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基地心得感悟

免费 分享 创新

素质教育基地心得感悟

我们到素质教育基地实践五天,在这五天里我收获了很多,在三职专里我学习了很多,开阔了视野,例如学习木艺紙艺陶艺物理还有生活中的常识厨艺。

在素质教育基地我知道了团结的力量原本高高的逃生墙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能完成的,但是当大家团结起来的时候那就是一股力量,虽然高但是我们还是艰难的爬了过去了,上面的使劲拉,下面的使劲推,大家齐心合力不论重量大小都会爬上去,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这个道理再逃生墙里体现了出来。

在素质教育基地我们还能学到厨艺,例如花卷,在厨房李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们也认真的学,像我就想在我妈妈面前露一手,然后自豪的说这是我从学校里学到的,在这里我们还知道了认真再多米罗骨牌室里我们大家必须齐心合力仔细认真才能完成各项任务,这种任务必须认真要不然骨牌就会倒下可想而知我们在素质教育基地学到了很多,例如团结合作仔细认真。

在星期五上午太阳当头,我们全校去爬金牛山,山非常的陡,要走天阶,非常的累阶梯既陡又窄很难走阶梯旁边还有许多的植物,我们流着汗走了上去,大家齐心合力没有掉下一位同学艰辛的爬上了山顶当爬上山顶的时候一点都不累当时非常高兴,山上的微风吹拂在脸上这好像是丢我摘素质教育这几天锻炼的成果,爬上山顶后一起下山当下山的时候一点都不累,爬山要求大家一起同心协力才能不凋谢每一位队员爬上山顶,爬山道理是团结合作。

当离开的时候我们对基地还有点舍不得,毕竟在这里生活了五天,从这里嬉戏玩耍团结合作,从这里学会了一个个道理。

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要以群众路线为导向,切实增强宗旨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于思想和行动中,自觉提高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在践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增强履职效能。

一、将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责任”。群众利益维护和实现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群众工作的成效,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方式、就业方式、信息渠道等的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影响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此,

免费 分享 创新

基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化群众观点,健全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扶贫联系点、党建工作、团建工作联系点等制度,真情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群众,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发展好和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将群众主体作用作为“第一动力”。干部职工是基层最大的财富,因此,领导干部要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在履行职责和加强内部管理中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完善人才培养、流动、评价、激励机制,为干部职工创建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聪明才智的人才培养平台。探索实施青年专业人才成长工程、基层紧缺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积极打造辖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品牌,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干部队伍。

三、把提高群众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群众是否满意是检验工作成败的“试金石”,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建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的绩效考核体系,及时有效地对基层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效果进行评价,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服务绩效评价机制,把服务群众的成效作为党员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营造务实重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资料来源:/data/xdth/

 

第二篇:素质教育的感悟

素质教育的感悟

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下面就高中生物的教学,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注重学习科学家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

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绪论中讲到学习高中生物课的方法时,明确指出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思维和方法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平常教学过程中强调能力培养,其核心应该是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开设好试验课,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构成科学素质的基本要素。操作是一种技能,操作强调动手,行为心里学告诉我们,一种技能需要足够的刺激————反映才能形成,要让学生多动手,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

三、搞好试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科学素质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敢于怀疑现有结论,大胆想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大胆设计。

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做好研究性课题,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和归纳总结能力

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课题要求学生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在注意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尤其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完成的课题要强调团结合作的精神

浅谈探究式教学

现代生物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地位由传统模式下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识主体。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从传递知识给学生的权威人物变成了一个与学生学习活动的高级伙伴——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开放性思维、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在这里我仅就典型的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结合鱼鳍作用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为:

1、设置情景 :我们可以采用一段多媒体录像,也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个谜语,甚至只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在探究鱼鳍时,我们就让学生观察鱼的运动。不管采用哪种手段,设置情景要求达到的目的就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要注意所设置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但同时又不能与结论有直接联系。

2、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设置的情景来提出问题,但往往并不一定能达到教师所要的答案,如:学生提出“鱼是怎样拐弯的?”或“鱼在水中是怎样前进的?”这就有一个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的过程,一个同学的问题,可能给其他同学一个提示,使他想到关联的问题,有的班同学能通过同学间的提示想到“鱼鳍在鱼运动时起了什么作用呢?”从而达到教师想要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问题的提出往往就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激励着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去探究。

3、作出假设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经验,也可

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开放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更要鼓励学生提不同的见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尾鳍是用来掌握方向的,胸鳍是用来前进的;而有的同学则认为尾鳍是前进的,胸鳍是掌握平衡的。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评价,让学生的各执己见。

