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 庭 教 育 心 得

家 庭 教 育 心 得

——浅谈与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任何年代,任何时期的父母无不望子(女)成龙(凤)。而每个孩子也不是先天注定成为什么人。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作为父母呵护孩子的成长,关爱孩子的健康,培养孩子的习惯,开发孩子的智力,健全孩子的人格,所有这一切都是从家庭出发的,都是与父母分不开的。孩子是从父母哪学到第一句话,孩子是从父母面前迈出人生的第一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从父母那里学到人生最初的经验,养成人生最初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为人父母之初,我们是缺少经验的,在培养孩子方面走了一些弯路,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发现问题后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及时反省,并积极向优秀的家长学习,甚至向家教专家请教。我们让孩子做到的我们父母首先做到,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走向健康成长之路。所以说,孩子的成长,也是做父母的成长,我们与孩子一起健康快乐成长。

一、 以爱感染,造就一颗感恩之心

对孩子既要有爱,又要对他(她)严格要求,只爱不要求就成了溺爱,溺爱会使孩子深陷“温柔陷阱”而不能自拔。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指出:“要做到爱护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当然,我们有时很难划清爱护与溺爱的界限,因此,家长要做到既爱又有教育。正确的 1

做法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把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严而不厉。曾有报道说: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下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盲目过分溺爱孩子,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忽视了教育子女对父母的爱与尊重,换来的是孩子不健康心理的养成。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奶奶关照他的生活相对多一些,宠爱多一些,我的儿子有时候就会对奶奶的尊重不够,缺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对他说:“这样不尊重奶奶怎么行啊!”给他摆事实讲道理,同时我也从自身找原因。因为自己工作忙,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也有做得不到的地方,因此,我们也注意平时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再多一些,给孩子做出表率作用,教育他不仅要孝敬爸爸妈妈,也要孝敬爷爷奶奶。随着孩子逐渐懂事,也开始学着照顾奶奶了。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心里总是快乐的。

二、 用平等与尊重,架起沟通的桥梁

沟通是打开心灵之门的最好的钥匙。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让孩子的心灵之门永远向我们敞开,让我们和孩子永远成为最好的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的尊重,没有尊重的教育是注定要失败的。尊重的表现:一是父母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言出必行,赢得孩子的信任,从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行。如果父母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一拖再拖,或用假话唐塞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孩子 2

的信任,使孩子办事敷衍不认真,遇事半途而废并失去信用。二是在家庭里,对孩子我们更应该提倡民主式的教育方法,不搞一言堂,用强制的办法管制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应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我曾慕名给孩子报了一个珠心算培训班,想通过学习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孩子上了一段时间后,随着学习的深入感觉有些难,就说:“太难了,我不想上了!”我就鼓励他说:“别急,刚开始一定有些难,习惯了就好了!”一个月以后,我发现孩子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小,我问他“想不想学了”,他说“不想”。于是我就让孩子从珠心算培训班中退了出来。并不是我迁就孩子,而是我认为,没有什么比保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更重要的了!学习了基础课程,学会了基本的思维方式就是参加学习的收获。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通过自身充满尊重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感悟出他人的尊重。在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中,我高兴地看到孩子已将尊重内化为习惯。三是要学会经常用赏识的目光和语言与孩子交流,使孩子更乐意把父母当作知心朋友而向我们倾吐心里话。对于还是小学生的孩子,我们做父母的要从小处入手,及时了解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在学校听到哪些有趣的故事和新闻,班级里有哪些新鲜事,是否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得到老师表扬或批评没有等,通过孩子的回答了解孩子的精神面貌,以及他思想动态。观察孩子的判断能力,以及孩子的是非标准,等到孩子说完,视情况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孩子平等、民主探讨。如果父母能关注孩子每一个细微的情绪波动,不要想当然而做到及时沟通心中有数的话,那么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必定架起的是心 3

