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党员读书实践心得体会

创先争优活动党员读书实践心得体会

一、《活着》读书心得

梁贵霞

一个老人,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一块土地上,以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活着。《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我的阅读感觉中,作家余华众多作品中,死去的人与活着的人相比较,前者仿佛更多些。换句话来说,作家余华小说《活着》中许多人物所经历的通往死亡的道路,之丰富多彩、之残酷无情、之措手不及,令人震憾难止,掩卷难眠——作者以生动的文学细节,全景般地向读者献出着众多被迫提前走向死亡的生命。或许,作家余华的整部小说它只是想证实一句话:人生活着的反面就是人生的死亡。或许,作家余华以生动的众多文学人物的生生死死的经历,只是想证实一个简明扼要的真理:人生在世,活着,至少,比死去好“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记又留下的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我真的有种不愿意的猜测,余华是不是想告诉读者,生命中其实是没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仅仅活着,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和其他万物一样并无任何意义。追寻,探究的本质不过是一个大笑话而已等等,而没有其他任何过多的意义?在表达手法上,他用一种近乎冰冷且似乎没有温度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运就是如此这般的循环往复,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复始……人,最重要的是活着。许多人说,要“健康地”活着、要“有道德地”活着、要“有尊严地”活着、要“有价值地”活着……所有的各式各样“活着”的前提条件,其实只有一个:活着。人生百态,各得其所。

二、让激情贯穿政治课教学

——读《名师最受欢迎的特色教学艺术》有感

梁杏莲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做任何事情,尤其是教学,都需要激情。”要上好思想政治课,必须要有激情,没有激情的教学,再好的教学手段也没有感染力。富有激情的教师上课神采飞扬,激情四溢,能用其强烈的、具有爆发力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把身心投入到其所讲述的内容中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做,才能使自己心中永远有激情呢?

(1)钻研教材,理解到位。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只有到位,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在工作中一直保持激情和活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灵感泉涌,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更翔实、更丰厚、更精彩。这样,学生也才能很容易地进入到老师创设的情境中,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容。

(2)课堂设计要合理。如果课堂设计不合理,老师纵然激情似海,也可能收效甚或微。如果老师能够抓住主要环节,将激情用在此处,就能将充沛的感情尽情释放,从而震撼学生心灵。

(3)老师要把握好激情的度。可以从三方面着手:①进行语言表达时,要抑扬顿挫。②课堂结构宜张弛有度。③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三、读《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有感

廖丽婷

在教师的生活中,有时只是感觉自己在摸索,但是摸索的方向性不够明确,读了《教师最关键的18项修炼》一书之后,我心中顿时有了方向感。

在教学方面,备课方面是个人研究得较多的方面,但是听课一环虽听了但是有效性却不能确定。书里面提到“带着欣赏的心态、思考的脑袋,用研究的眼光去听课”。在记录中,应记录施教者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习者的体验见解,学习者的困惑疑难以及听课人的闪现的灵感。“听课”是一门交流的艺术,在听课中,通过对教学思路,课堂组织的分析,可以反思知道个人的教学。在案例中,我对自己平时的听课记录进行了反思,总结了自己的不足。

在班主任管理方面,我感悟也比较深。其中戴兵老师的班主任经验里谈到,班级的目标是“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学会,四个丰收”。“一个中心”——学习,“两个保障”——

纪律和安全;“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事;“四个丰收”——(毕业时)思想、记录、学习、健康四丰收。这目标的确很使用。从学生的身份出发,目标性合理。同时在班级管理中,要健全制度,以班的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如《班规》、《课堂评比制度》、《操行评比制度》、《安全责任书》、《岗位责任制》等等。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班主任工作中,较多学生出现情况,所以,教师学会刚柔并济也是不可缺少的。

教师的成长需多方面地完善自我,学习理论,借鉴别人的经验。这样,才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四、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林丽娴

近日,我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写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 ,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述的师生真实情感 , 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所折服。就这样 ,我进入了一种感同身受的阅读境界 ,带着思考去阅读。我也在教学教育中时刻不断反省自身,反省自己与李老师之间的差距。

