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语文一模作文情况分析

20xx年中考语文一模作文考试情况分析

如皋市实验初中

一、本次作文全市平均分:45.8。

二、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暂且归纳了十二点:

1.人物非死即离。

2.主体只叙不描。

3.立意只点不挖。

4.写作只构不思。少层次感、整体感。

5.点题并不扣题。

6.语言无味少个性。(要有表现力,感染力)

7.内容单薄,重点不详。

8.两段式文字搞定。

9.字数不足,文章无尾。

10.书写信马由缰。

11.习作如出一辙。

12.有“我”无“你”。

三、对以上12点问题,选择了其中的7点做如下的解释:

1.人物非死即离。曾经错过的,好像其中出现的人物不是死就一定是离开。似乎只有对方死了,或是由于某种原因离开了才能造成错过。当然,我们并不否认这是一种错过,但是出现这种情节的学生相当多,是写作时随意性太大?还是审题狭隘?还是当今学生情感的荒漠化造化?其原因我不清楚,反正我批阅的二百多份试卷中,估计不少于三十篇。我认为,教者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遇到类似的材料,要正确引导,坚决扼杀,且不谈情感的真伪,就谈考场作文对老师的取悦性,就无法得到高分。 ...

2.主体只叙不描。(略)

3.立意只点不挖。本次写作要求除了有故事,还要有意义。一篇习作的意义,正是这篇文章价值性所在。想要得到高一点的分数,就要提醒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不能停于就事论事的层面,要试着就事论理,文章才有厚度。只知道为自己曾经错过了满分的机会而后悔,为何就不能下定决心不再覆辙?只知道自己下定决心不再覆辙,为何就不可以提醒更多的学生“尘埃在光柱里飞舞,忽然释怀,错过便是过去,过去便再也回不来。这剩下的相拥时光,我应该牢牢把握,不再错过每一次的花开”。错过只是错过,有反思而无行动;立意只点不挖,习作就是断根的苗子。

4.写作只构不思。(略)

1

5.点题并不会扣题。点题,开头结尾及主体部分都能看到“文题”中关键词:错过。但是(1)表述不准确,扣题不准。你说你的爷爷在生活中多么的照顾你,在学习上多么的关心你,你错过了他的爱。其实,只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既然爷爷在生活在学习上那么照顾你,关心你,你就没有错过他的爱。你错过的只是当时的你没有好好珍惜这份感情。(2)前后矛盾。你说错过了说对不起,却又在反思后终于鼓足了勇气说了声对不起,然后再提那曾错过的对不起,我认为既然错过了,就不应有已经弥补的行动。

6.语言无味少个性。考场作文的语言如果没有一定的表现力,感染力,也是很难脱颖而出的。我最喜欢朱自清的《绿》中的两句话:“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么舍得你呢?”学课文是做什么的?阅读与作文是不分家的。引导学生学会换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文字散发出它本身的魅力。人,是有情感的;电脑阅卷,还是通过人的视觉与大脑的反馈。我摘了一段学生的习作抒情段:“我可亲可爱的母亲啊,你用悲伤的泪汇成了一曲明媚的歌,那是我曾经错过的歌,现在我要用心将它唱出来:‘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细细想来,错过的哪只是这件事这么简单?每逢大考,母亲总会早早起床,忙碌早饭,我那可爱的母亲啊,她对女儿的期待全融化在香软的桂花糕和糯香的粽子里了!”

7.内容单薄,重点不详。我想可能有很多学生会认为能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文章写完,能扣题,能立意,就差不多了。其实,用心想一想,内容太过于单薄的文章,如同从菜市场买回烧汤的一点肉都不带的骨头,有味但总觉得心理不舒服,怎么这么小气,连点肉都没有?有波澜的情节,有细细腻的画面描写,有多种手法的运用,有不同角度的剪影,有不同年龄阶段的认识,有不断递增的感情等等,都能使内容充实起来。

8.两段式文字搞定。(略)

9.字数不足,文章无尾。考试精力过于集中或是过于分散而造成时间的失控,这也是难免的。但是考试结束前十五分钟会有信号,我建议:十五钟内,学会采用反复出现已有的环境营造意境、回忆联想再现生活情境、现在与曾经对比突出认识的加深,情感的变化等等。最后三分钟,学会紧急点题收束全文。无结尾与无结尾的习作,对于阅卷老师来说,是非常敏感的。“哎,文章写得还可以,可惜这孩子没写完”一声长叹,这篇文章与高分就无缘了。

10.书写信马由缰。(略)

11.习作如出一辙。考场作文为何会出现雷同现象?我想这是范文惹的祸。一篇好的文章,与学生共享,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必须的。但是如何共享,我个人认为还是很有考 2

究的。读一篇范文,不与学生共同赏析其写法,构思,语言,立意,选材等,这是低效朗读,因为学生听其文,却不得法,再好的文章对学生来说都是穿耳而过。读一篇范文,学生记住写了一件什么事,却记不住任何一句话或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这是可怕朗读,因为它很有可能为学生不从生活中找材料而盗取此材料埋下了祸根。其实,人,生下来就是材料,一出腿就是动作, 一声“哇”就是一个听觉。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才是根本,看见天上飞过大雁,那不叫关注,不叫观察,那是有眼睛就能看见的,倘若知道从远方飞来八只白色的大雁,那才叫关注,才叫观察,只有有心人才能发现它的方向,数量,颜色。所以,杜绝借用他人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习惯于母亲每日为我们准备好的富有营养的早餐时,却错过了母亲在厨房中忙碌的身影;习惯于母亲陪我们写作业熬到深夜,却错过了体谅母亲一身的疲惫;习惯于陪母亲逛街,带回一大堆属于我的零食和美丽的衣服,却错过了母亲眼神中闪过的她所衷爱的东西??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才是写出佳作的保障。

12.有“我”无“你”。“我”指谁?指小作者本人。“你”指谁?阅卷老师。考场作文写给谁看的?写给老师看的。分数是谁给的?阅卷老师给的。你说你感动于母亲纳的布鞋里藏着的母爱,可是我们一点也不心动,为什么?你只有作者意识,没有读者意识。只要是母亲做的,哪一双布鞋没有母爱?你感动得稀里哗啦,不代表读者也感动得稀里哗啦;你伤心得痛断肝肠,不代表读者也伤心得痛断肝肠。更不谈,有些学生连感情都是编的,自己读读都觉得好笑,又何以感动读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我”也有“你”呢?换位思考,怎样写也能让读者感受到这份真情?倘若看到母亲为了让你脚底舒服,费尽心思找来质地特好的布料,通过这样的铺垫设想,读者才会从这些文字里感受到这份真爱,才会有一种这位母亲真的很用心,很让人佩服之感。朱自清若不是写出父亲的差使交卸,祖母去世,我已长大,体胖不便穿过铁道翻月台,儿子哪怕泪哭成河,读者也不会有被感动,此文也绝不会成为名作了。

此外,还有一些属于思想偏激的,文体混乱,东拉西扯等等,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我想,写作最好的姿态,原不是马不停蹄一路飞奔,而是不辜负。不辜负身边每一朵花开,不辜负身边一点一滴的拥有,用心去观赏生活,去热爱生活,去感恩生活,去反思生活。每时,每刻,我们的习作便会灵动起来,我们的感情便会真挚起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