心相印的桥梁,孩子就能在这样快乐、自信、诚信的环境下健康成长,也必定会成长为一个宽容、大度有包容心,理解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的人。

三、营造好环境,协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一切习惯都是从童年开始的。从小养成的良好习惯会伴随人的一生,时时处处都在起作用。习惯是一种多么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从小就应该建立一种好习惯,通过教育,通过陶冶,直至让习惯成为自然,终生不忘。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重要保证。我觉得既然要让孩子学会自立,那家长就应该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不能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穿衣服,系鞋带,收拾文具这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我们都要训练孩子自己动手做,从不代劳。这样孩子长大了才有可能在外面闯出一番天地,而不是事事都依赖别人。

孩子刚上一年级,很多方面都还不适应,每天的作息时间,上课的坐姿,包括举手回答问题各个方面,对孩子来说都显得比较陌生。为了帮助孩子更快的熟悉小学适应小学生活,一开始,我每天晚上都要调好闹钟,并且提前五分钟起床。闹钟一响,马上去监督孩子起床,和孩子一起穿好衣服,鞋子,再洗漱。渐渐的,孩子习惯了小学的生活,每天闹钟一响,就会马上起床,再也不用妈妈监督了。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重要保证。家长是孩子 4

第一任教师,是监督、教育孩子并使之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每个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提供优质的后勤服务,做孩子学习的好帮手。家长可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一个舒适、简洁、安静的单独学习空间,属于孩子自己的学习、休息的环境,各种读物分门别类,整洁有序,便于阅读和查寻。家长也可以将孩子的小房间稍作装饰,使其更具有书香气息,让人一进房间就产生读书的欲望。总之,家长要尽己所能为孩子营造环境氛围,把他们逐步引进书的世界、知识的海洋。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经常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己在学习中总结的一些好的经验希望孩子能够借鉴,总结出的一些教训希望孩子不再重蹈覆辙。对孩子来说,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带,例如孩子学习时家长也在看书,在学习,而不是在看电视、在打游戏。教孩子去实践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例如与孩子一起阅读,每读完一篇文章或故事,可以向孩子提一些简单的问题,检查孩子听了多少,理解了多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养成认真倾听和思考的习惯,同时也能逐渐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为把孩子引入一个高尚的精神世界,为今后的人生打好“精神的底色”,我们家添置了很多优秀的、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直到现在,购书依然是我家财政的一项重要支出。应该说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在学习我,我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了新的提高,增加了更多的人文、科学知识,多背了更多的单词。

5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言传带给孩子的是感性认识,而身教则让孩子得到理性的升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克隆”在孩子的身上。孩子最初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完全依靠于父母和身边的亲人,就好比钢水一样,倒入什么样的模具就会是什么形状,一旦冷凝焠化,再要改变就千难万难了。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可不拘小节,要时刻牢记,你的一言一行时刻都会映入孩子的大脑。 6

 

第二篇:我 对 家 庭 教 育 的 感 想

我 对 家 庭 教 育 的 感 想

理学院09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胡萍(0935012)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歌词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国和家的关系。古人语:“家和万事兴。”不管就整个社会,还是就个人而言,有个和睦的家庭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家庭最直接的交往涉及父母和孩子。如何处理好这之间的关系?良好的家庭教育算是基础吧。

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父子母子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庭关系的和睦与否。近年来,据调查显示,中国的离婚率持续走高,离婚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容小视。尤其是有小孩的父母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离婚率持续攀高,小学出现单亲过半的家庭。有个案例:“朝阳区某小学1名单亲学生朝阳区某小学1名单亲学生,曾是学校里有名的后进生。 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家长为他换了5所小学,每一所学校最长待1年,最短的只待了一个学期。在学校期间不遵守纪律、不愿意与同学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很差。老师走访发现,这名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母亲事业有成,平时对孩子的各种物质要求全力满足,但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家长错误认为,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完成了对儿子的教育义务而很少耐心教育,导致孩子脾气暴躁、做事不专心、由于长期学习成绩落后产生学习畏难情绪。”父母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是无法替代和必不可少的。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心灵上的关爱是最重要的。

