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大讨论心得体会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小学时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和道德教育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要整合各方面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密切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在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作用和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服务的同时,

要充分发挥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要抓住学校教育这一主渠道,以尊重为前提,以体验为途径,以“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为主要内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特殊阶段,要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

对小学生重点是规范其言行,培养其良好习惯;对中学生重点是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以及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

方法,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知,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第二篇:学习《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心得体会

学习《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心得体会 数学组 周欣

6月x日,省委办公室、省政府办公室转发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作出“五严”规定,分别为: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学校违法办学行为。

通过学习,我懂得了必须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在每天不超过2课时,并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严禁中小学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要规范考试科目和考试次数,从严控制考试次数。小学、初中不得组织市、县(市、区)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知识,同时其心理要健康成长。作为教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还要反思对学生的言行和自己的行为。我认为两者同样重要。

1.对自身行为的反思。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

全面以身作则,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邹顺康教授讲《教育伦理与师德师风建设》时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有一位教小学语文的女老师,平时给学生教如何帮助别人,如何礼貌做人。有一次她乘公交车,上车后有机会得到了一座位。车上比较挤,没看到她的一个学生也在车上。这时上来一位抱小孩的妇女,挤到她旁边掏了三次钱也没成功,这时售票员就让这位老师让座,可是她不但没让反而大骂,这时学生就觉得这个声音特熟悉,挤开人群一看原来是自己爱戴的老师,顿时老师美好的形象全无。回去该生写了一篇日记发表在报纸上。所以对教师这个职业要求较高,无论什么时间,任何地点都要做到“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统一,前者是教师立身之本,后者为教师立业之本。

同时,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有一位教高三的老师在给学生进行紧张的复习时,保姆打来电话说她的孩子在发烧让她尽快回去,等她处理完手头工作回去后,自己的孩子已经烧的双目失明。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敬业者以积极的心态饱满的热情使学生受益,自己却失去了很多。

2.对教师言行的反思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一般来说,教师有三种态度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一是忽视。教师长时间把某些学生放在视线之外,不在意,不关心,不了解;二是轻视。教师一般不会有意为难学生,整他们,但有些教师会对那些与自己闹对立或“屡教不改”、“没有长进”的学生,暗含不屑,认为“不可救药”、“没有希望”,因而把他们“打入另册”,有意

地不予理睬;三是偏爱,“老师偏向”几乎是学生的普遍感受,许多教师会有意无意地特别关照自己看中的学生,会特别关心、器重他们,甚至会放纵他们的缺点,极力在其他学生面前维护他们的优势地位等。这种偏爱,不但会引发一般学生的心理失衡或逆反情绪,同时会使受偏袒的学生在学生群体中受到孤立,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发展,让他们无法认清自己,不会正确对待自己。忽视与轻视,都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了解不够。它当然会影响教育计划的有效性,会影响学生的正确决策,从而对整体的教育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偏爱之所以会成为一些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源于过度保护为他们创设了不正常的发展环境。于是,暂时的过度关怀会造成日后的失落,在升入上一级学校后,一些小学、初中的干部、优秀学生,常有保不住先进位置,甚至变得“平庸”或“落后”的现象,除了学习方式与学习要求发生变化外,偏爱的失落,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师为了表示支持被偏爱者,结果是“将欲爱之,实则害之”,不但激化冲突,使受钟爱者处境更难,而且会使其弱点发展成缺点、错误,爆发时教师也无法予以援手。这就是为什么有时教师会感叹某个学生“一向好好的,怎么会一下子就变了呢”的原因。

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