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思考

宁文安

近年来,秦都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压紧逼、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跨越发展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一批财源骨干项目、税源骨干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一批科教文卫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有力的促进了我区经济快速增长和各项社会事业均衡发展。

一、我区重点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20xx年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xx年秦都区安排重点项目53个,总投资398.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亿元。按建设性质分为:续建项目28个,总投资195.0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2亿元,新建项目25个,总投资189.3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0亿元。截至20xx年末,全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8.6亿元,为计划任务的125.6%;13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4.9亿元,为年计划任务的224%。其中子午轮胎生产(一期)、同力重工二期等13个项目先后建成投产。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年来,我区新、续、扩、改建了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项目建设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有力地拉动了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重点项目 - 1 -

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百分比逐年攀升,截止目前重点项目投资已占到固定资产投资的31.7%。随着彩虹玻璃基板、彬长公司咸阳基地、西电集团工业园、子午轮胎、彩虹光伏玻璃一、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十一五”至今,平均每年我区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4户,新增产值30亿元。据不完全测算,我区重点项目建设每年可拉动地区生产总值约3个百分点,同时重点项目建设对于提高我区就业、居民收入水平等指标也至关重要。

2、招商引资质量逐步提高。近年来,我区招商引资工作坚持量质并举,在保持引资额不断攀升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招商质效,增强经济发展后劲。20xx年我区共引项目1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9个,合同引进资金468亿元,到位资金129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07.4%。先后引进了高端锂电池、中节能环保装备生产、北京饭店分店、红星美凯龙等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14个,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为进一步优化秦都区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20xx年,我区对现有产业园区进行整合,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重点发展新兴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商贸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原沣东工业园、上林苑工业园和钓台工业园整合为沣东装备制造工业园,功能定位以发展通用设备制造、金属结构制造、通用零部件生产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将原秦都科技产业基地、马泉中小企业园、装备制造工业园整合为马泉科技产业园, - 2 -

功能定位以发展机械、电子等新型制造业为主。新规划了秦都新能源产业园,功能定位以新能源产业为主。将原咸阳汽车产业园更名为咸阳汽贸产业园区,功能定位以发展汽车及零部件销售、汽车会展、汽车物流等产业为主。新规划秦都多功能商务区,南区为原秦特色商业区,功能定位以住宿、餐饮、休闲、娱乐、金融等服务业为主;北区位于秦皇路以西、洛康路以东、陇海线以北、一道塬以南,功能定位以商住、购物、餐饮、娱乐等服务业为主。新规划马庄商贸物流园区,功能定位为集商品转运、流通配送、商品加工为一体的综合贸易型物流园区。咸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功能定位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型橡胶、航空零部件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二)20xx年重点项目布局清晰

20xx年秦都区初步安排重点项目70个,总投资811.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7.88亿元。按建设性质分为:续建项目30个,总投资447.2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0.1亿元;新建项目40个,总投资363.8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78亿元。按产业性质分为:工业类项目22个,总投资240.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2.9亿元;商贸类项目10个,总投资267.3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2.2亿元;教育类项目1个,总投资1.1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18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9个,总投资32.5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亿元;房地产类项目19个,总投资196.4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8亿元;社会保障类项目8个,总投资68.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49亿元;农业项目1个,为续建项目,总投资5.6亿元,年度计划 - 3 -

投资0.6亿元。以上这些就是我区20xx年重点项目建设发展的重点,是我们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牛鼻子”,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总抓手,我们要紧抓中心,全力推进。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做法和经验

(一)抢抓历史机遇,着力搭建产业平台。近年来,在市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秦都区委、区政府不等不靠,先后采用多种融资渠道建成和完善了秦都科技产业基地的路网框架及电、气、水、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面对渭河以南三个办事处发展规划由省上确定的情况下,区委、区政府及时启动了“三园一区”的建设方案,为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搭建新的发展平台,目前咸阳汽车商贸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食品医药产业园、装备制造园、特色商业街区已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二)深入项目调研,围绕产业做文章。近年来,我区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建成,极大改善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优化了投资环境,但对财政贡献微乎其微,拉动经济也较缓慢。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项目建设新思路,即从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到着眼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从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向争取产业类项目转移,从争取小项目向争取大项目转移,从坐等客来到依托区域内中省市企业延伸产业链与招商引资并举转移,积极围绕工业立区上项目,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上项目,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 - 4 -

