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工作总结(0718晚汇总)

评估整改工作圆满出色,示范院校建设任重道远

20xx年7月19日

第一部分 本学年完成的主要工作及成绩

一、以改促建,顺利通过评估整改回访

本学年第一学期,我校根据评估专家提出的3个问题和3个建议,继续落实《整改方案》,按照“整改方案实施进程表”推进整改工作。20xx年1月9日至10日,以陈粟、宋教授为组长的省教育厅评估回访专家组一行5人对我校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回访考察,专家组对我校的整改工作态度与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意见如下:

1.高度重视,扎实推进整改工作。

2.发展定位进一步清晰,发展目标进一步明确。

3.教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强师”工程初见成效。

4.基础条件日益改善,实训基地规模不断扩大。

5.社会服务工作有突破。

20xx年3月1日,省教育厅正式公布我校顺利通过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二、齐心协力,圆满完成学年质量目标

本学年我校按既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圆满完成日常教育教学任务。非毕业班平均到课率为96.97%;2013届毕业生取得与专业相适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

94.45%,2011级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达到60.91%;2012级新生报到率保持全省同类院校前列,第一志愿上线率达到98.37%,比20xx年提升2.56%;2012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99.67%,圆满完成学校提出的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0%、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5%的就业工作目标;截止6月20日2013届毕业生就业率为68.58%。学生总体欠费率为0.14%,低于0.2%的目标要求;本学年我校继续坚持依法办学,努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确保无影响校园稳定的重大事件发生,为广大师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

三、深化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学运行管理平稳有序

本学年从完善教学过程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学运行和监控制度、完善绩效考核指标、继续执行教学现场巡查、督导评课、领导听课、学生教学信息员、学生评教制度,优化兼职督导队伍等多方入手,狠抓教学秩序,取得显著成效。教师调课率大为降低,学生到课率保持较高,日常教学运行更加规范,所有课程教学文件都上传网络平台。课务管理、学籍管理、教材管理、考试成绩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务处和督导评价办公室分别编印《教学动态》和《教学督导简报》7期,对教学情况及教研教改情况进行了较为及时的跟进和反映。

(二)专业课程建设成效显著

各专业在完成人才市场需求与专业分析调研基础上,完成了20xx年新增专业的论证和备案工作;建筑设计技术等三个新增专业通过了省教指委现场评审;组织开展了校内13个重点建设专业、56门精品课程共享课建设情况展示交流活动;完成专业特色与创新报告的整理与汇编。

按照教育部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培养要求,各专业聘请国家和省级示范高职院校专家指导,完成了2012级51个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工作;组织开展2013级34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已完成2012级各专业5-6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的编制、审核与编印工作;组织立项46门校企合作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建设项目,经6月份的评审共有33门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项目顺利结题。

以评估整改为契机,在行业企业专家指导下,重点整改校内实训室,主要是加强实训课的技术含量和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功能,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成为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本学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室新建“施工工法样板墙”、“华阳国际现代建筑设计研发中心”,从前期申报、论证,到后期设计、施工都邀请合作企业的专家共同参与。本学年组织完成了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等11个校内重点实训基地和建筑工程技术等9个校外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立项评审与成果验收。

加强校内实训室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共建共管,

产学研相结合,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

组织完成了建筑工程技术等5个20xx年省级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的申报;制定了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完成了包括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6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个大学生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和5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20xx年省质量工程项目申报工作。

(三)校企合作工作不断强化

本学年校企合作新建有实际产学合作内容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1家,组建技术研发(服务)机构16个,为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提供了组织保障。为了解企业需求,建立了行业企业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每个专业均确定5家以上企业作为长期开展专业调研与服务的对象。

与从化市城乡建设局等政府机构密切合作,成功举办了“从化市美丽乡村建设暨政校企行协同创新研讨会”;与洲际酒店集团相关企业达成创建工学交替订单班意向,已开展定向招生工作。这种工学交替模式已得到侨鑫集团、中山威力等企业的认同,已确定合作开设同类订单班。本学年新增订单班共15个,使我校订单培养成为可持续、可复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向省教育厅报送了《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共建“建设工程咨询服务中心”

