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美术学科学习评价的实践与探索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国家第一轮新课程国家实验区的余杭区实施新课程已一年有余,不论是专家、教授或是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都有一个共识:新课改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评价体系的成功与否。美术学科作为新课程设置的一门必修学科,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美术学科原有的以教师单方面的作业评价来给学生定成绩的方法已无法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因此,有很多美术教师对美术学科的教学评价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和经验。但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的学生学科学习评价方案出台,随着新课程在我国的全面铺开,一套较为完整和系统的美术学科教学评价方案迫切需要面世,以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从而进一步推动新课改的成功实施。我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摸索出一套在初中美术学科领域内,对学生学科学习评价的方案,较为成功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概念的界定

学科学习评价:它是指对学生在本学科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其他有关本学科的学校学习活动的总体评价。其目的主要是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激励学习兴趣,调控学习行为;其任务是创设学科评价情景,建立日常学科学习评价制度。

三、理性思考

美术学科学习评价应是一种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动态教学过程中的执行情况,效果及时反馈,及时调解,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评价。它应是采用多维的、多元的评价方式,能适应不同的个性和能力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评价。如果说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决定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那么对学生学科学习的评价则决定了学生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制定一套较为理想的对学生美术学习评价的方案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美术学科是关系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学科,是对学生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本文就这个问题将我个人的实践与探索呈现给大家,以期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四、评价的原则

1. 教育功能原则: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2. 全面发展原则:评价的内容除关注学业成就外,还要重视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3. 个体差异性原则: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学和社会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爱好、长处和不足。因而,学科评价既要保证标准的统一性,又要因人而异,分层分类,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促进其在原有水平上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以适应人才发展多样化的要求。

4. 评价的方式多样化、主体多元化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丰富评价的方法;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评价要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况,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成为促进学生反思,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等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的过程。

5. 关注学生发展的阶段性原则: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对评价的认同性是不同的,因而,在具体操作时,不同学段因有不同的侧重。

6. 评价要注重学生的成长过程。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学生成长的过程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

五、教学评价的模式与实施

1、 模式

(1)机构划分

(2)程序结构

2、 评价构成

学生学科学习评价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价包含课堂表现评价、课堂与课外作业评价、课外活动和班队活动中美术应用能力评价等三部分组成;终结性评价主要有期末综合测试评价组成并包含形成性评价的所有内容。

3、 评价成分比例

评价成分分配注重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作业所占比例最高为40%;课堂学习表现次之,占30%;课外活动、班队活动美术应用能力和期末综合测试各占15%。

4、实施

(1)选出美术学科评价委员会成员和班级美术学科课代表

由全体本班同学选出本班美术课代表1名负责记载本班同学在美术课堂中的表现和本班同学在课外活动、班队活动中美术应用能力的表现并进行等级评价。在期末时会同评价委员会和教师对本年级段同学进行终结性评价;选出本班级评价委员会成员2名,由他们协同其他班级评价委员会成员和美术课代表共同参与同学的美术学科期末综合评价。

(2)制定本学科学习评价依据表格

1.学生课堂表现记载评价表(表一)

2.学生课堂活动自我分析表(表二)

3.学生课外活动、班级活动中美术应用能力记载表(表三)

4.学生作业评价记载表(表四)

5. 期末综合评价表

(3)主要内容:

学生课堂学习表现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思路的逻辑性和创新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条理性;B、课堂展示活动中学生的仪态表情;C、课堂演示中的表达能力;课堂纪律的表现。此评价根据课代表的记载,结合教师的课堂情况记载加以评价。用优、良、及格、需努力四个等级加以评价。(见附表1)课堂学习表现评价需注意以下几点:A、要营造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每一个同伴的氛围,学生是有无限潜能,谋求进步、发展的生命体,教师要尊重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到每一个学生,以此来引导学生与学生间的互相尊重,互相欣赏。这是进行有效教学过程性评价的基础。B、多采用即时的欣赏评价会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被关注的满足,参与的快乐和合作的愉快,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课堂上,发现学生学习的进步、精彩的表现和合作学习的成功,师生应及时给与多种方式的鼓励,并由课代表给与记载。C、课堂评价时态度要诚恳,感情要真挚,这是学生接受评价的前提。

学生课外活动、班级活动中美术应用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校本课程、兴趣小组、主体班会的室内布置、班级黑板报设计、艺术节活动、手抄小报等课外活动。同课堂评价方式一样运用等级评定的方法加以评定,由班级课代表记载,由评价委员会在学期结束前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评定。学生课外活动、班级活动中美术应用能力是对学生运用美术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对他进行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A、评价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使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美术实践活动,不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增加对美术学科学习的兴趣。

B、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与班级课代表活动记载结合,既要相信学生,又要实事求是。

