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总结

目 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案例1 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

案例2 缘何首推马克思

案例3 让马克思主义活起来

案例4 直击巴黎“国际马克思大会”

案例5 马克思在21世纪

案例6 真理之树长青

案例7 一以贯之的态度

案例8 一个永恒的“幽灵”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案例1 智破人骨教堂迷案

案例2 发现X1835

案例3 从“逻辑先在性”看哲学唯心主义 案例4 从“时间先在性”看旧唯物主义 案例5 喜为人母的“猪孩”

案例6 被拴住的童年

案例7 “我追不上乌龟”

案例8 摩尔根与近代的“古代社会”

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案例9 引狼入园之后

案例10 十粒杏仁和一罐大米

案例11 追问铜锣湾

案例12 做中国猫,抓中国鼠

案例13 爱过了头就是毁灭

案例14 尽力而为还不够

案例15 试一下把自己的生命折叠51次 案例16 采铜于山与买旧钱充铸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案例17 被埋地下21天

案例18 猴子敲不出《莎士比亚全集》 案例19 跳蚤人生

案例20 居里夫人与镭一百年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案例1 中子的发现

案例2 亚马孙的“魔鬼花园”

案例3 瓶瓶罐罐与木桶

案例4 非法入境的婴儿

案例5 从牛痘到抗生素

案例6 科学有多大——法布尔的一次顿悟 案例7 “大陆漂移说”的启示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案例8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

案例9 波义耳定律错了吗?

案例10 封锁了百年的科学猜测

案例11 扶正比萨斜塔

案例12 韩国版“神话”的破灭

案例13 中国出了个“黄禹锡”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案例14 “天下第一村”

案例15 “一问三不知”

案例16 粮仓“满仓”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案例1 屏幕上的“皇帝热”应当降温

案例2 局长的名字

案例3 “颜色革命”不颜色

案例4 专业协会:引领农民闯市场

案例5 安然丑闻:美国版本的“裙带资本主义” 案例6 “非公经济36条”横空出世

案例7 走上康庄大道

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案例8 “中国改革第一村”

案例9 江苏“四小龙”腾飞探秘

案例10 2005:中关村现象

案例11 毁灭:锋利的双刃剑

案例12 爱因斯坦给人类的忠告

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案例13 从酒商之子到“欧洲之父”

案例14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案例15 纵谈伟人一生功过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案例1 新航路的开辟与地理大发现

案例2 “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案例3 平板电视价格下降背后的秘密

案例4 国外的铁路老总为何在火车厕所里用餐

案例5 羊皮换陶罐的故事

案例6 备受关注的新兴“利润链”

第二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案例7 皮尔发财梦的破灭

案例8 “新资本”

案例9 狼一般地贪求剩余劳动

案例10 生产流水线和5美元工作日

案例11 “流程再造”的神奇

案例12 重复建设何时休?

案例13 泡沫沫破引发经济衰退——重温1929年美国股灾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案例14 “卡特里娜”飓风引发美国政治风暴

案例15 西方民主制度与谎言

案例16 美国大选:永远猜不透

案例17 美国人权记录

案例18 阿兰·德龙当众焚烧好莱坞电影拷贝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案例1 火药托拉斯的霸气

案例2 离奇的微软垄断案

案例3 “如果他们打喷嚏,美国绝对会感冒”

案例4 美国科研背后的“政府之手”

案例5 谁摘走了“尤科斯”王冠上的明珠?

案例6 观美国宏观经济调节

案例7 1+1>2

案例8 谁为经济全球化买单?

案例9 中海油“天价”收购缘何未果?

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案例10 丰田生产方式

案例11 二战后的五次经济危机

案例12 近年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罢工一览

案例13 一外国学者眼中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案例14 从意识形态的角度看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案例1 三个空想家的声音

案例2 交锋

第二节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

案例3 警钟长鸣

案例4 风风雨雨“柏林墙”

案例5 独辟蹊径毛泽东

案例6 “布拉格之春”

案例7 聚焦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案例8 前程艰险依然笑着走

案例9 从数字看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现状

案例10 摩尔多瓦:重新崛起的“红色政权”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案例11 月薪26美元的共 产 党领袖

案例12 波澜壮阔的行程 大浪淘沙的选择

案例13 锐意革新的越南共 产 党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

案例1 马克思主义与乌托邦主义

案例2 方法论:空想社会主义的致命伤

第二节 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案例3 西方出现“马克思热”——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

