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20xx年工作总结及思路

镇20xx年工作总结及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是我乡抢抓扩权强镇、承接产业转移两大发展机遇,全力建设中心镇的开局之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示范园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镇党委、政府制定的“1145”工作方略,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以保障完善民生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创先争优、环境整治、效能建设为保障,扎实苦干、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经济指标增势强劲,经济质量明显提升。

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经济工作的推进力度,强化部门协调,广开财源,主动服务,整体形势喜人,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财政收入5000万元,占任务的100%,其中国税2273万元,地税1600万元,占年初任务1200万的的133.3%;发展财政1127万元;完成工业总产值6.85亿元,占任务的110%,其中规模企业产值3.99亿元,新增规模企业3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占任务的148%;完成招商引资4.87亿元,占任务的121%;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28元,比上年增长11%。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招商引资势头良好。

全镇成立十一个项目领导组,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以项目带产业,以项目促发展。强化项目跟踪、服务,对已落地项目提供最优质服务,保证建设进度,保证项目质量。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超额完成任务。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优化招商引资环境,营造招商引资氛围,创新招商方式,依托示范园区政策优势,发挥紧临芜湖区位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大商,招好商,引进内资项目15个,总投资4.8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3个,总投资3.07亿元;房地产及基础设施项目2个,总投资0.8亿元。

三、“三农”工作成效显著,环境面貌明显改变。

全乡紧抓中心镇发展契机,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有效构建农业服务平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开展农业技术培训45场次,发放资料2万余份。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完成一个千亩示范片和两个百亩核心示范区的高产创建建设任务,完成良种良法推广面积2.58万亩;建立10000亩优质水稻和优质油菜高产示范区。粮油喜获丰收,油料总产4200吨,小麦6350吨,水稻21850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进清明米业、富乐猪业等龙头项目建设,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实施订单农业,仅清明米业签订订单就达4.1万亩。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投资22万元,完成排灌设施的维修以及水利兴修、内部水系治理;制定防汛抗灾预案,组织雨季除涝,防汛抗灾,确保安全度汛。积极开展全乡范围内的春、秋两季动物防疫工作,防疫密度达100%。着力做好农机服务

建设与管理,提高农机监管规范化水平,组织拖拉机、收割机年审115台。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兑现涉农补贴资金595.4万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297.79万元,良种补贴41.55万元,粮食直补47.1万元;发放五保、抚恤、低保补助185.28万元;发放家电下乡、摩托车、汽车补贴130.27万元。着力做好农作物政策性保险工作,投保率达98.8%。为10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为167名残疾人进行了救助、托养。

加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全镇共申报了7个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委托代理工作,推进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选举产生首届村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实施“阳光村务”工程,推动村级事务管理阳光化、科学化、规范化,进一步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切实维护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着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强村镇环境整治,美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全乡共投入近20万元,组织劳动力近千人次,清扫道路近百公里,清理沟渠河道近百公里,清理垃圾近万吨,新建垃圾池60余个,购置垃圾箱10个,落实保洁员74名,集中采购5辆垃圾清运车。在全乡营造出“整治城乡环境,共建美

好家园”的浓厚氛围,初步改变了村镇的“脏、乱、差”现象,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卫生意识有了新转变。

四、拆违控违成效显著,土地置换进展顺利

卫片企业拆除进展迅速。在第十次卫片执法检查中,年陡镇共涉及卫片图斑企业16家,建筑物面积40769平方米,占地148亩,均为村级招商引资外来企业,投资大,拆除难度大。自7月10日整改启动以来,年陡镇村干部以细致的工作、扎实的作风,按照“腾得掉、拆得了、清得净、复得好”的工作要求,整个拆除过程和谐、安全、快速。7月24日完成全部16家企业拆除协议的签订;8月底,完成全部16家企业的拆除工作,拆除建筑面积40769平方米,占地148亩;9月15日前,完成全部土地的复耕复绿,复耕复绿面积148亩,顺利完成第十次卫片执法整改工作;9月底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南京督查局的检查验收。拆除工作经验上报省厅交流。

拆违控违工作成效明显。成立执法小分队,购置巡查执法车。加大宣传力度,发放告知书1000余份,悬挂宣传横幅近100余条,执法队坚持每天巡查,发现一处,查处一处。依法下达停工拆除通知书和限期拆除通知书150多份。自正月初二始,全镇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联合执法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200多间,面积18000多平方米。教育了群众,维护了群众长远利益,受到市委市政府大会表扬。

征迁工作进展顺利。积极开展示范园区龙山大道、江东大道等工程的房屋拆迁、土地水面征用工作。全镇共分七个工作组,不分昼夜开展工作,完成征地3800多亩,协议拆迁200多户,确保了示范园区五条道路、宁安铁路、安置小区、优异光伏企业等工程的顺利开工。22万伏高压线路改造顺利完工。

