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疴遍地》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开学一个多学期,课外的文史哲方面的书籍实际上只读了三本:《马克思传》、《新阶级斗争》、《沉疴遍地》。而只有最后一本是完全读完的。

这本书其实很符合我对于政治问题的兴趣,尤其作为一个西方左翼学者对于当今欧美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然而,作者托尼·朱特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至少他自称是这样的),社会民主主义与马克思所倡导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存在对立。我从心里觉得社会民主主义只不过是披着资本主义外衣的社会主义,然而在读《沉疴遍地》的时候,我却惊讶地发现很难从中找到明显的谬误,找不到能够明显加以反驳的内容。这一点让我感到自己的整个(尚不成熟的)理论体系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触动,我感到自己读的书实在是太少了,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实在不够,之前的自以为牢固的观点竟然无法充分反驳认为不正确的理论。此外,我莫名有一种感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像社会民主主义的方面,然而实际上还不如它。这种观点很危险,但是我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我还是谈谈托尼·朱特在书中阐述的观点吧。

托尼·朱特在开篇的题词中写道:“沉疴遍地,病毒肆虐,财富聚集,众生危亡”。在他看来,现代的世界是一个去政治化的世界。年轻的一代不再热衷于政治,不知道该信仰什么——甚至不愿意去信仰什么。人们崇拜金钱和财富,崇拜自由市场,幻想经济的无限增长。这些其实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年轻人的思想是颇为相似的。当然,托尼·朱特在文中多处提到了对比,将一战之前的繁荣一时、二战之后的充满恐惧直到七十年代的凯恩斯主义、最近三十年自由主义的抬头,特别是东欧剧变之后的二十年的混乱和退化,这三者进行对比。

从我的理解上讲,在托尼·朱特看来,这是一个充满了不平等和不安全感的时代。最近的三十年间,英美都采取了某种程度上重新私有化的过程,将之前由政府控制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企业重新私有化,旨在提高效率,但是这样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集体贫穷的现象一直在加剧,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这加剧了社会凝聚力的丧失,导致了效率低下。富裕阶级推崇封闭式的“私人社区”,但是作者论证了这事实上是不可行的。托尼·朱特颇为推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挪威、芬兰、瑞典,以及荷兰等国推行的高福利的“社会民主主义”制度,批驳了对于福利国家意义及其必要性的质疑。总之,他强调平等和认同,认为贫富差距减小才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而欧美的制度恰恰正与此背道而驰。人们开始感受到了政府的行动并没有得到他们之前所期待的后果,对政府愈加不信任,又感到在虚伪的政客和体制面前没有话语权。这一点正呼唤着强有力的国家,而非像自由主义学者们所倡导的那样,全球化会带来跨国公司为中心的世界。实际上,国家和政府的功能从来无可替代,包括在经济生活中的指导和掌握。公共服务事业,尤其是交通业,不可能由私人承办,英国铁路的重新私有化的失败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只有国家才能对全球化中面临的困境做出必要的、规模上的反应。不仅如此,片面追求效率抹杀公平概念,带来的会是整个社会的不稳定。底层百姓是需要有尊严的保证的群体,更是激发社会矛盾的源泉。

托尼·朱特也深刻地思考了目前社会民主主义者们的行动方向。东欧剧变之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在欢呼胜利,但实际上,对他们来说那是“失去的二十年”(作者语)。资本主义(尤其是自由主义者)并没有取得胜利,从新构建整个世界的体系。尽管如此,整个欧美的左派势力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压,影响力变得十分有限。就社会民主主义者而言,鉴于他们认为自己是相信平、社会公正和市场监督的民主派,应该采取必要的手段——重塑公共对话,引导人们重新思考重新争论社会问题。现今的社会需要一种新的道德语言,需要用公正和善良来感召人们,而这一点又与宗教的说教不同。政治家需要充分考虑人民的感情和本性的需

要。

总而言之,托尼·朱特清醒地看到了虽然马克思所倡导的共产主义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破灭了,但是资本主义并未成功,经济全球化并未给整个世界带来改观,反而使人们生活在更大的苦难之中。面对这样惨痛的现实,他倡导用温和的方式改变资本主义,就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国家一样,用完善的福利保障、国家强有力的市场调控,以及人们增长的政治热情来保障一个公正、平等的社会。他认为,尽管目前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制度和观点,但是社会民主主义是现存的最适合的解决方案。我们必须努力使之成为现实。

托尼·朱特的很多观点我看过之后还是很有共鸣的。现代的确是一个缺少政治的时代,个人主义盛行,人们普遍陷入了迷茫。托尼·朱特所提出的观点就我目前而言没有找到什么明显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更加深刻的认识还需要我更加广泛的阅读和思考。

 

第二篇:读书笔记

看着讲台下的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时不时的流露出或喜或悲的表情,在这里也 让我看

到了自己儿时的心情,像他们一样,为公主与王子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喜 极而泣,为丑

小鸭变成白天鹅而欢呼雀跃。……虽然,这个世界充满了灰色,让人窒 息、让人伤感,但

在其中我们也看到了一种希望和追求,在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的 信仰,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读《安徒生童话》

这是一本小书,谓其小是因为它几乎谈不上鸿篇巨制,只是由一篇篇日记组合而 成,;另一

方面也许是因为它的作者是一位年仅9岁的孩子,但我却是一口气读完 的,虽然我没有流

泪,课文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

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 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

乡国之恋…… ——读《爱》

《水浒传》读书笔记(三)--抱怨狮子楼

武松在阳谷县坐了都头,又上京办事。回来时,才知道哥哥武大郎死了,武松心疑便察得实

情,去告官,谁知县馆已受贿,无奈下在狮子楼为武大郎报了仇。

其中,让人看得最热血沸腾的就是最后报仇时杀死西门庆的那一段,武大郎虽死,潘金莲和

西门庆也得到了她该得到的恶果,而武松为民除害还被发配孟州。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作者在

讽刺当时的朝廷昏庸无道。西门庆在这里被作者描写的简直是“臭不可闻”,几乎上谁看完都

痛骂他一两句,这能体现作者是多么的会描写人物啊!

