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统计业务知识培训

农 村 统 计 业 务 培 训

第一章     农村统计基础知识

一、农村统计的概念

农村统计是农村社会经济统计的简称。就是运用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的一系列方法和系统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对农村实际发生的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揭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问题及其变化规律,为认识和研究农村经济和社会现象提供可靠的依据。它是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农村统计的意义

农业的重要意义:农业是第一产业,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无工不富,但无农不稳,民以食为天,农业不仅是解决人们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也是轻工来原料来源。

农村统计的意义: 一是摸家底。摸清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党和政府制定农村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供依据,二是反映执行情况。检查党和政府政策和计划执行情况。总之,农村统计是党和政府管理和指导农村工作的需要。

三、农村统计的对象

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通过对农村中各种经济和社会现象的数量关系的研究,来认识农村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规律性。社会现象统计在年报中主要表种有《农业生产条件(一) 》、《农业生产条件(二)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乡镇卡片》、《村基本情况》五个报表。其余属经济报表,主要有《粮食作物生产情况》、《经济作物生产情况》、《茶叶、水果生产情况》、《林业生产情况》、《畜牧业生产情况》和《渔业生产情况》。定期报表除《农村劳动力转移月报》外,其余都属于经济报表。

四、农村统计的范围

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指农村范围内各种经济类型单位和农户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情况。各种经济类型是指包括农业、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等,包含整个农村经济活动。

狭义范围为农林牧渔业生产统计的范围,即指农村范围内各种农业生产经营单位、非农生产经营单位和农户的全部生产。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指农林牧渔场等,非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指机关团体院校、工矿场、科研单位、部队的农业生产活动,科研机构实验用农业生产活动不包含在内。一般而言,农村统计是指狭义范围内的统计。

五、农村统计内容和特点

1、农村统计的主要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1)农村基本情况;(2)农业生产条件;(3)农业生产情况

2、农村统计的特点,是由农业、农村经济的特点决定的。农业、农村经济的特点是:

(1)生产经营单位多,规模小,分布广。

(2)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农业生产水平的一个很重要因素。

(3)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植物和动物,生产周期长,受自然条件的制约。

(4)定期报表和年报表的多样性。

(5)农业统计方法的多样性。

(6)统计指标覆盖面广,基本包含了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4)定期报表数据的搜集、报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和时间性。

六、 农村统计调查基本方法

统计调查就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要求,采取科学的适当的方法,组织系统地观测和搜集社会经济现象数值的过程。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是搞准统计数据的根本,也是统计资料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1、农村统计调查分类:

A、按调查内容和范围的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全面调查主要是指各种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非全面调查包括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

B、按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的不同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按搜集资料组织方式的不同分为:采用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组织调查

在农村基层搜集调查数据的方法,一般有三种,即:直接观察法、访问座谈法、根据原始凭证填报法、行政记录。

2、调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统计报表制度;B、农业普查;  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

农林牧渔统计报表制度是按照统一的表格形式、时间、内容、计算方法和程序,由基层单位自下而上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报告制度,这是最常用的统计方法。主要包括农业年报和定期报表制度。

农业普查是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它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时间、表式和内容,采取入户访问登记的办法,全面收集农村、农业和农民有关情况,为研究制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依据。农业普查每10年一次,在逢6年份实施,标准时间为实施年度12月31日24时。农业普查是基础性的,当年报数据与农业普查数据不一致时,以农业普查为准进行调整。20##年农业普查后,全市20##年、20##年很多数据进行了调整。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这些单位虽然只占和典型调查全部单位的一部分,但其包括了所要研究现象总量的大部分乃至绝大部分,因而可以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有代表性的单位作典型,进行深入周密的调查研究。

六、明确几个概念

乡村:指农村乡镇范围和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不含独立建制的国有农林牧渔场、也不包含城关镇所辖城区居委会等。

农村:指乡村加国有农林牧渔场农业范围,国有农林牧渔场指具有独立行政管理权限的区域,一般不属乡镇管理,在行政级别上或与乡镇属同一级别,或高于乡镇级别。如咸安区向阳湖农场、赤壁羊楼洞茶场等。

时期指标:指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总量,其基本特征有两点:第一,指标的数值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如生猪出栏。

