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

1实习时间及安排…………………………………………………………1

2实习地点 ………………………………………………………………1

3实习目的 ………………………………………………………………1

4实习人员 ………………………………………………………………2

5实习准备 ………………………………………………………………2

6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2

实习沿线和实习区自然地理状况………………………………………………4

(一)地质地貌状况……………………………………………………………4

1 地层时代………………………………………………………………4

2东川小江断裂带 ………………………………………………………5

3红土地阶地地貌 ………………………………………………………5

4金沙江河谷地貌 ………………………………………………………6

5喀斯特地貌……………………………………………………………6

() 气候水文状况…………………………………………………………………8

() 植被土壤状况…………………………………………………………………9

1土壤类型分布状况及规律………………………………………………9

2植被类型分布状况及规律………………………………………………13

().自然资源状况…………………………………………………………………18

1 . 实习地区自然资源……………………………………………………18

2. 其他重点实习区旅游资源………………………………………………19

3.旅游资源图片      ……………………………………………………22

(五)自然灾害状况     ………………………………………………………………………23

1.东川泥石流………………………………………………………………23

2.巧家滑坡体………………………………………………………………24

3.逆温 ……………………………………………………………………24

专题报告…………………………………………………………………………25

对会泽的植被研究来建立生态会泽

1.      基本概念…………………………………………………………25

2.      研究内容…………………………………………………………25

综合实习总结……………………………………………………………………13

1实习收获……………………………………………………………28

2实习建议……………………………………………………………28


一、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介绍

1.实习时间及安排

10月24日  开动员大会,准备相关资料;

11月5日   从昆明出发到武定沿途下车实习,下午18点左右到达元谋;

11月6日  上午参观元谋博物馆,中午于元谋土林实习,下午至攀枝花至会理开展考察实习;

11月7日   至以巧家为中心开展野外实习,上午到达金沙江沿岸考察,巧家至东川沿途下车实习;

11月8日   由东川至会泽沿途下车实习;

11月9日   8点半参观唐继尧故居,江西会馆,下午至宣威沿路下车实习;

11月10日  由宣威至曲靖沿途下车实习,途经彩云洞,珠江源实习;

11月11日  由曲靖至石林实习;

11月12日-18日  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

2. 实习地点

武定、元谋、攀枝花、会理、巧家、东川、会泽、宣威、曲靖、石林

3 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是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自然地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野外综合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课堂教学完成后的具体实践环节,许多在课堂上学习过的内容在此次实习中都会有所体现和应用。本次实习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并能够从结构、功能和演化及它们的协同等角度理解认识其整体性和差异性;

(2)通过讲解和启发,使学生回顾观察、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和步骤,并能够独立采样、摄影、素描、填图和访问,对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进行思考(3)培养学生在野外的独立生存能力的能力。

4 实习人员

指导教师: 

5 实习准备

20##年10月24日~11月11日:其中10月24日进行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指导教师普及关于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相关知识,并强调实习期间相关事宜,将班上同学分为7组,每组负责一个专题,上网检索相关实习点的地理概况,和地图的解译。

6.实习基本内容与经过

   11月5日

实习地点:武定狮子山

实习内容:在通往武定狮山的途中下车实习,了解海拔1660米左右的岩石,土壤的形成和演化。到达狮子山,从经纬25°32’N,102°26’E~25°31’N,102°2225°32’N,102°26”E~25°31’N,102°22’E ,从1650-2360米海拔,感受途中气温、土壤及其植被的变化,了解黄壤到棕红壤的形成过程,岩石由灰变黄的演化,识别植被类型。

116上午

实习地点:元谋

实习内容:参观元谋人博物馆,联系元谋地理类型,推测元谋地区的地质变迁,认识了河谷萨瓦娜景观,了解人类的演化,学习从猿人—直立人—智人的形成过程,同时,还了解了恐龙的演变和灭绝,观赏远古化石。

11月6日下午

实习地点:元谋—攀枝花—巧家

实习内容:干热河谷成因分析,附近的植被状况和土壤状况,了解土林的岩石、气候、土壤及其植被的种类。通往攀枝花沿路下车实习,从海拔1300—1960,植被及其土壤、岩石的变化(植被从以乔木为主到灌丛,土壤从红壤—黄壤—白壤—灰壤,岩石质地也发成变化),途经雅砻江,昔格达组,学习其特征及其演化。

11月7日上午

实习地点:巧家

实习内容:了解巧家逆温形成的原因,由古老积岩—滑坡体,学习山体滑坡的原因,到达金沙江沿岸考察,探测金沙江石头的组成元素,识别粉砂和粘土的特征,岩石种类,从1150—610米海拔,感受地形变化。

11月7日下午

实习地点:,巧家—东川

实习内容:通往东川的路上,沿途下车实习。了解梁山组,灯影组的形成过程,在经纬度26°7’1”N,103°9’7”E的地方,历经1350—2200米左右的海拔,出现了燥红壤,泥石流洲,小江断裂带,植物以乔木为主。

11月8日上午

实习地点:东川—会泽

实习内容:地形起伏开始减小,海拔到2800多米,经纬度26°4’42”N,103°21’38”E,沿途下车实习,探测土壤层的组成,Ph值,途经以礼河上游的水库,了解飞仙光祖,到了亚洲第一土坝,海拔到了2150米左右,植被开始变化。