学生作业评价主要内容为课堂作业、课外作业的评价。主要由教师根据作业情况给与等级评价,在每学期的期末由级段评委会(每班级中由学生选举的2人组成)根据教师批改登记情况进行综合评定。作业评价是书面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使学生提高技能的主阵地,作业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A作业评价应及时,注意反馈,以提升学生的认识和技能,巩固课堂学习效果。B、作业评价应处理好激励性评价和客观性的关系。以激励为主,但也应避免无原则的激励,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和统一性。C、作业评价应注意示范性,每次作业都应将优秀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从同伴的作业中受到启发。比教师的范画更有亲切感。既鼓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给其他学生以榜样的作用。

期末测验是终结性评价的一个主要内容,每学期期末有美术教师自行安排时间让学生完成笔试或创作作品。由评委会根据任课教师建议加以评定。这一环节需注意测试内容应安排的合理、恰当。

(4)评价方法及意义

调查记录法:在课外活动及班级活动中由同学自己汇报,课代表调查核实并记录,以供评委会在期末时进行评价。在课堂上由教师和课代表共同记载,期末汇总交评委会综合评定。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等级评定法:在所有的美术评价领域内都采用四等级评定,分别是:优、良、及、需努力。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自我评价法: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课外活动由学生个体进行自我评价,这样即可以使学生参与评价,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又可以加强自我教育,不断地促进个体的发展。

综合评定法:学生美术学科学习评价是由课外活动中运用美术的能力、作业状况、课堂学习表现和期末测试等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考察给予评定。强调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弱化终结评价。

评价过程中要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自我评价与综合评价。这里的自我评价是学生个人对自我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中的表现的评价,带有一定的个人感情色彩,而这里的综合评价是指评委会根据学生个体在美术学科的各个领域综合表现的总体性评价,带有较强的客观性。在综合评价是既要参考学生的自我评价,有要件是客观性评价。

(2)鼓励性评价和客观性评价。学生是具有无限潜能,谋求进步,发展的生命体,要尊重学生或同伴,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与鼓励性评价。但切忌夸大其词,过多过滥,激励要与客观评价相结合,即用语实事求是、得体。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这里的形成性评价指对学生个体在课堂学习表现、课外活动、作业等方面的阶段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是指在期末时对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各个方面进行的总体性综合评价。美术学习评价应更注重形成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

(4)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在课堂上多采用口头评价,而在课外活动、作业、期末测试等领域多采用书面评价。口头评价也可转化为书面评价,如学生课堂表现较好,教师给予了口头的表扬,课代表在课堂学习表现记载表中记载了下来,就转变成了书面评价。

六、 主要成果

(一)通过以上的方法对学生美术成绩加以评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作业完成率明显提高,参加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

(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该美术评价是否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我向学生评委会、课代表部分作了调查,97.2%的学生认为没有影响,学校教研组针对美术新课改的评价模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98.6%的学生认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和学生座谈,

了解到对该评价体系较为满意,认为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

在访谈中学生反映:以前我们美术学科成绩总是由教师一次考试或凭作业成绩来定,我们的课堂表现不予考虑,所以在美术课中同学们都不愿动脑筋,作业应付了事。而现在,在美术课中同学们表现欲望强烈,敢于提问题,敢于动手画自己的想法。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学习方式改变了。体会到了学生由教学中的接受者变成平等的参与者,评价不再是单向的定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第二篇:浅谈初中美术学科

浅谈初中美术学科“行为偏差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 2009-4-03 15:52 | 作者: 忻巧燕 | 来源: 忻巧燕 | 查看: 215次

摘要:在我们构作世纪学校教育的理想蓝图中,越来越多关注在学校中如何帮助儿童、青少年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使他们具备健康的心理与健全的人格,为他们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城乡结合部的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总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违纪行为的学生,如果不加强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将会直接影响到合格人才的培养。我们经常在文化和艺术课程的教学上强调“好学生”“中等生”而遗弃一些“行为偏差生”。而在我们开展的创新素质教育中,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它要求教师关怀每一位学生,我想我们有理由同等去看待,要提高教学质量,那就要花花大力气去探索和实践关爱那些行为偏差生。

在美术及其美术教育活动里其医治心理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功能也展露锋芒。在特殊的艺术教育课程中,如何填补这个空间,使这些行为偏差生回到正确道路上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大事。

关键词:美术学科 行为偏差生 心理健康教育

形式多样的美术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三动为起点。整个除传授新的绘画技法特点为立足点外,以学生的主创性为出发点,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从中发挥着主动性,教师在课堂组织中起到主持人的作用。如果说其它课程赋予学生的多是理性知识的话,美术赋予学生的则是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多方面探索素质教育的可行之路,当然也要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来探讨素质教育。

作为中学时期,是青少年生理、心理继续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时期。心理学家认为,在此时期,青少年的生理发生急剧变化,并将出现六大高峰:体力高峰、智力高峰、特征高峰、社会需求高峰、创造高峰、超常行为高峰,与之相适应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胜、好动、好疑”。在这一由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时期,他们希望受人尊重,把他们看成大人,但在他们的心目中,什么是真正的正确的幸福观、友谊观、自由观,却又是一个谜。正是由于他们常常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常会一面对成人实行一定程度的心理闭锁,保留一块心理“自留地”。另一方面,又与把他们当作小孩的家长、老师相对抗,产生逆反心理,故意违背家长、老师的意志行事。初中生的这种心理状况,意志品质如不能及时的纠正,就会滑向行

