四)《中国教师读本》读书心得 炎炎夏日的午后,手捧一杯绿茶,我自书架上取出了借阅的《中国教师读本》,立刻被书里精彩的观点,独到的见解吸引住了,不知不觉,日薄西山,随即开窗,迎着挟带草木香气的微风,思绪不由地又回到了书中,好似那一位位名师大家在我面前,侃侃而谈,令我在聆听与反思中缓缓前行,接受着思想的洗礼。

一、解惑人生的认识难题:

时值而立之年,不由地慨叹时间的流逝,在一天又一天,一年又 一年的工作与生活中,逐渐失去了原有的热情与希冀,也曾困惑、烦恼、焦躁、甚至在心灵失衡时而不知所措,这些在名家看来,是不可避免的,只关乎你个人对于人生的认识,对于人生价值的取向。让我们听一听他们怎么说。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时间》说,聪明人理解生活,并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思想;愚蠢人要习惯生活,安于现状;两种人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在死后却发生了变化,聪明人的观念、意见、风度、文章,却活在人类的记忆中长达许多年。著名散文作家卞毓方在《犹太三星》中,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爱因斯坦在与朋友展开科学争论的间隙,拉小提琴,弹奏钢琴,连专业乐师也欠他几分神韵,艺术与科学之美交相辉映,令我们为大名鼎鼎的科学家身上的文化底蕴所折服。自由撰稿人王小波在描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时,令我忍不住地发笑,这样的特立独行,这样的标新立异,罕见!反观之,在我们文化基因中的独立精神消失殆尽,缺少的是新的思想,新的模式,新的方法,充斥的是人云亦云。闻名世界的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想中重见光明,看到了美丽的世界,使我的心灵有了不小的震撼,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透过文字表达出对生活、对生命无比的热爱。是啊,我们生活在光明的世界中,难道不应该加倍珍爱吗?伟大的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罗素在《我为什么而活着》,无比清晰的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对知识的求索,将其引上天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将其带回尘世。我们应怀揣一颗坦诚的心,去追求,去同情,抛却孤独、痛苦,伸出我们的手,握住力量,给予幸福。著名作家林语堂以诙谐轻松的笔调告诉我“人生的乐趣”,他描述了人们在疯狂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所丧失了个人的精神家园,我们身为中国人,生活情趣来

自传统,要逐渐的找回“自我”,慢慢的学会像古人那样欣赏美的事物,颐养心灵,开辟精神空间。

二、点拨为师之道:

《怀念陈垣先生》,王蒙的《橘黄色的梦》,最能打动人的心灵。专门从事翻译工作的许渊冲受教于多位名师,他应用王国维的“境界说”,悟出文学翻译应该达到“知之、好之、乐之”三种境界;感悟赵元任的译诗观点,在翻译《诗经》时,传达出“意美、音美、形美”,亲耳听朱自清、闻一多、陈梦家、徐骏斋、刘文典等教授讲解古代诗词文赋,如痴如醉,感受各位的真知灼见,使其翻译诗词时更贴切、更精准地传达出古典诗词的意韵美。是啊,教师只有不再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将语言文字传达出的意境、韵味鲜活的再现于学生面前,此为师的责任。

尤为感念的是陈垣教导启功“怎样教书”:①与学生感情不可对立。②万不可有偏爱偏恶。③以鼓励夸赞为主。④不要发脾气。⑤批改作文,要改重要的关键处。⑥要写下教课日记。⑦要经常在课上给予每个学生指点。而王蒙记述的芭尔拜拉,是一位教儿童写诗的诗人,她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教天真可爱的儿童吟诗、写诗、和他们一起讨论诗,她葆有永不衰竭的诗心和诗情。从她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力量,去爱工作,欣赏工作,在课堂上领略、创造美好的诗意。

三、启迪阅读的真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天都要用智力财富来丰富自己”,指的就是每日读书。读书的态度理应如此,那应该怎样读一本书?美国教育家艾德勒如是说,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不仅要理解内容,而且要对内容有进一步的探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看法。由此,我想: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还没有实实在在地落实在每一位学生身上,因此,口语和习作成为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地方,作为教师,减少一些分析与讲解,唤起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为口语和习作做好准备,提高学生母语应用水平。