校企合作结硕果》、《政校企行协同创新,建设从化美丽乡村》三个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展示我校产学研成果。

(四)职业技能竞赛成绩斐然

本学年我校教师指导学生参加45个职业技能项目的比赛,共获得25个奖项。其中,第六届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10位同学分别取得广东赛区三等奖、全国赛区优秀奖,广东赛区优秀奖;在“东软杯”高校网络攻防大赛中,来自11级中星思科订单班的刘杰宏和来自10级网络技术班的陈佳斯等组成的小组在43支参赛代表队中名列第五,荣获团体三等奖;在第三届全国统计调查技能大赛中,陈樱子、曾萍和方良达等三名参赛学生获得高职组团体二等奖;在“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中,我校学子荣获二等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同时荣获广东省复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的好成绩。在广东省第十二届“挑战杯”竞赛中,我校荣获两个三等奖;

“20xx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获奖选手及指导教师一览表

20xx20xx学年工作总结0718晚汇总

四、以研促改,继续扩大教研科研成果

学校树立“以研促改,以研促教,以研上水平、创特色”的指导思想,引导鼓励教师通过校企合作研发等途径开展社会服务和教科研工作。

本年度申报纵向课题69项,获得立项17项(其中省级课题9项),公示9项,11项尚未公布结果。申报数和获批数分别是上学年的两倍;3项省级课题和11项市厅级课题获得结题,1项省级课题和4项市厅级课题已提交结题材料;校级教科研课题立项72项,其中重点课题15项,课题数量比过去有较大增长,课题完成情况也呈上升趋势。本学年全校教职工以学校名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7篇,其中高级别论文21篇(核心期刊17篇),论文发表总数和高级别论文数分别是上学年的1.7和1.2倍。

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模式改革》顺利通过了中期检查。

五、积极主动,教学单位建设各有特色

本学年各教学单位积极发挥办学主动性,累创佳绩。详见2012-2013学年教学单位教学成果表(附表)。

六、爱心育人,努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抓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20xx20xx学年工作总结0718晚汇总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爱心育人,重视学风建设,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成才,学生素质逐步提高;开展公益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意识;教学与学工合力抓好新生入学教育,使2012级新生对高职教育和职业规划有了初步认识。继续狠抓到课率,全校平均到课率比上年略有提高。引导学生开展“爱课程网”学习,与名师对话,开展公益劳动、学生学术报告会等活动。开展广播体操活动,培养师生良好品格与健康体魄。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突出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开展卓越领导力培养、学生会主席直选、青马储训营、学生干部沙盘模拟演练、学生干部素质拓展、培鹰工程项目(培训效果);校团委被团省委授予基层团委最高荣誉奖“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此殊荣也是省直属高校唯一获得高职高专学校;校学生会主席黄毅锋同学代表省直属高职高专唯一团员青年代表,参加省第十三次团代会。

(二)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成功举行新生放鱼苗活动;举办第六届田径运动会、首届优秀班级文化展活动;举办2011-2012学年先进集体、先进个人颁奖典礼,树立城建集体、个人的优秀典型;组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团日活动及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举办“青春展风采,献礼十八大”第十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涵盖开幕式、科普系列竞赛、创新创意系列竞赛、传

统文化艺术竞赛、职业发展系列竞赛、闭幕式等六大板块共21项活动。举办第二届“精通杯”创新创业大赛,12个项目获奖。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文体大赛频频获奖,学校艺术团舞蹈队、拉丁舞队分别在广东省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舞蹈大赛和广州市第13届“祈福杯”体育舞蹈公开赛中获奖,在广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广东省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等体育竞赛中取得好成绩,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三)打造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

