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实习报告

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桂林实习

一、实习目的:

通过三年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我们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知识理论体系,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了能将课堂学习成果充分运用于实践,将理论扩展延伸至现实生活,从而检验理论认识的正确性。指导老师组织了这一次的桂林实习。

二、实习概况:

20xx年10月18日,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上午9点从北门坐车出发,前往我们实习的目的地—广西桂林。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的教学实习的内容,于10月23日返回学校。

三、实习内容:

1、桂林市概况

桂林市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也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位居中国的东南部。全市辖象山、秀峰、叠彩、七星、雁山五个城区和阳朔、临桂、灵川、兴安、全州、资源、 灌阳、龙胜、永福、平乐、恭城、荔蒲12个县,拥有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两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7809平方公里,总人口476万人。其中有壮族、瑶族、回族、苗族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73.47万。

地理位置: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湘桂走廊南端。东北与湖南相邻。湘桂铁路与漓江纵贯,在建的贵广高速铁路横穿全境,有 321 、322 、323三条国道穿过。东经109°36′至1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市、来宾市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

地形特点: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台地。桂林为典型的岩溶地貌,两侧高,中部低,处在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喀斯特(岩溶)盆地中。

气候条件:桂林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短,四季分明且雨热基本同季,气候条件十分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9.3℃。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9℃。年平均无霜期309天,年平均降雨量1949.5毫米。

土壤资源: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矿产资源:桂林矿产资源丰富,矿种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钽、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石、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探明有一定储量的有30多种,在广西位于全国前列的36种矿产中,桂林占17种,其中大理石、花岗石、石灰石、滑石分布广,储量大,品质优,易开采,前景广阔。

动物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 1593 种,隶属 60 目 295 科。陆栖脊椎动物有 400 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 144 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

植物资源:桂林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桂林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美食文化:桂林的吃在全国可是有口皆碑的,地方风味独具特色,集酸辣的湘菜和清淡的粤菜风味于一体,桂林人的家常小炒受湘菜影响比较大,几乎餐餐离不开酸辣,餐馆自然也以适应桂林人的口味为首选。当然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餐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淮扬菜、闽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广西少数民族风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气候。时尚餐饮也在桂林悄然兴起,正宗的西餐、中式简餐,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此外,民间手工制作的马蹄糕、板栗粽等也颇受欢迎。十二县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产荔蒲芋制作的扣肉、阳朔的啤酒鱼和灵川狗肉等。“桂林三宝”是指桂林享誉海内外的三种制品,即辣椒酱、豆腐乳、三花酒。有“桂林四宝”的说法,即在“桂林三宝”的基础上加西瓜霜。

2、行程

时间:20xx年10月18日

地点:桂林尧山

昨日的一路舟车劳顿经过一夜休整之后瞬间满血复活。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第一站便是桂林尧山。

尧山位于桂林市东郊,距市中心8公里,主峰海拔909.3米,相对高度760米,是桂林市最高的山峰。因周唐时在山上建有尧帝庙而得名。尧山风景区是国家首批4A级旅游风景区和桂林市首批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是广西自治区级青年文明号单位。山势大致南北延伸,高大雄浑,状如伏牛,俗名牛山。

尧山山体断层自两亿年前的印支运动,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及2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尧山不断地推向高处,成为桂林群山的最高峰。远云16~8亿年前,尧山原为海底,约在4亿年前的广西运动抬升为陆地,其后又降为浅海, 3.6亿年前再由砂岩与页岩组成,经亿万年来, 以物理风化为主,岩体缓慢地破坏,形成平缓的“土山”,至今表层的碎屑堆积物仍留存在山坡与山麓。

出于实习需要,我们选择从小路爬上尧山,一面观察尧山地质地貌以及植被特色,一面欣赏自然风景。

从小路上山是及其艰辛的。一条狭窄的山石路沿着山体陡直向上,没有任何人工措施,几乎由人们踏出来。山体大体成60度,没有盘旋曲折的弯弯绕绕,

一眼便可望到高处。初登100-200米觉得毫无压力,行至300-400米左右,忽觉额头冒汗,双腿已不听使唤,接着往上便只能手脚并用。踏着碎石,攀着岩壁,一步一步,顿感漫长。然而,并不敢懈怠。回头望,小小的山路已埋没在林灌之间,黄土岩石隐约浮现,60度的斜坡,一个不小心,便可要你好看。越往上爬,越觉艰难。双眼是莫不敢偏离前方,盯着脚下,才可确保无恙。