阅读一本好书,犹如与一个个高尚的心灵对话,在这里,我的思想经受了文化的洗礼,结识了文中的人与文后的作者,又一次提升了思想的境界。

(五)《论语》读书心得

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从《诗经》到《易经》从《左传》到《史记》都能如此说,但要找到一本能够长远地影响中国发展进程以及对中国人的精神品性有着千丝万缕的渗透的书,恐怕也只有儒家的经典之作——《论语》。

孔子的至理名言,比不上老子的意味深长,比不上庄子的逍遥洒脱,却是一剂朴素的灵丹妙药,短短几句,往往就能使人受益一辈子。 在开篇的“天地人之道”里作者首先提到的就是人。相之于天地的永恒,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孔老夫子从各个角度,各种层面不断地教诲我们,怎样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以真报怨,以德报德,率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是对我们的忠实劝告,并提醒我们广交益友,不交损友,对待事业:“耻其言而过其行”君子是最有行动能力、最有人格魅力的人、并且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不是语言的力量。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则,莫过于“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第一则说孔子想住九夷那蛮荒之地去,大家觉得奇怪,就去问他怎么去住那么落后的鬼地方呢?他却答“君子住在那,又怎么会闭塞落后呢?”此话又说到了两个方面,一是君子不回在乎外界环境的好坏,毕竟自身内心的清净重要于外界环境的清净。二是人改变环境,还是环境改变人,有一则小故事说把胡萝卜放到开水里,胡萝卜变软了,把鸡蛋放水里,

蛋清蛋黄都凝固了,把咖啡豆磨碎了放开水里,水就成咖啡了,这足以说明三种对于外界环境的态度,是“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直到被环境慢慢改变还是与环境对抗,亦或者是如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孔子正是说,君子能到九夷去像咖啡豆一般的改变环境,那里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对于第二则,我有切身体会,以前,我有一个朋友是广东番禺人,一次和他闲聊时,我突然忆起鲁迅的《故事新编》中的一篇曾提到,禺是古代对一种猴子的称呼,后来我查了词典,也的确如此,而番字的另一音番有外国的意思,于是我故作神秘的问他是否知道番禺在古语中的意思,然后又拿出词典,一边笑着一边查给他看,他的脸色便慢慢的难看起来,我却自顾自的补充道“你们番禺人就都成外国猴子了……”话没说完,他勃然大怒,扭头就走。后来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虑他人的感受,没做到“慎于言”,便向他道了歉。

至于第三则,我每到一个新的班级就会有这样的感受,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同学,都可能有自己的几个独门“绝技”有篮球猛将,堪称乔丹第二,有数学天才,堪称华罗庚再世,有科学爱好者,大有创造超越《相对论》的《绝对论》的雄心壮志……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想像大海一般的渊博,就得学会向身边的人学习一点一滴的精华,如此的好学精神,才造就了孔子那样的伟人。

小小的一本语录体书籍,从治国,到为政,再到做人,无不有详细的思想与感悟,宋朝的宰相赵普曾称,他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我们普通人也能说,我们以一本《论语》治人生。

(六)《道德经》读书心得

老子思想,非常注重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的存在性,所谓“非常道,非常名”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处于永远的变化之中,也是从侧面点醒世间一切都有变化发展的必然规律。

而又“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指出世界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从精神世界走向物质世界,自此,老子认为世界由无而始,我则不这么认为,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有机个体,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能独存于世,故而,物质并非低于精神,而物质和精神应当是平等共存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句却是很对,无和有事同出而异名而已,但是精神和物质同出同源,这才是人们应该在生活中,通过对世事的观察从而得到自己的见解的一个矛盾。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老子崇尚“清净无为而至”,这需要极其高的境界和毅力,需知,往往像这么做总会有种“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感觉,贤者们自己躲在僻静无人的小角落,纵使做得再好又怎么能起到教化人民的作用,故而我认为,所谓贤者教化人民,不仅自己要淡定,还要让别人看到自己淡定,这才能让大家纷纷效仿,方才是功德。

