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村宜居村庄建设总结

XX村宜居村庄建设总结

XX地处县城西郊3公里处,全村600户2500人,耕地面积1380亩,其中水田1100亩,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于竹房城镇带中心村。现有通村路12公里,学校1所,特色农家乐10家,回乡创业园区800亩,核桃基地600亩。全村600户居住集中,大部分农户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宽裕,要求彻底改变居住环境和面貌。

20xx年以来,借XX建设东风,依照有关部门科学、合理的规划,对XX公路、城镇道路、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农田水利等公共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着力打造“宜居XX”,各项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

一、抓环境整治,打造靓丽XX。

20xx年,以XX建设为契机,XX把村庄环境整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对XX省道沿线环境进行靓化,结合城镇道路建设,拆除乱搭滥建,完成境内2公里道路扩宽硬化,配套下水道、人行道、路灯、道路绿化,电讯、广电、宽带等弱电线路地埋均正在进行中。实施房前院后“一建三改”及绿化美化,完成猪栏改造252个,厕所改造 220户,庭院硬化1000平方米,绿化植树960株,社区建设已纳入规划。新建垃圾池6个,污水处理“生态湿地”正在建设中,力争使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把XX打造成竹房城镇带上的一张靓丽名片。

二、抓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民生XX。

认真实施小农水项目和中部平坝灌区项目,完成2公里水渠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基本完成,全村500余户均用上自来水。完成2公里村级路硬化建设工程,修建沼气池100口,各户太阳能利用正在稳步推进中。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建设文明、环保新农村。

三、抓活动阵地建设,丰富群众生活。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要求,XX“1+8”标准村委会建设5月初动工,目前已完成主体第一层建设,项目完成后,将完善村图书室、卫生室、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娱乐活动室、会议室等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占地1300平方米群众文化娱乐广场建设已纳入规划,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下一步,将配合XX建设,重点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做好村庄整体规划,统一建设标准,完成民居改造,房前院后“一建三改”及绿化美化,争取垃圾集中处理及污水处理“生态湿地”建设全面完工发挥效能,进一步完善村级路网建设,完成新村委会及配套设施建设,完成集镇中心文化娱乐广场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把XX打造成为新农村中的“宜居村”,“宜居村庄”中的示范村。

 

第二篇: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偏桥村千人村庄亿元资金建设新民居失败总结

思偏桥,十年望,帮扶资金两茫茫

十几年前,很少有人知道在距离北京150公里外有个贫困的小山村叫偏桥村。

因为有一天我们敬爱的温总理的到来而改变了这里的一切。 20xx年、20xx年和20xx年,温总理三访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偏桥村,也三次做客老支书苏洪喜家。苏洪喜成了当地的名人,偏桥村成为了全河北省关注的焦点。

种地、打工过日子,是曾经的偏桥小经济。在总理到访后,偏桥村迎来各级单位的扶贫支持,修路筑桥搞基建的同时,也开始了村级产业的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偏桥村被帮扶的项目都以失败而告终。 究其原因,既与当地村民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职业能力有关,也与政府扶贫理念及政府扶贫方式有关。本来是定点扶贫,改变当地极端贫困生活状态,提高村民发展能力的扶贫工作,却在实施过程中变成巨额资金打造扶贫典型村的运动。 温总理xx年间三访河北偏桥村,因发出“变化是有,但不大”的感慨,对于政治敏锐的地方政府来说意味深长。他们决定举全滦平县的经济,亿元资金打造一个偏桥村。很快,从省到市到县,各级政府出动,争着抢着要扶贫偏桥村,偏桥村迎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输血式致富革命。偏桥村的村庄面貌和产业结构瞬间发生变化。当种菜、养兔、建农家院等产业“名存实亡”后,政府还要拼命扶植,保证基本的运作和经营 ,这是为什么呢?