约莫2个小时的艰辛,才终于登顶,视野顿时开阔。举目远望,方才发现其山体奇特之处。不似张家界群山依依,状如屏障。桂林之山多独立成风,在广阔的平原大地上,忽而耸立。即使两山之间也保持着令人神往的距离,形如雨后春笋,颇为奇妙。

至于上了山,便免不了要下山。

在山的另一面,是一条大道。一行人结伴沿着山体盘旋的马路,有说有笑穿越十来公里的路程回到了集合地点——靖江王陵。

很快便踏上了返程的车,没有分享沿途喜悦的欢笑声。每个人都静静躺着,大抵是入梦去,也便与尧山再次来个约会罢了。

时间:20xx年10月19日

地点:桂林植物园

是日,桂林植物园。

桂林植物园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桂林植物研究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雁山镇。桂林植物园始建于19xx年,占地73公顷,是中国科学院领导建立的植物园之一,也是我国建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植物园之一。

园内现已引种植物近3000种,其中包括迁地保护的国家珍稀濒危植物近300种,被誉为“壮乡植物王国”,重点植物都挂有标牌,介绍植物的名称、产地、科属和用途等。桂林植物园现已成为我国较大的植物迁地保护基地,并将在今后的几年内再引种2000种,使园内的植物种类达到5000种以上。

在研究所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下,我们参观了植物标本园、奇珍植物精品园、濒危植物园、杜鹃园、桂花园、棕榈苏铁区以及花卉园艺中心和经济植物区等。众多奇形怪状的植物让人大饱眼福。

其中最令人好奇的莫过于广西特有植物了,许多事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仅广西有。广西植物资源丰富,特有植物就达860多种,大多分布范围狭窄,生境特殊,资源量少。国内特有植物近300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科研、经济、观赏价值,如苦苣苔类、秋海棠类、金花茶类和蜘蛛抱蛋类等植物。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广西一草一木也便是其特有气候及山水条件下的产物。丰沛的降水以及充足的光照为一切自然生命提供了不竭生长的动力,也就形成了这色彩缤纷的生态景观,这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造物者的恩泽。

时间:20xx年10月20日

地点:桂林—漓江—阳朔

常言道:桂林山水甲天下。天下之人莫不知,继而神往已久。而后者又有一言曰:阳朔山水甲桂林。这便让此番前来游赏之人,有了更为具体的去处。

而我也有幸成为这其中一员。

以桂林市为中心,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在前人眼中,以漓江风光和溶洞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

晨起过后约莫九点多,我们承上竹筏,投身漓江,沿着这“四绝”一路南下阳朔。

虽至深秋,在桂林却丝毫感受不到凉意。乘着小舟沿漓江而下,身处这山水之间,我竟有种返璞归真之感。江水虽不是清澈见底,但其深邃的绿意也令人为之惊叹。不是初春时节,迎着和煦的阳光,也有一种春的暖意。丰盈的江水微微翻滚,似乎要将游人的心都填满。时曲时直,忽缓忽急,时而风平浪静,时而银花飞溅。身处其上,心都随之荡漾。两岸奇峰异石,亦令人如痴如醉。青山叠翠,绿意盎然,各个山头,独立成峦,并非连绵似屏障,偏如遗世隐残林。日光穿透山头,洒于江水之上,倒映出的群山藏头露尾,似有一争高下之态。群山错落有致,相互独立,实则隐隐相牵。奇形怪状,形象万千,比拟无穷。

清风徐来,令人神清气爽。独立舟头,不由想起东坡居士游于赤壁,“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置身山水,同有悠然淡雅之兴,也愿能超凡而出众。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间,奇绝佳才之乐。愿江水洗涤荡尽浮躁的心尘,愿山川抚绝染尽空虚的灵魂,赋予灵性与庄重。

时间:20xx年10月21日

地点:阳朔—图腾古道—聚龙潭

阳朔第一日,骑行至图腾古道与聚龙潭——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从阳朔沿十里画廊骑行大约半个小时,便到达位于中间部分的图腾古道。 图腾古道位于阳朔著名的“十里画廊”中的位置。距离桂林不算远,景区展出的有石器、陶器、自然图腾柱、古老的弓弩、让人听不懂念念有词充满野性诱惑的肢体语言等原始生活场景,再现了12000---7000年前桂林先民居住、生活、宗教、狩猎和甑皮文化的历史风貌。