村建设;围绕发展循环经济上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围绕城市和城镇化建设上项目,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围绕社会事业上项目,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加大包装宣传,招商引资再掀高潮。近年来,秦都区委、区政府加大对辖区产业园区及资源禀赋的推介,先后组织人员编写宣传资料上万册并制作了相关专题片。同时充分利用我区整合的“三园三区一高新”的独特优势,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包装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前景好、潜力大,拉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50多个,远赴苏、浙、闽、粤以及新疆等地参加各类招商引资推界会20多场次。20xx年至今我区共引进项目439个,合同引进资金715.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25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0个左右。

(四)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齐抓共管促发展。为了充分调动全区上下投身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秦都区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项目管理。一是强化考核,进一步完善了《秦都区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实施细则》,实行重点建设项目月检查季考核半年巡查。根据考核实施细则,每季度对各个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对名列综合考核第一名的项目主管单位发红牌,并奖励2000元,对综合考核最后一名的项目主管单位颁发黑牌并罚款1000元,同时,由区级领导在讲评会上总结经验教训,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二是加大项目督促检查力度,每月由区发展和改革局、两办督察室、考核办现场检查,对进展快的项 - 5 -

目包抓领导、主管单位通报表扬,对进展缓慢的项目包抓领导、主管单位下督办单,掀起你追我赶的项目建设局面;三是年终在全区评出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和优质服务先进个人,进行重奖。在全区形成真抓实干、注重实绩、人人争先的项目建设氛围。

三、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项目建设资金短缺,制约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受近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项目资金投入不足,民间投资渠道不宽,项目靠国债投资受政策的影响较大,靠新的融资方式投建项目还没有真正破题。辖区内除部分骨干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充足外,多数重点项目建设都受到了资金缺乏的制约。部分项目实力不足、自有资金少;有的项目把建设资金放在抵押土地证获得银行贷款上,贷款不到位,项目瘫痪,建设停滞;有的项目以老厂为主,对在建项目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足;更有的项目业主以资金不足和未拿到土地证为借口,圈而不建,等待观望,另有他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因资金问题,迟迟不能开工或竣工,直接影响着区域内项目的落实。

(二)缺乏项目前期经费,项目库储备量不足。由于每一个项目的策划、论证、包装需要一定的资金,而我区到目前还没有专项资金,造成不少部门和乡镇不愿开展或无法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项目建设时效、可行性大打折扣,经常在向上争取和招商引资中错失良机。总体来看,我区项目运作水平还处在较低层次上, - 6 -

特别是能够增加地方财税、能够增强区域经济产业竞争力、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大项目、好项目还比较少,在产业和行业跨度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上兴上项目没有重大突破。

(三)项目法人素质参差不齐,个别项目质量较差。从我们对辖区项目的调查情况来看,辖区个别项目质量较差,主要是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档次较低。有的项目规模小,投资密度小,辐射带动能力差;有的项目实际投入与立项规模不符,甚至相差几倍;有的项目仅是租赁了一处厂房,弄上一些陈旧设备,便号称是投资上千万或几千万的项目,致使重点项目名不副实。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反映出某些项目单位法人代表对项目的重视不够,片面注重项目数量、轻视项目质量以及被动应付的消极态度,制约了重点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整体质量的提高。

(四)土地手续办理缓慢,制约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近年来,由于国家实施了紧缩地根政策,即从20xx年起,国家就开始实行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农用地(耕地)转用总量双重控制,导致建设用地报批难。受土地指标的限制,目前我区上报的新建工业项目,大部分尚未获得土地证,为免受省、市土地部门的稽查,有些项目建设单位因怕受到处罚,觉得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在没有拿到土地证之前不愿开工建设,制约了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几点建议

