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知识点汇总

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如:的质子数与质量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原子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电荷数

3、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二、 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原子序数=质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七个周期(1、2、3短周期;4、5、6长周期;7不完全周期)

主族序数=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8个纵行(7个主族;7个副族;一个零族;一个Ⅷ族(8、9、10三个纵行))

   2、元素周期律

(1)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a. 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或与氢化合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b.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或酸性强弱

    c. 单质的还原性或氧化性的强弱(注意:单质与相应离子的性质的变化规律相反)

    (2)元素性质随周期和族的变化规律

    a.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

    b.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第三周期元素的变化规律和碱金属族和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4)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a. 原子与原子 

b. 原子与其离子

c.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3、元素周期律的应用(重难点)

(1)“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a.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b. 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c. 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 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三、化学键

1、离子键:A. 相关概念:

B. 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强碱、典型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AB, A2B,AB2, NaOH,Na2O2,NH4Cl,O22-,NH4

  

2、共价键:A. 相关概念:

B. 共价化合物:只有非金属的化合物(除了铵盐)

              

C. 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电子式的表示(NH3,CH4,CO2,HClO,H2O2

D  极性键与非极性键

   3、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化学能与热能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a. 吸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3、化学反应的一大特征: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4、常见的放热反应:

    A. 所有燃烧反应;B. 中和反应;C. 大多数化合反应;D. 活泼金属跟水或酸反应E. 物质的缓慢氧化

    5、常见的吸热反应:

A. 大多数分解反应;

    C.氯化铵与八水合氢氧化钡的反应。

6、中和热: A. 概念:稀的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液态)时所释放的热量。B、中和热测定实验。

二、化学能与电能

    1、原电池:

(1)概念:

(2) 工作原理:

 a. 负极: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

                  

b. 正极: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 

(3)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

                  a. 有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同一电解质溶液

                  c. 两电极相连(直接或间接)形成闭合回路

   (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 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 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降低

   (5)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 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

                  c. 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6)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a. 负极反应:X-ne=Xn

b.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a. 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 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 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防护:

                  a. 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

                  b. 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

(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 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锌锰电池) a. 负极:Zn -2e - = Zn 2+

                          b. 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2)充电电池a. 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PbO2 + 4H+ + SO42- + 2e-= PbSO4 + 2H2O

b. 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

三、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计算

    a. 简单计算 

    b. 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 化学反应速率之比 = 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 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2)外因:

    a.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升高温度(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加快反应速率

c. 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e. 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f. 光、反应物的状态、溶剂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

    ⑴、可逆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⑵、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a. 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

   一定条件下,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b. 化学平衡的曲线:

   c.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d. 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e.化学平衡的特点:逆、等、动、定、变、同。

 

第二篇:高一化学知识点总汇+练习 第一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汇练习第一章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汇练习第一章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1.常用的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上差异来分离。

混合物的物理分离方法:

固+液、固+固、固+液、液+液、气+气蒸发结晶、升华过滤蒸馏、萃取等洗气

1.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滤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2、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

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2)生成气体法

(3)氧化还原法(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6)离子交换法

2.除去NaCl中含有的Ca2+、Mg2+、SO42-等离子,通常采用以下试剂:①Na2CO3②BaCl2③NaOH ④HCl。加入试剂的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③②①④

3、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若加入AgNO3溶液,可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可确定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离子

B. 若加入Ba(NO3)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

C.若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变蓝色,可确定溶液中含有I-离子

D. 若加入盐酸,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CO32-离子

二、化学计量

①物质的量

定义: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符号n 单位摩尔符号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0.012kgC-12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用NA表示。约为6.02x1023

微粒与物质的量

公式:n=N/Na

②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用M表示单位:g/mol 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分子量

质量与物质的量

公式:n= m/M

物质的体积决定:

①微粒的数目②微粒的大小③微粒间的距离微粒的数目一定,固体液体主要决定②微粒的大小

气体主要决定③微粒间的距离

体积与物质的量

公式:n=V/Vm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

④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⑤物质的量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符号CB单位:mol/l公式:CB=nB/V nB=CB×V V=nB/CB溶液稀释规律:

C(浓)×V(浓)=C(稀)×V(稀)

溶液的配制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

3m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1.若某原子的摩尔质量是g·mol-1,则一个该原子的真实质量是()1A. gB. g MM

C. gD. g

2.下列数量的物质中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4mol氧气B.标准状况下5.6L二氧化碳

C.4℃时5.4mL水D.10g氖

3.某位同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A.所用NaOH已经潮解

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

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2.4gNaOH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