时点指标:某一时刻的总量,其基本特征是:第一,指标的数值不严格随时间长短变化;第二,指标数值没有可加性。如人口数、畜禽存栏等。

非农户:指生产经营单位和城镇居民。

第二章 农村统计乡镇基础规范化建设

一、乡镇统计基础 “八有”、“八化”建设

 “八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资格、有台帐、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

“八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宣传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

二、乡镇、村统计台帐建设

1、统计台帐定义

统计台帐是根据统计资料整理而设置的一种系统积累统计资料的登记帐册。

2、统计台帐类型

一是按内容分为:年报台帐、定期报表台帐、历史台帐

年报台帐:是以按年度全面、系统地积累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表册。每年根据年度统计调查资料整理入帐一次,统计资料一般在年末取得。

定期报表统计台帐:是按国家要求在规定时间上报的统计资料表册,统计资料在年内不同时间取得。

历史台帐:包括各年年报台帐和定期报表台帐。

二是按形式分为:纸质台帐、电子台帐。

以上台帐建立应以上级反馈核实的数据入帐。

3、统计台帐作用

统计台帐是收集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用来记载和积累农村基本统计资料一种重要途径。它具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将分散的原始记录资料加以集中,便于随时对比检查,及时发现问题。

(2)可将大量繁琐的原始记录资料整理工作分别在平时完成,到期末只需分类汇总有关数字就可做好统计报表的编制工作,有利于提高报表报送的及时性。

(3)有利于资料的系统化、条理化,积累历史资料。

(4)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对比,反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5)是上级统计部门检查乡镇统计基础工作,进行数据核实的重要依据。

4、统计台帐的管理

管理和使用农村基层统计台帐要力求规范,一是台帐由专人保管,统计人员工作变动时须办理正式的移交手续;二是对统计数据资料按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分类和立卷,并防止丢失和损坏;三是执行《统计法》有关规定,以防泄露属于国家和个人机密;四是建立严格的使用制度。

三、乡镇统计数据评估制度

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是农村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地党委政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如何进行数据评估?

1、对村级上报数据进行汇总,村级数据是源头,是基础。

2、以上年历史数据为基础,将村级汇总数与上年核实数据对比,对照增减幅度查找变化原因。

3、要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

4、综合农业生产特点、气候、病虫害等各种影响因素。如正常年份农产品单产水平增幅不应超过5%;园林水果要注意大小年之分。

5、行政记录。

各乡镇应对村级上报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数据不实的要及时进行修正。对上报统计数据增减幅度较大的要进行说明,剖析其增长或下降的原因,为上级统计部门评估数据提供依据。

四、乡镇统计的基本任务

1、组织学习宣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其执行情况,并依法检查统计数字质量,不断提高乡镇、村领导及基层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意识。

2、在上级统计部门的领导下,负责本乡镇范围内的统计工作,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统计调查任务。要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搜集、审核统计数据,统一组织管理各项调查,统一上报和对外提供数据及信息资料,统一管理乡镇一级统计台帐和统计资料,统一组织协调村级统计业务培训工作。

3、监测本乡镇的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为乡镇政府提供客观真实数据。

4、负责组织、指导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和乡镇企事业单位的统计工作,检查统计工作完成情况。

5、建立与完善统计台帐和统计档案,健全原始资料纪录,系统保存乡镇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料,并做好管理和使用工作。

6、搞好自身业务、作风建设,经常深入调查现场,了解和掌握统计组织和人员情况,切实有效地做好指导协调等工作。

7、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实施细则和地方性统计法规,按照国家统计标准和制度,依法对辖区内各统计单位的统计调查、数据管理与使用等情况实施监督,并适时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

五、乡镇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

1、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和上报各种统计报表与统计资料。同时,对乡镇调查取得的主要数据进行科学评估、分析。

2、建立本乡镇各专业主要指标进度台帐,定期完善历史台帐,保存好各类统计资料和有关文件。定期对各类统计报表、统计资料分年度、分册认真整理,立卷归档和严格管理。

3、负责对统计调查资料的开发与利用。针对农村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主动积极地开展信息与分析工作,为农村社会经济、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

4、努力学习农村统计业务知识及技能,不断增强自身理论素养,提高工作水平,并负责做好对村级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5、依法统计,认真履行《统计法》规定的义务与职责,对统计调查工作全过程实施统计监督与检查,对拒报、迟报、虚报和瞒报以至泄露国家和个人秘密等违法行为,坚决反对、制止并揭发,自觉遵守保密制度和维护统计的严肃性。