在等待了半个小时之后,剧场里开始实景表演。想起之前在张家界天门山下看过的大型实景剧《天门狐仙》,以天门山为背景创造的逼真的舞台情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而其紧凑的剧情也让人心弦紧扣,我想再也难有所谓的情景表演超越了吧。确实也是如此。图腾古道亦是打出实景表演的口号,但却无法给我们任何惊喜。一方面舞台效果没有任何亮眼之处,剧情时断时连,毫无章法;另一方面表演中也极少看出当地的自然人文特色,反倒是夹杂着许多时下流行的摇滚、说唱类舞台音乐元素,让人觉得不伦不类。花100多观看这个表演,着实不值。之后进入古道内,感受当地古老先住民的人文风情,亦无太多欣喜之处。所谓的甑皮岩文化,在我看来,也不过是一些似曾相识的风俗习惯,更为显著的是充满商业气息的过程,令人提不起兴致。

短暂的休整之后,我们继续骑行至聚龙潭,感受岩洞的奇美。

来到聚龙潭之后,我们跟随导游一路进入岩洞,由于保护性开发,并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高度结合为构思,别于其他岩洞,颇具特色。我们从一个洞口坐船进入岩洞。初入之时,顿感微凉,眼前一片阴暗,只听得船夫撑杆打水之声;

再入则忽而明亮,眼前已然别有洞天,钟乳石塑造出一系列奇异的形象让人啧啧称奇,有“杨贵妃仙浴”、“海上明月”、“水晶龙宫”等。听导游介绍这些景象的形成一方面是该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经过各种物理化学反应;另一方面也经过了后来人工的雕琢与修饰。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的同时,也为人类的智慧所折服。

游览完毕之后,我们便又骑车沿着十里画廊,欣赏着阳朔的山水,一路回到了阳朔。

时间:205年10月22日

地点:阳朔西街

魅力西街,别样风情。

在阳朔的最后一晚,也接近旅程的尾声。一行人慕名前往西街。

西街被戏称洋人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阳朔西街又被戏称洋人街。不到1公里的阳朔西街,由石板砌成,呈弯曲的S形。街上摆满了各种旅游纪念品。西街是外国人在中国最密集的一条街,每年来这里居住休闲游的外国人相当于这里常住人口的三倍。西街是全中国最大的外语角,其涉外婚姻比例之高为全中国之最。为此,旅游界专家、学者称之为“中国旅游业中的阳朔现象”,中国的“地球村”。

夜晚一行人游荡于西街。全长517米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水泄不通。游人摩肩接踵,好不热闹。街道两旁全是商铺,饭店、酒吧、小吃店、餐馆等,几乎都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所有招牌都是中英文对照。路上绝大多数都是外国友人,街边小吃摊上、餐厅里几乎坐满了外国友人,或静坐欣赏美景,或悠闲品尝美食,或谈笑风生,好不快活。

街两旁的建筑大多还是南方建筑的小家碧玉风格,保留了较多的历史气息,许多小店搭配众多西式风格的装饰,又极其富有异域情调。人文景观的交织、中西文化的融合更显西街的独特魅力风情。

四、结语

通过在桂林五天的实习,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一定的认识。

(1)从其先天条件看,桂林市拥有极佳的区位环境以及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加之与城市整体规划的完美结合,市区众多山峰不仅没有对城市整体形象造成影响,反而成为了桂林市的一大特色。

(2)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桂林市整体上还比较滞后,除了旅游业相对发达,市区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缺乏,乱象丛生。城市治安混乱,环境脏乱,火车站附近到处可见提供低俗服务的场所,这都不利于城市整体形象的提高。对于其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也极其不利。相反,阳朔的建设情况则比较可观。

(3)桂林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有其特色,所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盛誉是有其主观性的一面的。如果不能重视对环境保护,为了经济发展而一味开发,恐盛名难再。

此外,通过这次野外实践,一方面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让我明白许多东西从书本上和别人口中得到的并不一定是绝对的,只有自己亲身体

会才能形成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与看法。

 

第二篇:桂林市大河乡地质测绘报告

生产实习报告 (桂林市大河测区地质测绘报告)

目 录

序言????????????????????????????????????

1测区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1.1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1.2气象特征???????????????????????????????

1.3水文特征???????????????????????????????

2 测区的地质概况??????????????????????????????

2.1地层岩性???????????????????????????????

2.2地质构造???????????????????????????????

3 测区的水文地质特征????????????????????????????

3.1含水层与隔水层????????????????????????????

3.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

3.3地下水的埋藏特征???????????????????????????

3.4地下水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3.5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4 测区工程地质特征?????????????????????????????