11月8日下午到9日上午

实习地点:会泽

实习内容:参观唐继尧故居,江西会馆,了解会泽人文历史

11月9日下午

实习地点:会泽—宣威

实习内容:沿路下车实习,海拔开始降低,地形起伏减小,土壤以红壤为主,途经牛栏江河谷,金沙江支流,出现了会山岩,植被类型垂直分异。

11月10日

实习地点:宣威—曲靖

实习内容:由宣威至曲靖沿途下车实习,途经彩云洞,观赏洞里的奇景,探测岩石组成,了解石芽的形成过程,及其岩溶作用,植被类型及其侵蚀作用,至珠江源,大量云南松出现,在经纬度25°46’37”N,103°58’0”E位置,观测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在海拔2370米左右的地方,出现了高大的乔木。

11月11日

实习地点:曲靖—石林—昆明

实习内容:沿路石芽出现,到了乃古石林,发现大量的白云石和方解石,学习区别这两种岩石,探究石林形成的原因,找寻远古化石,总结一路上实习成果,分析变化的原因。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自然地理状况

 (一). 地质地貌状况

   本次野外实习的区域范围主要集中于云南省东南部由昆明至巧家之间的区域。本区位于云贵高原的西部,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我们从出发点开始海拔高度在1900m左右时地形起伏都较小,到武定的时候四周群山环抱,而中间地势平坦即出现了小型的盆地,当海拔达到2000m时地形高低起伏较大此时所处地称为丘陵。随着海拔的降低出现了河流阶地,面状河流。面状河流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泥沙,由于此地区以前出现过泥石流。当海拔2300m时,由于地壳运动处于这个海拔高度的土壤里面都夹杂着鹅卵石。同时一路上我还见到了很多的泥石流沟。途中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喀斯特地貌,其中有著名的云南石林,彩云洞等风景旅游区。以下是我们这次实习主要观察到及其涉及到的地质地貌:

1.   地层时代

1.1地层年代的划分

(1)、新生代分第四纪和早第三纪、晚第三纪,构造动力属喜山期,时间从6500 万年开始。  ­

(2)、中生代从2.5 亿年开始,属燕山、印支两期,燕山期包括白垩纪、侏罗纪和三叠纪的一部分,印支期全在三叠纪内。  ­

(3)、古生代分为早晚,二叠纪、石炭纪、泥盆纪属晚古生代,属海西期;志留纪、奥陶纪、寒武纪在早生代,属加里东期;震旦纪、青白口、蓟县、长城纪在元古代,震旦属加里东期,其余属晋宁期­。

  1.2  沿路涉及地区地层演化

(1)武定:云南武定地区旧城组的时代相当于早泥盆世Emsian晚期。武定地区泥盆系连续沉积,旧城组之下为具“坡脚动物群”的坡脚组,与郁江组相当。旧城组应是四排阶的沉积,产有丰富的节甲鱼类化石,面貌与欧洲及澳大利亚同期的节甲鱼类相近。海口组应归入中泥盆世早期的Eifelian阶,大致相当于湖南的跳马涧组。

(2)攀枝花:昔格达组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第四纪湖相沉积地层。对攀枝花青龙山砖厂内31.5 m厚的昔格达组剖面进行了稀土元素的研究,剖析了稀土元素及其比值在该地层中的分布特征和古环境意义。研究表明,剖面从31.5~14.8 m,各稀土含量较高;而从14.8~0 m,稀土含量整体降低。这一特征表明,在该地层沉积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弱还原环境(31.5~14.8 m)向还原环境(14.8~0 m)转化的过程;各元素含量在整个剖面上具有整体波动的特点,但波动较大,说明沉积过程中存在多次亚一级的环境阶段性变化;总体来说,该地层沉积环境表现为弱还原/还原环境交替,大体以暖湿还原环境为主导。

2.东川小江断裂带

小江断裂带北起滇川边界金沙江的巧家县北,向南经东川、宜良、通海、建水,最后并入红河断裂,走向近南北,平均水平滑移速率10 mm/s。自东川小江村起,小江断裂分东西两支,近乎平行向南延伸。小江断裂是一条构造成熟度较低的断裂带,带内有多条次级断层,彼此雁行排列,形态复杂,不仅断裂阶区多,断层面陡且转弯亦多,这些部位常处于闭锁状态, 应力易强烈集中而引发强震,1500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10多次大于6级的地震,小江断裂东川段具有中等偏大应力水平。东川小江断裂带之所以切割深是因为断层面很陡,且经常发生滑坡。如今为了改善小江断裂带的情况,政府修建了防护堤,这样使得岩石滑坡下来冲击减小。我们组测量了流水沟的坡度,在6度左右。山体的倾斜度很大。

在这里我们发现了很多黑色岩石,经过史正涛等老师的讲解,我们了解了这里很多的大块岩石是小江断裂带滑落下来的,而这里大部分黑色的,且薄的片里面上常见小的皱纹和微细绿泥石和绢云母的丝绢光泽,有时可见变斑晶即千枚岩。千枚岩属于变质岩,小江断裂带具有中等偏大的应力水平,千枚岩变质时遭受较强的应力,变质程度较板岩稍深。