在阅读中 ,我时时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现特摘录一些精彩的片段如下:所谓“最好的老师” ,不是与我敬仰的名师相比——他们的人格 ,学识 ,能力乃至天赋 ,我是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 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 , 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 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 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 , 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 ,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 , 甚至每天都有遗憾 , 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 , 坚持不懈 , 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在我看来 ,一个教师是否“最好” , 第一应该看学生的评价 ,学生如此喜欢我 ,喜欢我的课,这就够了。教师因学生而存在 , 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我会将李镇西先生的教育理念在自己的工作中慢慢实施的 ,

为自己加油!自从拜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有这样的一段话让我感触特深: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 ,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 ,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 ,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 ,你若是工人 ,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 ,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 ,就要当最负责人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 ,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 ,不能名垂青史 ,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 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和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五、放大优点,缩小缺点

——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林卫明

《教师最需要什么》,看到这题题目,我也深思,教师最需要什么?

我想教师需要的太多太多了:创新课堂教学,做一个思考者,上课要有激情,锤炼你的课堂语言等等,要说最,或许就是一颗对教育事业灼热的心。凭着这一份热情,教师自然而然会积极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陶行知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会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灼热心灵中,产生于教师的魅力之中。”但我在教学中最大的体验是:要放大学生的优点,缩小学生的缺点,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每个人其实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美,作为教师,无论何时要想点燃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就必须学会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在教学中,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调动学生蓬勃向上的积极性,让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在实践中,教师们更多的是看到学生的缺点,以为用放大镜寻找到学生的缺点,谆谆教导,并进行严厉地批评就可以改变学生,使他们优秀起来。对于学生的优点,特别是后进生的优点,那是

会被教师们忽略不计的,他们的“闪光点”往往会被教师们掩藏在他们缺点的背后,根本没有被发现。

我任教的一个班级,学生很调皮,班中学习的风气较差,特别是几个后进生,经常捣乱,可是班中的凝聚力很强。在学校的体操比赛中,他们班获得第一名,趁着这一个机会,我在课堂上好好的表扬了他们,并鼓励他们要继续努力。以后凡是他们班有什么成绩我都及时表扬。后来的语文课堂上他们都很活跃,积极回答问题,在月考中,虽然其他科目的成绩一般,但语文的成绩却又了大幅度的提高。

所以,我们老师要换一种眼光,变一个角度看学生,变换一种教育思维,也许在你的面前就会海宽天空,教育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六、《蜜蜂的哲学》读书心得

当我第一次读到美国作家约翰·彭伯西 《To Bee or Not to Bee 蜜蜂的哲学》的时候,我的内心就震感了,很多从来就没有想过的问题,一下子全部涌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以来,经常问自己:我快乐吗?但答案随着心情不同而不同。当一切顺利,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当烦恼来时,觉得自己很窝囊;当尽心尽力做完事,却没能达到预期目的时,觉得自己很无能;当有困难时,没人及时出手相助,又感到很无助,当……《蜜蜂的哲学》这本书,原以为只是一个寓言般的小故事。谁知,多读几遍,越来越吸引我了。吸引我的首先是它的名字,可爱中带着一份哲理。仔细想想小蜜蜂不就是我们自己吗?每天心中带着学生,装满学生,忙忙碌碌,觉得并不十分完美,甚至有时候还要发些小脾气:人家公务员多清闲呀!有时候我不禁在思索:辛辛苦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现在读后恍然大悟,原来平平常常才是真,能做好简单事就是快乐。真的,其实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认真的读了这本书之后知道在某个层面上,世间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且这种完美会悄然绽放。特别是书中的一些非常富有哲理的句子,看后让人深思:

人生就是用自己来照亮别人的一段旅程。

我们每只蜜蜂既是彼此的学生也是彼此的老师。所谓的完美并非世间万物的状态,而是人的心态。快乐不是追求来的,而是随性而得的。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叫做焦灼不安,又