4.1测区工程地质分区???????????????????????????

4.2分区工程地质评价???????????????????????????

5 结束语??????????????????????????????????

1

序 言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生产实习是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水工)的一项重要的生产实践课环节,让三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加以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对专业的应用性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本专业的应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为我们即将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实习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工作方法为出发点,进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实践教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因此于9月13日开始进行此次生产实习。实习区域为漓江以东,尧山以西的大河乡地区。实习区域面积12平方千米(4km*3km),采用地形比例尺为1:10000。实地路线采用路线横穿法,横穿测区及定点描述法,将测区地层分为漓江河谷一级阶地区,粘土相区,碎石相区和块石相区四个区域,共定点41个,其中水文地质观测点30,地层分界点11个。初步掌握了本测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地质作用,取得的成果可满足工程地质测绘要求。

第一章 测区自然地理条件概况

1.1测区的地形地貌特征

测区地形属南岭构造带,为典型峰林平原地貌。东高西低,由西向东依次为:漓江一级阶地、尧山冲洪积平原、尧山,测区中部有孤峰(天圣山)如图1.1,测区西部海拔156~158m,中部160~165m,东部为170~185m,中部天圣山最高海拔263.0m。

区内自然条件较好,交通较方便,有在修的高速路通过,平原区主要为农田及村庄。

1.2 测区气象特征

测区位于华南亚热带季风区,受南亚和东南亚季风影响明显,年平均气温19.3℃,夏季7 、8月份平均28.5℃,最高达38℃以上,冬季最低达2℃,全年无霜期309天。

测区年平均降水1926mm,主要雨季为4~7月,6月最大。雨季雨量占全年40%以上。

1.3测区水文特征

调查区内的地表水流有漓江、灵剑溪、青狮漂东干渠,其中漓江为测区内主要地表水流,其流经调查区的长度约3.15km。

漓江属于雨源性山溪河流,其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桂江中上游河段的通称。发源于桂林市兴安县西北部的越城岭猫儿山八角田高山沼泽带,由北向南流,与黄柏江、川江交汇后称大溶江;至溶江镇老水街与古运河灵渠汇合口,长约56 km;后流经灵川、桂林、阳朔,与支流荔浦河、恭城河汇合后称桂江。漓江全长229 km。漓江流域北面、西面以猫儿山、天平山、架桥岭为界,与长江流域洞庭水系资江及柳江支流寻江、洛清江毗邻,流域东面以海洋山为界,与长江流域湘江水系海洋河、灌阳河及桂江支流恭城河接壤。

调查区下游桂林水文站以上漓江流域集水面积为2762 km2。

桂林水文站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44 mm、多年平均流量为132.6 m3/s,降雨量和流 2

量的丰枯相差悬殊。上游陆洞河、川江、小溶江和甘棠江一带是桂北大暴雨中心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 mm以上。但年内降雨分布不均,暴雨洪水多出现在3 ~ 8月,降雨量占全年80%,尤以5、6月份最为频繁,洪水暴涨暴落;秋、冬季则干旱少雨,雨量为全年20%,漓江的实测最小流量仅为每秒3.8立方米。年内降雨分布不均常导致桂林市汛期洪水泛滥成灾,枯水期又面临水资源短缺。

测区西部为漓江干流,自北东向南西向流经测区,水流长年不息,河面宽度150~200m,流速0.8m/s,河岸平缓,河床比降不大,如图1.2。中部有灵剑溪、水井及众多人工渠道纵横交错,流速较缓,流量较小。区域内河溪迳流由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潜水。

第二章 测区的地质概况

2.1 测区地层岩性

本测区基岩主要为上泥盆统(D3)灰岩,表层为第四纪冲洪积(Q pl + al )粘性土和卵砾石层。西部漓江河床卵石,岩性以砂岩为主,少量石英,偶含花岗岩卵石。向西向东为漓江一级阶地,呈典型二元结构(如图2.3 ),上层为沙土、粉土等冲积相组成,厚度1~4m;下层为冲洪积卵砾石层,其主要成分为砂岩夹少量石英和花岗岩。其次为粘土相地层,土层呈褐黄色,夹有机质。粘土地层向东为碎石相地层,至尧山砂页岩。其详细内容如下:

(1)卵砾石层:该土层主要分布于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下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成因(Q4-3al)地层。主要成分为砂岩、花岗岩、石英等,由于溶蚀作用,此处少见灰岩。其中砂岩中等风化程度,呈红褐色;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微风化。岩石颗粒磨圆度好,呈亚圆型。