3.红土地阶地地貌

红土地海拔高度达到了2420m,湿度41.6,温度23.3,.红土地的壮观景象受很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红土地上的阶地地形特别好看,阶梯形状尤为明显,还有山原红壤映衬更显壮观。下车之后我们找到了一块土壤中夹杂着岩石的剖面,据老师的讲解,这里的岩石大部分都是夹杂在红壤之间的,据推断以前这里可能是河流抬升,才会有这么多的变质岩夹杂在土壤里。这是由岩浆沿地壳的裂缝上升,停留在某个部位上,侵入到围岩之中,因为高温,发生热力变质作用,使围岩在化学成分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出现重结晶作用和化学交代作用。故在这里大部分的都为变质岩。

几种变质作用

4.金沙江河谷地貌

在海拔很高的金沙江上面,老师带领我们纵观了整个巧家地貌以及金沙江。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以德格县白曲河口和马塘县玛曲河口附近分为上、中、下三段。其中上段为峡宽相间河谷段,中段为深切峡谷段,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在金沙江我们还找到了很多不同的岩石,如:玄武岩、千枚岩等。

金沙江河谷

5.喀斯特地貌

5.1 喀斯特地貌形成环境

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称之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是:可溶性岩石、岩石的透水性、流水作用、气候条件。到达石林后喀斯特地貌更加的明显,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5.2   实习所见到的几种喀斯特地貌

沿途离开曲靖到石林的途中看到了很多的喀斯特地貌,孤峰,峰丛裸露的石芽,很多的石漠化岩石。峰丛是可溶性岩受到强烈溶蚀而形成的山峰集合体。峰林是由峰丛进一步演化而形成的。当然,在新构造作用下,峰林会随着地壳的上升转化为峰丛。山峰表现为锥状、塔状、圆柱状等尖锐峰体,表面发育石芽、溶沟,山峰之间又常常有溶洞、竖井。峰丛地貌可以说是喀斯特地貌的博物馆。 孤峰是岩溶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它需要地壳长期稳定而无太大的地质运动。奇特美丽的桂林山水会把大自然对它的宠爱告诉你。在曲靖的附近老师带领我们爬山观察了下面的洼地,地形。

喀斯特地貌(一)

喀斯特地貌(二)

在石林景区外具有很明显的喀斯特地貌的地方,岩石的颜色大部分为灰白色,用盐酸滴在上面会少量冒泡,即碳酸盐含量并不高,当用小刀划出了擦痕,仔细看里面时往往混有石英。根据岩石的这些性质特征,推断该岩石为白云岩。

来到了另一片喀斯特地貌地方,该区域的岩石颜色较先前地方岩石灰一些,用盐酸时与岩石反应剧烈,即岩石含碳酸盐很高,用小刀也能划出擦痕。最特别的是在这些岩石里能发现根据很多的化石如:珊瑚化石、介壳化石,藻类化石等。说明在很久以前这里是浅海,浅海中碳酸盐失去水分紧压胶结起来而形成的岩石,故会有这么多的化石。

白云岩                         珊瑚化石

(二) 气候水文状况

实习区内多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在南部边缘有北热带气候出现,在较高的山地上,有部分南温带气候存在,在亚热带气候内有中亚热带。区内河流有金沙江、小江、龙川江、雅砻江、以礼河等水系,湖泊众多,多分布于东部和北部,类型大都为断陷湖泊,小型则为喀斯特溶蚀湖泊。

2.1武定县:

地处滇中高原北部,云贵高原西侧,其自然环境形成了县境地表崎岖,群山连绵。山地、丘陵、谷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当地人称坝子)相互交错,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6%,坝子及水面占4%。由于受地形地势影响,金沙江谷地热量丰富,东部高原、坝区次之,东西部山区气温较低;形成北热、南暖、东西凉的分布格局。呈现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带的景象。

2.2元谋:

位于云南省北部,地处东经101度35分~102度06分、北纬25度23分~26度06分之间,元谋属南亚热带干热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9度,极端最高温度42度,最低温度零下0.1度。由于分山区、半山区、坝区,形成立体气候:地处金沙江河谷的江边乡年平均气温达23.1度;地处山区的花同乡年平均气温仅13.4度;处马街坝的能禹镇年降雨量625.5mm,坐标与其相距10公里,地处山区的凉山乡年降雨量883.2mm。

2.3攀枝花:

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  攀枝花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著称。年平均气温20°C,年平均日照2754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因此,四季都是旅游的 好季节。

2.4  会泽:

海拔2100米左右,境内河流水源主要靠降水补给,蓄水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全县年均降雨总量 54亿立方米,减去地面径流等,水资源总量为 24 亿立方米。会泽属典型的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不明,夏无酷暑,冬季冷寒,干湿分明。常常是:山脚赤日炎炎,酷暑难耐 ; 山顶云雾缭绕,寒气袭人。

2.5曲靖:

是我国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发源地,曲靖也因此得别名——珠江源头第一城。为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5°C,极端最高气温35.7度,极端最低气温一16.2度,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9.7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度。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境内有乌蒙、梁王两大山系。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河、黄泥河等,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三) 植被土壤状况