4、设计实验 :这一过程是整个探究过程的重点和亮点,充分体现着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合作交流能力。教师既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更要重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工作仅凭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变得极为重要,所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就首当其冲了。小组设计的方案要及时地在课堂进行交流和评价。评价中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和肯定,通过学生间的评价,使学生在矛盾中改正和完善自己的答案,教师要更多的给予鼓励和表扬,其间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阵地。

5、完成实验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掌握班级的整体情况,并给予小组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如,教师要了解哪组研究的是尾鳍,哪组研究的是胸鳍,结果是什么。以便班级讨论时教师做到胸中有数。这一环节中,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更应重视探究过程学生是否体现了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6、得出结论 、讨论交流:把各组的实验情况在班上交流,对个别不同异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得出结论。比如由个别组得出结论是尾鳍掌握平衡,而更多组的结论是尾鳍是动力器官。这时就要组织大家分析讨论为什么,有些学生分析:可能是在捆绑时一侧过沉造成鱼体倾斜。最后大家共同得出结论尾鳍是动力器官。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即时鼓励、赞扬和评价。

7、总结评价:最后有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可以让学生做自我评价,也可以是小组评价,教师也要给予小组或学生适当评价。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乐学、善学。使他们在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知识,理解了知识,记住了知识。培养了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突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能力。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知识结构

自由扩散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视频动画分析、讨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自己尝试画图表数据并对正确的图表数据的解读。

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flash动画和图表数据的观察,提高学生的转化信息、概括信息、评价信

息、理解信息的一般过程和观察能力、思维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进学生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互相讨论意识

2、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在联系的理解,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解决方法]

1、介绍扩散现象,列举氧和二氧化碳进出细胞的现象,总结出自由扩散的概念。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总结协助扩散的概念。 3、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现象,总结出主动运输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主动运输 [解决方法]

通过列举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播放相关的多媒体动画,讲清主动运输的概

念及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

六、教具准备

课件

七、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回答相关问题。 2、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八、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给学生呈现P70图,提出下列讨论题:

1、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

2、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

该如何解释?

3、观察此图,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播放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三种跨膜运输的多媒体动画。设计下表让

学生填写:

素质教育的感悟

讲述

(一)小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运输

1、自由扩散

往清水中滴一滴蓝墨水,清水很快变为蓝色,这就是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ATP,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如O2、CO2、甘油、乙醇等。

2、协助扩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却能通过细胞膜,是因为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有的蛋白质,能协助葡萄糖等物质顺梯度跨膜运输,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ATP。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被动运输。

3、主动运输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

++2+

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如Na、K、Ca的吸收。 (二)胞吞和胞吐

结合P72图讲解。

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三)总结

重点总结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两种被动运输的方式有什么异同,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四)布置练习作业P73 (五)板书设计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素质教育的感悟

1、胞吞 2、胞吐

教学反思 1、通过多媒体教学和灵活多变的教学环节,充分地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的

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

2、探究式教学争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联系,活跃的课堂,系统了知识体系发展

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浅谈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传统定义

植物利用阳光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淀粉,以供植物及动物作为食物的来源。叶绿体由于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因此叶绿体可以说是阳光传递生命的媒介。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和一只小白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玻璃罩里,蜡烛不久就熄灭了,小白鼠很快也死了。接着,他把一盆植物和一支点燃的蜡烛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能够长时间地活着,蜡烛也没有熄灭。他又把一盆植物和一只小白鼠一同放到一个密闭的玻璃罩里。他发现植物和小白鼠都能够正常地活着,于是,他得出了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了的空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1.光反应阶段 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能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上进行的。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没有光能也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是一个整体,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光合作用为包括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生物的生存提供了物质来源和能量来源。因此,光合作用对于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制造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数量是非常巨大的。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每年大约制造四五千亿吨有机物,这远远超过了地球上每年工业产品的总产量。所以,人们把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比作庞大的“绿色工厂”。绿色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也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第二,转化并储存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利用这些能量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中所含有的能量,归根到底都是古代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起来的。

从实验中及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让学生理解光和作用的概念及过程,虽然需要的课时多,但是实验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己去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生活去回答问题,然后在展示实验结果,最后共同讨论学习的课题,最后进行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的认识!

