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 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思想重视,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理念决定行动,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或多或少需作为重点下大力度执行并持之以恒,才能做好。在教研室和中心校的要求和指导下,我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列为学予高度的重视。每次培训,校长都亲自带队参与。并且了解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教师只重视了知识的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是承载知识的机器,缺少的是动手和实践的经历,发现问题的眼睛。要,我们意识到了,所以才有做好的可能。

二、落实人员,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可以说是空白,教师无任何经验,而学校师资又不是很充足,对于综合实践活动教专职的可能,后来学校研究决定,我校中青年教师,他们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投入热情,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对施有一定的保证,使我校踏上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启航之旅。

三、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二是内容衔问题。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根据实际情况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3、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4、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四、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合实践课程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

2、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

3、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五、坚持逐步推行机制。

首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想法。

1、为了更好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一流的师资才有一流的教育水平师队伍培训上,在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的基础上,期望产生“裂变”效应。对于重点教师的培养,学校应在财力予以大力的扶持。

2、学校领导必须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勇于创新。活动初期,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非常的充分织上往往也是无从下手。为了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学校领导必须深入基层,加强对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监勇于引导教师善于挖掘和利用有利资源,创造性开展工作。 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有着其内在的规律可循,随着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入了解,很多老师在思考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存在着多种可行的形式,我们应该努力尝试提炼出更富有科学性、规律性的经验,探索富后阶段的研究重点。 同时,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科学评价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我们一直们发现,应从学生感兴趣的、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角度选择恰当的课题。某种意义上讲,选择恰当的课题是综合理论上讲,课题的选择权在于学生手中,但实际上,初期这项工作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最后,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切实重视了管理机制的构建,从而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做支撑。

1、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我们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要目标,一切为一切为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并引导他们把教育理念转化向教育领导、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对综合从而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从资源的挖掘、内容的选择、专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方案的编写、方案的实施、实料的搜集、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指导。

2、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为加强管理,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构

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网络,重视上对下管理和指导,保障下对上负责和联系,做到上下贯通,整体连效应。

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回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一年以来的工作,我们感到欣慰,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活动课程的信心和兴趣日益浓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将有更多的教师受益。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以扎实的工作,着力解决诸如制度创新、资源开发、科学评价等诸多课题,将我校的更新的高度。

 

第二篇: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综合实践——《放 风 筝 》

太和四中

七年一班

综合实践——《放 风 筝 》

七年一班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风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xx年的历史了。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随着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交流次数的增多,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筝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风筝与文化关系至深,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娱乐生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本校许多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

于是,我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搜集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制作和欣赏风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4.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各种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5.通过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织形式:一个班分成五个组,分组时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绘画、制作、信息、宣传等)把这些人员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各种人才互相搭配。

活动时一起参加,有需要时再分头行动。比如:制风筝时,不知道如何制作,信息人员就可以发挥作用,一部分人可以去请教老师、风筝爱好者等,一部分人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等。

一段时间后,有了成果,宣传人员要立刻总结汇总,并以黑板报等形式公布。

学生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再请教老师。各小组中各个队员活动前应该明确需要干什么,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二)准备工作

1. 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 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 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三)、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了确立“风筝”这一研究内容,同学们分组围绕“风筝”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 子课题:

1.风筝的发展历史

2.古今中外的各种风筝

3.风筝的种类、图案

4.关于风筝的趣话、故事

5.未来风筝的发展趋势

6.自己制作的风筝

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组合本组特点选定了研究的子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题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热情。

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这次关于“风筝文化”的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让学生尝试专题研究。在众人的设想及归纳中,孩子们定下活动方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方案简单易行,大的框架已搭成,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例如:神力小组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 组名: 课题题目:

校外指导老师:

组长:

小组成员:

课题的目的: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

(3)活动所需的条件:

(4)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成果展示:

第二步:根据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研究方法

学生们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①引导学生调查风筝的种类、名称、风筝著名产地、传统制作的方法等。(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例如:a.访问熟悉的人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放风筝的一些制作技巧等。

b.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查找书籍、报刊,同学们了解到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 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 ,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以上是流行小组整理后的资料)

c.在网上,同学们下载了许多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是花儿小组在新浪网查到的资料)

在欣赏的风筝发展史中,体会古代文明的魅力及现代科技的神奇。

②引导学生阅读与风筝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20xx年风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1.有收获有成果,向人们展示、交流是最快乐的事情的。首先,让学生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将小组同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谈话、展示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并列出各类表格。