第三章    农村统计报表及主要指标

一、农村统计报表制度

农村统计报表制度即为湖北省农林牧渔业综合统计报表制度,分为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两种。

1、年报表:20##年年报表有21个表种,分别是《农业生产条件一(鄂农年01表)》、《农业生产条件二(鄂农年02表)》、《农业机械化情况(鄂农年03表)》、《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鄂农年04表)》、《粮食作物生产情况(A302表)》、《经济作物生产情况(A303表)》、《设施农业生产情况(A304表)》、《茶叶、水果生产情况(A306表)》、《林业生产情况(A307表)》、《畜牧业生产情况(A308表)》、《畜禽规模养殖情况(鄂农年05表)》、《渔业生产情况(鄂农年06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表(M301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计算表(M302表)》、《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能源消费情况综合表(鄂农年07表)》、《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能源消费情况基层表(G110表)》、《农村住户能源消费情况表(鄂农年08表)》、《乡镇基本情况卡片(G101表)》、《村基本情况卡片(G102表)》、《县(市)社会经济卡片(G301-2表)》、《县级市社会基本情况补充资料(G301-3表)》。

以上报表乡镇一级不用填报的表种有4种,分别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计算表(M301表)》、《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计算表(M302表)》、《县(市)社会经济卡片(G301-2表)》、《县级市社会基本情况补充资料(G301-3表)》。《村基本情况卡片》每三年一报,《农业机械化情况》由农机部门填报,统计部门免报。

2、定期报表:20##年定期报表12个表种,分别是《秋冬播种面积》、《春播作物面积》、《春夏播种面积》、《早稻面积核实、产量预计、中稻面积预计》、《夏收作物产量预计》、《秋收作物预计》、《全年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及产值预计》、《畜禽水产品蔬菜季节报》(3\6\9月份报送)、《农村劳动力转移月报(1月和12月不报》、《农林牧渔总产值季度计算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季节报》、《非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情况》。

为减轻乡镇统计工作负担,市统计局取消了早稻产量核实、夏收作物产量核实以及非农户农作物播种面积(含秋冬播、春播、夏播三个表),为此,各乡镇必须高度重视各个产量预计报表数据统计,搞准预计,减少误差,提高一次性预报准确率。同时《农林牧渔总产值季度计算表》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季节报》由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县、乡镇无需报送。

年报与定期报表关系:定期报表是年报表的基础,年报表是定期报表的汇总。年报表数据中主要农产品面积、产量,畜禽产量,水产品产量,茶叶、水果,造林等数据均来自于经核实定案后的定期报表。因此,做好定期报表工作,提高定期报表数据质量至关重要,各乡镇统计人员务必高度重视定期报表数据搜集、报送工作。定期报表分季核实定案数据即为年报数,已分季核实的定案数据必须与年报数据对应一致,不允许变动。

二、农村统计报表审核方法

1、横向比较法:是指报表内部指标及报表之间指标的一种比较方法。

(1)表内匹比平衡:无论是年报表还是定期报表,表内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关联,这些相互关联的数据正是检查数据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匹比平衡具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总指标与二级指标的平衡,总指标应等于或大于二级指标,(1)带有“其中”的二级指标含义:其中是指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所以这类指标数据应小于或等于上一级数据。例如《农业生产条件二表》中“年内增加>=其中:新开荒地+园地改为耕地”,(2)不带“其中”的二级指标,其数字之和应等于上一级数据。如“1.常用耕地面积=①水田+②旱地”;另一种是平行指标间的平衡,如《农业生产条件一表》中6-8号指标“自来水受益村”、“通汽车村数”、“通电话村数”均应<=4号指标“村民委员会”。

(2)表间对应平衡:不同表种之间一些指标存在对应关系,特别是年报表,表间对应关系较多,如《农业生产条件一表》中“乡村人口数”+“国有农林牧渔场人口”=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表》中“农村人口”;《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表中的“核桃、板栗、松子”应与《林业生产情况》一致。

(3)逻辑关系平衡:指指标与指标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这种关系是不简单加减关系。如《劳动力转移报表》“外出从业人员”与“劳务总收入”的关系。《乡镇卡片》中“财政总收入”与“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关系,一般而言,“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只占财政总收入的60%左右;“财政供给人数”与“财政供给人员全年工资总额”的关系。