呼吸作用

呼吸是指动物吸入空气,经过肺泡中进行交换以后,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血液将氧通过动脉运输到全身,进行化学反应,以提供进行正常生理活动的能量。 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而呼吸作用是指的时植物,就这点区别,而且呼吸作用也是每时每刻在进行的,这跟植物的光合作用要区别开来。

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教学反思

1、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自由的提出自己的看法,以未知到已知,以微观到宏观,从复杂到简单再到系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集体主义观念。

2、通过动画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奥秘的兴趣、探索自然的科学素养、总结生命存在的意义。

3、通过互相讨论、模拟物质进出,有表面到本质,寻找科学探究的方法观和系统论。

4、利用发散思维、自主探究、发现真理、体验成果、树立信心。

新教材的问题好

我认为问题是学习的开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学习。好的问题才会给我们大家好的思想,好的问题才会给我们大家方法。老的教材版本我了解不多,这里简单说一下问题的优势:

1、问题探讨的设计

一个好的问题能够使学生立刻进入到教学情景中来。有效的缩短进入教学情景的时间是一堂好课的开始,我相信有好的开始才会出现好的过程。我们如果自己去想一个好的问题是可以的,但不一定能有给出的问题要好(大多数人应该是这样的,包括我自己);如果你不想用这个问题设计教学情景,但你也可以依据给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为新的问题、好的问题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教学环节中的有效问题

这些问题能够有效的让课堂教学沿着探究式教学的途径顺利进行,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得到提高,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进入到自己或大家的学习

氛围中,能够让我们不再认为知识的死板缺乏兴趣,也能够让学生不再认为学习知识是枯燥的事情。

3、问题中会产生新的问题

新的问题的产生并不是我们都能够预测到或都能够迎刃而解的。这也是新的问题对我们教师的挑战。在缺乏挑战的教学生活里,我相信我们的进步是很慢的、甚至会停止不前(即缺乏动力)。学生通过一定的问题引导,他们就会有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也会使他们对科学产生极大的兴趣和学习欲望。

4、问题中蕴含的新的科学

新的科学的产生及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家们对新问题的探索,从中获得新的启发,随着问题逐渐的深入,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随之产生。

总之,我个人认为:问题中存在着能力、动力、方法和发展。

细胞呼吸一节的反思 对细胞呼吸这节课的几点感想:

1、这堂课首先是以问题导入比较形象。例如动物植物都要呼吸,不进行呼吸行还是不行?问题比较浅显,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回答上。但不进行呼吸为什么不行?如果让学生去思考可能很难。

2、实验探究化解疑难。通过对酵母菌的呼吸简单实验现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让学生如亲身做实验,感受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从而推断细胞呼吸的反应方程式。在实验中,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呼吸是物质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能够初步地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了解。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了解是一种能力的发展。有了一点方法,学生就可以运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思考问题,不断地提出新的、可研究的问题。

4、师生互动解决疑难。有效的讨论问题,及时进行评价学生的对与错,让学生及时走向正确的思维方向。

5、利用多媒体和演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活跃了课堂气氛、降低了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思维跨度,强化了学生对理性知识的理解。

6、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利用微格式教学把难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利用合作学习争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等。

通过这堂课,我学习到了以前没有敢融合的方法融合,为理想式教学设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片段

教学过程(简述)

1、通过flash动画复习回顾: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让学生根据渗透系统的装置来推测应该分别用到细胞膜的哪些微观结构来探究几种常见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提示: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3、给出尿素,甘油,乙醇,葡萄糖,氨基酸,K+等物质。

4、学生讨论之后,适当点评。

5、提示:用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水平位置,下端用管子相连并在馆子中间加一个半透膜。半透膜成分可以跟据细胞膜成分自己组装。材料:磷脂双分子层、运

输蛋白质、ATP(能量)等。

6、让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价,老师点评。(用多媒体制作相应课件,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7、讨论三种运输的区别和联系,老师让学生阅读胞吞胞吐内容。

8、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表格进行总结,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课件展示)

分析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

1、有探究目的,2、有探究原理,3、有探究材料,4、有探究过程,5、有探究结论,6、有探究验证及总结.