如:

风筝图案的种类及它们的吉祥寓意

风筝的流派

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举行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步:动手创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学作品、摄影图片,手抄小报等。

2.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小组心目中的风筝。对于好的作品老师给予鼓励,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3.交流活动体会,在班上集中座谈会,怎样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活动总结与评价阶段: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校风筝节、手抄报、图片展等,将所有成果汇集一起,办成小展厅,请家长及其他老师、同学参观。

评价方式:

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2.评价的多样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对风筝进行了解和研究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方位开放的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他们有时会情趣大发,恨不得一天课程都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节课分工查资料,一节课搞个小小的调查,一节课汇总讨论,一节课交流成果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就不可能完全预知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与每节课40分钟的固定安排发生了矛盾。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课时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活动周期长,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教材上的每一个活动内容,似乎耽误了时间,没有达到训练目的,是一个遗憾。但是仔细想想:蜻蜓点水般的进行完所有的活动内容,势必要侵占学生大量的实践的时间,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有认识上的提高。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交流,这使活动进行得充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摸索出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学生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所以从态度与能力的角度看,以系列课的形式完成活动单元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损失。

所以,多给学生一些时间,把校内活动转变成校外开放性活动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和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初衷。

教师活动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要重过程,而非结果。布鲁姆在其《教育评价》中说过:“教育之所以把综合看作是重要的,还因为它总伴随着创造者的自豪、他们对创造能力的意识,以及他们在创造一些独特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交流感,特别是当学生们感到他们是用属于自己的想法和资料做了恰当工作时,更是如此。” 所以我们必须把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发展实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

圾”

太和四中

七年二班

综合实践——“生活中的垃圾”

七年二班

活动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3、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四)认知水平

1、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

2、认识乡镇垃圾的危害。

活动过程

一、主题的产生:

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学生知道了目前我国垃圾年产量约1.3亿吨,约占贡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大批的垃圾不但是资源的浪费,而且是制造脏乱的罪魁,更是多项污染的祸首。垃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垃圾堆积场里,各种垃圾因腐烂而臭不可闻,招引和孳生成群的老鼠、苍蝇、蟑螂。从而传播疾病。垃圾中有许多的病菌和寄生虫卵。它们随着飘尘到外飞扬,污染大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质和农作物。垃圾中还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若处理不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全班经过讨论、共同确定以“我们身边的垃圾”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二、新课讲授:

1、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帖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地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2、小组汇报垃圾的分类: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⑴、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⑵、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⑶、有害垃圾: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3、垃圾的危害;

(1) 看电脑图片,了解垃圾的危害。

(2) 举例我乡被垃圾严重污染的区域。

(3) 联系数学学科计算:按现在的速度,若人类不及时处理垃圾多久后人类将被自己制造的垃圾所覆盖?

4、垃圾的处理方法:

(1) 介绍目前本乡垃圾处理的方法。

(2) 介绍目前本县垃圾处理的方法。

(3) 介绍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垃圾处理方法。

8、垃圾的回收利用:

(1) 了解垃圾回收方法。

(2) 利用废弃物品,做一些工艺品。

三、针对学校和家庭的垃圾展开调查

1、明确各小组的任务

2制作调查表

【教学反思】环保教学已深入人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开始留意身边的环境,争做一个光荣的环保人的意识明显增强。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当然,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如果他们不承担应有的责任,环境保护也会落空。但是我们青少年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

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把环境保护搞好,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美好的天空。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太和四中

太和四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建议

一、活动教学的准备

第1条 学习《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3-6年级(试行)》和《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纲要7-9年级(试行)》,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串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2条 知道在我省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是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也包括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游戏节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可以在各种富有个性的活动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发展。

第3条 通过与学生交谈、查看学生成长档案以及活动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同学关系、班风班貌等学情。

第4条 在理解课程、了解资源和学情的基础上,基于学校的总体规划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活动方案。

第5条 活动方案包括背景分析、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课时安排、活动过程、场所要求,人员分工、安全措施、活动评价等环节。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在时间和空间上整合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内容,以便整体协调,统筹安排,全

面关照不同个性和天赋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活动方案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实际问题,留有一定的余地。

二、活动教学的指导

第6条 基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开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课题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通过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