家庭教育涉及最多的应该算是父母对孩子性格养成、学习等方面

的教育吧。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一些周边同学的成长经历来看,父母的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小时候,爸妈经常吵架,而站在一边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开始时,我会去劝说他们别吵了,可是根本不管用。我很失落很是伤心。慢慢地我沉默了,不再去劝说了,父母吵架隔三差五地仍在继续,而我会选择默默地待在一角。小学的我都学会了隐藏内心了,当父母吵架那几天,我很是伤心、难过,而且上课也没法集中注意力。但从来不在同学面前展现出内心悲伤地一面,极力隐藏自己。我害怕,害怕别人的家庭都是幸福的,爸爸妈妈都不吵架的,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爸爸妈妈老是吵架。这样的成长背景,不仅让我内心孤僻,还缺乏安全感。小时候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能不能别吵架了。后来到了初中、高中,和好友聊天时,有好友诉说,她父母吵架了,心情很是不好,感到很难过,做什么事也没法集中注意力。那个时候我才知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很多人不愿说出来而已。以我的经历和好友的诉说以及现实中所验证的事实来看,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想说:“天下的父母,你们在吵架的时候,多考虑考虑那个在角落的孩子,想想你们的吵架会给他(她)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不能冲动行事。”

家庭教育涉及了方方面面。可能现在的家长最看重的便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大都以自己认为对孩子有好处的方式,替他们做主。现代,提到小学生,就想到背着重重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躯跟着妈妈后面忙着去赶各种各样的课外班。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是关心。社会发展如此之快,没有很好的教育可能很难跟得上时代发展的

脚步。当面对大众质疑:“现在的父母给孩子这么多压力,孩子还能有美好的童年吗?”父母们觉得要是现在给他们一个幸福的童年,那么以后可能会有忙碌的一生,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上看,父母是最爱孩子的,希望他们能有美好的一生。但凡是过犹不及,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承受能力,要让他们劳逸结合。其实,适度的报一些辅导班对孩子兴趣、特长以及思维方式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就我个人而言,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条件有限,没能上过兴趣班,导致现在的我没有艺术特长,除了学习啥都不会,没有达到国家提倡的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报一定量的辅导班、兴趣班对孩子兴趣的养成、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有必要的。

现在可能很多地方,尤其是县级城市里,“陪读”现象比较普遍。就我生长学习的地方——安徽滁州市全椒县全椒中学,一个年级二十个左右的班,一千多名学生,家住县城不过十分之三,但是平均下来,一个班级住宿的学生不超过五个。那么,那么多学生住哪儿呢?在县城靠近学校的地方租一套房子,父亲或者母亲全天“伺候”着,陪孩子一起学习生活。住宿的话,孩子得自己洗衣、打理生活。要是“陪读”的话,可以省却这些琐碎的事了,专心于学习了。我自己也是这种情况,妈妈在我上高一的时候便放弃了工作,一心照顾我的生活起居,在高中三年我几乎连被子也没叠过。曾经学校有想过进行全寄宿制的教学管理方式,但遭到了家长以及学生们的一致反对,没法实现。可能是身在其中吧,没法去客观的看待这种“陪读”现象。但是,自从上

了大学,面对生活上的那些琐碎的事,我真的觉得,“陪读”确实为我们节约了很多宝贵的时间。但也有人说,这样的现象没法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生,总有独立的一天。不过,我以及我的同学们并没有遇到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可能因为大学里所遇到的生活问题不是很大,没有了父母的陪伴,虽然很难适应,但还是能够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吧。

对于家庭教育的问题,我还有很多不懂、不明白的地方,需要去学习探索。我相信在《家庭教育学》这门课上,同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看法,我会对家庭教育有更深的了解,我相信这些知识对我以后的生活是笔重大的财富,使我拥有更加理性的思维去对待家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