水浒传》读书笔记(一)--醉打蒋门神

武松杀死了西门庆,就被发送了孟州充军,又在十字坡结识了张青和孙二娘。但是这些都不

够精彩,唯独这集里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最为精彩。

本集中,武松为了个人的友谊而去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和在路上每家酒官都吃上三碗酒,这

两点,就知道他有着放任一己的感情。

而他在打蒋门神之前的挑逗更是精彩,先是到酒官里找茬,然后把蒋门神惹急,在狠狠的打

他,这能证明武松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他在挑逗时还可分成几个细节,三次换酒,之后说让蒋门神的小妾陪他喝酒,酒饱不让,就

和他们打了起来(这里包括蒋门神)。

他在禽了蒋门神之后,又怕他告官,在说要求蒋门神的第三件事时,却怕他告官和以后再把

快活林夺回来,所以让他离开孟州,不得在此居住。由此也可以开出武松多么的细心。

《哈姆雷特》读后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

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剧中人霍拉旭所说: 你们可以听到奸淫残杀,反常修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

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 曲折选宕的情节,紧紧围绕着复仇

而展开.哈姆雷特从德国的威登堡匆匆赶回国内,是来参加他父亲的葬礼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赶上父亲的葬礼,却目睹了母亲与叔叔克劳迪斯的婚礼,这已使哈姆莱特疑窦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宫城堡的露台上与父亲的亡魂相见,亡魂哀诉,这桩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为,并要他为父报仇.至此,他开始了艰难的复仇历程,与克劳迪斯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向克劳迪斯发出了复仇之剑.

《红与黑》读后感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这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现在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政权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玛斯隆是教会派来的间谍,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监视之下,在这王座与祭坛互相支撑的时代,是个炙手可热的人.这三个人构成的三头政治,反映了复辟势力在维里埃尔城独揽大权的局面.而他们的对立面,是为数甚重,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司汤达一方面向人们描述了保王党人的横行霸道,一方面又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握有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定将是最后的胜者.《红与黑》成书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汤达竟像是洞悉了历史运动的这一必然趋向.

1.读《悲惨世界》有感

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冉阿让由于饥饿过度偷了一个面包,使他在监牢里度过了黑暗的19年。出狱后,他受到人们的歧视,没有人理会他,就这样,冉阿让已经绝望了,但是奇迹出现了,一位善良的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的后半生。

看完书后,我感受到雨果先生通过作品揭示贫苦人民的悲惨命运和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在维克多?雨果的笔下,他一直期盼着用“博爱”、“仁慈”、“善良”和“饶恕”来改变这个“悲惨世界”。 冉阿让虽然后来尽全力去帮助别人,想用多做一些好事来弥补自己从前所犯下的罪,但是人们知道他从前是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在人们眼里它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是冉阿让并不介意,仍然怀着那的善良的心去帮助别人。最终他还是凄惨的死去了,这充分体现出当时的社会是多么不公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永远都不会改了吗?

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所有人,要相信他人,这样你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如果你心怀叵测,那你永远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只会受到猜疑、冷落。要勇于奉献,要以帮助人为乐趣,要热情待人,这样,你才会受欢迎。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

2.《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没有被时间的尘土湮没的杰出作品,《呼啸山庄》,唯一一部有着永久艺术魅力的光辉作品。

我用了一个星期多的时间看完了《呼啸山庄》。我合上书,不禁惊叹,这个久居深山,几乎从不和外界接触的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的如此深刻,恨的如此入骨的小说呢?这个一生都活在不幸的世界中,孤独凄凉,没有笑声,没有朋友的女子,怎么能写成这样一部富有独创性和超前性的伟大作品呢?其实不管怎么样,不管是因为什么这部极其富有内涵的奇书,已经可以让我们领悟到很多很多人生的真谛了!

《呼啸山庄》到底凭借什么成为了一部不朽之作呢?首先它没有受到城市里大众化的影响和控制,完全描绘出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山村荒野的景象。使人们领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故事中的主人公都保留着原始的性格:爱起来不顾一切,恨起来不计后果。这一切的一切在我们这些长期受到传统礼仪的约束的人们看来就显得非常特别,非常有新鲜感。有人说《呼啸山庄》是“人间情爱最宏伟的史诗”要我说这都要归功于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极丰富想象力;极强烈的激情;极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她那把主题升华的才华和能力。我认为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呼啸山庄》能如此畅销的原因了。

当我回味着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和本质时,我发现在《呼啸山庄》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其中另我感触最深的是它教会了我保持人性的尊严和心灵的自由。无论我们面临着多么严峻的挑战或是多么残酷的考验,我们都应该向往自由。

《红与黑》读后感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这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现在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政权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玛斯隆是教会派来的间谍,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监视之下,在这王座与祭坛互相支撑的时代,是个炙手可热的人.这三个人构成的三头政治,反映了复辟势力在维里埃尔城独揽大权的局面.而他们的对立面,是为数甚重,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司汤达一方面向人们描述了保王党人的横行霸道,一方面又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握有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定将是最后的胜者.《红与黑》成书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汤达竟像是洞悉了历史运动的这一必然趋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