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心得(2)

读书心得*轻唤诗意醒

__读《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关于《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简介)

该书是于丹女士赏析中国古诗词的作品。全书鉴赏了中国古代众名家之作,进行深入剖析,以其精妙独到的语言道尽中国诗歌之美所在,纵横千古,从寻找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启程,沿着诗歌的曲径通幽,抵达读者心灵深处。

全书凭春风飞扬,秋思浩荡,明月千古,斜阳晚钟,田园林泉,登临况味六大章节对古诗词进行全景式回顾。以其独特的人文风格对中国古诗词意象、风骨、内涵、感悟描摹勾勒,导出了人生大境界的感悟与情怀,通往中国式人生哲学的阴阳平衡、中正平和、天人合一。每个章节以特有的意象为本章的原点,写尽文人雅士以诗歌为载体抒发出的不同情怀。令读者被中国诗歌的魅力深深感染。

在序章中,作者就表示该书旨在唤醒人们心中的诗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传播者,于丹女士感慨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不少人面对现实生活焦头烂额,痛苦不堪;不少人沉迷于灯红酒绿,迷失自我……诗意成为了现代生活中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但是于丹女士谈到:若我们愿意相信诗意是生活的必需品,我们真的可以过上诗意盎然的生活。其实诗意一直环绕身旁:身处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度,华夏儿女从小到大必然深受诗意熏陶,只是被物质生活的忙碌催眠罢了。中国人的“诗心”等待着唤醒,等待着寻觅灵魂深处的宁静之美。 *书的评价及影响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这本书以简洁唯美的言语通透了一首首意象繁多,典故遥远,情感朦胧的古诗词,不仅带给读者以文学美的灵魂享受,奉上一场精彩的心灵盛宴,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古诗词的浓厚兴趣,激发了人们文学的灵感,唤起了中国人一颗颗沉郁淹没在物欲生活中的“诗心”。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是继于丹女士《论语*心得》后的又一力作。从解读儒家经典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多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走向大众,走进中国人当下的精神天地.

于丹女士在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丛书中,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掀起了全社会重新亲近、学习经典的热潮。近年来,在美、英、法、德、日、韩等国的大型文化讲座,引起海外观众强烈反响,受到各国媒体广泛关注,推动了中西方文化交流,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感悟中国。

*目之所读,心之所悟;目有阅,心有得

早在汉初,即有人云:“诗者,天地之心也。”林语堂先生是这样评价中国的诗歌:“……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一种灵感,一种活跃着得情绪……但诗歌教会了中国人一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会,给予他们一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一种艺术的眼光来看待人生……”诗歌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只是在人们黑暗生活中作为漂亮补丁点缀的宗教,更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

一体,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释放,医治人心灵的创痛,通过享受简朴生活的教育为中华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

不管是“天地之心”,还是“中国的宗教”,中国人与诗歌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在这般联系中,诗歌又为中国人与自然搭建了桥梁:人以眼观景,心有波动,轻吟诗歌,便将心灵的感动与天地万物的活动融为一体,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唤醒自己,抵达最真实的自己。诗歌使我们与天地自然交融,亦触摸到内心不敢作假的人性。

于丹老师如是写道:“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不要对此不屑,不要认为这些风花雪月只是少年痴谈。”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无法摆脱根植于它血液之中的传统观念。而诗歌恰恰给了中国文化一个广阔的舞台,让中国的传统观念得以展现与传承:五柳先生的“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以琴书消忧的淡泊名利的田园归情;薛玄卿“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游子思归的“春恨”;王维的“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禅心的清浅宁静;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那剑啸长虹的侠客梦;岳飞“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的赤胆忠诚……由此观之,对诗歌的传承,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升华!