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二)能力目标:

运用类比、对比、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进行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充分暴露学生在思维上、语言组织方面的不足,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科学精神。

通过小组讨论,增进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略)

三、教学方法

多种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 ,跨膜运输的几种方式等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表格进行对比与小结。

四、教学过程

1、通过flash动画复习回顾: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以及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2、让学生根据渗透系统的装置来推测应该分别用到细胞膜的哪些微观结构来探究几种常见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提示: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3、给出尿素,甘油,乙醇,葡萄糖,氨基酸,K+等物质。

4、学生讨论之后,适当点评。

5、提示:用两个烧杯放在同一个水平位置,下端用管子相连并在馆子中间加一个半透膜。半透膜成分可以跟据细胞膜成分自己组装。材料:磷脂双分子层、运输蛋白质、ATP(能量)等。

6、让学生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大家评价,老师点评。(用多媒体制作相应课件,形象直观易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内容)

7、讨论三种运输的区别和联系,老师让学生阅读胞吞胞吐内容。

8、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表格进行总结,小组讨论,教师点评。(课件展示)

五、教学反思(略)

评价:本节课主要以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实验,讨论问题为主;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教师辅助学生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还有很多不足希望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为真正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必须做到: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人们从事任何一种活动,动力是需要,而动机是需要的具体表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从外力影响下的“要我学”变成发自内心的“我要学”,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即学生对学习感到需要。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学习的目的动机、学习的成就动机、与学习活动相联系的人际交往动机、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兴趣;学生在学习某一具体课程时,他的学习动机总是由上述几种动机组成的,没有绝对单一的动机,但又以某一种为主,或以成就动机为主,或以认知兴趣为主,或以其它某种动机为主;对某一具体活动的动机水平,有的强烈,也有的较弱;有的积极,也有消极的动机。由于各个个体的学习动机不同,我们教师就必须充分去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所在,才能把消极的、较弱的动机,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强烈的学习动机。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二、提高学习积极主动性

由于学生的个体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前苏联伏尔加格勒的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们相结合,共同研究,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动机发展水平由低到高分为:(1)对学习活动持否定的态度。平时所说的有逆反心理,厌烦,一提起来就发怵。(2)对学习活动抱着漠不关心、无所谓的态度。(3)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情境兴趣。有时有兴趣,但不稳定,不能持续较长时间。 (4)对学习活动表现出稳定的兴趣。 (5)把完成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内心的需要。这是学习动机最高一级的发展水平。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

首先、在让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有明确具体的目标,使学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从而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其次,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两者互相影响。当一个同学的某科学习成绩好,教师、同学、家长对他的评价就会高,这位同学对这门课的

兴趣和学好这门课的志向水平也会随之升高,对这门课的学习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努力。学习积极性高,花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多,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就会增强,该科的成绩又会更好,如此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环。

再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才能。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获得好的成绩或同学、老师的认可来实现的。实现的途径是表现其才能。那么如何才能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表现其才能呢?

1、 认知和情感双重障碍同步抓。

2、 低起点,选好突破口。

3、 让后进生有表现进步的机会。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讲起教学法,人人都能说出一大套,比如:实验启动法、实验观察法、情景教育法、启发式、引导式、讨论式、自学式……甚至提出了“一个问题,多种答案”、“教师不轻下结论,留待学生争论、思考,加深学生理解”等等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但以本人理解而言,真理是唯一的,有些地方需要学生必须遵循的,有些是要学生发挥的,但有误区时又必须纠正的。因此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目前,就我们中小学中的教学方法,归并总结后可分为:

传授——接受模式

引导——发现模式

自学——辅导式

情景——陶冶模式

示范——模仿模式。

当然,上课时很难说明那种教学方法更好,应把各种教学方法揉和在一起,而不拘泥于某种模式,只要用得好、用得妙、用得恰到好处、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就是一个好教学方法。

总之,作为一个教学工作者,首先要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知道学生的所需、所求、所想。研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在教学当中,通过“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组织才能、发展每个学生各自不同的特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化的人材。

一、 学生对光合作用的理解

从题目中研究者的问题调查结果来看,学生第一题、第二题的回答正确率较高,说明学生对光合作用能够释放氧气和吸收二氧化碳,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这一点掌握的很好,但是对于光合作用的

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光合作用的本质还没有掌握。

二、我主要运用以下有效方法:

1、根据表格所设计的问题,我利用复习回忆的方法,在发展学生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反应条件、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光合作用的意义;

2、另外我又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教师边展示边解说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光合作用这一概念的生理过程。

3、通过课件演示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以及萨克斯的实验,引导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动物不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实验证明了植物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有机物),同时也证明了光合作用需要光。从而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能量变化是把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设计

★实验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选择培养基分离细菌,运用相关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有关微生物的计数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研究思路的形成过程,找出共性和差异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无菌不在的概念,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

★实验重点

对土样的选取和选择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难点

对分解尿素的细菌的计数

实验器材和原料

培养基、移液管、试管、涂布器、尿素细菌等。

★实验时间 2课时(分开上)

★实验过程

首先了解:基础知识

1.1

1.2 科学家能从热泉中把耐热细菌筛选出来是因为 热泉的高温条件淘汰了绝大多数微生物 ,这样也适用于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原理是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