老子浓墨重彩推崇了“为无为,则无不治”这一思想,让所有人无欲无求,还真的是无所不治了,但是有什么意义,或许在当时那个年代,需要一群愚民,然后再来一个无为而治的君主,正正好可以维持这社会稳定的需求,但是放到现在就不行了,人没有需求,没有欲望,就没有动力,人就不会发展,社会就会停滞不前,所以无为而治说起来轻松,但是实际上你必须要已经是站在巅峰之人才有资本去这样做,所以该有的欲望还是得有。

细想之,无为,怎么能无所不治,什么都不做还治什么治。但是

这句我觉得要结合前面的内容相互对照理解,我觉得,无为,是指不用强加的外力去改变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努力去扭转违反万事万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事情,这样一切都遵循着本来应该发展的轨迹走下去,自然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事情能逃脱得了治的范围,治的力量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这种思想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对的,想要逆着大势而行,总是要花费大出很多倍的资源才能成功,不如顺流而行。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老子的思想中,天下万物本是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完全符合现代人权主义者的核心思想,人人平等,天赋人权,我真是很推崇这样的想法,但是反观现在的社会,充斥着等级制度,以上压下还是处处存在,为什么大几千年的人类文明持续到现在还是没法彻底消除等级这种东西, 就算是所谓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也仿佛是遥遥无期的,那么我有理由认为等级这种东西天生就有他存在于世的理由和必要性,是它构成了人类社会甚至是动植物社会的最基本构架,但是老子说的不分等级,恐怕是不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理解为等级应该存在,但是利用等级向下压榨,任意揉捏的事情不应该出现。

纵观道德经全书,老子体现了无为而治但是却又乐观向上不是消极避世的态度,对世事发展的宏观大规律显然老子有着自己独到的境界,并且可以说是突破了一般人追名逐利的境界,而达到了事事无为,事事顺天意但却又不是自安天命,不抗不争的精神境界,

 

第二篇: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中学教师读书笔记

《追求卓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以传记的形式陈述了玛丽娜,艾娃,婧和珍妮四位英语老师的成长历程,分析了形成和影响专家知能发展的因素,并阐明了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发挥他们的专家知能。事迹中有失败的经历也有成功的奋斗,其中,不仅可以看到一些新教师常见的烦恼,还可以看到不同的观念,不同的奋斗过程使得她们在走向专家知能的道路不同!一开始看这些事迹时,我感觉非常真实亲切,因为她们刚开始投入教师这个工作时所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能引起我的共鸣:这不就是我这一个多月以来苦苦探索想要解决的问题吗?从她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一样的回应中可以更加明确怎样对待教师工作才能尽快走出“自我怀疑” 阶段,走向专家知能:玛丽娜和艾娃能从学校的支持文化中获益,并能看到在当前尚存局限的环境中教和学的可能性;而婧却难以敞开心扉与同事交流,因而没能超越这些局限。面对同一个问题,她们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她们自己所选择的需要正面对待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遇到教学中的困难,艾娃和玛丽娜会进行探讨和试验,看到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她们会有一种满足感,这使得她们对教学有了更大的热情,也促进了她们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婧进行的尝试性活动相对较少,她尤其在意的是课堂秩序和纪律。玛丽娜的探索和试验以及她对教师工作性质认识上的变化,得益于理论的输入和个人实践经验之间的互动!

其中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有关课堂管理和学习组织这方面:

一些有关教师的课堂管理有效与无效的研究指出,两者的差异不在于教师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方式,而在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和管理课堂,促进学习的重要方式。所谓的规约是指明确规定了学生的哪些行为可以接受而哪些行为不可以接受的准则;而常规是在较长的时间内建立起来的,控制和协调行为的具体步骤或程序。

玛丽娜在课堂管理上的特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