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文章发布时间:20##-1-7   新闻发布员:新闻员01   浏览次数:1703   文章来源:现代学院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完成《旅游学概论》、《导游实务》、《中国旅游地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在山东现代职业学院院领导和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人文学院09级旅游管理1、2班和08级旅游管理1班在高峰院长、秦德堂老师、丁烨老师、左炀老师、刘玉琴老师和田黎老师的带领下,分别于20##年10月24日和20##年10月28日到济南市大明湖新景区和泉城广场进行了游览考察实践活动。通过高院长和其他四位老师的积极组织和精心准备下,在全体学生的积极努力下,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准备充分,是这次实践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

        这次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的重要内容,全体带队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准备,全体老师多次商讨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学生除了积极准备现场导游解说词之外,也积极准备所需实践教具,如照相机、喇叭、小红旗等,为做好这次实践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的细心指导,是这次实践教学活动圆满完成的保证。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性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好指导和示范工作。在每个车上配有两位带队老师,在实地游览过程中,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模拟导游练习的指导。

三、学生的积极努力,是这次实践教学活动成功的最关键的因素。

        本次实践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模拟导游练习、旅游资源审美实践,以达到对旅游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模拟为四个“旅游团”,每个“旅游团”都配备了一名全程陪同的 “导游”,这四位“全陪导游”均在活动之前认真准备,现场发挥良好,锻炼了自身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作为导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质。每个“旅游团”内部又分成几个小组,每个成员都轮流模拟导游讲解练习,给每位学生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本次实践教学活动在院领导和人文学院全体老师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满意的成绩,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

 附:人文学院08旅游管理专业游览考察实践活动部分图片

v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工作总结

    旅游管理教研室  范平 

近三年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正常,而且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所需,同时也结合专业的发展和行业形势,从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高职教育所需,适时作调整。

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落实在专设实践课、提高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中的实践课时的比例等。近三年实践类课时占总教学时间50%以上的统计说明如下表:

从实施效果上来讲,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较为显著,实践课的教学按教学计划执行,实践课的实施场所主要为校内实训室: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机房、校体育馆。校外实训场所主要针对杭州的优势,借助杭州的各大景区、校外实训基地开设实训课。目前校外实训基地有:七喜旅行社、铭山旅行社、英才旅游贸易公司、华辰国际酒店等。根据开设课程的特点,突出实践技能的锻炼。学生接受度高,互动性好,锻炼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理论教学起到了互补作用。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旅游管理教研室  范平

  高职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的特点就是特别强调实践性教学,实践教学处在高职教育的中心地位。就专业个性而言,旅游管理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具有明确的行业指向性,主要为旅行社、旅游景区以及旅游行政单位和外事接待单位培养专业操作技能熟练、适应面较广的专业管理人才。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一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践环节的设计不仅是为了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了学生今后能真正胜任旅游行业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对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加强。

然而长期以来,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中的实践教学频遭狭隘理解乃至认识误区,不少教学管理者和从教者在观念上将实践教学仅仅视为依附于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普遍呈现出琐碎化和零散化倾向,严重阻滞了本专业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和学生专业能力的深化提高。之所以造成这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不良局面,根本原因在于,不少高职院校不切实际地搬用普通高校以理论教学为主、而辅以实践教学的发展模式,严重背离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自我定位和发展方向。在此情况下,大力扭转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弱势处境,重新确立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中心地位,则势在必行。对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必须切实构建适应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使之不再只是充当理论教学的花边点缀,而是成为理论教学的系统性的配套工程,从而为更好更有力地实现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树立保障。

一、扩大产学合作的范围和途径

我院旅游管理校企合作的途径主要是学生深入到企业进行实践技能的培训,要加强、深化与企业的联系,还可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合作范围和途径:(1)聘请旅行社、酒店职业经理人、企业家、业内人士来校授课、开讲座或组织座谈会,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2)举办专业技能竞赛。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以企业冠名的专业技能竞赛,对表现突出者给以奖励或鉴定就业合同,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校和企业的社会知名度;(3)“产学研”式。发挥学校先进设施、前沿信息和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服务社会和企业。(4)进行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开展员工职业培训,实施继续教育,帮助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提高企业竞争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调整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按照国际职教规则,采用专业模块教学,理论教学时间只占整个课程安排的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的教学时间为实践教学。

