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日常巡检知识

电气设备日常巡检知识

一、巡检目的:

1、及时了解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掌握其技术性能;

2、及时了解电气设备的周围环境,控制环境对其性能的影响;

3、及时掌握电气设备对人和物构成的危险,消除不安全状态;

4、及时掌握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提高运行经济性。

二、巡检内容:

1、设备正常运行时,检查电缆线头、接触器、空气开关出线头是否发热或变色;

2、检查电流、电压指示值是否稳定和正常,检查指示灯是否正常;

3、检查电机温度、声音、振动,检查电机滑环是否打火或变色,电机接线盒是否松动、电缆保护管是否牢固、线路与机架有无磨擦,电机、线路有无异物压卡或滴到酸碱、雨水、油等,设备正常运转时,滚动轴承温度不超过85℃,电机温度不超过95℃;

4、液压站润滑油温度与压力、液压泵工作压力是否正常,判断电机运行状态;

5、检查开关柜线路进入处或下雨时,雨水是否会进入开关柜;

6、检查变压器的出线电缆温度、电缆绝缘老化情况、电缆头的颜色,变压器的油位,接地,高低压瓷瓶外表有无漏电痕迹;

7、检查高压、低压线路。

(1)检查固定线路绑线情况;

(2)检查各接线头是否有松动或氧化、变色现象,特别是

并沟线夹、铜铝过渡线夹;

(3)定期检查各接地网(含选厂厂房接地网)的接地电阻(注意避免杂散电流对测量的影响)。

三、巡检方法:

1、用手感觉电缆、电机、变压器外壳的温度,首先用右手背指甲,手背;

2、用红外测温仪测量电缆头、开关接触头、变压器线头、母线等带电部位的运行温度;

3、用目测线路及开关柜、元器件;

4、用木柄工具听电机及轴承的运行声音,用手感觉电机、变压器等的振动;

5、看电测仪表指示值判断运行参数,看记录检查运行情况,看接头处的颜色判断温度;

6、问当班操作工的反映;

7、总括起来就是"眼看、鼻子闻、耳朵听、手触摸、问"几种方法。

四、注意事项:

1、带合格的工具、仪器、劳动保护用品巡检。

2、在检查电缆、空开、接触器时,严禁直接用手或直接手持金属物件或湿物件去触摸带电导体;

3、严禁开车时间去拆卸开关、电缆或电机,移动电缆电线;

4、检查时注意与电机、机械设备转动部分保持足够距离,0.3米以上;

5、长袖衣服、长头发、衣服边等注意按安全要求做好防范工作;

6、检查高压设备时,必须与电气设备、线路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0.5米);

7、严禁自行拆卸、调整控制柜内的电气元件和电缆,遇紧急情况必须时,断开该回路空开或该柜内的总空开;

8、电工在检修设备时必须挂"有人作业、禁止送电"操作牌,执行"谁挂谁摘"制度,严禁操作工自行摘除"有人作业、禁止送电"操作牌;

9、停变压器高压电源时,必须先停变压器低压侧总开关后再对高压断路器进行停电,停电必须由电工按上级指令或电工遇到紧急事件进行操作,事后及时向上级汇报,电工操作高压停电时必须实行监护制度,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10、配电室任何回路电源停送电,必须由电工操作,其他人一律不得操作开关。

五、巡检要求:

1、巡检时一人巡检,一人监督。

2、包机人对包机区域内的设备每班巡检不少于二次;

3、巡检人每班总巡检一次;

4、主值班每周对包机区域内的设备巡检二次;

5、班长每周对包机区域内的设备巡检二次;

6、常白班长应(每周二次)全面巡检所辖区域里的所有电气设备;

7、段长应(每周一次)全面巡检所辖区域里的所有电气设备;

8、做好巡检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报告,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不能及时处理的需记录进事故应急处理台账,遇检修机会第一时间处理。

电仪工段

20xx年12月15日

 

第二篇:电气设备巡检

电气设备巡检

一、电气设备巡检方法:

电气设备巡检中的“望、闻、问、切”要真正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安全,就必须在事故发生之前,发现事故苗头,消除事故隐患。如何在事故发生前,发现事故苗头,是电力巡检人员极为关注的问题,也是电力巡检人员正在探索的课题。巡检人员在设备巡检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规程,用高度的责任肝和“望、闻、问、切”的巡检方法,可以及时发现、及时消除事故隐患。任何设备事故的发生,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要经历从设备正常、事故隐患出现再到事故发生这三个阶段。从设备正常到出现事故隐患的渐变过程,是个量变的集聚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设备的量变都由具体特征表现出来。用“望、闻、问、切”办法来进行巡检,就可以及时发现量变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反映出来的特征,在设备事故发生质变前进行处理,积极预防质变,防止事故的发生。

巡检人员要责任心强、态度端正、观察细致、思维敏捷。就电气设备巡检本身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其实就是细心观察将设备的现状与过去相比较,找出差别。若想提高巡检质量则必须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了解设备结构、性能和运行参数,将发现的细微变化加以分析,排除干扰因素,找出真正的原因,设法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扩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