1.3在统计菌落数目时,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方法是。除此之外, 显微镜直接计数 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 1.4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菌落数目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 样品稀释液中一个活菌 。通过统计 平板上的菌落数 ,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的平板进行计数。

1.5统计的菌落数比活菌的实际数目。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 一个 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 菌落数 来表示。

1.6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7对照实验是指除了的条件外,其他条件都满足该条件的称为照组,未满足该条件的称为 实验 组。 其次:实验设计

2.1 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方案、材料用具、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等。

2.2 根据图示2-7填写以下实验流程:

菌落计数

配制土壤溶液

系列稀释

涂布平板与培养

2.3 土壤微生物主要分布在距地表

2.4 的是保证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细菌稀释度为104、105、106,放线菌稀释度为103、104、105,真菌稀释度为102、103、104。

2.5 培养不同微生物往往需要不同培养温度。细菌一般在1~2d,放线菌一般在25~28℃培养5~7d,霉菌一般在25~28℃的温度下培养3~4d。

2.6 在菌落计数时,每隔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

点评:菌种中有些菌体增殖快,有些菌体增值慢,所以培养时间要充足,使得每个菌体都能形成肉眼可观察到的菌落。

2.7菌落的特征包括

2.8土壤微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原因是什么?土壤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环境条件适宜等。

2.9 实验过程

1

2)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将称好的土样倒入盛有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塞好棉塞。

3

4

5

〖思考9〗在研究未知微生物时务必规范操作,以防被致病微生物感染,实验后一定要洗手。 最后:结果分析与评价

3.1 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还需要借助的方法。

3.2 在细菌分解尿素的化学反应中,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成了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 增强 ,PH 升高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 pH 变化来判断该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3.3 在以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 红 ,说明该细菌能够 分解尿素 。

〖思考10〗测定饮水中大肠杆菌数量的方法是将一定体积的水用细菌过滤器过滤后,将滤膜放到 伊红美蓝 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菌落呈现 黑 色,通过记述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量。你认为在该实验中至少应取 三 个水样。

实施“生物技术实践”模块的策略

1、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的开课时间是高二第2学期(段考后),每周2 学时,共计20学时。

2、指导学生选做模块中的5~7个实验 :(1) 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2)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胞的分离与计数,(4)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应用,

(5)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6)DNA的粗提取与分离, (7)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8)实习参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和腐乳的制作(若干天);

3、使学生了解基本原理或者获得基本知识的实验:(6)(7)。指导学生实际和进行实验,参加和辅导学生的讨论:(8),偏重于实际应用:(4)(5)。4.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及必要的参考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参加和辅导学生的讨论。自己设计进行实验,然后收集和整理资料,写出报告。每个实验可以1人、2人或者多人一组。原则是每个必须有充分动手的机

远程教育培训总结

短短的十二天暑假网上培训,到今天将结束了,我怀着紧张又兴奋的心情学完了整个课程,多个专家教授分别给我们上了六个专题,专家从多方面的论述,他们讲得具体而生动,幽默而精彩.这是一次全新的培训,全部在网上进行,使我有机会同专家在线上交流,在线上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导,网上交作业,发表评论,进行交流??近半个月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学到了很多。现总结如下:

第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师工作对学生的重要性,对教师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对教师有向师性,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斗志,改变学生的观念,甚至会改变他的人生。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师生观,学生观,把学生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对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更加认识到教师工作的艰巨性。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只有不断地阅读,不断地学习,才可能了解学生,了解新的教学理论,了解更好的管理方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师要从单纯的教学型向专家型发展,不断地创新,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能力,成为引领专业的人才。学无止境,要不断的探索,不断地学习。

第三: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精通的专业知识,专业的理论素养,更重要是要有魅力,有智慧,有高尚情操,这不是我们一辈子所追求的吗?因此,人无完人,我要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进步。

浅谈对学生评价

在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评价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关键意义,可以说关系着改革的成败,同时也是改革中最难的环节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起步与深入,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问题。传统评价过分注重甄别、选拔,注重终结性评价;按照新课改的理念,教师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关注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提出几点浅见,以供同仁们参考:

1、传统考试成绩M1:新课程改革并不是放弃基础知识与技能,既然是基础,那就要先掌握了才能继续学习其它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生物科学素养的载体,是作为一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常识。对这方面的评价,还是不能少的,只是由单一评价变成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试卷批改后,将成绩划分成四个等级:A(90~100);B(75~89);C(60~74);D(60分以下)。