图2.1 大河乡河漫滩

(2)砂土层:主要分布于一级阶地东部上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成因(Q4-1al)地层。呈红褐色,主要成分为强风化砂岩。

(3)粘土层:为第四纪上更新统洪积成因(Q3-1pl)地层。土黄色,地表粘土呈硬塑状态,干燥,该土层主要分布于洪积前缘。

3

图2.2 粘土层与碎石相的分界线

(4)碎石土层:该土层主要分布于洪积前缘,为第四纪上更新统洪积成因(Q3-2pl)地层。主要成分为砂岩、砂砾岩和少量粘土,红褐色。砂岩颗粒中等风化,磨圆度差,棱角状。粒径大于20mm土颗粒含量大于60%,密实。

(5)二元结构:漓江一级阶地,呈典型二元结构。上层为沙土、粉土等冲积相组成,厚度1~4m;下层为冲洪积卵砾石层,其主要成分为砂岩夹少量石英和花岗岩。

2.2地质构造

测区位于海洋山以西,越城岭以东,湘桂走廊西部,属南岭构造带。据1:50万广西构造体系图,本区位于广西“山”字型构造东翼内侧,属桂东南----西北向构造带弧形构造亚带。其构造行迹主要是一个由北而南,向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带,该构造带形成于印支期至燕山早期,南北长达120余km,东西宽20~40km。褶皱与断裂伴生,向斜宽缓,背斜狭窄,呈长轴状延展,连续性好。主干断裂也多呈弧形延伸,长达10~100余km,属压扭性断裂.但在后期东西向构造体系叠加改造下,有的变为张性断裂。

其次是与弧形构造带同时形成的南北向构造体系及后期形成并叠加于弧形构造上的东西向构造体系,新华夏体系,广西“山”字形构造体系以及北西向构造带。

新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表现为间歇性的垂直上升运动,产生多层山顶面及不同高度的水平溶洞以及河流阶地。多期的构造活动,使本区地层,特别是纯碳酸盐岩地层破碎厉害,断层裂隙发育,为本区岩溶发育及岩溶水的贮存与运移起到重要控制作用。

第三章 测区内水文地质特征

3.1 含水层与隔水层

含水层指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因此含水层是孔隙发育的具有良好给水

桂林市大河乡地质测绘报告

4

性和强透水性的岩层。如各种砂土、砾石、裂隙和溶穴发育的坚硬岩石。隔水层则是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只能透过与给出极少量水的岩层。因此隔水层具有良好的持水性,而其给水性和透水性均不良。

测区内地下水主要富存于表层第四系风化层孔隙和下伏泥盆系灰岩裂隙中,东部尧山脚下块石相和碎石相为富水土层,中部粘土相土层、西部漓江一级阶地卵砾石层均为含水层。隔水层为下伏泥盆系灰岩,中部粘土相的土层也是相对的隔水层。

3.2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特征

本测区地下水为潜水类型,补给均为大气自然降水,随地势由东部尧山向西部漓江排泄,局部地带由于地下水径流由碎石相地层进入粘土相地层时,土层渗透性降低形成下降接触泉群,泉口高程较低,流量一般不大。

3.2.1补给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靠大气降水。但是,在局部地段地表水(主要是外源水),侧向地下径流,以及渠道和稻田的渗漏补给也相当重要。

尧山地势处于高位,地下水的来源基本全靠大气降水渗入,渗入量的多少则与岩层的裂隙和岩溶的类型、发育程度有关。由于该区裂隙发育且碎屑岩渗透率大,降雨落到地表后除蒸发、蒸腾外,一部分沿敞开的裂隙渗入地下,另一部分江集成短暂的地表径流以集中补给的开式(点补给)注入该区发育有的落水洞及漏斗中,迅速成为地下径流。其入渗系数达0.46~0.69,平均值约0.54,是本区岩溶水补给最强的地段。

3.2.2径流

尧山碎屑岩区及碎屑夹碳酸盐岩的山区,地下径流属裂隙流,渗透速度慢,滞流时间较长,地下调蓄功能相对较好。由于该区内的地形开放地表水所占的大气降水分配量的比例要比地下水大。同时,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对地表水和地下水量的分配有较大的影响。当降雨强度较大,降雨历时较短时,大部分降水转化为地表水。地下水的运动方式以散流为主,局部地段内出现管流,地下水的流态大都属于层流范围。

