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

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

1、研究儿童心理必须遵循的原则是__客观性____ 、 ___发展性____ 、___教育性____。

2、新生儿最基本的无条件反射是_无条件食物反射、无条件防御反射、无条件定向反射___

3、学前儿童掌握实物概念的特点是以___低层次概念____为主,以___具体特征____为主。

4、感觉既是一种__生理____现象,又是一种___心理____现象。

5、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__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新要求使儿童产生的新需要与儿童自身现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__

6、3---6岁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之一是__无意注意___占优势,_有意注意________逐渐发展。

7、对儿童心理的研究分为___横断研究____ 和 __纵向研究______两大类型。

8、幼儿真正掌握数概念包括三层含义,即_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掌握数的顺序,能进行数的组成和分解__

9、学前儿童语言的发展表现在____语音,词汇,句子,言语表达,内部言语的产生___

10、广义的学前期是指__0—6、7岁_____。

11、个体发展中发生和成熟最早的心理过程是_感知觉_______。

12、婴儿视觉集中现象在出生后__2____ 个月时表现比较明显和频繁,此时婴儿的视线能够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称为___移视____,____3__个月时能追随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称为__追视_____

13、儿童心理实验分为____实验室实验、自然实验 、教育心理实验_ 三种。

14、幼儿掌握的概念大致上可以分为____ 实物观念、社会概念、数概念 、抽象概念___

1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_遗传和生理发展、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儿童自身和实践活动__。

16、皮亚杰把儿童心理的发展划分为__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__ 四个阶段。

二、判断题

1、人类的各种心理活动都是在学前期开始发生的。正确。

2、根据一两次观察结果就可以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错误。儿童的心理总是在其活动中表现出来,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必须观察她们的活动,但一两次对儿童活动的观察,会使儿童的心理表现受到外在因素的一些影响,使其不能真实地表现其心理活动,所以一两次不能确定一个儿童的心理表现。

3、成人的抚养方式和教育在儿童性格的最初形成中有决定性意义。对

4、前幼儿期是儿童想象最为活跃的时期。错,前幼儿期改为幼儿期

幼儿网

5、幼儿出声的自言自语不属于内部言语。错,不属于改为属于

6、婴儿期普遍存在记忆缺失现象。正确。一种观点认为,婴儿期记忆缺失与婴儿大脑额叶发展有关,大脑额叶发育成熟要到学龄初期才能完成;另一种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与婴儿对信息进行编码的方式有关,婴儿编码的方式与以后在各阶段中对信息的提取方式不相匹配而造成的。

7、个体心理发展总是呈现出连续性。正确。每个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既没有一个绝对的起点,也没有一个绝对的终点,每一个心理过程的进步,总是在先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发展是有机的、必然的、不是外加的、偶然的,发展的连续性体现着发展的总趋势。

8、新生儿是软弱无能的、消极被动的生物个体。不正确。近期的研究用传统和创新的方法对新生儿和婴儿的各种能力进行了测定,现代科学手段揭示了婴儿内心的奥秘,说明人的感觉从新生儿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就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了。

9、儿童最乐意与自己的同伴进行交往。正确。儿童与自己的同伴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处于相似的水平,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互惠的。

10、儿童的记忆比成人好。不正确。虽然儿童容易记住某种东西,但总体指标并不都比成人高,儿童记忆的稳定性、持久性、完整性、再现的合理性都比成人弱,儿童对记忆策略的应用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三、解释名词

1、关键期:指儿童心理获得显著而又迅速发展的时期,错过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就难以弥补。

2、积极言语: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运用的言语。

3、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4、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情境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引起儿童心理发生变化,以此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5、情绪记忆:就是对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6、习惯化:衡量儿童记忆是否发生的指标之一,指儿童对刺激物的注意减退现象。

7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变化,作出详细纪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方法。 8平衡化:皮亚杰提出的概念,皮亚杰认为平衡化首先是一个过程,而且是一个积极主动地过程。是指对同化和顺化两种作用的的平衡。

9儿童社会化:是儿童在一定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的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10、延迟模仿:1岁半至2岁的儿童,常常出现并非当时的模仿,而是过了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出现模仿行为,这就叫延迟模仿。

11、二因素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代表有“相乘说”“合并原则”等

12、运动记忆:指儿童对自己的活动或动作的记忆。

13、纵向研究:以一个或一组儿童为对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方法。优点是能够发现个体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和速度,缺点是费时、费力。

14、遗传决定论:影响人心理发展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有遗传决定的,代表认为霍尔。

四、回答问题

1、学前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1)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人类特有的心理活动,感知、记忆、注意、想象、思维、语言、情感、意志、个性等都是在人生的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研究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2、试论早期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及意义

(1)依恋促进了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密性和联结性;

(2)依恋对象能给婴儿提供安全感;

(3)安全的依恋有助于儿童积极探索能力的发展;

(4)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影响到儿童的同伴关系。

3、学前儿童的具体形象思维有哪些派生的特点?答:(1)经验性: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维(2)拟人性: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去思考;(3)表面性:指思维只根据接触到的

表面现象进行;(4)片面性: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维;(5)固定性:指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6)近视性:思考时只看到事物的眼前,不考虑事情的后果。

4、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答:(1)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2)对每一特点作适当解释给2--3分,一般解释给1分,不解释不给分。

5、简述前幼儿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答(1)知道自己的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2)能将自己和自己的动作以及动作的结果区分开。(3)能将自己的名字与自己的身体联系起来,能进行简单的自我评价

6、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点?答:①以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开始发展; ②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③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④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的方法逐渐发展;

7、分析影响学前儿童注意力缺失的主要原因。并谈谈矫治对策。答:(一)原因: ①生理上,大脑皮层抑制机能发育不完全、迟缓、或其它发育不良;②疲倦,因睡眠不足、活动过度等;③无关刺激的干扰;④对活动或学习内容不感兴趣;⑤教师的教学方法不灵活,幼儿不喜欢等(二)对策:①作生理上的检查,必要时进行治疗;② 保证足够的睡眠和适度的活动;③尽量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④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与内容;⑤教师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8、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答:①直觉行动性思维: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前幼儿期属于这种思维;②具体形象性思维: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思维,使幼儿期典型的思维特点;③ 抽象逻辑性思维: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通过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9、学前儿童有哪几种基本情绪?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良好情绪?答:(答出以上方法中的任何三种就给5分)。(1)学前儿童的三种基本情绪是:哭、笑和恐惧 。培养: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家庭、幼儿园(1)保持和谐的气氛:(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2、成人的情绪控制(1)、给与孩子正确的情绪示范。(2)、成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教师,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丢在教室外,不要对着幼儿发火,要善于关心孩子,发现其优点。(3)、教师要理智的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10、怎样看待2---3岁儿童的第一反抗期?答:(1)2—3岁儿童的第一反抗期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时期,成人不必紧张或者大惊小怪。(2)成人要看到该时期儿童的能力。为他们提供身心发展的机会;(3)当儿童不服从成人的要求时,要冷静对待,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在教育。

 

第二篇:幼儿良好心理的培养

幼儿良好心理的培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