2、课后作业成绩M2:俗话说“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怪怪”,有些知识点,书本介绍、老师讲解可能都理解了,但真正应用起来好像缺点了什么。因此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还是不可缺少的。至于作业应该多少,难易程度如何?是否“一刀切”?这一点教师在布置作业之前则应该认真考虑、设计。作业成绩同样分为A(解答正确,有独特见解,页面工整);B(解答基本正确,存在少量的概念性错误);C(解题思路不清);D(不知所云或是明显抄袭他人作业的)。

3、课堂提问成绩M3:课堂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而课堂提问是一个提高课堂气氛的好方法。好的问题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同时又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回答正确、完整的获的3分,回答有所欠缺的获得2分,错的得1分,回答不出来的得0分。时机成熟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样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中活跃起来,主动学习。学生提出了许多稚嫩而新奇的问题,如“一个星期只吃一种食物,对发育有什么影响?”“在人体内植入其他生物的基因会怎样?”“在胰腺内注入胰岛细胞,会增强胰腺的作用吗?”等。教师也可以按类似方法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质量、次数进行评价。这就充分调动了成绩不是很好但表现欲强的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使他们看到了希望,同时锻炼了学生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甚至是创新精神、能力。到期末时,将每次得分累加起来,即为个人的最后总得分。根据最后总得分,评出A(得分位列班级前20%)、B(得分位列班级前21%~50%)、C(得分位列班级前51%~85%),D(得分位列班级后15%)四个等级。

4、实验操作成绩M4:实验部分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考中,如果实验操作不过关,则不能参加理论会考。高中生物实验除了要清楚实验原理,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实验成绩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报告,一部分是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由教师评定等级,标准是:能提出独特新颖问题,并设计对照实验的,为A;能提出独特问题,但在设计实验上有缺陷的,如没有对照实验或没有实际实验数据记录方式的,为B;不能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只能按照课本中的问题设计实验的,为C;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且实验设计有明显缺陷的,为D。操作能力由同组学生互评,根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各种仪器、器皿的操作是否规范,以及操作熟练程度分为工程师、技工、学徒。

5、知识竞赛成绩M5: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一次年段学科知识竞赛,竞赛的内容有一半左右是来自课外的常识,比如:飞得最高的鸟是什么?或是一些灵活应用题,如:根据所学的条件反射,设计一个不同于课本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条件反射。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应用能力。每次竞赛的结果跟平时考试有着明显的区别:一、二等奖的获得者经常出现一些在传统考试中属于中等的学生,甚至是“差生”。这就增强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该项成绩分为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获得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6、研究性学习成绩M6:生物课程的理念之一是“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一项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好方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几组,每组大概七、八人。开学初,小组成员展开讨论,确定本学期本小组要研究的课题。每个人先独立设计课题的研究方案,之后相互交流,集思广益,设计出一个最佳方案,然后按设计好的方案分工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学习。学期结束时,每组提交课题报告,寒暑假期间,把课题结果制作成课件,等下学期开学时,各组再把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由每小组推选一名同学组成学生评审团进行评比。选出优秀作品参加年段比赛。在这项活动中会发现课题研究最后一道工序往往是那些被批评的“差生”来完成的。这些所谓的“差生”书本知识可能不怎么样,但他们的电脑知识往往使我们老师也自叹不如,甚至冒出一些老师听不懂的专业用语。这些学生平时可能看到一些不屑的眼光,但这时候他们发现别人注视他们的眼光里充满了钦佩,从而找到了自信。这项成绩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根据研究结果评出来的整组成员的成绩,一个是每个小组组员间互评的个人表现,教师依据这两部分综合评定每个学生等级。

综合考评成绩M = M1 + M2 + M3 + M4 + M5 + M6,这时候的M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数值或字母了,他应该是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话语。在此,我们采用多元化,多主体的评价方式,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教育之泉——爱心

师爱,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崇高情感,是教师以其牺牲的方式与学生密切相处并在相处中完善自己、完善他人的教育活动。它是衡量教师优劣的最为重要的尺度,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种感情的基本内涵是:关怀、责任、理解和尊重。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教师,他才可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坚信:只有教不得法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学生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一位老教师曾意味深长地说:“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教育工作刚开始时,就已经失败了。”七年的教学生涯,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各种滋味,有过无奈,有过徘徊,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我深深认识到,应该以 “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心扉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 心理换位,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我想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过失或错误。当我们的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冷静些,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体验学生的心理,以宽容慈爱之心在爱护学生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切忌讽刺、挖苦、谩骂,甚至体罚等简单粗暴的做法。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叫胡某,他总是不能按时交作业,有