以上两种平衡关系在Sarp程序和报表制度中都作了严格规定,各乡镇在审查时应严加注意,特别是使用Sarp程序的乡镇,要充分用好审核公式。

3、纵向比较法:指当年或当季的主要数据与上年同期情况对比,计算指标的增长速度,分析当年数据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修改,避免数据大起大落,使数据能较好地衔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稳定性,主要指社会发展类指标。如《农业生产条件一》表“农村基础设施”下“通自来水村、通汽车村、通电话村”指标,在填报时既要注意稳定性,也要注意趋势性,从社会发展趋势看,数量只会增加或持平,一般不会减少,除非村民委员会合并。二是趋势性,即要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农业生产特性,这类指标主要是指经济类。如)《农村劳动力转移》报表中,当一个地方劳动力外出从业人员增加时,其劳务经济总收入应为增加趋势。因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提高最低工资标准。20##年年报有些乡镇劳动力外出增加0.44%,但劳务经济总收入却下降13%。

三、农林牧渔业报表制度主要指标解释及注意要点

(一)农业生产条件(一)(鄂农年01表)

1、主要指标

自来水受益村数:指通过管道系统对居民进行供水。供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一般以通达村委会为标准,但不包括农户自行用管道接通的泉水、井水、窖藏水等。

通汽车村数:指有公路通达,汽车、拖拉机能行驶的村数, 一般以通达村委会为标准。

通电话村数:指能用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与外界联系的村。

乡村户数:范围:农村乡镇所有住户和城关镇乡村住户(即不含城区住户)。居住时限一是指户口在本乡镇且长期(1年以上)居住;二是指户口不在本地但在本地居住1年及以上的住户;特别注意两种情况住户不包含在乡村户数内:一是户口在本地但举家外出谋生1年以上,无论是否继续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乡村住户范围内。二是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集体户口是指暂时还不具备单独立户条件,或者暂时还没有办理单独立户手续的居民,其户籍关系挂靠在某一个集体户头上的居民户口);三是国有农林牧渔场农村住户。

乡村人口:与乡村户数对应,指乡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常住是一个时间概念,一是指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二是指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三是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户口可能不在本地)。不包含情况: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

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内(16周岁以上,男60岁女55岁以下)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但不包括在校学生、现役军人和由国家支付工资的职工(主要指政府和事业单位)。

乡村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人员,一个是包括劳动年龄内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二是超过劳动年龄但经常参加劳动的人员(16岁以下不包括)。外学生、现役军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待业人员和家务劳动者不算为从业人员。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的土地。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牧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包括人工牧草地和天然牧草地。

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2、指标间平衡关系(表内平衡、表间对应关系)

(1)自来水受益村数<=村民委员会个数、通汽车村数<=村民委员会个数、通电话村数<=村民委员会个数

(2)乡村人口数=男+女,乡村劳动力资源=男+女<乡村人口数,乡村从业人员=男+女,可能大于乡村劳动力资源也可能小于乡村劳动力资源,但一定小于乡村人口数。

(3)农业从业人员<乡村从业人员

(4)乡村人口<=农村人口, 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农村劳动力资源数,乡村从业人数<=农村从业人数(注意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报表对应)

3、注意要点

(1)乡村户数与人口数关系,一般户均人口大于3人小于6人,即乡村人口数是乡村户数的3-6倍。

(2)乡村人口数要注意男女人员比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男女比例是105.2:100,一般不超过120:100。如果超过这个数字,乡镇要注意查询哪个村出现问题,但要实事求是。

(二)农业生产条件(二)(鄂农年02表)

1、主要指标

农村用电量:指本年度内农村生产和生活用电总量累计,包括国家电网的供电量和农村自办电站的供电量,数据从变电站搜集。不包含农村中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基建单位用电量。

农村化肥施用量: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目前化肥施用按折纯量计算,即把氮肥中的含氮,磷肥中的含五氧化二磷,钾肥中的含氧化钾,复合肥中的含主要成分按百分比折算。如某乡镇使用尿素5000斤,该尿素含氮46%,其折纯量为5000×46%。

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按实际使用量统计,既包括用于种植业的,也包括用于林业、牧业、渔业的。