科学合理设置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构体系。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一是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联系要紧密;二是理论与实践时间安排上的要紧密,理论和实践在内容和时间上的脱节不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影响了理论和实践学习的效果;三是实习内容要全面体现课程培养体系,既要有重点也要注意全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既要具备一线的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在实习内容上,无论是实习基地的建立还是实习岗位的设置都要全面体现旅游管理的课程培养体系。目前我院旅游管理的学生在旅行社的实习还很难得到保证;在实习岗位上,主要是一线的服务岗位,忽略甚至就没有管理技能的实践,降为技校和职高生的实习水平,这不利于高职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应该根据课程、专业和企业的需求合理设计、安排理论和实践的结构体系。从实习内容、类型、层次、规模、时间等方面加强综合管理。

实践教学要及时反应行业需求。旅游的发展必然会不断产生新的行业需求和标准,在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随时注意行业最新市场需求,及时适当地调整课程模块,在实践教学的硬件和软件上都要参照旅游行业最新相关标准,只有与市场紧密结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合行业的需求。

改革评价体系。(1)增大实践考核成绩的比例。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以闭卷和理论考核为主,实训成绩最多占30%,导致学生重期末不注重平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应增大实践环节的考试比例和成绩比例。(2)调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现在对学生的评价是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其中学校本位评价为主,其次是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情况的评价,但忽视用人单位认可程度的测评。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在学校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评价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听取并尊重企业的看法和建议,可采取学校负责组织,由学校和企业人员在工作现场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增加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也提高了将来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树立实践教学正确的指导思想,全面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1)企业重视合作办学,但不仅仅就是提供实习场地、实习岗位和给以技能指导,还需给学生以关怀和激励。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基本上没有报酬,企业在管理上除了要与本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外,对表现好、能力强,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学生企业也应该给适当精神或物质奖励,以此激发学生工作的热情,否则学生会产生实习不过是提供廉价劳动力的想法,从而对实习产生懈怠的态度,这即不利于学生学习,也不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2)学校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旅游管理学生在刚走上实习岗位时或者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能与原先的期望值产生一定的距离,一部分学生可能会有心理落差,会采用消极态度对待实习。学校要多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做好心理排解工作减低学生的负面心理;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实践技能的掌握与管理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不精通业务是做不好管理的;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到实习本身并不只是专业技能的学习,还是在企业岗位的真实职业环境中体验生活、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压力、接受企业的测评、培养职业心态和对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机会,更是真正实现学习与工作在时间、空间和心理上的“零距离”,为将来就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三、重视实践教学中对学生专业能力外的职业能力培养

据调查能被社会普遍认可的毕业生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肯动手,愿意从基层干起;第二是职业素质非常好;第三是懂礼貌,和上级和周围的团队精神都很好。可见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认可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技能的高低,还有于之相关的职业软能力。旅游管理的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还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精神、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处理异议的能力等,这些能力只有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才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特别要发挥实践教学在这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总结

旅游管理教研室  范平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旅游业和旅游管理行业的需要。为了顺应当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需求模式,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刻不容缓。这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具有高行业素质和强敬业精神的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众所周知,影响实践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学生、师资、专业技术、社会需求等都在不停发生变化,故而实践教学观念也应不断更新。

首先,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的开展。尽管当前旅游专业地位因需求扩增而整体有一定的提升,但相比其他专业,该专业在学校中受重视或扶持的力度不一,导致同类高职院校之间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规模及现状存在较大差距,这其中,就包括各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资源投入及效益认同的区别上。因此,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应合理分配学校资源,促进旅游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要重新定位实践教学目的,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社会技术日新月异,一成不变的培养模式必将被社会淘汰。因此,无论是从事教学管理抑或实施教学的人,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危机意识,以教育服务为原则,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与本行业的企业相联系,使产学得到较好的结合,其中对学生导游证的培训,使得学生对旅行社的导游工作有了较深的影响,部分已取得导游证的学生,已可以在旅行社中较好的实训,得以学以致用。通过与旅游各行业部门的联系,并结合现状,对学生在今后的就业有了双向的认识,并为今后的培养方向明确了思路。其中在课程中增设了旅游俱乐部的实训课程就是一个专业能力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此外,还与酒店行业联手,向其输送餐饮和客房服务人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反映。在与酒店的联系中,酒店方也为实践的改革和体系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同时也为增设实践课程的需求上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为使学生对以后从事的旅游工作有较好的把握,还在校内成立旅游俱乐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融入到专业的领域中,丰富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活动能得以切实开展。