不断打造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培育学工特色。根据省学生工作专业委员会要求,组织评选首批学生事务精品项目9个:

20xx20xx学年工作总结0718晚汇总

(四)关爱学生心理健康

本学年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亮点是组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组,针对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工作特点,开展了“心理大讲堂”、团体心理训练营和心理主题工作坊三个主要项目,心理咨询中心接待主动来访学生共120人;开展了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工作,对611名存在严重心理

问题的新学生一一面谈,共筛选出约105名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对其进行了二次咨询及三次或四次咨询。

(五)奖助贫困生

本学年温暖帮扶奖助学生达5203人,奖助额达到9310976元。

七、引培并举,倾力打造优良师资队伍

(一)重视教师培训

为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学校积极开展专家讲座、观摩教学、互动交流、有奖考试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活动,并组织37名骨干教师到台湾龙华科技大学和昆山科技大学参加高职教育理念培训。选送5人参加国家级培训,48人参加省级培训。

(二)实施“强师工程”

1.制定了“强师工程”方案,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及措施。

2.制定实施《校内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组建了学校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委员会,首批周晖、潘丹两名教师分别被聘为我校的教授、副教授。

3.评选推荐周晖老师为我校“千百十”工程校级培养对象,并制定了培养方案,获广东省教育厅批准。

4.严格执行《专任教师下企业管理办法》,提高下企业

实效。

5.探索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施职员和辅导员《职级评聘办法》,探索稳定优秀人才队伍的《核心骨干教职工补充养老保险方案》,针对紧缺专业实施“教师课酬差异化方案”等。

(三)开展绩效评价

为引导教师全面发展,教研相长,服务社会,逐步形成以绩效考核为重要导向的人才管理机制,经上下多轮反复研讨,通过了《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及各类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绩效仲裁办法》并组织实施。为使考核结果更加公平、公正,积极研发绩效考核网络管理平台,目前初步实现绩效考核表网上填报。

八、锐意进取,继教国教业务创新发展

本学年自考专升本招生1091人,较去年同期增长6%;成教招生录取1265人,较上年增长52.2%。继续教育学院在籍学生总规模达5266人。

开展鉴定、培训、考试服务,鉴定、培训、考试总量达36606人次(含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水平考试16375人次)。学生持证率大幅提升。积极拓展多种教育合作项目,顺利通过广州市国际人才外包服务平台建设资助项目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项目评审、答辩等,将获得政府专项资金资助;顺利通过广州职业技能鉴定所的建所评估验收和鉴定考场年

检。

本学年积极拓展国际教育交流业务,顺利派出国(出境)培训研修的师生6批共计75人次。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建立了联系,至此,我校已经与台湾6所大学签订长期校际交流协议,建立了“姐妹校”关系;与美国瓦尔多斯塔州立大学中国项目中心市场部大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TAFE学院及麦考瑞大学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经努力,20xx年招收首批53名尼日利亚留学生,目前已完成对外汉语教学教研室的组建工作,即将开展短期汉语培训课程。

九、齐抓共管,各项管理服务保障到位

行政、教辅、后勤部门齐心协力做好服务、管理与保障工作。在制度建设、财务管理、人事服务、采购质量、总务后勤、安全保卫、信息服务、图书服务等各方面较上年都有较大进步,努力为师生提供安定团结、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十、以考促建,党建工作水平再上台阶

学校党委以党建工作考核为契机,提高党建工作水平。获得“广东省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优秀组织奖”,并作为民办高校的唯一代表在高校“创先争优”活动经验交流会上发言讲话。顺利通过省教育工委党建工作考核;统战工作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茅,获省委统战部5万元资金奖励;所承担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理事长单位的工作受到省委教育工

委和兄弟院校的高度赞扬。

兼职的工会委员和组长们一如既往的为全体教职工默默奉献,不计得失,组织开展了各项文艺、体育活动,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及时将校管会、学校的温暖、关怀送到大家心中,凝聚了城建的正能量。