时候拖两三天才能交上来。开始,我采取强硬措施,给他规定时间,如果在规定时间完不成,下课不许出去玩,而且要补作业。这样做是起点作用,但是实行了一段时间,一放松,他就会旧病重犯。我很恼火,对他大发雷霆,当面训斥过,并命令他在某个时间内必须把作业送上来。但他的作业照样没交。此时,我才真正感觉到,面对这样的学生,采取强硬措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于是,我开始改变自己以往的做法,找机会发现胡某的闪光点,抓住时机来积极引导他,教育他。一次,我让学生比赛背诵课文,结果,第一个背下来的是胡某,当时我心里很激动。下课前,我在班上特地表扬了他,夸他聪明,记忆力强。接着,我又单独找他谈话:“其实,只要你认真去做一件事,就能做得很出色。我想,你要能认真地写作业,同样会很棒!”没想到,第二天的作业他很快就交上来了,而且完成的质量也不错。

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将心比心,我们也当过学生,也期望老师以友善的态度引导我们。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今天,我们处于教育者的位置上,更应该捧给学生一颗爱心,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们,才有可能为社会多培养一个牛顿之类的人才。

二 爱字当头 严在其中

爱是一座熔炉,它能熔化一切“顽石”,它能教育好所有的学生。师爱之所以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因为它的无私性和无条件性。对学生态度的诚挚与公正,正确的把教与育、爱与严融为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以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把教育育人同管理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溺爱。是讲究爱中有严,严而有度。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要因势利导,及时纠正,要充分信任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心声,让学生在团结和谐、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驯服这匹脱缰的小野马呢?首先,与家长密切配合,了解他的过去。通过了解得知,王某从小与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很是溺爱他,无论什么都依着他,时间久了,使他养成了放纵、霸道的毛病,后来妈妈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赶紧更正,可这时的打、骂、说服教育都无济于事。她三天两头的挨揍,又促使他天不怕,地不怕了。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使孩子改变,就必须使家长密切配合。为此,每当家长接送孩子时,我都要与家长互通情况,互换意见,这在孩子的转变过程中是关键的一步。

其次,细心观察,因势诱导。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也都会有优点。邢某虽然有缺点,但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隐藏在他缺点后面的闪光点:他性格开朗、重感情、做事有能力、肯于表现自己等,,有了这些有利的武器,我便逐渐利用它们来克服邢某的缺点。首先要培养他的形象美,他不是好美好表现自己吗,我就把他叫到镜子面前对他说:“美的东西人人都喜欢,但并不是一切东西都是美的,你对着镜子大叫大笑,弯腰驼背摇晃走动,看美不美。”邢某照做了,他的回答是“不美“。从那之后,每每发现他有怪异行为,我都要让他对着镜子表演,一直到他真正悟出什么叫真美。经过半年的训练,班里再也听不到他那刺耳的尖叫和大笑了,再也看不到他弯着腰横冲直撞的走路姿势了,打架骂人的现象也减少了,这不能不说这是他的一个很大进步吧?

为了调动邢某的积极性,我还把班里的一些事情交给他,让他从为集体和同学们做好事当中获得自信和荣誉感。

我的爱如春雨般滋润他那幼小的心田,在爱的召唤下,他的心不断向我靠拢,他愿意听我的话,愿意去做我让他做的事。付出的越多,收获的也越大。昔日的“被告大王”终于成了“进步大王”,看到他如此大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学习和生活中,每位学生都难免犯错误,可是对于他们,首先给予充分的信任,发现了闪光之处,一定及时表扬。当然,对于有缺点的学生,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心对话,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改正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为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但不娇纵,尊重而不迁就,信任而不放任,严格而不苛求。

三、循循善诱,重视情感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陶行知“请你记住,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先生以他的真知灼见告诉我们:要做好教书育人这项工作,就应心怀爱心,循循善诱,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陶先生曾指出: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心与心碰撞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在为达到既定的目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要让我们的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必须爱护学生,用满腔的热情对待每个学生,以最大的耐心引导学生,而学生得到教师的爱,自然而然地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形成爱的双向交流,即产生“动情效应”。这种效应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会更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愿意接近老师,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与老师合作,这将使学生变得更加乐学,教师更加乐教,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也因而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之中。

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着一个个求知若渴的生命,面对着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我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但我坚信:只要我们能奉行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伟大教育思想,用博大的爱心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与我们的学生相伴而行,还会有什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呢?