2、指标间逻辑关系及注意要点

(1)年初耕地总资源=上年年末耕地总资源。年末耕地总资源=年初数+年内增加数-年内减少数。

(2)注意耕地的复种指数,我省规定耕地复种指数不得超过2.5。

(3)水田面积>=早稻播种面积+中稻播种面积。(注意与A302表农作物生产情况表相衔接)。

(4)注意有效灌溉面积、机电排灌面积、旱涝保收面积与常用耕地面积的逻辑关系。三者均不得大于常用耕地。同时机电排灌面积不得大于有效灌溉面积。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鄂农年04表)

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地域间的转移和行业间的转移,地域间的转移又包括异地转移和本地转移,本表主要是地域间的转移。本表注意以下几点:

1、农村从业人数=在本乡镇内从业人员+外出从业人员

2、外出从业人员按不同分组合计数应相等,即外出从业人员合计=按文化程度分组合计=按年龄状况分组合计=外出渠道分组合计=外出从业时间分组合计=外出地点分组合计=外出从业人员从事行业分组合计=外出从业形式分组合计=月收入分组合计。

3、与农业生产条件一表(鄂农年01表)部分指标对应关系:即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资源、农村从业人数分别应>=乡村人口、乡村劳动力资源、乡村从业人数。

(四)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A302表)

1、主要指标

农作物的分类:按主要经济用途分为粮食作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薯类、其他杂粮及大豆。经济作物。包括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药材及其他经济作物。其他农作物。是指上述两类以外的其他作物,包括蔬菜、瓜类(果用瓜)、青饲料、绿肥等。按农作物的播种或收获季节分为“三播两收”:即春播、夏播、秋冬播和夏收、秋收。农作物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工作的需要以及不同时期研究任务的不同,会发生相应变化。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指全年实际播种或移植各种农作物的面积总和。不论种植在耕地还是非耕地上(所谓非耕地是指以前是耕地,现在被国家占用,土地性质发生改变,但目前还在种植农作物。),不论面积大小,不论是否有收获,均要计算播种面积。其中某些具体问题和特殊情况应按下列规定计算面积。

(1)补种、改种。有些农作物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灾成片补种或改种其他作物的,原种植作物的面积仍要计算播种面积,同时新补种或改种的作物,也要按复种作物计算播种面积。

(2)作物禾苗生长不齐(不全)。有些农作物由于某种原因而青苗生长疏落或缺苗断垄,不论是否补植或补苗,仍按播过种的全部面积计算播种面积。

(3)移植。有些需要移植的作物如水稻、红薯、烟叶等,按移植后的面积计算播种面积,原来的秧畦(或秧田)不计算播种面积。

(4)非耕地种植农作物。在非耕地上种植或间种的农作物,按实际播种计算面积,在园地、林地的空隙上间种的农作物,其播种面积一般按用种量折算或估算。

(5)多年生作物。多年生作物指播种后可以连续生长多年的宿根性草本植物,如苎麻、大黄、元参、草木等,本年多年生作物的播种面积等于本年新植面积加去年以前种植而留存到本年成活的面积,不论本年是否收获产量,均应计算在内。

(6)间种、混种。间种、混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同一亩耕地间种、混种多种农作物,不论间种、混种方式如何,各种农作物面积之和只算一亩,而且要根据不同作物所占面积的比重分别计入不同作物播种面积。

(7)复种、套种。复种是指在同一年内在同一块地上,连续种植两次或两次以上作物,套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前后种植生长两种不同作物,而第二种作物是在第一种作物快要收获之前播种下去。同一亩地复种、套种的作物,要分别计算播种面积,即每复种、套种一次,则计算一次播种面积。

播种面积计算方法:本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上年秋冬播作物面积+本年春播作物面积+本年夏播作物面积+花卉园艺种植面积

农作物产量是农业生产的最终成果,是指本年度内生产的各种农作物产品产量的总和,是评价农作物生产成绩的主要指标,衡量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制定和检查计划、政策,以及安排人民生活的重要依据。农作物总产量统计分为预计产量和实际产量。预计产量是在农作物未收割以前,通过农作物产量调查以各种办法预测可能收获的产量,它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及时掌握农业生产形势、安排购销调存和安排生活,制定计划的重要依据。年报数据以实际数即核实数填报。

薯类:产量按5比1折粮计算,即5斤薯类经折算后变为1斤粮食填报。

棉花:产量按照皮棉计算,我省棉花衣分率一般在0.36-0.39之间,所谓棉花衣分率就是籽棉去掉棉籽后的重量。如果籽棉重量是100公斤,按照皮棉计算重量则为36-39公斤。