    结合本专业的要求,旅游行业的需求、学生的现状和就业的需要,有必要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目前,本专业正在不断地推进工作的开展,以促使今后专业能得到更大的发展。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项目研究成果总结

                             (项目组)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及方法研究是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该项目历时两年,在总结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办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调研工作,初步确定了适应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编制了突出实践教学的专业教学计划和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明确了实践性教学的环节和时间安排,创建了认识性环境实习课程《综合环境实习》。同时通过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的方法改善了实践性教学的内容,探索了一些新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开展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环境科学高等教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带进入稳步发展阶段,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我国的环境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在我国140多所高等学校建立的本科环境专业数量已达206个,专业教学计划也日臻完善,课堂教学内容逐渐向科学化、合理化迈进,众多的环境类专业教材相继问世。但是,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还仍然比较薄弱,还不能完全与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为培养合格的环境保护人才,全面提高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科学素质,加强环境科学实践性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则显得尤为必要。

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环节

项目针对环境科学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在总结环境科学专业的办学经验后,提出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认识性环境实习、环境专业课程实验(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四个环节。

2·1  认识性环境实习

环境科学专业进行的第一次系统的环境实践教学是认识性实习,也称为“综合环境实习”,其目的是让同学们初步了解自然环境、人为环境状况,认识自然环境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认识不良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增强同学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对环境科学专业性质的认识,增强学习环境科学知识的主动性,树立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战略思想。环境认识性实习的意义在于使低年级的同学有一次接触环境、认识环境问题的机会,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和高年级的生产实习奠定基础。

2·2  环境专业课程(间)实验

根据环境科学专业的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和主要专业课程的性质,课间实践性教学可分为室内实验和课间现场实习。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验(实习)的目的是使同学们亲手验证和体验在课堂上所学的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亲眼目睹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治理技术方法,验证书本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讲授的内容,使课堂讲授与课间实习的匹配趋于合理。同时,它也有助于开阔同学们的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和创新知识。

2·环境生产实习

环境生产实习是通过让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工作,检验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用途,了解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需要的联系与区别,体验自己所学知识的局限性和实际工作所需知识的多样性。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了解环境保护工作的性质,了解我国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管理机构、环境产业开发等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任务,从而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学习的主动性,为将来参加环境保护工作、选择就业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2·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培养学生运用四年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检验,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本科生的科学研究素质至关重要。

实践性教学的主要内容

3·1 认识性环境实习的主要内容

安排认识性环境实习,首先要考虑实习内容的综合性,体现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各自的特征;其次要考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以此为基础,认识性环境实习的内容应主要包括:①一定区域内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现状;如:森林、灌木、草原的天然分带性,草原生态环境现状,干旱戈壁、沙漠环境现状,城市环境特征及现状。②环境演化及其环境效应;如:河流源区的森林涵养水源效应,沙漠绿洲的形成演化及其环境效应。③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如:干旱内陆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戈壁、沙漠生态环境及问题,矿山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④环境保护措施和污染防治技术;如: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土地荒漠化及沙漠治理技术,“三废”污染防治技术等。

3·2  环境专业课程(间)实验的内容

       环境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学科知识,这就决定了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都应包含有实践教学的内容。例如,《环境监测》必须要有各种监测仪器使用操作的实践教学内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应有污水净化机理的实验和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等实践教学内容;《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应安排大气颗粒污染物物理性能检测、大气污染物净化等试验和安排去火电厂参观烟气除尘装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固废的收集、转运、分类贮存,压实、破碎、分选、固化,发酵堆肥,热解、焚烧,填埋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过程。

3·生产实习的内容

       环境科学专业生产实习的内容涉及面比较宽广,既包括专业课程设置所涵盖的内容,也包括教科书中还没有反映的相关内容。主要有环境现象和环境问题调查分析方法,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污染控制技术和治理技术方法,环境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环境政策、法律和环境管理等。环境生产实习要求学生作为环境保护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亲自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如:参与区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参加一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

3·毕业论文的内容

    毕业论文实行导师制,即由一名本专业讲师以上职称的老师或校外相关技术人员担任导师,指导3~5名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内容可涉及环境科学相关专业所有知识点。