1土壤类型分布状况及规律

  这次实习地区土壤以红壤为主,一路上见到最多的就是颜色以红色为主的土壤,但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土壤也随之发生变化。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它是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因此,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土壤肥力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土壤形成的一般规律适用于各种土壤,然而,由于地球表面成土条件的多种多样,不同土壤类型的形成又有其特殊的成土过程,土壤都是由母质发育而来的,大致可以分为原始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整个的实习过程我们所见的土壤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1   主要的土壤类型

1.1.1山原红壤

地点:红土地

地形:阶地

剖面结构: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明显。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O)。A层呈暗红棕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红壤B层是脱硅富铝化的典型发生层。该土层粘粒含量高于相邻的上下土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

形成条件:山原红壤地区自第三纪末期以来,伴随着新构造运动,大面积间歇性均衡抬升隆起,形成高原面。以后,侵蚀、剥蚀作用又较弱,使残存高原面和古红色风化壳较多地保留下来。该区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年均温15℃左右,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其中80%以上集中于5-10月;≥10℃积温4000-5500℃,相对湿度约70%。

1.1.2  燥红壤

地点:从巧家到会泽的路上小山坡上

地形:起伏的山岭

   剖面结构:燥红土土层深厚,具有明显的发生层次,其剖面构型为                                 Ah-Bs-C型。

Ah:腐殖质层(有腐殖质积累的淋溶层),其厚度一般为10~15㎝,在自然植被下,表面具有一定的干残落物。灰棕色,粒状或团块状结构,疏松,向下层过渡不明显。可能有石灰反应。

Bs:氧化铁铝聚集的淀积层,厚度一般为50~80㎝,红棕或红褐色,是铁质化在颜色上表现比较明显的层次。质地为砂质至壤质,呈小块状或棱块状结构。

C层:化学风化度较大的母质层。

\燥红壤剖面

形成条件:在这个区域形成燥红壤的原因主要是焚风效应,海拔970m,且气候干燥。燥红土的成土母质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片岩、花岗岩和石灰岩的风化物;另一类是老沉积物,包括古老河流沉积物和浅海沉积物。

1.1.3砖红壤

所在地地形:低丘地

剖面结构:表层为浅黄色,砂质粘壤土至砂质粘上,呈酸性反应。砖红壤的水热条件最优越,有机物合成量最大,虽然分解迅速,但在土壤中仍能积累较多的有机质。

形成条件:因经长期高温高湿的风化,有的砖红壤母质已形成厚达几米甚至几十米的红色风化壳。在湿热气候作用下,土壤中铝的富集作用高度发展。砖红壤的富铝化作用较强,风化度较深。

砖红壤

1.1.4.黄棕壤

地点:海拔2700m左右的地方

地形:丘陵

黄棕壤剖面结构:

Ah层:呈红棕色或亮棕色。质地多壤质土, 粒状或团块状结构,疏松,根系多向下逐渐过渡。因利用情况不同,耕种黄棕壤 则为耕作表层。

Bts层:棕色心土层是最醒目的,该层虽因母质不同而 色泽不一,但一般棱块状块状结构,结构面上覆盖有棕色或暗棕色胶膜或有铁锰 结核,由于粘粒的聚集,质地一般较粘重,有的甚至形粘磐层。

C层:基岩上发育的黄棕壤,其母质仍带基岩本身的色泽,而下蜀黄土母质上 发育的土壤,则呈大块状结构,结构面上有铁锰胶膜,并有少量的灰白色网纹。现在下蜀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称为黄褐土。

黄棕壤剖面图

形成条件:由于海拔2700m左右存在较多的阔叶林,且温度在15度左右,湿度在32度左右,受这些环境的影响形成了较多的黄棕壤。黄棕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以上的几种的土壤为这次实习最常见的几种土壤,同时在老师的讲解中我还了解到寝室阶地形成残积红壤,基座阶地形成成熟红壤,堆积阶地形成了初期的红壤,而河谷阶地则形成了冲积土。初期的土壤形成过程是从裸露岩石表面及其风化物上低等植物着生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形成土壤的过程。包括着生蓝藻、绿藻、甲藻、硅藻等岩生微生物的“岩漆”阶段,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在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中,细土和有机质不断增多,为高等植物的生长准备了肥沃的基质。这一成土过程主要发生在高山区。

之所以我们这次实习所见到的土壤大部分为红色,是因为这里的气候环境而决定的,出现红壤的地区一般都为降水量多且温度高,这样的环境会导致脱硅,也就是富吕铁的过程。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风化产物和土体中的硅酸盐类矿物被强烈水解,释放出盐基物质,产生弱碱性条件,可溶性盐类、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如镁、钙,它们盐基及硅酸大量流失,而铁、铝等元素却在碱性溶液中沉淀,形成土体中铁、铝氧化物的富集,使土体呈红色。

有些土壤呈现灰色,这是因为降水量不多,土体表层SiO2残留,Al2O3和Fe2O3淋溶、淀积的过程。在寒带或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由于凋落物富含单宁和树脂类物质,在真菌作用下生成有机酸,它使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强烈分解。伴随着有机酸溶液的下渗,土体上部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淋失,难溶的Al2O3和Fe2O3也从表层下移,淀积于下部,只有极耐酸的SiO2残留在土体上部,形成一个强酸性的灰白色淋溶层,称为灰化层。

以砖红壤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分别形成的红壤为下图所示:

2 植被类型分布状况及规律

刚开始出发时我们所处的海拔高度在1940m,经过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了先前老师所问的那些植被分别是云南松、柏树、桉树,且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植被一般为针叶林,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建群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我们一路上所经过的区域环境是干热河谷气候。经过这次的实习我知道怎样去辨别这些生长在海拔较高区域的植被。

(1)植物特征表:

(2)植物图片、生长状况及环境

紫茎泽兰:紫茎泽兰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缅甸传入中国与其接壤的     云南省临沧地区最南部的沧源、耿马等县,后迅速蔓延,经半个多世纪   的传播扩散,现已在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湖北、西藏等省区广泛分布和危害,并仍以每年大约60 km的速度,随西南风向东和向北扩散。                                    

扭黄茅:须根发达,主要集中在5~30厘米土层中。分蘖力较强,可达8~10个枝条。在一般年份能正常发育,抽穗结实。在干热地区,4月开始返青,7月开花,9~10月结实,11月份枯黄。扭黄茅喜热且抗旱,耐贫瘠土壤,在中国南亚热带丘陵低山有分布;在横断山山地、河谷的石砾质阳坡,形成单优势群落。在贫瘠红壤土上亦能良好生长。

龙舌兰 : 喜温暖干燥和阳光充足环境。稍耐寒,较耐阴,耐旱力强。要求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壤土。冬季温度不低于5℃。遇水会猛烈收缩,可用作绳子。                            

合欢树: 阳性树种,好生于温暖湿润的环境;耐严寒,耐干旱及贫瘠。夏季树皮不耐烈日。在砂质土壤上生长较好。全国均有种植,长江、珠江流域较多。

坡柳  : 生于海拔3400-4800米的山谷溪流旁或山坡上。分布于西藏、云南和四川。尼泊尔、锡金、印度也有。                        

滇橄榄: 云南省是全国野生滇橄榄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省。据调查统计,云南省成片滇橄榄林达60-70万亩,适生面积达300万亩以上,年产鲜果大约万吨左右。

戟叶酸模:生境分布:生于海拔1800-2100米的山坡或沟谷湿地。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印度、不丹、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                               

桉树:桉树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截至20##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现主要分布中心在大洋洲,在中国的南方如福建、云南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刺天茄: 除滇东北外几全省均有分布,常见于海拔180—1700(-2800)米的林下,路边,田边荒地,在干燥灌木丛中有时成片生长。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也有。广泛分布在热带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南至马来半岛,东至菲律宾。                         

滇朴:滇朴为云南乡土树种,属高大乔木,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种植,并且生长迅速,极具观赏价值,是近年来最热门的绿化首选树种,特别是中大号苗木货源紧俏,价格昂贵。 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但有一定抗旱性,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土壤,在石灰岩的缝隙中亦能生长良好。深根性,抗风力强。生长较慢。有一定的抗污染能力。

地盘松:  生长于海拔2,200米至3,100米的地区,常在干燥瘠薄的阳坡形成高山矮林或灌丛,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杜鹃:杜鹃花有刺灌木或小乔木,高1-10米,有时呈攀援状,多分枝,枝粗壮,嫩枝有时有疏毛。杜鹃花属种类多,习性差异大,但多数种产于高海拔地区,喜凉爽、湿润气候,恶酷热干燥。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湿润及pH值在5.5~6.5之间的酸性土壤。部分种及园艺品种的适应性较强,耐干旱、瘠薄,土壤pH值在7~8之间也能生长。

云南松:云南全省拥有云南松344.86万公顷,是楚雄州主要森林树种。由于楚雄州地处滇中高原,年均降雨量833毫米,旱季长达百余天,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季温差小,十分适宜云南松喜温、耐旱、耐瘠薄、易于天然更新的特点

华山松:阳性树,但幼苗略喜一定庇荫。喜温和凉爽、湿润气候,自然分布区年平 均气温多在15℃以下,年降水量600—1500mm,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70%。耐寒力强,在其分布区北部,甚至可耐—3l℃的绝对低温。

(四).自然资源状况

1 . 实习地区自然资源

实习区内自然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富集。如从以下方面介绍:

武定

矿产资源:矿产有钛、铜、铁、铝、锌、稀土、磷、石膏、石棉、大   理石、木纹石等10多种矿体。其中,已初步探明铁矿储量2.46亿吨,钛矿1800万吨,铜矿6.7万吨,铅锌矿9.4万吨,芒硝矿5884万吨,木纹石34.8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有种子植物137科、538属、1157种。有乔木198种,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油杉等,珍贵树种有楸木、香樟、紫金杉、柏树等。菌类有松茸、牛干菌、干巴菌、鸡枞、木耳、香菌等。中药材有重楼、茯苓、黄芩、金银花、杜仲、半夏等700余种。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珍稀兽类有金猫、水獭、斑林狸、猕猴、穿山甲、林麝等,珍稀鸟类有鸬鹚、游隼、红隼、黑鸢、松雀鹰、白鸠等,珍稀两栖类有红螺疣等,爬行类有蟒等。壮鸡,乌骨鸡,阉母鸡则是武定特产。