蔬菜:包括菜用瓜、实用菌(香菇、木耳、鲜菇)、水生蔬菜(莲藕、茭白)、芋头、菜用马铃薯及生姜、大蒜、葱等。其中香菇、白木耳、黑木耳、茶树菇等按干品统计产量;蘑菇、草菇、金针菇、凤尾菇按鲜品统计。

2、平衡关系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棉花+油料+麻类+糖料+烟叶+药材+蔬菜瓜类+花卉园艺+其他作物播种面积,即报表中的10个大类之和。其它平衡关系比较简单。

3、注意要点

(1)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复种指数,不得超过2.5,特别是全县范围内,复种指数不得过高。

复种指数=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常用耕地面积  

(2)早稻播种面积(晚稻播种面积)+中稻播种面积<=水田面积(农业生产条件二表)。

(3)粮食作物收获时因阴雨气候原因造成霉变的,不能计算产量,但出现发芽的,仍然计算产量。

(4)食用菌产量既统计人工种植产量也统计野生采集产量。由于野生产量较少,故食用菌全部作为设施农业生产在其它表填报,即本表中食用菌产量=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表(A303表)=设施农业生产情况表(304表)中食用菌产量。

(5)花卉园艺类面积按实际种植面积统计,产量按出售量统计。其面积应与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表(A303表)相关指标对应。

(6)本表中“蔬菜面积、产量”应与蔬菜及特种作物生产情况表(A303表)“蔬菜合计面积、产量”指标对应。

(7)注意农作物单产水平,在正常气候情况下,各种农作物单产水平年度间不得出现大的起伏,一般情况下,单产水平增长幅度不要超过5%,上年为灾年例外。

(五)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A306表)

水果产量:本年度内从果树上收获的全部水果产量,不论自食还是出售,都要计算产量,且按鲜果计算,红枣、柿饼、葡萄干、橘饼等应统一折成鲜果计算产量。但不包括西瓜、甜瓜、草莓等耕地种植的果用瓜果,也不包括野生采集的水果。

茶叶产量:指年内采摘的全部产量,包括自用和出售。计算方法为为经过初步加工的干毛茶产量,即不是鲜叶产量,也不是成品茶产量。成品茶归入工业中的制造业产品。

年末花园果园面积:是指成片种植花园果树的面积,即专业性花园果园,包括原有的、垦复的和本年新植定株的面积,调查时虽已荒芜、但只要稍加开垦、修整和培植就能恢复生产的面积,无论树龄大小也不论是否结果均应计算在内。苗圃面积不包括在内,果园面积不包括果用瓜播种面积即西瓜、甜瓜、草莓等。

(六)林业生产情况(A307)

指标解释:

木材、竹材采运产值包括木材、竹材的产值,也包括木材、竹材采伐后搬运的运输的价值。

经济林:指为利用林木的果实、叶片、皮层、树液等林产品为工业原料或供食用而造的林。如:油茶林、油桐林、板粟林等。但不包括茶、桑、果树林。

防护林:指为减少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达到农田稳产、高产,保障工矿、水利、交通等经济建设安全所营造的林。包括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牧场防护林等。

薪碳林:是指以生产燃料为目的所营造的乔木、灌木林。

特种用途林:不属上述林种的列入其他林内,如:风景林、科学实验林等。

零星(四旁)植树:指在村旁、路旁、宅旁、水旁等地零星栽植的树木和竹子的成活株数。耕地上的零星栽植树成株数也包括在内。

幼林抚育作业面积:幼林抚育一般为三、五年内新植幼林和迹地更新的幼林进行的抚育管理工作;幼林抚育作业面积是指受抚育幼林的实际面积与抚育作业次数的乘积。

成林抚育作业面积:成林抚育是指为合理调整森木之间的关系,对郁闭度已达0.3以上(含0.3)的天然林或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修枝、松土等抚育作业。成林抚育面积只按实际面积计算,同一块成林不论重复进行几次抚育作业,均按一次统计,不得重复计算。

注意要点:造林面积为当年造林面积,不是多年造林面积累计;竹材采伐为全社会口径,不仅仅指村及村以下采伐量。

(七)畜牧业生产(a308)