唤醒诗意,或让诗意住进你的心里,蓦然回首,原来生活已非单调的物质层面,会有岁月静好,流年婉转,酝酿生命的万古诗情,传唱千年古国的文化之歌。借用于丹女士的一句话:“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

 

第二篇: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2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读书心得 培训编号:07641012

上海市育人中学 黄 丽 华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品一壶好茶,让你回味无穷。确实如此,在元旦期间,我拜读了上海市“另类校长”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感触颇深。书中给教师提的建议真诚又充满了精神气,善意又充满了鼓动劲,灵魂又充满了人性化。他没有讲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从教师的身边出发,由一些常规的现象、普遍的现实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和教师直面困惑,寻求希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今的教师,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完美灵魂的塑造者,培养有道德、有思想、有才能、有潜力的学生,是我孜孜以求的理想。我从教二十余年,深感教学所带来的痛苦和欢乐。我所教学生逾千,看着他们学习、成长,感受他们的欢笑、泪水,体味他们的成功、挫折,深深地体会到肩头的责任:教师是一项神圣的职业,它能成就学生梦想、国家的未来、人类的进步。读罢《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犹如给我一支兴奋剂,使我进一步认识到要塑造学生,首先要塑造教师自己的灵魂。

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正确定位职业。首先,要把教育作为享受,把奉献作为乐趣。用乐观无私的心态看待我们职业,便会从中发现无尽的快乐,汲取工作的热情,收获成功的喜悦。“甘心服务众生,如同令人敬仰的人,他们用服务获得价值来提升自己。”这就是教师无私而高尚的人格。“心手同一,神色坦然,带着那些感人的喜气,他们把阳光带给所有人,因而他们的心中也是阳光。”这就是教师平和而真实的快乐。

其次,要把教师演变成领袖,畏惧转变成爱戴。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更成熟,见识更丰富,观念也更超前,仅仅用严格的管教难以使他们心悦诚服。毕竟,教师与学生之间“猫捉老鼠”的关系早已过时了。面对更有主见的现代学

生,亦师亦友的关系才更利于对他们的指导。要让学生们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只有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学识与人格魅力,赢取学生们的钦佩,以领袖的身份指引学生踏上正确的方向,用人性化的方式进入学生内心,“引导心灵与精神的提升”。不怒而威,师生融洽。“人性化的教师是温暖的,如同阳光;人性化的教师是灵动的,如同甘露。”这样美好的教师,足以征服每一个学生。

此外,要把教师看作服务者,把师生看作平等的个体。中国自古尊师重教,学生对老师有敬畏之情,有些教师便自以为高高在上。学生固然该尊敬教师,教师也该体恤学生,二者于人格上是平等的。“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一种精神性的服务。”如此看来,师生间早该建立起平等的关系,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融洽师生关系,建设和谐的校园,发展“以人为本”的新型教育。

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真诚关爱学生。学生是教师呕心沥血培养的对象,也是教师最伟大的成就。然而,只有真心实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下,优秀学生的评判标准已不仅仅局限于成绩,各方面的人才都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因此,顺应学生的个性,显得十分重要。“而我们的思维方式却总要使丰富多姿的生命体凝固在统一的模子里,似乎只有这样才算完成了用于衡量每个人的尺度,我们才安心。”这才是教育的大忌啊!把性格各异的孩子放进一个模子里培养,既扼杀了学生的天赋,也造成了人才的损失。允许多样化的存在,才能创造出绚丽的图景。

关爱学生,就要让他们幸福。“也许教育的本来意义并不是培养建设者、科学家、接班人、领袖、企业家或是别的什么身份的人,教育必须要为学生的人生幸福服务??如果成为伟大的人物,却不能为他的人生增添幸福,那么这是对他的不尊重。”这是有责任心的教师对于教育本意的定位,也是对学生最人文的关怀。学生时代是每个人一生中最纯洁、最充满回忆的时光,作为教师,我们理应为学生打造一段幸福的记忆。不将痛苦施与学生,帮助学生把握和追寻幸福,将心比心,把学生的幸福作为自己的幸福。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关爱。

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要积极面对生活。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引导者,教师的人品、言行、生活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教师必须珍视自己的形象,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教师要爱惜自己的每一根羽毛,教导学生正直做人。坚持公正、善良、热情、真诚与宽容,才能赢得好的口碑。良好的道德品格,是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最珍贵的财富。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教师应该始终保持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深入生活,积极地发现美、追寻美、创造美,并把美引入课堂、引入学生的心灵。“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更重要的是,带着追寻美的眼睛看世界、看人生,这样乐观的态度就会影响学生,把美与爱传播开来。

教师,是一个光荣而神圣职业,肩负着孩子、国家、全人类的未来,选择作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关爱与责任。为自己塑造一个公正、博爱、真诚的灵魂,做一个合格的灵魂工程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