第7条 活动组织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各种组织形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互配合。要引导学生根据能力、特长、活动的便利性等因素进行分组,以便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每组3—6人为宜。

第8条 鼓励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亲历亲为,在亲近自然、了解社会、认识自我等真实的活动中,经历研究探索的实践过程,获得切身体验和经验,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9条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力求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模拟活动、案例教学等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来体现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使教学体现应有的课程价值。一般,每节课应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少于二分之一的课时。

第10条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看到学生的高明之处;真诚善意地指出学生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11条 指导学生填写活动记录表,取得过程性材料,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并使活动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关注学生在活动中发现的新情况,引导学生生成新的问题,把活动引向深入。

第12条 面对活动中的困难,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去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培养学生树立不怕吃苦、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13条 在活动的各阶段中,引导学生体验与他人平等交流、开展合作的乐趣,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第14条 在发放和回收问卷、实地考察、访谈等信息收集活动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户外活动安全教育,提醒学生做好安全预案,如天气考察、路线设计、交通工具的准备,以及相互之间的电话联系方式,等等。关注学生的行踪,必要时可联系家长、社会等力量协助户外活动的管理。

第15条 在活动中,有时需要对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论证,要注意学生的能力起点,对信息之间的相互关联进行比较与分析时,尽可能用浅近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对现象的分析不要有过深过高的要求。

第16条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实现其教育功能的,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体验和科学方法的习得是活动成功的关键。因此,要防止走过场,不要用结果对学生施加压力,要引导学生重视活动中的体验和心灵的成长,培养学生关注细节、尊重事实、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与阳光心态。

三、活动教学的评价

第17条 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评价。应让学生在活动开展前就知道活动任务的具体要求,以便于在活动过程中能够自行对照评价要求,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

第18条 指导学生建立个人综合实践活动的成长档案袋(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加以合理使用。教师应备有学生的电子档案和一定的纸质档案,并进行分类管理。

第19条 活动告一阶段或结束后,指导学生整理活动资料与作品,形成富有个性化的活动成果。同时可以搭建交流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充分的交流与分享机会。成果展示时可以邀请家长和有关的指导老师一起参加。

第20条 指导学生进行活动反思。既要关注文字报告、手工作品等显性成果,也要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可以采取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等方式,总结班级、小组与个人在活动中的得与失,并分析原因,找到完善与前进的方向。

第21条 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通常以质性表述为主。质性表述要客观真实,充分肯定优点,对于不足的指出要注意学生的起点,用合适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在感到只要确定合适的目标,通过努力是有能力达成的。

四、活动教学的资源

第22条 了解学校周边的活动资源(包括社区、少工委、文明办等单位的人力资源、场所资源、网络资源)。注意和家长、社区、乡镇等方面保持联系,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争取活动开展的多方面支持。

第23条 了解本地的自然、社会与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和资源,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课程开设情况。对已有的资源加以优选和整合,并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进行整体、有序的开发和享用,避免零打碎敲和低水平重复,并使活动体现学校和地方特色。

第24条 注重学生在活动中的生成与积累,适时整理,逐步形成学校特有的活动资源,使活动的主题得以不断的丰富、活动的内容得以不断充实、活动的方式得以多样化。

第25条 校内的人力资源是活动开展最根本的资源。要重视教师的校本研修,切实端正教师的指导思想,有效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开展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指导团队,使学生获得全面高效的指导。

第26条 省编教材《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手册》根据活动展开的一般过程编写。使用教材对学生进行活动指导时,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必完全按照教材体例顺序,防止“教教材”的倾向。

太和四中

综合实践——学生零花钱问题

的研究

太和四中

八年一班

综合实践——学生零花钱问题的研究

八年一班

一、指导思想与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通过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或问题,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 基本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孩子们的零花钱也比较充裕了。但是,在校园生活中,常常有孩子积攒零花钱,甚至不吃早餐,用攒下的零花钱买零食、买暴力玩具;用于在网吧消费;找同学有偿代写作业;有偿借学习用具??这些现象的长期存在,必然会冲击我们固有的荣辱观念,甚至会对构建和谐校园、打造和谐教育起到较强的阻碍作用。同时,许多小商贩也利用孩子们不成熟、不理智的消费观念,打孩子们零花钱的主意,一直围绕在学校周围。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铲除这些不良现象,引导学生对“零花钱问题”进行研究,让孩子们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是根本。这也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来源于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理念。