土地置换工作快速推进。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建设用地置换工作,不断加强与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协调、沟通,及时化解工作中的难题,严格考核奖惩,大胆创新,全镇共完成第七批次和24批次的建设用地置换项目,面积350亩,全面完成土地置换任务。

五、计生工作保类争先,民生事业日益完善。

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依法管理、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生工作管理机制。人口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全镇共出生210人,出生率为7.1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继续保持较好水平。政策内出生196人,其中一孩162人,二孩34人,政策符合率为93.33%。节育措施跟踪管理落实到位。节育率91.13%,完成“四术”423例,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到位率96.13%。计生各项优惠政策及时兑现,奖、特扶92人,兑现资金9.336万元,兑现独保费8.1932万元,双女绝育户一次性奖励1.4万元,农村放弃再生指标60户一

次性奖励8.832万元。“三查一治”工作正常开展,累计完成生殖健康普查2664人次,普查率达38.87%;已婚育妇孩次结构日趋合理,无孩、一孩,二孩、多孩育妇分别为50.65%,41.14%和2.61%。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以法治政水平不断提高,计生恶性案件为零;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计生综合考核位列全市第三位,顺利实现保类、争先目标。

全力抓好顺民意、解民忧、厚民生的民生工程。超额完成县委下达的新型农村保险工作目标任务。参保人数达23373人,其中新增参保人数13547人,占县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06.3%,续保率达93.32%。受到县委县政府通报嘉奖。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活动,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组织了“佳美杯”首届歌咏大赛,参加了全县龙舟赛。完成了查联等村“农家书屋”建设,新建了查联、钓鱼等村篮球场。加大教育投入,平整了钓鱼小学新校区场地,完成了校安工程,调整了教育布局,优化了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新建查联、钟山等村级卫生室,提高乡村医疗水平。

积极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改善劳动力输出结构,拓宽就业门路。规范劳动用工管理,提供维权服务,组织开展区域外维权服务6人次,减少劳资纠纷,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

权益,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引导剩余劳力转移就业,及时发布用工信息,新增劳务输出1600余人,占全乡剩余劳力的13.5%。

始终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对外宣传工作,真正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对外宣传工作的具体实践之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信息报告、新闻发布和采访报道,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全年在《马鞍山日报》、《皖江晚报》发布消息32则;上报当涂县政府网站、皖江在线、安徽农网近百条;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意识,组织开展2次民兵集训,顺利完成县下达的征兵目标任务。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工作均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六、安全生产扎实开展,平安建设稳步推进。

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首位,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培训了企业负责人和安全员,签订安全、环保工作责任书170多份。定期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环境保护等检查,对存在不安全因素和环境保护隐患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全年共进行了五次安全隐患大排查。健全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并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进行监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开展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专项治理,彻底整治校园周边治安环境,排查校园安全隐患,健全值班、巡查机制,配备

专职治安人员,确保校园安全、祥和的育人环境。

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和处置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充分发挥镇村两级调解组织作用,加强毗邻接边地区联防联调组织和工作机制建设,及时妥善处理接边地区各类矛盾纠纷,确保了全镇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全年排查调处矛盾纠纷56起,调解率100%,成功率100%,履约率100%。开展市级法律援助示范工作站创建申报工作,办理11起法律援助案件。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江淮普法行”活动,扎实有序地推进依法治乡工作进程,开展了“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和迎检工作。

七、干部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认真开展“干部作风大整顿,工作效能大提升”活动,围绕中心工作,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转变作风为重点,立足实际,扬长避短,坚持把机关效能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着力形成加强学习智力推进,加强责任强力推进的工作氛围。彻底整治“软弱涣散、推诿扯皮、吃喝玩乐、庸懒疲沓、奢侈攀比”五风。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体系,实行党政一把手、部门分管领导、村所站负责人三级负责制。建立建全工作推进督查制,制定机关考勤、学习、用车、招待、财务等制度,规范工作行为,完善便民服务措施,严格执行作风整顿八项禁令,有力地促进了全乡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八、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全面加强。

全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制定实施意见,精心组织。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把创先争优与环境整治、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征迁拆违相结合,把创先争优落到实处。镇武装部组织村民兵营长到学校值勤,加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校安全的育人环境;机关支部开展为民服务、帮扶困难弱势群体活动;官碾、港东、查联等村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环境整治,清扫马路;正觉、年陡、竹塘等村在征迁拆违中比进度、比和谐。

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规范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努力提高班子成员政策理论水平,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村(居)党总支部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组织生活、教育管理、党务公开等各项制度。积极组织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考核、“五好”村党组织考核迎检工作。召开专题会议15次,对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明确任务,强化责任。

认真学习廉政准则,扎实开展警示教育,通过组织学习、观看电教片、自学、写心得体会、讨论交流等形式,进一步筑牢了广大党员干部反腐倡廉思想基础,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自觉性,增强自立意识,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干事创业,执政为民的良好氛围。