   旅游资源:狮子山风景名胜区

  狮子山顶海拔2419.8米,因山形似一头俯卧的狮子而得名。山体南北走向,与乌蒙山遥遥相望。山顶平阔,由南向北缓缓下斜,山顶四周是百余米高的陡峭悬崖,悬崖之下,是一片缓冲坡地。狮子山风景名胜区由正续禅寺、牡丹园、林海、巉崖四景区组成,有景点73个。众多人文景观、自然风光让你美不胜收。

元谋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可露天开采的较多。已探明贵金属有黄金、铂、钯、铑等,其中铂、钯矿为中至大型矿床。有色金属有铜、铅、银、镍、钻、钨等,其中,小月旧的铂、铜、镍矿为中型矿床。黑色金属有磁铁矿、褐铁矿、菱铁矿、镜铁矿等,大部分为中小型矿床。非金属矿有云母、石英、石墨、石膏、蓝晶石等,其中,石膏、石英为中型矿床,另有褐煤、草煤、泥煤等可做燃料。建材用石料有白色花岗岩、红色花岗岩、大理石储量较大。砂矿有金沙江的砂金,龙川江的石英河沙则尤为丰富。

  生物资源:境内植物共有123个科462种,以禾本科和菊科居多。有热区特色的植物有:攀枝花、凤凰树、西果树、霸王鞭、仙人掌、金合欢等。境内还盛产龙须草(又名山草),分布广,生长量大,是造纸、搓绳子的极好原料。珍稀植物有酸角、红椿、龙眼、苦楝树。野生动物已发现的主要有70多种,较为名贵的有香獐、毫猪、猴、黄鼠狼、穿山甲、箐鸡、猫头鹰。

  旅游资源:元谋是人类发祥地,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以其迄今发现最早的 人类而为世人所共鸣,古生物、古人类、古文化遗迹十分丰富。云南“三林”之一的土林奇观、日灿金沙、虎跳滩、西河筏舟的龙川江、红军长征渡、丝绸之路、滇川必经之地姜驿古驿道、姜驿恐龙化石、凉山活佛寺、法林寺、苴林中山寺、羊街青龙寺及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菜园、大果园、大花园”等一批自然景点、景观将是人们向往的旅游好去处。元谋土林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一般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以近年在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为最典型,反映了古地理变迁和地貌发育过程。

 

攀枝花

矿产资源:全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3.8亿吨,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72.3%,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20##年末,全市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6.94亿吨,其中:伴生钛保有储量4.25亿吨,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伴生钒保有储量1038万吨,占全国的63%,居全国第一、世界第三。钴保有储量7.46亿吨,此外还有铬、镓、钪、镍、铜、铅、锌、锰、铂等多种稀贵金属,多个项目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世界之最。非金属矿产中,煤炭保有储量7.08亿吨,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0万吨,苴却砚保有储量2098万吨,溶剂石灰岩保有储量2.95亿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3.63亿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万吨,硅藻土保有储量1650万吨,花岗石保有储量8375万立方米,大理石保有储量5399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25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59%。有银杏等珍稀树种,大熊猫等珍稀动物

2. 其他重点实习区旅游资源

 会泽唐继尧故居,江西会馆

会泽给我的感觉似乎也有很多的铜矿,后面听老师说会泽并不产铜矿,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铜矿出现在会泽的很多地方是因为一些矿老板在东川开采铜矿而来到会泽冶炼,会泽的地质环境较东川好,所以他们更愿意在会泽冶炼铜矿。会泽最著名的标志就是大铜钱,还有就是会泽的洋芋。街上随处可见洋芋卖。  会泽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省列为肉牛羊、商品猪、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大型企业—云南会泽铅锌矿的铅锌产量居全国同行业前六强,锗的产量和质量居全国之首。精品“小熊猫”卷烟十分走俏。两个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是云南最大的黑颈鹤种群栖息地。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西汉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中央政府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最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万里京运第一城”。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会泽以“天南铜都”著称于世。早在3000多年前,滇铜就已开发利用,并远运到中原。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督办”。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就早于欧洲15个世纪。可以说,会泽的历史,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鼓铸、运铜的历史。

来到唐继尧故居,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唐继尧的东西以及他的成长经历。唐继尧故居坐落在会泽县城北内街三道巷14号,占地面积851.1平方米。整座宅院坐南朝北,分前后两院,大门迎东,是一座小型的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群落,属会泽典型的清代中晚期民居建筑风格,前院有正堂三间、对厅、书房及马房,后院有仓房可装谷物,还有厨房,院中有一口井,井中的泉水清澈见底。前后两院共有房屋十四间,整座故居的院落保存基本完好。1995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西会馆紧挨着唐继尧故居,江西会馆给人的感觉似乎更加的豪华,之所以称为江西会馆是因为以前江西的商人在这里投资修建的。由江西籍的在外的商人等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云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宫,俗称江西庙,又称江西会馆。坐落在会泽县城江西街中段,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万寿宫是会泽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总占地面积7549.92平方米,房屋44间,建筑面积2874平方米。 万寿宫整个古建筑群体现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风貌,集建筑、木雕、石雕、砖雕精华为一体,堪称云南古建之首,被录入《中华瑰宝》之列,还被编进了《中国旅游大典》中,它以雄、奇、秀、美而著称,乃清代古建筑之精华。在江西会馆里面我们看到了铜钱之最,有最小的铜钱和最大的铜钱,还看见了各种各样的石头。