怎么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一帆风顺呢?怎么可能一辈子都是坦途而没有迂回呢?夺走你笑容的并不是你的工作,而是你自己的。

是的,人生短暂,岁月匆匆。如果我们时时能换一个角度去想问题,就会增添对生活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拥有平常心,做好简单事是最大的快乐”。真的,其实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生活的过程中知道在某个层面上,世间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且这种完美会悄然绽放。

七、读《教师最需要什么》有感

彭春蕊

《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大板块的69个建议来向我们简述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编者首先用深刻的教育家名言来引入,然后利用典型的案例来展示,通过透彻的案例分析,使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给读者一种心灵的震撼。作为一名资历尚浅的年轻教师而言,此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体会到:

(一)教师必须积极“充电”。

教师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那里真正的学到知识,而读书能够使教师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能使自己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充满着创造的快乐。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洁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程度地闲下来,而学生最大程度地忙起来;能最大限度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并使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他有强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而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在工作中应充满青春活力,充满朝气,从工作中找出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学会享受工作的快乐这样一来工作起来就不会那么的累了。

(二)宽容是一种美。

宽容是海洋,以磅礴的气度消融着褊狭与嫉恨;宽容是春风,温暖着寸寸心阙;宽容是一种爱,支撑着友情与和谐;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要有宽容之心。在教育中,宽容比惩罚更具有力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总不可避免地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

(三)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是什么?就是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而要想“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当中,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以及赏识学生,当学生感悟到这种情感之后,便会激发积极向上的热情,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毫不吝啬地赞美学生。赏识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你的赞赏和关爱呢?其实做法既简单又巧妙:一个暗示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在不经意间发挥着奇妙的作用。千万别吝啬你的赞美之辞,一定别忽视你的“举手之劳”,也许你的一点付出就能满足孩子们的自尊和需要。因为在学生的心里,老师的语言就是一片天,老师的赞美就是兴奋剂。可能有些教师认为,有的学生就是调皮捣蛋,找不到可以表扬他的地方。其实不然,就像罗曼罗兰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想每一位老师都要给自己这样一双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例如:最胆小怯弱的学生,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差的学生偶尔也会做得很好。我们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之处,及时给予必要乃至夸张的表扬鼓励。

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充实、发展。

八、《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苏 帅

读完《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我感触很深。此书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此书从教师人生最需要什么、教师职业最需要什么、教师教学最需要什么和教师教育最需要什么四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还是学生的好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和社会的推崇……”归根到底,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能净化你的心境,使你越来越感觉到人生的真谛。我觉得我今后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教学教育水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敢拼敢闯,拥有属于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更要身正学高,拥有一颗爱心。

1、“身正学高”才能让学生乐学

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广博的相关领域知识,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结合力,以满足学生广泛的求知欲。此外更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及时吸收、存储学科前沿学科知识与研究成果。“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要让学生在学海中扬帆远航,教师就须东风细雨,活水流淌。教书之余,我们要积极参加教材教法培训学习,努力探索教学的新领域,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完善;此外,还要自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注意适量阅读世界名著、科普书籍、历史读物等,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个人的文化知识素养,不断完善自我知识结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教育者和道德示范者。我国汉代哲学家杨雄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我们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书育人的可信性。

2、爱学生才能迸发工作激情

我一直认为只有拥有一颗关爱学生的心的老师才会真正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只有会去爱学生的老师才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师生关系,才会努力营造好的教学氛围。如果师生之间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所以,只要是我们的学生,无论成绩好坏,我们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对性格孤僻、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要给予更多的热情和帮助。有付出就一定会回报,教师的真诚学生是能感受到的。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可借助语文老师这一身份的优势,通过写周记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鼓励和建议。在课堂上和生活中,尽力给他们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逐步提高学习成绩。读完此书,我更坚信:只有当学生接受了你这个人,才可能主动接受你的教育;只有你给予学生平等的发言权,他们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才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增强语文学习的效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