- 7 -

(一)要提高认识,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首先是要提高认识,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增进“项目就是财源,项目就是后劲”和“只有大项目,才有大发展”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快马加鞭,再掀招商引资的新高潮,再掀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的新高潮,真正把重点项目建设这篇文章做好、做实、做出成效。其次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政府作为推动项目建设的行政主管单位,应在国家投资项目方面积极争取资金,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结合各自职能重点,针对相应上级部门制定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积极包装项目,全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企业作为项目建设的主体,应针对国家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做好各类补助资金、贴息、低息贷款或无息贷款的争取工作,推动我区产业升级。再次是要加大融资力度。特别是当前国家紧缩银根,不断提高存款准备利率金的形势下,根本出路还是在市场融资、提高资金运作水平上下功夫,现实的途径是政银企三方合力共为。一是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以信誉争取银行的资金支持,并利用产业合资合作引资等措施,努力缓解资金压力。二是金融机构要强化“共生共荣、互利互赢”理念,克服惜贷心理,完善信贷服务,推进金融创新,努力缩小存贷差,努力为企业服务。三是健全担保融资体系,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积极启动和利用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对大项目投资、融资、担保的服务力度。 - 8 -

(二)着力解决土地瓶颈制约。首先是要抓长远。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抓住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调整和规划衔接,为长远用地奠定基础;其次是要抓开发。要把土地开发和折抵臵换,作为破解土地制约的主攻方向和第一突破口。继续深入开展闲散土地整治活动,争取一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拓宽用地思路,拓展用地空间;再次是要抓根本。要认真研究吃透上级有关土地政策,围绕“大产业、大基地、大项目”,抓紧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列入国家和省计划盘子,争取上级“戴帽”指标;第四是要抓清理。要对已征未用、已圈未用土地,全面清理,长期只占不用的,要坚决收回。第五是要积极研究政策,利用好政策,寻求增加建设用地途径。最后是要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改造传统工业,提高厂房、厂区的利用率,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之路。

(三)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准备。首先是要及时掌握产业动态。抓好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研究我国目前的产业政策、产业动态,分析产业发展空间。要弄清楚当前全国有哪些产业在流动,哪些产业会流动,尤其要高度关注沿海外向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敏锐地发现商机。其次是要善于策划包装项目。策划项目是招商引资的重要环节。去年以来,我们围绕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成功策划并引进了一批过10亿元的大项目,下一步,我们要抢抓关天规划、西线经济一体化和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机遇,继续围绕装备制造、汽 - 9 -

车配件、食品加工、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做好策划包装,力争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引进一批。三是精心组织推介活动。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将吸引内资的主攻方向瞄准在珠三角、长三角、闽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针对性地组织参加一些重大招商引资活动,进行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和有选择性的定向招商。

(四)深入优化投资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区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做了许多努力,特别是区优化发展环境办公室对重点项目实行挂牌管理,实行重点保护,都收到了很好效果,但从调查中了解的情况看,仍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现阶段政策优惠的吸引力正逐渐弱化,既便有吸引力也仅存在于项目的引进环节。项目一旦建成投产,更关注的是以税赋、规费、治安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平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此,一是狠抓服务到位。要继续和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通过建立健全定期考核和评议制度,对那些承诺不服务,说到做不到的部门及其主要负责人,给予警告、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强力推行集中审批,彻底解决职能部门授权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积极搞好协调服务工作。重点项目所在地的乡镇、办事处,在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的同时,要教育好群众,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与村(居)民之间的各类矛盾,更要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解决好遗留问题,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加大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建议 - 10 -

责成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监督检查活动。通过检查,对破坏发展环境,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借机刁难投资者,失职渎职,严重丧失职业道德,败坏党委、政府形象的极少数干部,坚决予以查处,并公开曝光,绝不姑息迁就。四是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继续深入开展“平安秦都”建设活动,坚持一年四季搞“严打”,露头就打,特别是要严厉打击那些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和各种违法犯罪分子,时刻保持对犯罪分子的高压态势,切实为项目业主和企业保驾护航,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