石林

石林主要以喀斯特地貌而著名,所以引来了很多的游客观光石林,我发现很特别的就是每一家餐馆的匾额都是用很反古的木头做的,看着很有旅游区的特征。回到学校之后,我收集了一些关于石林文化的东西,石林的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年,电视连续剧《阿诗玛新传》在石林县成功拍摄,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阿诗玛》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取得重大进展,组队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民族民间鼓舞大赛获银奖,中国石林火把节被国际节庆协会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一;成功举办了20##年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昆明领跑杯”总决赛,圆满完成昆明市第八届民运会承办任务,石林县获表演、摔跤、抢花炮第一名,射弩第三名,双拐第四名和团体总分第三名,并以14枚金牌列金牌总数第二名。群众性文化体育生活丰富多彩,石林县被评为昆明市民族传统体育先进集体。残疾人体育运动成绩突出,何称恩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获男子甲组T36级800米和1500米项目第一名,省残运会获400米、800米、1500米三项第一名。20##年5月出版发行了2005版《石林年鉴》。20##、20##年版《石林年鉴》在年底评奖中,分获省级二等奖、一等奖。《石林彝族自治县志》续修工作进展顺利。

彩云洞

海拔2000m,岩石基石白色的碳酸盐岩地层,碳酸盐岩是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特点,分布在地表和地下,出现在地表的主要有石芽,溶沟,石林等,而出现在地下的则有石柱,石钟乳,石漫,石笋等玻立谷类似于一个凹坑,直径280m,这种洼地有漏斗下面一般有溶洞

植被类型:与柏树,松树,扭簧茅此处出现很多云南松,并且树下很少有植被生长,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这也造成了土壤的垂直迁移,很都土壤出现在融洞里面

土壤:山原红壤pH=5.6,硅铝比的划分应为砖黄壤,该土壤应为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土壤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曾为海拔低的地区,形成年代久远,形成土壤石漠化;

 珠江源

珠江源是省级风景名胜区,马雄山是国家林业部批准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其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这里有茂密的森林,满山的杜鹃花树,高者数米。每到春末夏初,杜鹃花开,姹紫嫣红,格外灿烂。马雄山成了花的世界,老远望去,五彩缤纷,绚丽无比。人在花丛中,如临仙境。站在马雄山顶峰眺望,在蓝天之下,群山起伏、奔腾,如大海中的无数的岛屿,竞相逐浪。放眼望去,花山湖、偏桥水库,波光粼粼。

3.旅游资源图片

 ()自然灾害状况

1.东川泥石流

从昆明出发到东川的路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泥石流沟,泥石流沟的岩石都是很粗大一块的。东川是铜矿之都,正是由于有很多的铜矿,很多铜矿过度挖掘 森林变荒滩矿区冶炼尾气会间接地激发泥石流。冶炼尾气中含有硫化物、氮化物等有毒气体,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尾气不容易扩散,长时间在山谷中滞留、弥散,从而使泥石流频繁发生。虽然没有去成蒋家沟,但是从史老师,苏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一些关于蒋家沟泥石流。蒋家沟是小江流域内最具代表性的一条泥石流沟,流域面积48.6平方公里,主沟长13.9公里,海拔1042-3269米。植被稀少,崩塌、滑坡发育,可移动固体物质储量极丰,地形陡峻,降雨充沛(年降雨量为700-1200mm),并集中于雨季(6-9月),导致泥石流频法,屡屡成灾,仅1919-1968年的地50年间,就曾7次堵断小江(最长的一次达6个月之久)。蒋家沟泥石流流态多样,过程完整,类型齐全,是世界上难得的天然泥石流观测实验研究最理想的基地。现在为了减轻或避防泥石流采取了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持工程、截挡工程等。

泥石流剖面

2.巧家滑坡体

巧家滑坡依据:  典型的滑坡地形 滑坡所在的巧家县城后山斜坡即巧家斜坡,呈现典型的滑坡地形 — —  圈椅形,由陡峭的后壁、侧壁及其下的缓坡组成 弧形后壁高程海拔260o一 3271m,后壁平均高300m,坡度30— 60。:侧壁海拔高程 1500— 26t~n,高150— 300m,坡度25— 30。。陡壁之下,自海拔630—260Om的金沙江边为平均坡度约11.5。 的缓坡,缓坡上又可分为多级陡缓相间的台阶,海拔 2100— 2300m,1600— 1800m,斜坡表面除东西向(顺坡向)的台阶 状变化显示典型滑坡运动外,其南陡北 缓,显示斜坡两侧的不均匀运动。其它 运动如构造、侵蚀、堆积等难以形成这 样的斜坡形态。

 3.逆温

    经过巧家的时候发生了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在低层大气中,通常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时在某些层次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 一般来说,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较快时,或者有一股较暖的空气移来时,上层空气温度就会高于近地面空气,这时就出现逆温了。逆温的出现就不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如果有污染物的话,污染物就会长期停留在原处而造成污染。

 在自然界,逆温的形成常常是几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无论逆温是怎样形成的,只要逆温出现,对天气均有一定影响。逆温层能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大量烟尘、水汽等聚集在逆温层下面,使能见度变坏,也易造成大气污染。

