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V4.0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2009 )级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车身局部修复

报告时间:20xx年10月 系 (部): 专 业: 汽车整形技术 班 级: 09级汽车整形技术一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汽车社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汽车已成为大众化代步工具,有路有车的地方,就有交通事故发生。车身局部修复技术正在逐渐得到社会重视,—种高效益的新型车身修理业务必将在我国大面积兴起。在近几年里车身局部修复技师和表面整修技师的任务有了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汽车电子化的飞速发展,引起了汽车性能划时代的进步,但同时也给汽车局部修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引起了汽车局部修复技术的变革,传统的局部修复技术对当代的汽车维修已束手无策,高技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侵入”了汽车维修业。

随之而来的是各类汽车的钣金修理项目越来越多,要求也日益提高。我国传统的修理理念和修理技术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考虑到今后汽车钣金修理市场的需要,为提高汽车修理技术工人的钣金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特别是掌握新工艺和使用先进设备的能力,因此,研究和传播车身局部修复技术具有现实意义,有必要对汽车碰撞变形的分析与局部修复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自19xx年前后出现无梁结构汽车以来,为适应汽车行业的经济性、环保性的需求,各种汽车的车身钢板重量越来越轻,钢板厚度越来越薄,材料的合金成分越来越复杂。 汽车钣金维修是针对汽车碰撞所产生的大小损伤进行局部修复的工作,即汽车车身局部修复,它区别于传统的白铁工和冷作钣金工,在整个汽车维修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车身碰撞损伤恢复程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该车局部修复后的使用性能和安全结构。一般汽车在不幸遭遇交通事故,产生碰撞损伤后,受碰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车身结构和理论参数总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损伤的变化都使受碰撞车辆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对这些破坏的局部修复是我们汽车钣金维修工所要做的具体工作。 本次论文详细地论述了汽车发展的简要历史,现代轿车车身结构特点,车身的损坏类型,车身局部修复的具体操作方法,车身局部修复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以及车身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和安全防护。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措施

3.1研究方法

(1)仔细的介绍了车身的整体结构和车身常用的材料;

(2)根据车身损坏的部位和程度分析碰撞事故的类型和车身变形形式。

(3)解决由于车身碰撞引起的车身板件局部凹凸变形;

(4)对受损的车身和车架进行修理。

本次论文是详细的介绍了车身的整体结构和组成车身常用的材料,并且对比介绍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方法,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为车身修复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3.2措施

1

(1) 承载式车身轿车损坏的校正顺序是纵向,车宽方向,然后是车高方向。如果车身存在扭曲则先矫正扭曲。

(2)使用测量仪进行测量,用钢管横梁、车下夹钳或曲固夹进行固定,用车身车架校正机或推拉器进行校正。

(3)首先拉出撞击一侧大梁和内隔板,拆下紧固大梁横构件的螺栓。

(4)对发动机机支架横构件的末端,有轻微弯曲的地方按技术要求修理校直。 如损坏严重需更换,因为这个部位有很多接触点,无论何时更换位于每个角的四大螺栓应分别作出标记,重新安装时要安装到原来的位置,否则将对汽车造成很大影响。

内容示例:

首先,根据指导老师提供的课题在网上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

其次,对汽车车身修复技术进行调查并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最后,整理文献和相关问卷,对以了解的车身修复技术进行分析并说明。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

2005.11—2005.12 论题了解 阅读了与论题有关的基础性文献,对车身修复技术有一个

较全面的了解

2005.12—2006.3 人工实验 对车身修复技术的操作流程进行流片,掌握每个工艺步骤 2006.4—2006.9 模拟分析 使用ANSYS进行建模分析,提出问题,改进操作方法 2006.10—2006.11 操作设计 优化操作方法,提高车身修复的水平,并进行人工实验 2006.11—2007.3 论文答辩 撰写论文,论文答辩

内容举例:(仅供学生参考)

------------------------------------------------------------------------------------- 2009.09 — 2009.10 论题了解、材料收集, 阅读了与论题有关的基础性文献,对车身修复

技术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009.10 — 2009.11 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在汽车维修车间进行亲自动手操作,用亲身实

践来弥补理论的不足。

2009.11 — 2010.03 论文初稿写作

2010.04 — 2010.05 论文修改完善

2010.05 论文答辩

以上红字内容改为论文题目

2

五、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重要的参考文献,其中外文至少2篇)

[1]黄平.汽车车身局部修复技术.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刘森.汽车钣金工局部修复技术.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

[3]邹群.汽车维修钣金工.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03)

[4]冯培林 .汽车钣金维修技术——高职高专汽车类规划教材.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02)

[5]溥泉.曾山.钳工与钣金工[M]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4-56页

[6]宏伟. 汽车钣金[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7-15页

[7]陈华杰等编.简明冷作钣金工手册.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5-95

[8]巨谌.实用钣金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47-58页

[9]志鑫.电焊工操作技术要领图解.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64页

[10]华金清.钣金机械设备.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11]苏文钦.汽车钣金工学.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2]候建党.汽车钣金与涂装修补图表解.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3]Feller-Kniepmeier M, Link.T. Poschmann.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a single crystal nickel-bade alloy with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phade. Actamate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1996, 44(6): 2397-2407.