十一、内外结合,打造民办高校优质品牌

广东省教育工委、广东省教育厅《简报》20xx年第26期高度评价我校以“八制”为核心的民办高校管理模式改革有力地保障了学校良性发展,促进办学水平稳步提高。我校被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2012报告选取,列为案例8: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在教育部网站“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上公布,扩大了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20xx年6月6日《中国教育报》第6版刊登学校宣传软文。

第二部分 与省级示范校标准的主要差距

我校坚持“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深入贯彻落实“教职成〔2011〕12号”和“教高〔2012〕4号”文件精神,提出了协同创新、按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标准建设的战略目标,为学校评估合格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确定了方向标。

一、战略抉择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要启动按示范校标准建设学校工作?

1.是学校新时期的正确战略选择。按学校发展的三个时间窗口,提出这一战略目标是巩固评建成果、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最佳选择。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内在需要,因而注重建设、淡化申报。

2.是评估通过后凝聚人心、凝聚正能量、激励斗志的好形式。

二、战略目标的实施方略

1.注重建设,淡化申报。

2.审时度势,内紧外松。

3.借鉴模式,仿真操作。

4.全面建设,突出重点。

5.项目管理,预算单列。

6.重在实效,成果刚性。

三、查漏补缺制定措施

(一)强化领导班子队伍建设

(二)努力推动多方协同创新

(三)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围绕“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的目标定位,优

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建设中充分体现目标定位的内涵要求。

2. 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积极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实施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3.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4.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范围内,积极参与面向中职学生的招生培养改革试点,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制度和形式。

5.发挥技术研发(服务)中心作用,积极承担各级各类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项目,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提升专业服务社会能力。

(四)推动专业课程水平提高

1.以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强化与重点服务区域或行业的紧密对接,完善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措施落实的专业建设规划,推进与地方产业或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符合的重点(特色)专业群建设。

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行业企业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激励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全过程、深度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3.按照生产技术和工作过程要求,完善与实际需求和职业资格要求对接的课程体系;开展新一轮的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

4.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一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校本教材(讲义),全面推进精品资源共享课、视频公开课和网络课程建设,使优质教学资源更新及时、使用率高、受众面广,生均数字资源量高于全省同类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五)提高教师技术研发能力

(六)积极探索稳定师资政策

1. 下大力气、用大手笔支持教师参加国(境)内外各种培训,通过派往国内外高职教育机构、企业顶岗、承担项目开发与社会服务、参与境内外科研团队工作和实施重点专业骨干教师学历提升资助计划等,逐步提高教师“双师”素质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师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培训计划,帮助教师成长和提高,以培促稳,增强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力;

2.探索、制定《核心骨干教师补充养老保险管理办法》,从专业负责人先试行推广,确保核心骨干教师的养老保险待

遇不低于同级别公务员待遇,解除核心骨干教师的后顾之忧。

3.继续实行《教师校内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更加注重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绩,让那些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享受更高级别的待遇。

4.鼓励教师申报“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对培养对象发放培养经费,校级培养对象每月500元学术补贴、每学年给予5000元的学术交流或学习经费。

5.积极争取政府对民办高校分类指导政策支持,按照民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标准,为全体教师购买养老保险,提高我校教师养老待遇。

四、当前进展

20xx年3月,成立了按广东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标准建设学校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制定了实施方案。

5月,正式向省教育厅递交第三批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申请。随后组织完成示范校建设方案、自评报告、申报书等材料,6月30完成所有申报材料及网上评审的准备工作。7月开始准备论证会材料。

第三部分 新学年的目标任务

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以质量特色立校,以学生成才为

本”的办学理念,按照教育部有关高职教育改革精神,以建成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为目标,继续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更加注重加强内涵建设,更加注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更加注重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的培育。争取用5到10年的时间内,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的高等职业院校。

一、2013-2014学年目标任务

二、2013-2014学年第1学期工作要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