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现有能力,我将此主题系列活动放在五年级开展,共设计了五个单元的活动。即:第一单元——确定主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并进行选题论证;第二单元——设计行动方案,拟定好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第三单元——实践获得相关信息,课上与课下相结合完成任务;第四单元——整理实践资料,进行展示交流并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五单元——创新实践,解决同学们身边存在的各种消费问题。

2.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明白浪费可耻,也明白“不应乱消费”的道理,但在现实中不懂得长期乱消费的严重后果,尚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主动探究的兴趣,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问题,但在实践研究前还缺乏严谨的制定研究主题的能力,实践调查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学生具有初步的设计方案的能力,但对调查结果缺乏深入、有力的分析和总结。

3. 活动方式分析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搭建自主探究的平台,学生以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1)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确定严谨的活动主题。(2)小组合作设计调查问卷并拟定行动计划。(3)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实践调查、采访活动。(4)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统计整理,撰写报告,进行汇报交流。

整个主题系列活动,有学生的自主探究,也有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课上探究与课下实践体验相结合。

三、活动目标与活动过程

活动时长:课上与课下结合共四周。

第一单元 确定研究问题

活动目标

通过情境创设,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其研究身边问题的兴趣;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自己的研究主题,具有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探究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从而进行合作研究。

活动重点:

如何将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转化为研究主题。

活动难点:

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活动流程: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2.具体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谈话:大家爱逛超市吧?今天,我先带着大家逛逛。(播放课件)

2.提问:大家看了各种美味的小吃及这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心里是不是有些心动?如果你有零花钱,是不是就想花了?

3.现场调查:问题:五(2)班学生有零花钱情况的调查。

4.辩论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的零花钱都干什么呢?它有这么多用处,有坏处吗?(教师随时板书)

5.教师小结并揭题:大家谈论得很激烈,看来,“零花钱”是咱们同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在这次活动中,咱们就以“零花钱问题”开展一个调查活动,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到时,再开咱们的辩论会,好不好?(板书课题)

(意图: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为后面的活动作准备。)

(二)自主探究

1.小组结合板书选择研究的问题。

2.提问:如何把大家关注的问题转化为咱们研究的主题呢?

3.自主探究方法

(1)出示范例:“平谷四中周边地区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

“大兴高楼饮用水情况的调查研究”

“平谷五小学生吃早餐情况的调查”

提问:大家分析这些主题跟我们提出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包括几方面的内容?

(2)学生静想后,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

(4)小结。

(意图:体现洋思“先学后教”的教学思想及教师指导的策略。)

(三)实践体验

(1)自己尝试定主题

(2)小组内讨论评选主题。

(意图:体验确定规范主题的活动,体现洋思教学“当堂训练”的教学思想,也培养学生“懂得赏识他人”的意识。)

(四)选题论证

1.准备。

2.各组论证。

3.师生评价并规范各组的问题。

(意图:学生初步感知实践研究的流程,展开初步的论证,更深一步地理解选择主题的科学性及价值性所在。)

(五)活动总结

课下构思:怎样进行研究活动?下次课上制定自己的行动计划。

(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把活动的兴趣继续延伸下去。)

第二单元 制定研究计划

活动目标

1.学生能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初步的行动计划,培养其实践调查的能力。

2.学生初步学会用表格记录调查的方法,并设计出简单的记录表。

活动重点:

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研究问题设计调查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调查样表。

学生准备: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一、制定行动计划

1.选择问题。

(1)提问: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咱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怎么样?请各组选择问题,然后汇报。

(2)组长汇报选择的问题。

2.制定计划。

(1)介绍计划表的框架,请各组快速制定本组的活动计划。

(2)小组内制定计划,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指导计划。

(4)小组内修改并完善计划。

3.设计调查记录表。

(1)出示调查表的样品,激励学生设计。

(2)学生设计。

(3)汇报交流,指导并规范学生的调查表。

(4)学生修改并完善。

二、初步实践调查

1.过渡语: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了,我们要开始实际调查了,应该怎样调查呢?

2.提出活动要求:

(1)学生说要求。

(2)教师规范要求。

3.学生示范一例调查,师生评价。

4.课上及课下实践。

三、活动总结

1.在刚才的活动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2.教师总结并提出学生课下活动的希望。

第三单元 课后实践活动

第四单元 零花钱花在哪

活动目标

1.在整理调查资料时,初步了解自己的日常消费情况,意识到合理消费的重要性。

2.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整理资料,学会科学的统计方法。

活动重点:

能较科学的整理调查资料,从中发现问题。

活动难点:

能够结合自己的调查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调查资料。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谈话:大家在课下都进行了深入的调查,怎样才能让大家快捷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调查情况呢?