1、指标解释

畜禽存栏:属时点指标,即统计调查的时点上实际存在的畜禽头(只)数。

畜禽出栏:属时期指标,是指报告期内乡、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国有农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出售自宰全部肉猪头数,包括淘汰的役畜、种猪、母猪、奶牛、奶羊等。但以下几种情况不作为出栏统计:(1)畜禽因疫病、灾害而死亡的;(2)作为仔畜、禽苗出售的;(3)半成年畜出售给别的生产单位或个人继续饲养出栏的;(4)出售给别的生产单位或个人作为役畜使用的。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畜禽出栏主要体现畜禽出栏后能否进入食用领域而言。

能繁殖的母畜:指达到生育年龄有生育能力的母畜,不论是否配种受胎,均应统计在内。有的母畜虽然未达到或超过生育年龄但实际上配种受胎的,也算作能繁殖的母畜,有的母畜虽然在生育年龄内,但丧失生育能力的则不作能繁殖的母畜统计。能繁殖的母畜为存栏口径,为时点指标。

当年生仔畜:时点指标,指年末(12月31日)实际成活的牲畜中,出生不满周岁的大牲畜(主要指牛、马、驴)和15公斤以下的的猪仔。当年生仔畜为年末存栏口径,不是当年繁殖的仔猪累计。

肉类总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的所有畜禽的肉产量总和。大牲畜、生猪、羊等哺乳动物肉产量按屠宰后除去毛、头、蹄下水后带骨肉的重量计算,禽类按屠宰后去毛的净重计算。全市统一规定猪头平肉产量为75公斤,牛头平肉产量145公斤,羊头平肉产量25公斤,兔子为5公斤,家禽为1.5公斤。各乡镇在报肉类产量时不能超过这个标准,否则上报省里审核通不过还得修改。

奶类产量、蜂蜜产量、蚕茧产量:凡用于出售或自食的均要计算产量,但不包括动物自身使用的部分,如蜂蜜。

规模养殖户标准:生猪出栏500头,家禽存笼15000只或出笼15000只,牛存栏130头或出栏130头,羊存出栏1000只。

2、注意要点

(1)生猪出栏率。生猪出栏率等于当年生猪出栏头数/上年年末生猪存栏数。生猪出栏率随着规模养殖的扩大而提高,目前我省生猪出栏率一般在1.5左右,规模养殖发达的地方可以达到2.0-2.5,但从县域整体范围看,不得超过2.0。去年我市生猪出栏率为1.47,比20##年提高1个百分点。

(2)能繁母猪与生猪存栏的比例,科学的母猪存栏结构比例为7%,各地能繁母猪占生猪存栏的比例不的超过10%。去年我市母猪存栏结构比例为7.7%,结构比较合理。

(八)渔业生产情况(鄂农年06表)

1、指标解释

水产品产量:是指报告期内捕捞的鱼类、甲壳类(虾蟹类)、贝类、其他类的水产品产量(包括人工养殖的、捕捞天然的)。虽然养成但仍留在水中而未捕捞的不计算产量,出售前已经变质的水产品也不作水产品产量统计。产量按鲜品计算。

养殖面积:指已投放鱼苗鱼种并进行人工饲养管理的水面面积,包括池塘、湖泊、河沟、水库、其他等。但不包括稻田养鱼(虾)面积,稻田属放养。

2、注意要点

(1)养殖单产,年度间养殖单产不得出现大的起伏。

(2)湖泊、河沟、水库、其他养殖面积按实际养殖面积计算,而不是将湖泊、河沟、水库的水域面积统计为养殖面积。

(3)鱼苗等进行再次投放养的水产品不能计入水产品产量。有些水域面积也放养了鱼苗、鱼种,但起捕的鱼类中人工养殖的各种淡水鱼不足百分之三十,则不计算养殖面积、也不计算养殖产量,计算捕捞产量。

(九)乡镇基本情况卡片(G101表)

1、指标解释

规上工业: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年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事业编制:指乡镇政府机关、党派团体中由国家编制委员会确定为“事业人员”编制的人员,不包括教师,教师人数及工资另行统计。

财政总收入:指本年度乡镇实际完成的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基金预算收入及上级财政补助收入等总计。(数据从财政部门搜集)

一般预算收入:指预算收入中扣除上划国家、省(区)、市、县后的收入。预算内收入指本年度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和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预算外收入指未纳入预算的财政收入,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主管部门集中收入、自筹资金收入等。(数据从财政部门搜集)