第三节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案例4 天堂与人本:重解共产主义

案例1:远未成为历史的马克思

镜头一: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

《光明日报》19xx年12月30日载: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最近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

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卡尔﹒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分别高于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马克思(1818-1883)于1848年与恩格斯一道发表了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 产 党宣言》,并于1867年出版了他的不朽巨著《资本论》的第一卷。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共 产 党宣言》迄今已用200多种语言出版,是全球公认的“传播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

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 产 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的是爱因斯坦。

镜头二:马克思被德国民众评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20xx年9月,德国德意志电视二台进行了一项为期三个月名为“最伟大的德国人”的调查。前东德地区大都将选票投给了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卡尔﹒马克思,而人口占据多数的前西德地区则主要将选票投给了二战后西德的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11月28日公布的最终的投票结果是:西德战后第一位总理康拉德﹒阿登纳位居第一,1517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者、德国基督教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位居第二,位居第三的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奠基人、《共 产 党宣言》的作者卡尔﹒马克思。前3名的得票总数为:阿登纳57万,马丁﹒路德52万,马克思50万。

二战结束后,德国饱经世界大战硝烟的洗礼,沦为战败国,百废待兴。阿登纳带领德国人民摆脱了纳粹的统治,走出了二战的阴影,并创造了二战后复苏的“经济奇迹”。因此,阿登纳在德国民众中享有崇高的声望。

在投票的人看来,追求自由、公平社会的卡尔﹒马克思是最应受到敬仰的,有朝一日,他将成为最伟大的德国人!马克思在东部的五个州获得了40%的投票,但在西部只获得了3%的投票,差距十分悬殊。

此次评选得到了德国民众的热烈响应,参加评选的人数达到330万,候选人也多达1300位。德国民众先是从这1300位候选人中选出了10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

然后从中评选出了10名最伟大的德国人,除了前面提到的三位外,另外七位是被纳粹屠杀的反希特勒战士索菲。斯谷尔和汉斯﹒斯谷尔、著名音乐家巴赫、发明西方印刷术的约翰斯纳。古腾堡、“铁血首相”俾斯麦、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镜头三:马克思被英国媒体评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

20xx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广播四频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栏目就“谁是现今英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哲学家?”展开调查。经过一个月的评选,7月14日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著有《共 产 党宣言》和《资本论》的伟大共 产 党人先驱、共产主义理论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卡尔﹒马克思最终以27.93%的得票率脱颖而出,被评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而排在第二位的是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姆,他的得票率为12.67%,以6.8%得票率位居第三位的则是伟大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更是望尘莫及,黑格尔甚至没有进入前20名。

这次选举共有3.4万人投票,能够进入“十大”的全部都是西方哲学家。生于20世纪的“十大哲学家”,只有哲学家兼数理逻辑学家维特根施坦,以及提出可否定原理的英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哲学家波普尔。数学家兼逻辑学家罗素,以及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沙特在一个月前的初选虽然能够进人“二十大”,但最终未能在“十大”排行榜中占有一个席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BBC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过程中,英国《经济学家》杂$曾经号召其读者把马克思从候选名单上拉下,希望读者选休谟。《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已经过时了,而资本主义是有效的,等等。但英国公众得出了自己的决断。很多人认为今天世界各处发生的一切并不能否定马克思,只能证实他写的內容。

马克思能够在英国这样一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这么受欢迎,让发起这个评选的栏目主持人梅尔文﹒布拉格都深感吃惊。他认为:马克思似乎对全世界人的主要问题都给出了答案,他当选为最伟大哲学家有诸多因素,但是能够解释一切的理论是他夺冠的最重要原因。

思考讨论

1.人类社会过去1000年的历史画卷中,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在历次评选中高居榜首?

2.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最伟大的哲学家”,给我们什么启示?

案例点评

这是一个复合型案例,择取了令全世界马克思主义者欢欣鼓舞的三个历史性镜头,既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巨大力量和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又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

马克思以绝对优势先后被评为“千年风云人物”、“最伟大的德国人”和“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不仅仅是对马克思所创造的学说和理论体系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其历史和现实政治意义的评价;尽管马克思逝世100多年来人类社会曾出现过形形色色“美妙的主义”,但绝大部分都如同倏聚倏散的过眼烟云,惟有马克思主义独树一帜,具有最强劲的生命力;尽管马克思逝世l00多年来资产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但是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理解和说明;尽管100多年来不断有人诅咒和诋毁马克思,但从来没有人能够阻止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从来没有什么思想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掌握亿万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成为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