为偏差生行列。而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需要有健康的审美心理。我们除了面对一般群体外,还要面对另一部分群体即行为偏差生的教育。其实在这些行为偏差生中,要让这一部分同学也能和其他同学一样接受美育,健康快乐地成长,心理因素的却占据了很大比例。这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那么,如何面对行为偏差生这一弱势群体,如何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帮助他们,如何在心理上给予健康指导?答案是要解决行为偏差生问题,还要克服其心理障碍。

作为行为暂时偏差生,都是在思想品德和心理品质上暂时存在一些问题,行为习惯差,自我控制能力低,跟不上班级整体要求,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习惯和效果不佳,作业书写不规范,质量差,从而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术行为偏差生是指在学习美术这门学科上没有兴趣、没有动力,缺乏审美情趣和体验;学习态度不端正,美术成绩较差。自己成绩不好是没有美术天赋,认为自己画画不好是由于客观材料不好,发挥失利,太难画等等。他们还表现在经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完成或应付了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甚至还给上课的老师“添点惊喜”。行为偏差生的形成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不便,使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两极差距越来越大。而长期的学习不理想或受师长和同学的歧视,使处在“阴冷”环境和氛围中的行为偏差生出现自卑、缺乏信心、意志力薄弱、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不合群等一些心理障碍。如果是长期的心理不健全,会产生极强的逆反心理:有要求得到别人尊重的强烈愿望、为人偏执、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好冲动,这些往往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虽然说美术课所占课时较少,但只要把握好学生的心理,启发学生对美的认识、开发学生一个从美育到心育的过程,就可以使美术教学较大程度地发挥出其特有的作用,让那些美术行为偏差生得到一定的改变。

我们经常在学生口中听到“我对画画没什么兴趣,对上美术课的兴趣是少之又少”。兴趣的培养与创造无不体现心理干涉教育的稳定功能。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教师不要用显而易见的刺激去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应该在更深的层次上,让他们通过发现自己“才能”的过程,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教师在辅导学生美术作业过程中,要注意尽可能的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和表扬他们作业中的亮点。即使是涂鸦之作,我们也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创作的

艰辛,对他们的长处-------胆大,富有创造力,思维活跃,虽造型一般但有独特创见等等予以肯定。在教师的肯定中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快乐,萌发积极向上的心理需要。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美术课来讲,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如外部环境的布置,营造一种氛围,在教学中结合各个学科的特色,将他们有针对性的融入到美术学习环境中。湘版七年级上册《你我他》教学中,我们可以请学生自己做模特,八年级《触摸美丽》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校园,用欣赏的眼光再次体验校园的美景。从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作品的无穷乐趣与魅力,这样,不管是对一些好学生还是行为偏差生来说,他们才会更好的去认识美术,学好美术。

当然认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也相当重要的。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前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上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丰富的遐想空间和准备空间,刺激学生对课程活动的欲望,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做好知识准备。如湘版七年级下册《星空》,课前要求每个同学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对浩瀚的宇宙星空我们可以有多少种表现手法”,然后组织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交流与表现。由于学生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以玩的方式玩出各种星空效果(除去撒盐法、吹色法、油色吸附法)。对出现奇特效果,有创新的作品教师及时发现,并组织学生们互相学习表现,使学生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此时对一些美术行为偏差生,教师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那么这些学生另类行为表现或许由于课前有充分的准备而在画面中出现特殊的效果,从而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发自内心的“原来我也行”。

从兴趣的培养到能认真的进行美术学习创作的过程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说你行,你一定行”“我说你不行,你也一定行”。用语言激励学生,对于行为偏差生的不足,教师给予帮助,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增加问题与实际操作的难度,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美术教学是一种形象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在校园文化场中,单纯的美术学科课程外的美术活动,如校园的宣传窗,班级的黑板报,小型的美术展览。学好美术,展示优秀美术作品,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

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能力,正确地进行色彩搭配(比如图案的设计,衣服穿着上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知识等);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美术不只是涂鸦,不单纯是为了玩,它还在于陶冶情趣,增强了学生间的合作竞争意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也得到某种程度的升华。所以我们教师在艺术领域中,特别是美术教学中,给予学生生活、学习上一定的关爱,经常在思想上、心理上进行疏导,帮助暂时行为偏差生进步。当然在对行为偏差生的帮助指导的长期过程需要得到理解,因为还伴随着反复性。

教师结合美育与心育的特点,不断尝试,灵活处理,综合使用,不仅让学生学到丰富的美术知识,具有正确的审美观,改变对自然美,社会生活美,艺术美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表现美的方法,具有感受美的体验和创造美的欲望,培养了一定的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美的教育中使人养成高尚的情操,获得健康,和谐,良好的心理教育,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