引导:整理资料

二、整理资料

1.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资料。教师提示:用具体的数字表示统计的资料。

各组内分工协作。

2.教师巡视指导。

估计:统计单项数字会,多项就不会了。指导:可以按选项画“正”字,也可以小组内几个人合作统计。

3.写出统计报告。

包括:问题,调查方法,简单的过程,统计结果,感受或建议。

(1)组长撰写小报告。

(2)组内修改。

三、汇报资料

1.各组的汇报员汇报本组的调查情况。

2.师生评价。

四、进行市场调查

1.提问:同样商品在不同的地方价格是否一样?怎样才能知道呢?

2.引导学生做市场调查。

3.调查准备。

小组讨论:(1)选择地点(超市,书店,菜市场??)

(2)选择的商品

(3)小组内制定调查计划(包括:问题,人员分工,时间安排等)

4.课下调查。

第五单元 做理财小能手

活动目标

1.在整理调查结果时,学生懂得理财的一些小窍门。

2.通过设计零花钱的使用方案,学生具有节约资源,合理消费的意识。

3.在制作储存罐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制作技能。

活动重点:

学生能合理设计自己零用钱的使用方案。

活动难点:

能够科学的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白纸,各种废旧罐或盒子,剪刀,两面胶。

活动过程

一、整理资料

1.谈话:大家在课下调查的顺利吗?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新的收获?快准备好,和大家一起交流吧!

2.小组整理资料。

教师指导:在比较数据时,用一句话概括内容,并说出自己的心得。

3.汇报交流。

汇报员汇报,其他人可补充。

二、制定零用钱分配方案

1.谈话:看到大家对零用钱的适用现状,又得知身边市场的情况,针对自己的零花钱,你准备怎样计划支配呢?

2.小组讨论后汇报交流。

估计:从早餐,学具,冷饮,储蓄,爱心活动等支配零用钱。

3.设计分配方案。

(1)大家可以设计一周或一个月的分配方案。

(2)自己设计。

4.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交流。

(2)师生评价。

三、制作储存罐(课上课下结合做)

1.设计造型。

2.选择适合的材料制作。

3.展示评比作品。

活动成果的交流和总结

学生们经历了一次较为严谨的实践研究,他们带着自己的研究主题,自由结成小组,合作设计出了行动方案,展开了大范围的调查、访问,尝试了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并撰写了小型调查报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并将行动方案大胆地落实到了自己的行动当中。学生能主动并深入地研究,主要是因为他们带着自己确定的科学主题开展活动,有了明确的任务目标,他们会想办法完成。我知道他们经历的过程是复杂的,在这复杂的过程中,有喜有泪,正如学生在活动感受中谈到的:“每当我大声地读出我们组写的计划、调查问卷、整理的资料等内容,就会很开心、很快乐。我在实践中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勇于实践,自己就会变得更棒!”“我们的调查范围是全班,我们组4个成员,分工抄写了43份调查问卷,虽然手很酸,但是,我们成功的进行了调查。”“我采访了别人,我是快乐的;我能被别人采访,我是幸福的。”“在我的汇报中,我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在无比的快乐中,感受到了团结是多么的重要。”??我与学生一起走过了几个实践研究的历程,捧着他们一份份精心撰写的报告,听着他们的感受,我很欣慰。是综合实践成就了他们,是这门朝阳课程把他们的各种潜能挖掘了出来,我庆幸自己是学生综合实践的导师,我会大踏步的引领学生向前迈进。

四、学校效果评价方案

以学生为主体、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等为评价原则,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行为表现、操作技能等各项指标。评价过程中,主要以日常观察、成果交流报告会、填写评价表等为方法,在活动交流中评价,在教室中“能力展示台”上进行展示,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

后附北京市平谷区第五小学零花钱问题研究活动评价表。

附:锦州市太和四中学生零花钱问题研究活动评价表

班级: 姓名: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综合实践——做家庭小主人

太和四中

八年二班

综合实践——做家庭小主人

八年二班

活动目的: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家庭责任感,体验生活的甘苦,了解社会的真实,我班开展 “做家庭小主人”的休息日实践活动。