这些评选活动还启示我们,必须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科学内涵,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马克思的伟大学说是“源头活水”,只有根植于马克思博大精深的伟大学说中汲取营养,慎思之、笃行之,才能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择取了三个历史性的画面,既展现了伟人马克思个人及其学说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又说明马克思主义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今时代仍然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案例可用于绪论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较为典型,建议作为教学引导篇,重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案例事实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

(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案例2:缘何首推马克思

20世纪末的l999年,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们发起,就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学人”(亦有译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或“千年第一伟人”的)这一命题进行了校内的征询、推选。投票结果是马克思位居第一,而似乎早已被习惯公认第一的爱因斯坦却屈居第二。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一个月下来,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从互联网的分布和覆盖密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这次BBC网上投票结果,主要是反映了西方知识界、思想界精英层的评价和判断。但是,这个让我们很多“东方”人“匪夷所思”的事实和消息,却正印合了我近十多年来观察、思考的种种内心所得,内心所悟。

1986-19xx年,我以《科技导报》副主编身份常驻美国波士顿。这里是美国哈佛、MIT等诸多著名学府的聚集地。其间,这些一流大学不时有各种学派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学会的活动公告。当时我就有一种内心的震动一一马克思在西方,特别是在学界、思想界,不仅未因其曾向西方社会宣布“可怖”的“幽灵”而被“拒而远之”,相反,他始终被尊为一位大思想家。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一直被关注,被研读,被研讨。可以说,西方学界、思想界对人类思想、人类文明的那种无偏见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给我以震动。由此,我开始思索西方思想界何以如此看重、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缘由。

如何认识“当今世界”,把握当今的“天下大势”?

马克思一生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一生追求人类的理想社会目标,并留下了鸿篇巨制。他的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条:(1)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的极大丰富;(2)社会每一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公平、公正;(3)社会每一个成员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上的全人类的解放。至于如何最终衡量、检验或标识这些目标是否实现了,马克思也提出三条检验标准,这就是:(1)是否消灭了城乡差别;(2)是否消灭了工农差别;(3)是否消灭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的差别。马克思还以自己学说的科学性为依据充满信心地预言,构成上述理想的社会主义因素,将首先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大量涌现。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环顾世界,放眼全球时,不禁要对马克思当年关于理想目标描述的实质性、概括性,以及他预言的科学性、准确性而惊叹不已。因为,任何一个领略了马克思的理想实质内涵的人,任何一个尊重客观事实,又遵循科学理性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这些发达国家、社会,在它们各自的主流方面,确实是大大趋向、接近了马克思理想目标。一百多年后,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确实普遍在这些最发达的国家、地区的社会中大量涌现了。在这里,马克思的伟大,完全不是靠信念、信仰,更不是靠空洞的教条说教来征服人的,而是靠历史演化、客观事实,靠经过检验的科学性让人信服、敬佩的。我想,这是不是也是人类社会在20世纪近百年的种种大实践、大对比之后,在20世纪末几乎全球一致,毅然重新选择“市场经济”作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模式的根本性缘由之一呢?

发达国家、社会何以会趋向、接近了马克思的目标呢?

这个问题还需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病根的剖析、判断和“治病”对策说起。马克思在《共 产 党宣言》里庄严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病根在于它的生产不断社会化,而资本却不断地高度私人垄断化。正是对这个“病人膏肓”诊断的据实性、深刻性和科学性,使得身处这种现实险境中的西方经济学界、社会学界不得不严肃地看待马克思的这个“警世忠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人木三分的判断,震撼了一切有科学理性的人们的良知和心灵。

马克思当年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根本病害,不仅有诊断,也有针对性的治世方剂。“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社会失业保障制”,正是马克思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致命病根提出的一剂“内科疗法”的药方。当然马克思也提出过“外科手术”的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府,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等“一次性了断”的设想。其实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就像其他一切科学领