浅谈几种科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核心因素,是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生物科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一、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的过程是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过程。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为材料,进行类比、联想等思维加工过程。抽象思维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律进行的思维。没有抽象思维,要真正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是不可能的,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必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基础。

二、坚持全面思维和重点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全面思维即从思维的广度来说,就是善于抓住思维的广阔范围,从大量的材料和相关知识入手,多方面、全方位来思考问题。重点思维则是从思维的深度来说,就是善于抓住某一问题的特点,从某一角度、某一方面集中进行重点的思考,揭露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关键,使认识不断延伸和深化。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有的问题涉及到许多概念及相关知识,其理解过程就必须建立在纵现全局、全面思维的基础上,才能达到对某一知识的深刻理解。

三、通过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补充,培养学生的双向思维能力

顺向思维是根据知识体系的逻辑发展顺序来思维,逆向思维则是从知识结构的相反方向来思维。顺向思维是逆向思维的基础,逆向思维有利于发展顺向思维。因此,通过顺逆结合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双向思维的能力。

根据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逻辑顺序,在教学中,对于能够通过顺向思维达到理解和应用目的的知识,则应引导学生顺向思维。有的知识,通过顺向思维往往难以达到认识和理解,当思维遇到难题或陷入困境时,就应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另辟奚径,把问题倒过来思考,才能豁然开朗,使难题迎刃而解。

四、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求同思维是指从某一方面展开思维,对问题作出符合某种程式的回答。求同思维表现为理解和掌握教科书或他人著作中现成的观点和理论,并用这些观点和理论来回答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能力,对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生物学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只让学生停留在求同思维阶段,必然导致思路狭窄、死记硬背、墨守成规,没有任何创新和发展。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是从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对问题作出与已有程式不同的回答。它表现为打破教科书或他人著作中的观点和理论的束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创造性思维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没有创造性思维,任何实践和理论都不能得到发展。

通过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拓了学生的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的思维品质,为将来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其它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了思维的逻辑性与计划性、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生物学知识,将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几种特殊教法

如何利用学生有限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质量。采用几种特殊的教育方法,往往可以使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恰当的使用小故事,让理论学习与思想教育一箭双雕。

恰当运用小故事,通过寓言故事或民间小故事生动、形象的描述,把单调、正规的生物术语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通俗易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挖掘故事的内涵,深奥的人生哲理或影射的社会现象,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启发。

二、应用成语,用简洁精辟的语言,说明复杂的生物现象。

我们稍加推敲,不难发现,许多常用的成语中包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在生物教学中,即丰富了学生知识,又调节了课堂气氛。恰当运用。

三、适时利用漫画,揭示生物问题。

漫画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生活和时事,反映了社会现实。在生物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应用漫画,正确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漫画的内涵,教育效果更为显著。本人感受最深的是在“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一节中。

四,应用口决、顺口溜获取一石三鸟之效。

生物学内容主要涉及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生命历程,学生大多无法亲眼所见,知识点细碎。顺口溜简明扼要、朗朗上口,有很强的概括性。把它用于课堂教学,即可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便于学生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提高概括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但教师精深的专业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崇高的敬业精神,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用心积累有关知识,不断巩固自身的知识体系,是现代教师必然的发展方向。

实施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在索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今天,既要减轻过重的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其关键就在于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都说“思维控制着行为;在学术界是观念控制的行为,影响着教学效果。”大多数老师都认为:只要我把知识全部讲到、全部讲明白就可以了,这样只会给学生树立一种墨守成规的想法,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的提高本质就是能力的提高,能力的提高实质就是素质的提高。我认为能力的培养是目前教育转变的方向,教师要提高能力的同时有效的让学生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联系,即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动机。俄国教育家乌身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指引新课,还是学习新知识,都要善于利用教材上有关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具体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那么课堂教学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

三、注重学生自学成才能力的培养,养成自学成才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会学”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读书、解题、思考、分析等具体的学法,从而用手中有的钥匙去开启智慧的大门。这种培养学法的方法,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用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摆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双边合作。千万不能填鸭式的满堂灌,而要根据学科特点,尽量让学生多动手动脚,动口动脑,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养成勤学、乐学、会学的良好习惯。

四、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查效果的;有效途径,对于课堂练习,要少、要精,有目的地、针对性,难易也要有度,注意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练习层次呈动态发展,要改变传统的、低效率的、令学生讨厌的、甚至有违身体健康的作业方式和内容。要让学生把完成任务当成一种乐事、趣事来完成,这样一来,通过练习,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运用知识的能力,即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提高了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