[14]JOSEPH R.D. Metals handbook. 10th edition. Vol 1, Propertes and Selection. 1990.

981-1006.

[15]Lall C, Chin S, Pope D.P. The orientation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the yield stress

of Ni3 (Al,Nb)single crystals. Metall. Trans., 1979, 10A: 1323-1331.

3

 

第二篇: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V4.0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 2009 )级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诊断分析

报告时间:20xx年5月 系 (部): 汽车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 级: 2009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五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各种先进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汽车上大大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使汽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汽车电子控制从发动机开始,而发动机控制技术从控制点火开始,在各种工况下,可以通过ECU控制各个执行器从而获得最佳的点火提前角,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及稳定性均处于最佳。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可对点火线圈初级电路的通电时间和电流进行控制,在提高了点火的可靠性同时也有效地减少电能消耗,防止点火线圈烧损。电控点火的性能越好结构就越复杂,从而使点火故障诊断维修的难度增加,所以要有清晰的点火系统故障,以及故障的诊断分析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点火系统在引擎运转时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任何引擎转速及不同的引擎负荷下,均能在适当的时机提供足够的电压,使火花塞能产生足以点燃汽缸内混合气的火花,让引擎得到最佳的燃烧效率。 点火系统的基本装置包含了电源、点火系统(电瓶)、点火触发装置、点火正时控制装置、高压产生器(高压线圈)、高压电分配装置(分电盘)、高压导线及火花塞。现代的点火提前装置则已改由引擎管理电脑所控制,电脑收集引擎转速、进气歧管压力或空气流量、节气门位置、电瓶电压、水温、爆震等讯号,算出最佳点火正时提前角度,再发出点火讯号,达到控制点火正时的目的。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跟一般的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基本原理一样,凯美瑞的独立点火系统也是需要利用曲轴位置传感器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来感知曲轴位置和活塞位置,将信号传给电子控制单元ECU,ECU再结合发动机转速,空气流量传感器,水温,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信号,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点火器,从而使点火线圈适时的产生高压电。

A2系统发电机采用了先进的无分电器独立点火系统,这种独立的点火系统有以下优点:每缸都有各自的独立的点火线圈,即使发动机转速很高,点火线圈也有较大的闭合角,可保证足够的点火能量,每个缸均有点火线圈,单位时间内通过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的电流较小,点火线圈不发热;点火线圈体积也减少,能直接装在火花塞上面;取消了分缸高压线,避免了对计算机信号的电磁干扰;在提高点火正时控制精度的同时,还可以达到点火时间的全程调整。

本文就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与排除进行简单介绍。

三、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措施

3.1研究方法

1.对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原理进行研究,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

2.使用有目的针对的方法进行故障诊断。

3.根据诊断结果,提出部件的检查的方法及步骤。

本次论文是研究人一一车一一各种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对这些故障性进行诊断突破了用传统方法对系统的诊断及研究,提出了一种解决点火系统系统故障的新方法。

1

3.2措施

1.在平时使用时注意保养和维护。

2.发现有故障时一定要及时维修。

3.最主要的是要定期进行保养。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

2011.09 — 2011.10 论题了解、材料收集, 阅读了与论题有关的基础性文献,对汽车点火

系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011.10 — 2011.11 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在汽车维修车间进行亲自动手操作,用亲身实

践来弥补理论的不足。

2011.11 — 2012.03 论文初稿写作

2012.04 — 2012.05 论文修改完善

2012.05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郑开青.电控发动机常见故障[D].北京:北方工业大学,1987.

[2] 竺可桢.发动机异响[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3] 李清明.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4] 钱人一.现代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

[5] 刘汉军.大众汽车电控系统维修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6] 郭新华汽车构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7] 扬海泉.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8] 邹小明.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 李东江.汽车电控系统故障检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10]ReedMatthewP.SehneiderLawreneeW.BurneyRichardEInvestigationofAirbagindueedSkinAbrasions.SAEPaPerNo.9225101992Strieh5J.ShearingofNerveFibersasaCauseofBrainDamageDuetoHead

[11]KevinJostAirBagTeehnologyAutomotiveEngineering1996104(10):6768JolinW.MelvinJohnD.Horseh JosePhD.MeCleary ete AssessmentofAirNo.933119 1993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