(五)建立项目长效管理机制。建议成立秦都区项目稽查办,出台《秦都区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和《秦都区项目稽查办法》,从项目的立项至竣工验收、考核奖惩等环节入手,根据中省有关产业政策,从制度上规范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投资效益。一是要立足“突出重点、重点突出和集中力量办重点、办大事”的原则,结合项目的规模大小、科技含量、市场前景、财政贡献、安臵就业等指标,安排重点项目计划,进一步提高和优化重点项目群体的质量和档次,升华重点,避免浪费,集中全力重点抓、抓重点。二是继续完善动态管理机制。为充分发挥项目重点管理效能,建议继续推进和完善重点项目进入、退出制度;对于新引进和新上的好项目、大项目,要及时纳入重点管理范围,对于建设速度慢、效益差、圈而不建的项目,要坚决调出重点管理的范围,并视其情况取消各种优惠 - 11 -

政策和待遇,支持、保护建设大项目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包抓项目制度、督查考核通报制度,建立基层领导包抓项目公示制度,落实包抓责任,定期考核奖惩,做到责任和权利高度统一。健全和完善项目建设激励机制,设立重大项目建设奖励基金,对成功争取项目、完成重大项目建设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重奖,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快速、健康、均衡发展。四是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既要抓好大项目的引进工作,又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投产工作,着力解决重引进、轻建设的问题,使其早运营、早见效。在具体工作中,对建成、投产运营的重点项目要像引进项目工作那样,建立和推行监管制度,强化跟踪服务,真正使重点项目建设带来实效。、

(六)创新机制,提升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一是建立项目决策咨询制度。设立项目建设专家库,成立项目建设研究咨询机构,加强对国际国内市场及技术动态、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进一步理清项目建设的思路、方向和重点。实行重大项目听证制度,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加大项目库建设力度。对项目库中现有的项目进行整理排查,筛选切实可行的项目进行完善,删除可行度不高的,并由业务部门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充实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强化项目主管部门力量,加强对项目的谋划、论证、储备。按照“有专库、有存量、有专人管理、有经费保障”的要求,落实项目前期经费,公开项目库储备信息,建立项目信息网络,加大与上级部门的联系,形成“规划一批、 - 12 -

实施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发展格局,确保每年都有一批足以支撑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熟项目及时付诸实施,彻底改变和扭转项目使用的无序状态和临时拼凑项目的被动局面。四是创新协调服务机制。在民生项目中积极推行“项目代理制”,代理项目单位做好重大项目前期有关手续,缩短办理时限,加快工程进度。健全和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会议制度,实行“项目例会制”,定期召开由区级领导参加的重大项目建设协调会,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升各级各部门服务项目建设的水平。五是进一步完善项目稽查制度。加大对政府投资类项目特备是民生类项目的稽查力度,确保项目建设监管不缺失。六是严格重点项目的税收管理。要按现行税收征管规定,高度重视项目引进、项目建设,把好税收关,确保税收不流失。

(七)夯实产业发展平台。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是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下一阶段,要进一步加大园区建设和招商力度,努力实现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的新突破。开发区作为园区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完善园区工作机制,合理调配人员,集中精力攻坚,切实加快园区建设。要坚持进度和质量两手抓,坚持倒排工期,科学组织施工,确保在年内完成各自的工作目标。县陶瓷产业园要进一步加快拆迁还建和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督促落户的4家企业加快生产线建设进程,确保首条生产线按期投产达效。巴河、兰溪、清泉、团陂等乡镇工业集中区要按照自身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尽快培育一批 - 13 -

有拉动力、牵动性的项目。要进一步加快园区项目的落户进度,对蓝天空分、湖北神韵、瑞基手提袋、佳晶光电、中百物流等在建项目,要加大推进力度。对湖北威风“双两百”技术改造、神峰汽配、德力士机械等前期工作已成熟的项目,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对于跟踪谈的项目,要采取“盯人”战术,加强跟踪联络,帮助客商作好市场预测和项目可行性分析等前期工作,增强客商信心,争取早日签订正式合同。

(八)搞好产业配套。我区国有大中型企业居多,但中小企业为大企业大项目配套能力弱,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配套问题,现有的企业也很可能易地建厂,引来的企业也很有可能留不住。我区要按照 “小企业、大产业;小产品、大市场;小规模、大协作;小区域、大发展”的思路,加快扶持具备产业带动规模和有产业关联效应的大企业,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关联度和竞争力,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作者系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 1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