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方法及组织管理形式

4·1  认识性实习的实施方法和组织管理形式

要落实认识性环境实习的内容,达到实习目的,首先要优选实习路线和实习地点,其次是考虑建立实习基地。根据兰州大学所在的地域特点,我们通过调查优选了横穿河西走廊东段武威、民勤两盆地的一条实习路线,在该路线的中段金昌市建立了实习基地。实习路线从南部祁连山冷龙岭到北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雅布赖盐湖,包含丰富的环境内容,完全能满足认识性环境实习的要求。

认识性环境实习安排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共4周时间(折合54学时),记3学分。认识性环境实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科学概论、水文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学概论等专业基础课以后进行一次实习。认识性环境实习分为实习前的准备、野外实习和实习总结三个阶段,为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实习内容,我们编写了《综合环境实习》指导书,学生人手一册,在每个实习点,指导老师都要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做到“多看、多听、多记、多问、多思”。通过5年实践,认识性环境实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2  环境专业课程(间)实验的实施方法和组织管理形式

课程实验教学以实验室为主,利用实验设备、分析测试仪器和实验模型,每2~3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室内实验做完之后,利用星期六组织同学到定点的实习基地及相关单位(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进行为期一天的实习。

课程实验(实习)教学一般要占课程总教学时的20%~40%。实验(实习)学分包含在相应的课程学分之中。

4·生产实习的实施方法和组织管理形式

环境生产实习可在本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一项具体环境生产项目和科研项目,也可以把学生送到有关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管理等部门,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带领下参与相应的工作。环境生产实习可根据接受单位、项目类型、规模、内容、进行时间等,采用分组安排或全班统一安排来进行。

环境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末或第八学期,是学习了专业课程之后进行的一次实践教学活动,实习时间3~4周,记3个学分。

4·4 毕业论文的实施方法和组织管理形式

毕业论文教学活动一般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⑴ 毕业论文的选题

    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实际,以揭示有关环境规律、解决现有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为目的,只要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所涉及的内容都可作为毕业论文选题的范围。在选题时,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又要考虑学生的爱好和毕业去向。论文选题一般要求在2周内完成,期间导师要拟出多于学生人数30%的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学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文献,了解选题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基本情况,尽可能使选题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可行性。

⑵ 毕业论文大纲拟定与技术路线设计

    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可安排1周时间拟定论文大纲和制定完成论文的技术路线。导师要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类型、结构和写作方法,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拟定出毕业论文大纲及论文工作的技术路线,作为毕业论文的实施纲领。

⑶毕业论文的计划实施与撰稿

    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取决于论文的选题和大纲涉及的方面,总体上包括对一些环境现象、环境问题的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测试分析、资料整理等。它是毕业论文的主要实施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重要阶段。故要以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要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按规范的技术方法做好实验,实事求是地分析整理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按科技论文的要求撰写出规范的毕业论文。

⑷毕业论文的评审与答辩

学生按计划完成毕业论文初稿后,导师要对论文进行初步审查,提出修改意见,再由学生认真进行修改完善后定稿,按照学校统一要求装订成册。为了训练同学们对论文的表达能力,创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平台,所有毕业论文都要求进行答辩。按照论文的类别进行分组,3~5名导师组成一个答辩委员会。每位同学都要讲解自己的论文内容,回答答辩委员和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根据论文的质量、水平和答辩情况由导师写出评语,按五记分制评定成绩。优秀论文由答辩委员会确定,比例一般为15%~20%。其余四个等级的论文由导师评定。毕业论文记6个学分。

五、结论

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及方法研究项目针对我国大学环境专业教育实践性教学薄弱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明确了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四个环节——认识性实习、环境专业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以及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合理安排。通过环境认识实习,可以让学生了解环境科学专业的性质,激发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课程实验(实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新思维,探索新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通过生产实习,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视野,培养创新能力,获得实用知识;通过毕业论文,可以进行全面的科研训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掌握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参与学术交流。

    连续6年的实践性教学效果表明,该项目增进了学生对环境科学专业性质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热爱专业,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其效果的体现是我们培养的毕业生考研率在30%以上,一次就业率达到90%。就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同时,在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的促进下,我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得兰州大学环境科学教育和学科建设快速发展。仅用了7年时间,就建成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和相应的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并于20##年获得了环境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已初步建成了中国西北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项目组

20##-11-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