集贸市场个场:指乡镇所辖范围内,由乡镇直接管理,经工商部门批准,具有固定场所,专门从事各类商品交换的市场。

公园个数:是指经过有关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于本乡镇地域内,供居民休闲游玩的地方。

医院、卫生院个数:指经过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批准,设立在本乡镇地域内的医院或卫生院个数。不包括诊所、卫生站、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只要医院、卫生院坐落在本乡镇地域内,不论是由谁创办的,也不论其隶属关系如何,都应该包括在内。城关镇在填报本表时,坐落在城关镇内的县级医院应该包括在内;城市设立于郊区乡镇的医院也应该包括在所在乡镇中。

2、指标间逻辑关系及注意要点

(1)乡卡与市乡镇考评表(11KP01)数据填报范围区别:乡卡填报范围按属地原则填报,只要在乡镇地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单位,不管其主管部门是谁,都纳入乡卡填报范围。市乡镇考评表填报按管理原则,即主管权限属乡镇的才能纳入本表填报范围。例如某个企业在本乡镇,但其税收不上交到本乡镇而是直接上交到县市一级或者管理权限在县、市一级的,其有关数据纳入乡卡(G101),但不能纳入市乡镇考评表(KP01).

(2)乡卡中涉及到年报或已经公开使用的数据的,以年报或者以公布的数据为准进行填报,保持数据一致。

(3)外来人口与外来从业人员关系:外来人口>=外来从业人员。但20##年有些乡镇外来从业人员大于外来人口。

(4)企业个数与从业人员的关系:企业个数增加,一般而言企业从业人员相应增加、企业总产值也相应增加。否则就不大合逻辑。

(5)财政总支出一般小于或等于财政总收入。

(6)财政支出包括: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科学技术、教育、农业和其它支出,前四项是主要部份。乡卡财政支出只列出其中科学技术、教育和农业三类,但合计数应包括工资总额(50号指标)。有些乡镇填报的财政支出总数时没有将工资项纳入。

(7)注意财政供给人员全年工资总额与财政供给人数的关系,目前人均年收入应该在3万元左右。

(8)乡镇卡片数据是全省百强乡镇评价的重要依据,提高乡镇卡片数据质量对于提升本乡镇在全省百强乡镇评价中排位至关重要,因此,各乡镇要加强乡镇卡片数据对比评估,对增长幅度超过50%的指标要严加审核并说明原因。

(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核算方法

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概念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内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 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

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范围也就是本辖区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的价值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的总和。

其计算方法为:产品产值=产品产量×价格

(1)核算产量:产量来源于各个主要报表,如粮食作物生产情况表、经济作物生产情况表、茶叶水果及食用坚果生产情况表、林业生产情况表、畜禽生产情况表、渔业生产情况表。

部分农产品计算附产品产值。其中:粮食作物主副产品按1:0.097计算,油料按1:0.038计算,棉花按1:0.05计算,麻类按1:0.02计算。畜牧类大牲畜按头平毛重250公斤、生猪按头平毛重110公斤、羊按头平毛重50公斤计算。出售的鱼苗和鱼种不计算产值。

(2)核算价格:合理确定农产品价格是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关键。价格有三种:现行价格、可比价格和不变价格。

①现行价格(当年价格):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即生产者第一手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来源于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生产价格调查资料中没有涵盖到的少数农产品,可以用集贸市场价格资料代替;没有市场价格的农作物用生产成本代替。按现价计算的产值主要反映当年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目前,年报总产值计算表中80%的产品价格由省统计局规定,其余价格由市统计局根据掌握的调查数据决定。

②可比价格:为计算当年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而设定的价格,一般以上年价格作为可比价格。利用可比价格计算总产值才能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才能真实地反映经济发展状态。

发展速度=当年可比价产值÷上年现价产值×100%

增长速度=发展速度-1

③不变价格:是全国通用的某一固定年份的农产品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主要是为了观察农业的发展速度,消除不同年度的价格变动、不同地区之间价格差别的影响,使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具有可比性。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制定过1952年、1957年、 1970年、1980年、1990年的农产品不变价格。

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核算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是指农、林、牧、渔及服务业生产货物或提供服务活动而增加的价值,通俗说就是纯利润。计算方法为: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扣除农林牧渔业现价中间物质消耗后的余额。

增加值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的基础,一、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即为国内生产总值。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加值由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其中乡镇不计算增加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