活动说明:

在休息日里承担家庭主管的工作,日常父母所做的采购、烹饪、打扫等工作由同学们来接替,同学们接受掌管家庭财政的任务,从具体家庭生活和劳作当中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学会制定开支计划,承担开支风险。

活动要求:

(1)父母根据日常家庭支出情况给与孩子一个月的经费。同学们通过填写消费清单表(用A4纸仿照下表自制消费清单)掌握家庭经费支出情况。同学们在努力做到照料好一家人的生活的同时,经费不能超支,若超支,自己想办法(如给家庭打工的方式)挣出超支的部分。

(2):每天选择烹饪或打扫中的一项,在尽自己义务的同时体验家务劳动的乐与苦。

(3):活动期间,每周写两篇“我做家庭小主人”的体验或感悟发表在思远班博客上(所写文章题目后一定要写上自己的名字,文章分类为“我做家庭小主人的体验或感悟“)。

附表格:

“我做家庭小主人”消费清单

综合实践活动材料

综合实践——新锦州新农村

太和四中

九年一班

综合实践——新锦州新农村

九年一班

【活动背景】

中国共 产 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近年来,双流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身处双流的我们有必要了解本地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和参与双流县的新农村建设。为此,我们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以《新锦州、新农村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的涉农新政,了解双流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探究方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研究方向】

一、涉农新政

1、通过网络查找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

2、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本市贯彻落实中央涉农新策的具体措施。

3、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本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做法。

4、调查大齐村村民对涉农新政和具体措施的了解程度。

二、农村新貌

1、走访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民生活情况的变化,可以从生产方式、经济收入、文化生活、环境卫生、村务管理等方面着手调查。

2、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新农村建设前后该镇农民生活情况的变化,可以从生产方式、经济收入、文化生活、环境卫生、村务管理等方面着手调查。

3、深入村民中了解新农村建设前后村民生活情况的变化。可以从生产方式、经济收入、文化生活、环境卫生、村务管理等方面着手调查。

三、未来规划

1、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双流县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

2、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该镇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

3、深入村民中了解村民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

四、农民心声

1、深入村民中了解村民对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程度。

2、深入村民中了解村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

1、走访政府、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根据自己外出时的所见所闻,总结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上一节汇报课,各小组在汇报课中展示PPT、手抄报、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

【活动步骤】

第一步:分组并确定研究方向。

第二步:外出走访调查。

第三步:分析整理资料。

第四步:展示调查成果。

【活动流程】

第一步:分组并确定研究方向

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主题的选择、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教师在学生自愿,教师微调的原则下将全班同学分为5个小组,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本组的调查研究方向,撰写三级子课题方案,并做好组员的分工,安排好外出时所需资料和摄像、照相设备等准备工作。

(1)第一小组负责查找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本县贯彻落实中央涉农新策的具体措施、未来规划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走访村民。调查村民对涉农新政和具体措施的了解程度。

(2)第二小组负责走访永安镇政府。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做法、新农村建设前后该镇农民生活情况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第三小组负责走访村委会。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做法、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民

生活情况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第四小组负责走访村村民。调查村民对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程度。

(5)第五小组负责走访村村民。了解村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

3、教师对学生进行外出活动的安全教育。

(1)准时到校上车外出,乘车时不打闹,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保持车内卫生。

(2)到达目的地后,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乱跑。在调查过程中爱护当地的花草树木和环境卫生,采访他人时要有礼貌,展现中学生的文明素养。

(3)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及时到乘车地点乘车,安全返回学校。

第二步:外出走访调查

1、教师督促学生按时乘车外出和返校,在实地考察中指导学生围绕考察主题去收集相关资料。制止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学生准时到校乘车外出。外出前组长检查本组成员是否按照安排带齐了外出活动所需资料和设备,如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

3、到达目的地后,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完成调查任务。在调查活动中,组长应该做好协调工作,组员应根据事先的安排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采访、照像、摄像、记录工作。

4、完成任务后,组长组织组员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参观。督促同学爱护当地的花草树木和环境卫生。

5、组长组织组员准时到乘车地点乘车,安全返回学校。

第三步:分析整理资料

1、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选出所需资料。

2、教师指导各组学生从涉农新政、农村新貌、未来规划、农民心声、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对资料进行整合,形成汇报成果,如PPT、手抄报、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