回顾全年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奋力进取,争

创一流的意识还有待加强,工作作风还有待进一步夯实,征迁拆违的办法还须进一步创新。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是我镇全力建设中心镇,加速示范园区建设的发展年、创新年。

20xx年全镇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经济结构转变,加速发展第三产业,保障完善民生,加强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党的建设,促进全镇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20xx年各项经济预期指标为:工农业生产总值10.5亿元,增长15%,其中工业产值7.5亿元,增长25%;固定资产7亿元,增长40%;招商引资5亿元,增长25%;实现财政收入6250万元,增长25%;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增长15%。

一、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挖掘农业增收能力。

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农村经济信息网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培育和推广超级杂交水稻等优良品种。推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节约农业;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适用技术;推广先进农机具,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品种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优势农产品。重点发展优质粮食品种、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和名特优新品种,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和休闲观光农业。

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健全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推进农业服务组织和机制创新,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和专业程度。

二、加快园区企业建设,推动工业布局优化升级。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继续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点,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布局,提升竞争力,做好全面承接产业转移新准备。

按照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承接转移的要求,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已对接的招商项目,要加大力量盯紧、跟上、抓住不放,切实提高项目成功率;要通过有效的招商选资,

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积极引进高、新、精、尖项目,着力把好项目准入关。对符合引进条件的项目,尽快完成项目签约工作,并协助企业做好申报、注册等相关事宜,要以良好的服务态度、优质的服务内容吸引客商,以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感情,促其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把好项目服务关。在项目开工建设的过程中,坚决落实领导负责制,以目标倒逼进度,将任务层层分解到人,加大监督力度,把好项目落实关。

紧抓承接产业转移契机,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引导产业聚集,培育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科学发展。在完成园区主干道的基础上,加快园区配套的电力设施、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使一批企业尽快转移落户工业园区。企业要强化管理,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要加速科技创新力度,形成自身核心技术,树立品牌,提升档次。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修建江东大道、年陡大道、扁担河大桥,拉开中心镇与示范园区建设框架。加快建设安置小区,实现房等人,节约安置成本,减轻工作压力,减小工作难度,为拆迁安置、新城区建设做好准备。加快九

年一贯制学校的建设,带动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创设良好的城市氛围,吸引群众向新城转移,为征迁工作创设良好条件。加大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拉动消费、促进运输、劳务市场的繁荣,提高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形成良性经济运行机制。

继续深入开展城乡环境整治活动,加大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扩大保洁员队伍,进一步完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机制,规划建设垃圾处理厂,配备垃圾运输车和洒水车。大力实施“净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集镇管理水平,大力营造文明集镇大家创的浓厚氛围,坚决遏制“乱停、乱放、乱倒”现象,建立健全集镇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集镇文明程度。

依托示范园区建设,高起点规划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

二、三产齐头并进态势,加快发展融资、信息、研发、运输等现代物流业,拉长整个产业链条;以新城区为平台,重点发展商贸、餐饮、宾馆、职工公寓、保洁、中介、娱乐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注重吸收芜湖步行街、美食街集约发展的特点,做好集约发展文章,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结合扁担河堤顶改造、天心池鳄鱼世界旅游服务项目以及日月河建设,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服务业。为中心镇创造财富,为示范园区集聚人气。

四、保障改善民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继续加快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扩大保险覆盖面,争

取参保率达100%。完善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做好优抚、社会救济等工作。继续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兑现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和科技素质,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增强农村劳动力务工水平,培养一批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及失地保险逐年提高机制,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继续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实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指导村务监督委员会正常开展工作,建立科学、合理、规范、充满活力的村务管理机制。

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保障计生经费投入,加强计生工作队伍,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持和稳定低生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推进全镇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教育强镇”标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及周边安全整治,确保良好育人环境,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意见,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加强卫生人员培训,健全农村药品供应网和监督网。加大扶贫救助力度,进一步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确保群众生命健康。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扶持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建设,完成“农

家书屋”工程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户”活动,引导农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加大土地、资金、人才改革力度,着力破解要素制约。

充分利用土地修编的大好时机,同时抓住国家对皖江规划的政策扶持,加快独立选址项目、水利工程项目的申报,争取土地指标。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心镇的建设,吸纳社会资本投资中心镇的生产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融投、融资的建设,形成多元化、开放性的投融资机制;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适度从事业单位中选调一批、从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聘一批人员充实中心镇的干部队伍。加快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干部的整体素质。

六、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

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干部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增强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继续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永葆党的先进性。

全面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办事效率。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牢固树立事业为上,责任为重、工作为先的理念,

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工作,切实增强抓项目的本领、解难题的能力、促发展的水平。形成时时快节奏、处处见实效的优良政风,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