域的科学家一样,马克思作为一个社会学、经济学界的科学家、思想家,就他面对的课题,提出种种不同的解决方案、方略,是很自然的。

到了20世纪上半叶,美国爆发了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马克思关于“幽灵”的警告和预言,关于生产高度社会化,而资本高度私人垄断化的总病根的诊断,一下子变成了笼罩西方社会的现实。在一片惊恐绝望中,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自由资本主义”的经济理论和主张,被罗斯福总统采纳。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罗斯福新政中,影响最深、最远、最有根本效应的干预对策,就是把马克思的“高额累进所得税制”、“高额累进遗产税制”和“社会失业保障制”通过立法程序,变成了可操作、可执行、可运行的法律法规。无怪乎,罗斯福施行新政之初,受到大垄断家族财团的强烈反抗和攻击,公开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是“共产主义代理人”。时至今日,当年靠马克思“三大良方”法律化疗治几十年下来的结果,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不仅是北美,还包括北欧、西欧、大洋洲等资本主义社会,也纷纷推行马克思的“三大良方”)不仅生产更加高度社会化了,而且一个个著名的家族垄断财团,从美国的洛克菲勒到德国的西门子都历史性地萎缩、消失了。在美国,如今,2.75亿人口中的60%,均为持股股民。这实际上的含义是:除去非成年人口外,几乎所有社会成员人人持股。可以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及政治家中有远见的智者,“活学活用”了马克思的救世良方,终于使当今的资本主义不仅消除了垂死的迹象,反倒活力四溢,生机勃然,甚至大面积、大范围地出现了社会主义实质因素的成长。西方思想界如此一致地把马克思推举为“千年第一伟人”时,在他们内心涌动的思索、理性和真诚中,难道不正衬映着这一大段历史的反差和历史的实证吗?

马克思的理念:当今世界文明发展主潮的汇流点

当前,国内外对马克思,对马克思理论、理想目标存在两种极端的态度和思潮。一种是鉴于20世纪大半个世纪社会主义实践(实际上是教条式、主观式的社会实践)的不大成功,而主张完全放弃马克思的理念和理想;另一种则认为马克思百年前所说的一切论断,皆为革命经典,不得怀疑,不得更改,只认“经典”,不认社会历史实践的沧桑,也不认当前的鲜活现实。我认为,这两种极端倾向,都是未从历史实践的全局、社会演化的最本质层面观察问题、判断问题的结果。

如果我们真正能从实质上看问题的话,那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致命病根的诊断和“幽灵式”的警言,以及相应的疗治对策,不是都被社会实践、历史演进所检验、所证明了吗?而且其中许多预言,已变成了现实的理性社会形态,成了有长远意

义的一种方向引导。

当然,马克思主义要保持活力,保持生命力,就必须与时俱进。不扬弃,不代谢,就难以有突破,难以有新的位置和空间。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种种观点、观念、设想,乃至方案、方略,就需要今人据实践检验的结果来重新判断,重新取舍,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在市场条件下的资本、资本积累、资本家和“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的实质含义,进而更新一些观念和意识。 思考讨论

1.人类社会过去的1000年,曾出现过灿若繁星般的思想大师,为什么惟有马克思能够独占鳌头、一举夺魁呢?西方思想界如此看重,如此敬重马克思的深层缘由到底是什么?

2.案例作者从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的理想目标及其实现的维度阐述了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深层缘由。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案例点评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情况下,马克思出人意料地被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千年第一伟人”,结果不能不令人深思。本案例立足于马克思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及其实现的维度,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不容置疑的逻辑深入系统地分析了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尤其是怎么样趋向接近于马克思150多年前所预言的理想目标的。虽为一家之言,但持论公允客观,论说严谨缜密,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同时,马克思被公认公举为“千年第一人”背后的历史实践、世界演化的事实也告诉我们,正是马克思思想深邃的科学洞察力和预见性深深吸引了全世界千千万万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人们。 当然,马克思并没有穷尽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是开辟了真理之路。无论怎样,马克思一生的科学探索成就都是巨大的。马克思已经在伦敦海格特公墓的绿茵中长眠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假如马克思从长眠中醒来,他定会热烈欢迎和严肃正视这些新变化。他会欣慰地看到,历史前进了,他的理论也发展了。他同样会欣慰地看到,无论现实怎样发展变化,他当年经过艰辛努力揭示的历史必然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无论任何时候,他都会充满信心地预言:资本主义必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共产主义定然会成为人类灿烂的未来。在他开拓的真理之路上,他的学说将会随着历史和时代一同前进。

过去的千年属于马克思,新的千年仍将属于马克思!

教学建议

1.本案例的教学目的和用途

本案例从马克思关于人类理想社会的实质性目标及其实现的维度阐述了马克思被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深层缘由。通过本案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理解,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本案例可用于绪论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部分的辅助教学,或用于该部分课程内容的考核。

2.本案例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案例仅仅是一家之言,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探讨马克思被西方主流媒体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缘由,以及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意蕴。

(资料来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