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总结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xx年下期)

一 本期学情

本期我继续任教146班语文,这是我从七年级一直带下来的,学生的语文习惯培养和坚持得较好,部分学生对语文较感兴趣,有一定的基础,上课愿意积极参与,成绩还可以,但是本期不少学生受社会风气影响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比较懒散,没有很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上课就当小和尚,对作业是抱着敷衍的态度,口头能力和写作能力均比较差。 甚至考试也无所谓地应付,因而成绩有所下降,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前途、人生显得更加茫然不知所措,厌学情绪和厌学学生明显呈上升态势。

二、本册教材

本册教材共有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阅读欣赏,第二单元演讲和书信、第三单元是小说阅读欣赏,第四单元是议论文,第五单元是中国古典名著阅读欣赏、第六单元古文阅读。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所以本册的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三、本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有明确而细致的教学目标(详情见教学计划)

(二)有具体可行的教学措施,并着重做好了以下几点:

1、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了综合,简化了头绪,突出了重点,重视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3、努力改进了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了教学目的要求,突出了重难点,整体考虑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4.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和课外语文活动,并且将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尤其是青春随想活动,学生表现十分突出优秀。

5、作文教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灵活命题,形式多样,多写课堂随笔,周记。

6、、优化了作业管理,坚持了固定下来的作业系统和习惯,培养学生了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分层次布置作业,批改也因人而异,并利用课外实行了培优辅差。

7、利用竞赛、开展了书法、朗诵、演讲、辩论、班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激发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认真进行了教学总结及反思

教学过程中,做到了及时总结教师“教”与学生“学”两方面的成绩和问题,并且认真写好了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及时分析并予以矫正,对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独特的见解,及时加以肯定并予以推广

(四)注重了教学资源的开发

1、严格遵守了不起教学的的基本环节,努力创设具有个人风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改理念、新课程教育理念自觉运用于教学中;

2、充分挖掘利用了身边的教学资源,发挥课外阅读的优势,为教学提供服务。

3、利用网络,多方搜集资料,拓展知识面。

四、本期不足之处

1、教学中没能兼顾全体学生,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几乎是完全放弃了厌学的学生。

2、对学生的生活语文能力培养不够,还是在些局限于教材,有点为考试而上课的性质。

3、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的监控掌握不到位,常常上起课来就顾不上下面的学生是否在学在听;学生的作业欠交严重,我却没有也没办法改变现状。

2016-1-10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总结2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学总结2

清明河中学 李中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参加新教材培训到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

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 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 提供了一个 的可操作的平台。

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