  在逆温层中,较暖而轻的空气位于较冷而重的空气上面,形成一种极其稳定的空气层,就象一个锅盖一样,笼罩在近地层的上空,严重地阻碍着空气的对流运动,由于这种原因,近地层空气中的水汽、烟尘、汽车尾气以及各种有害气体,无法向外向上扩散,只有飘浮在逆温层下面的空气层中,有利于云雾的形成,而降低了能见度,给交通运输带来麻烦,更严重的是,使空气中的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开去,加重大气污染,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危害。近代世界上所发生的重大公害事件中,就有一半以上与逆温层的影响有关。

三.专题报告

对会泽的植被研究来建立生态会泽

一、基本概念

通过研究会泽植被分布以建设生态园林县城为目标,全面发展绿地系统,使会泽形成了绿化植物多样、地方特色突出、体现“精、特、奇、雅”的风貌。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金沙江东岸、曲靖市西北部,地处东经103°03′~ 103°55′、北纬25°48′~27°04′之间。 县境内土壤有亚高山草甸土、棕壤、红壤等11个土壤类97个土种。由于地质地貌和森林覆盖率低等原因,土壤冲刷流失严重。棕壤、红壤、紫色土土类面积5114平方千米,占全县土壤面积的91%;全县耕地796平方千米,旱地占86%左右,而棕壤、红壤、紫色土占一半,这就是会泽中、低产田地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

二、研究内容

会泽植被类型垂直分布十分明显,分为三个类型:

(1)亚高山灌丛、草甸:分布于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区,主要是喜湿性草甸植物和耐寒的高山树种,有高山柳、杜鹃、山茶等。草本植物 200 余种,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有绒毛草、羊茅草、翻白叶等。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还生长着一些莎草科的喜湿植物和箭竹。

(2)云南松、华山松针叶林类和樟树、旱冬瓜等阔叶林类混交:分布于海拔 1700 ~ 3000 米地区,为县内主要森林区。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杉松、红杉、冲天柏、黄栎、白栎、木姜子、樟树、旱冬瓜、滇山柏及野樱桃等。灌木林以马桑、刺栎、野山茶、杜鹃、箭竹及蔷薇科刺藤为主。草丛以一年生或多年生宿根禾本科草本为主。

(3)亚热带稀树草原旱生植被:分布于海拔 1700 米以下的牛栏江、小江、以礼河沿岸干热河谷区,形成稀灌草原景观,代表性树种有攀枝花、羊蹄甲、太阳花和蕃木瓜。

为调查会泽植物现状,为建立生态会泽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会泽植物进行以下内容:

1.landsat影像数据处理:

(1)影像数据

   landsat数据标准假彩色对于植被识别较好,空间分辨率达30 m,数据完全免费,光谱特征明显,较易识别,其缺点影响不大。

(2)预处理

  裁剪、进行会泽识别时需要将会泽裁剪出来。

(3)非监督分类

分类包括(1)亚高山灌丛、草甸(2)云南松、华山松针叶林类和樟树、旱冬瓜等阔叶林类混交(3)亚热带稀树草原旱生植被(4)禾本科蒿草等(5)水体(6)裸地等

(4)将数据输出并导入arcgis中进行处理,得出结果如下图:

四.实习总结

  七天的野外实习结束了,本次实习沿线是去了武定、元谋、攀枝花、会理、巧家、东川、会泽、宣威、曲靖、石林。一路走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随着纬度的不同发生着变化。

首先,路经途中多为山地和高原,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自然景观也发生着明显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逐渐降低,在一定高度,水分也逐渐增多。植被类型由常绿阔叶林变化为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印证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

其次,本次实习总体来讲比较顺利,实习过程中同学们分工考查、协作处理,学有所得、劳有所获,对自然地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有了一次全面、深刻的认知,掌握了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同时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科学研究素养,达到了预期的实习目的。

最后也谢谢带队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同学们之间的帮助,每天中午吃完饭,老师们不顾疲惫坚持给我们讲解植物地理学以及地质地貌学。这次的实习让我们的汗水化成了知识的结晶,同时我也深刻的了解了地质地貌,水文土壤在现实生活中的形态特征,完善了我们的知识体系,让我明白了地理科学研究的价值所在。同时也了解了一些地质灾害频繁的原因。我想这次的实习将是我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经历,不仅让我学到了专业知识,更难能可贵的是外出的欣赏了云南的大好河山。体会到什么是患难见真情,什么才是幸福,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将给我带来力量和鼓舞。

(一)、实习收获

为期七天的实习,我从中学会了很多东西。通过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了新的认识,发现其中诸多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我学会了很多地理野外实习的技能和方法,充分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

沿途到处流溢着无限的地质地貌和土壤植被。在看过很多地方后,我们会发现,有差别的地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域发展前景,这一点我们可以在石林,土林,珠江源上看出来。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决定了其主要的区域特征,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个地域所具有的特点。任何在地理空间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处的地理环境中找到能与之对应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动物、植物),而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产生各种地理人文景观现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则是在本次实习过过程中感觉到应该锻炼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后要通过综合地理学各种理论、方法来综合分析各种地理空间现象。

(二)、实习建议

1.建议学校在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机会,理论与实践结合,使我们能学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和技能。

2.建议学院在接下来的野外实习中,能提供我们一些更能锻炼专业技能的工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