3.2.3排泄

由于裂隙,岩溶发育,径流途径短,地下水的排泄状态属于畅排型。不论碎屑岩亚区或峰林平原亚区地下水主要以泉或地下河的形式进行水平排泄最后汇入漓江。

尧山碎屑岩亚区地下水排泄方式有两种,即出露冲沟和该亚区与峰林平原亚区交接处的泉流,和补给峰林平原亚区的潜流。泉流,潜流和地表水大部分从地上和地下进入峰林平原亚区。

峰林平原亚区地下水排泄有四种方式:(1)以潜流的形式排入漓江;(2)以泉的形式排入漓江;(3)为人工开采;(4)局部地段排入东干渠等。地下水在排泄过程中以潜流为主,在潜流中以慢速水流为主。

3.3地下水埋藏特征

总体随地势表现为:东部尧山脚下为块石相和碎石相为强透水层,水位埋深15~20m,向西为粘土相地层,地下水在该底层带埋藏较稳定,起伏不大,埋深约3~5m,继续向西为漓江一级阶地,地下水水位基本平于阶地下层卵砾石层,最后趋平于漓江常年平均水位。

3.4地下水物理化学特征

测区地下水清澈透明、水质好,为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灌溉直接应用,PH值检测为6.0~8.0。测区地下水对砼结构及砼结构中钢筋弱腐蚀性,水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设计和施工时应予以注意。

3.5 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由于本测区地下水均为大气自然降水直接补给,故水位受大气降水影响,水位埋深浮动在1.5~2.5m左右,其中碎石相地层更为明显。7、8月雨季,地下水水位可达156.0m。1、2月枯水季地下水水位仅为154.0m。潜水埋深一般为3~5m。另外用于观测时的水井有的 5

尚在使用,故观测时受到一定的影响。

整个调查区内的地下水不具有承压性质,为孔隙水 泉的标高、流量数据表:

桂林市大河乡地质测绘报告

桂林市大河乡地质测绘报告

注:各点具体位置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综合平面图。

第四章 测区工程地质特征

4.1 工程地质分区

本区工程地质分区可分为三个亚区:漓江一级阶地地带为Q1区,粘土相地带为Q2区,碎石相和块石相地带为Q3区,各区工程地质描述如下:

图4.2碎石相

Q1区为漓江一级阶地二元结构,地下水埋藏较深,位于下层卵砾石层以下1~2m,上层为粉土、沙土及人工填土,灰黄色,湿,稍密~中密。下层卵砾石层,灰褐色,湿,中密,粒径3~8cm,个别大于10cm,次圆状,岩性以砂岩为主,有少量石英、花岗岩、灰

6

岩。Q2区为粘土相地层带区,灰黄色,湿,可塑~硬塑状,干强度高,碎石含量10~30%不等。

Q3区为碎石和块石相地层带,灰字紫色,湿,中密~密实,碎石块石含量55%以上,岩性主要为砂岩,碎石相粒径2~6cm,个别大于10cm。

4.2 分区工程地质评价

Q1区为可作为一般民用建筑基础持力层,测区内该地层所见建筑均为2~3层民用建筑,基础埋深较浅,施工简单,造价低廉。若需建造高层建筑或重要建筑或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则需将上层粉土、沙土等软土层去除,将下层卵砾石层作为持力层或者选择深基础、桩基础、扩大基础面积或者作地基处理,并做好超前钻探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基岩中不良地质情况(如溶洞,裂隙,地下河等)。

Q2区地势平坦,地下水埋深较浅,满足一般民用建筑需要,一般居民建筑物只需开挖一定深度的表层土壤即可进行基础施工,无需进行排水。如需建造重要建筑、高层建筑或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则需考虑深基础,桩基础、扩大基础面积或者作地基处理,并考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影响,益采用机井降水,以降低地下水位进行施工;并做好超前钻探及时发现及处理基岩中不良地质情况(如裂隙,溶洞,地下河等)。视具体工程项目和工程费用而定。

Q3区地层条件较好,地下水埋藏较深,表层为碎石土,密实度为中密~密实,满足一般工民用建筑地基要求,如需建造重要建筑、高层建筑或对地基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则需考虑设计深基础,桩基础、扩大基础面积等;做好超前钻探及时发现及处理基岩中不良地质(如溶洞,地下河等)。

结束语

历时一周的桂林东郊大河测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结束了,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增强了我们对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新的认识。本次实习加深了我们对地质地貌的了解,使我们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了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对实际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的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在实习中还学到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测绘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感谢带队的六位老师,感谢你们在实习过程中悉心的教导。

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