3、教师指导各组负责成果汇报的学生做好汇报的准备工作。

第四步:展示调查成果

1、教师介绍开展本次活动背景及意义。

2、分组展示调查研究成果,展示过程中向全班同学介绍调查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及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并提出希望

综合实践——喜观农村新变化

太和四中

九年二班

综合实践——喜观农村新变化

九年二班

【活动背景】

中国共 产 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近年来,双流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身处双流的我们有必要了解本地区发展的基本情况及面临的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和参与双流县的新农村建设。为此,我们班组织学生进行了以《新锦州、新农村为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能力: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认识、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知识:知道我国的涉农新政,了解双流县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探究方法】访问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研究方向】

一、涉农新政

1、通过网络查找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

2、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本市贯彻落实中央涉农新策的具体措施。

3、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本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做法。

4、调查大齐村村民对涉农新政和具体措施的了解程度。

二、农村新貌

1、走访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民生活情况的变化,可以从生产方式、经济收入、文化生活、环境卫生、村务管理等方面着手调查。

2、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新农村建设前后该镇农民生活情况的变化,可以从生产方式、经济收入、文化生活、环境卫生、村务管理等方面着手调查。

3、深入村民中了解新农村建设前后村民生活情况的变化。可以从生产方式、经济收入、文化生活、环境卫生、村务管理等方面着手调查。

三、未来规划

1、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双流县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

2、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该镇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

3、深入村民中了解村民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

四、农民心声

1、深入村民中了解村民对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程度。

2、深入村民中了解村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期待解决的问题。

五、存在的问题

1、走访政府、了解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根据自己外出时的所见所闻,总结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成果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上一节汇报课,各小组在汇报课中展示PPT、手抄报、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

【活动步骤】

第一步:分组并确定研究方向。

第二步:外出走访调查。

第三步:分析整理资料。

第四步:展示调查成果。

【活动流程】

第一步:分组并确定研究方向

1、教师向学生介绍本次活动主题的选择、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教师在学生自愿,教师微调的原则下将全班同学分为5个小组,各组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本组的调查研究方向,撰写三级子课题方案,并做好组员的分工,安排好外出时所需资料和摄像、照相设备等准备工作。

(1)第一小组负责查找近几年来中央出台的关于“三农”问题的新政策、走访政府有关部门了解本县贯彻落实中央涉农新策的具体措施、未来规划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走访村民。调查村民对涉农新政和具体措施的了解程度。

(2)第二小组负责走访永安镇政府。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做法、新农村建设前后该镇农民生活情况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第三小组负责走访村委会。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做法、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民

生活情况的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未来规划及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第四小组负责走访村村民。调查村民对本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满意程度。

(5)第五小组负责走访村村民。了解村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对自己未来生活的规划。

3、教师对学生进行外出活动的安全教育。

(1)准时到校上车外出,乘车时不打闹,不将头手伸出窗外,保持车内卫生。

(2)到达目的地后,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乱跑。在调查过程中爱护当地的花草树木和环境卫生,采访他人时要有礼貌,展现中学生的文明素养。

(3)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及时到乘车地点乘车,安全返回学校。

第二步:外出走访调查

1、教师督促学生按时乘车外出和返校,在实地考察中指导学生围绕考察主题去收集相关资料。制止学生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行为,确保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学生准时到校乘车外出。外出前组长检查本组成员是否按照安排带齐了外出活动所需资料和设备,如有问题及时向老师汇报。

3、到达目的地后,各小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完成调查任务。在调查活动中,组长应该做好协调工作,组员应根据事先的安排履行各自的职责,做好采访、照像、摄像、记录工作。

4、完成任务后,组长组织组员在教师规定的范围内参观。督促同学爱护当地的花草树木和环境卫生。

5、组长组织组员准时到乘车地点乘车,安全返回学校。

第三步:分析整理资料

1、教师指导各组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选出所需资料。

2、教师指导各组学生从涉农新政、农村新貌、未来规划、农民心声、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对资料进行整合,形成汇报成果,如PPT、手抄报、研究报告、心得体会等。

3、教师指导各组负责成果汇报的学生做好汇报的准备工作。

第四步:展示调查成果

1、教师介绍开展本次活动背景及意义。

2、分组展示调查研究成果,展示过程中向全班同学介绍调查研究成果的具体内容及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心得体会。

3、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表彰出色完成任务的小组并提出希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