扶贫本是一件功在当代的好事,当地政府却将扶贫工作操作为树典型。树典型的意图很简单,地方政府为了讨某个主要领导的欢心,为了彰显某个主要领导的政绩,将巨额资源投入某个迎检点,人为建设一个典型村。

为了能应付外来领导视察,为了把更多的扶贫资金装进自己的衣袋,还要保证偏桥村在外围看起来更美,因此打造出扶贫明星工程,惠民工程示范区,偏桥村的扶贫典型即是以此逻辑运作。从后来的实施效果看【因为为了掩盖村庄的“美貌”,偏桥村外围都建起了红色高墙】偏桥村旧村变新村,村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偏桥村因为总理的到访得到各地政府的帮扶,这本来应该是件好事,可是为什么受益的却不是老百姓呢?加大对偏桥各项工作的支持力度。政府扶持带来的副产品是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完善,直接目标是温总理的再次到来和大加赞扬,及各路媒体的轮番调查和正面报道。所以现在在百度上直接搜索“偏桥村”,就能显示很多关于偏桥村的好评。乍一看,河北省的扶贫工作做出了成绩,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典型。从中央到地方,从村庄到社会,各方都是大加报道,皆大欢喜,大批项目扶助偏桥村带来了预期收益。 可实际上的偏桥村真的像他们报道的那样吗?

此外,不顾经济学规律,不切实际的上马一些产业工程则是偏桥村产业失败的主要根源。而且随着这股打造偏桥村热潮过后,从机关到政府人员也就没有了帮扶资金分刮前的那股热情。

起初,偏桥村成立了5个合作社,建了农工商公司,推出乡村游,农家院,偏桥村有了一个全景式蓝图。后来随着那股热潮过后就都“黄

了”因为政府也并没有想让人们从根本经营起这些项目,只是想为帮扶款找个“去向”。

扶贫项目的失败,原因还在于帮扶款项不公开导致款项去向不明,最后造成“面子工程”和“马路经济”。大量的扶贫资源进村有时只富了有限的几个人,通过运作项目,通过与上级结盟,通过形成分利秩序,一些村干部、混混、乡政府得到不少好处,而大多数农民被排除在外,造成治理状况停滞不前及农村的灰黑化,乡村社会公平及政治合法性也受到侵蚀。

据当地媒体报道,偏桥村20xx年的一年里得到帮扶项目86个,其中半年里完成了37个。

这一年,河北省国土资源厅来了,投资2690万元,重点帮扶偏桥村土地平整、农田水利、道路建设等??

这一年,省交通厅来了。落实资金1220余万元,修路、修桥?? 这一年,省林业局也来了。帮扶落实资金4000万元,封山、栽果树,绿化附近路网??

在偏桥村的村务档案里,省级对口支援的还包括发改委、财政厅、旅游局等共20余个单位。

根据《河北日报》报道,20xx年河北省直部门共帮扶偏桥村38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和公共设施建设资金6883万元。加上承德市、滦平县的帮扶,这一年对偏桥村的总帮扶资金约1亿元

这些数字只能在政府人员对外显示政绩的资料中能看得到,可是真正的项目落在哪里了,偏桥村的百姓们都不曾看到。没有看到实际的项目,那么亿元的资金又用到哪里了呢?村里的账务也不曾

公开过。这又引起我们所有人思考了,政府人员应该给百姓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偏桥村帮扶工作失败的原因还在于当地政府凭借体制位置低价流转农田和山林,并通过文本制作、项目运作,与其他村干部联合等方式套取国家资金,攫取了该贫困村大量的发展资源。就拿征占土地来说吧,我们县政府到镇政府,再到村,他们以政府征用为由,根本就不顾及什么土地管理法,强行把老百姓的土地以五万元一亩买走,(个别的钉子户有十几万一亩。或变相补偿的)再以更高的价钱卖给开发商。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扶贫工作呢,在目前我国的扶贫工作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城乡差距的背景下,政府的扶贫工作应该重新定位,不仅要输入扶贫资源,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更要转变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扶贫工作的公平与效率有赖于政府工作思路的更新,更有赖于政绩考核方式的变革。创新行政运作方式和政府工作职能,是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关键。

此篇文章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