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知识讲座心得

法制知识讲座心得

法制社会是现在人们所倡导的,依法办事,这是维持整个社会和谐的基础。而未成年人,是未来世界的主人,这种观念必须先入为主,把这种观念先灌输给未成年人,才能保证法制社会的延续。

星期一,我们岑港中心学校举行了一次法制知识讲座。一位检察官给我们讲了许多青少年犯罪的案例,还有沉迷网络的案例等。一个个案件,让我深受感触,那些年龄和我们差不多大的青少年居然是这样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法律知识淡薄,法律意识不强。一些犯罪的人最开始使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导火线其实是很小的原因,但他们却因为抵制不了那些不良诱惑,走上了“不归路”。有的可能是被别人引诱着去做的,以为自己做的是不触动法律,可是等他们反应过来,已经晚了。所以在生活中,对于影响我们学习、生活的一切东西,应该严厉地与它进行斗争,还要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而且交友要交好友、诤友、益友,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提高识别能力,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多交对我们有好处的益友。 检察官还给我们讲了关于网络的案例。告诉我们因为网路而犯罪的案例有很多,让我们不要沉迷于网络,让网络成为帮助我们学习的朋友。

听了此次讲座,我在想,有些事情似乎是不该发生的。我发现,大多数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都是因为年少气盛,遇事不冷静,有了什么事情就冲上去,不顾后果,而当事情已经发生了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现在的我们正值年少,未来的我们将是怎样的?谁也不能预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触犯了法律,无论罪过大小,未来都会被蒙上一层阴影。只有我们现在开始遵守法律,把守法当成一种习惯,在以后才不会一失足成千古恨,才会拥有一个美好而充满光明的未来。

九(2)班

王佳丽

 

第二篇:法制知识讲座

法制知识讲座

全体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召开这次“法制知识讲座”,其主要目的是:让全体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质,做到遵守法律法规,能够知道什么是犯罪,怎样才构成犯罪,我们同学们怎么做才能远离犯罪。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小学生,我们对法律不应该感到陌生。我们宪法第24条规定,国家要“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青少年要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树立远大理想,遵守社会公德,学法、懂法、守法,自觉地用道德、纪律、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所以我们同学们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不能忽略学习法律知识。今天我想主要给大家讲四方面问题,第一,现在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第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第三,怎么学习法律知识。第四,怎么预防青少年犯罪。

首先,我讲一下青少年犯罪现状。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全国刑事立案所占比例约为65%,处于“居高不下”的局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青少年犯罪发案率呈上升趋势,成为犯罪的高发年龄段,也就是我们同学们所处的年龄段,这也更加说明了我们同学们要加强普法的重要性。从我国某城市情况看,据有关资料显示,自20xx年1月到20xx年6月,全市共有2229名表少年违法犯罪,其中涉案抢劫的407人,盗窃的864人,抢夺的45人,敲诈勒索的59人,他们中年龄最大的25岁,最小的不满14岁,仅17岁以下的就有452人,14周岁以下的64人。20xx年1—6月份,有关部门就破获在校生违法犯罪

案件115起,涉案89人。且犯罪的危害性越来越大,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智能化等趋势愈来愈明显。

以上数据说明了些什么问题呢,我们不能不重视法律知识啊。远的不说,就说说我们身边的事吧,近几年,我市在校生中,打架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我这里有一个案例:某城市中学得两名学生打架,有一个学生就用水果刀将另一名学生捅死,这名学生的前途呢?大家可以想一想了。20xx年,某中学一学生用水果刀将两名学生伤害,捅死一人,重伤一人。还有在2005某中学的两名同学在校发生矛盾,放学后,其中一名学生纠集本村两名学生到邻村找另一学生算帐。3人到街上看到这一学生追赶过去,被随后跟来的同学家长拦住。3人中一学生掏出携带的长水果刀向其家长猛扎过去,??被扎的家长经医治无效死亡。这一案件经县法院依法审理,行凶的学生(16岁)以过失杀人罪的罪名被判有期徒刑7年;附带民事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

以上青少年违法犯罪“居高不下”的事实及原因,警示我们对青少年加强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综合治理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途径。

第二,我们讲一下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我们分析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讲,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个人意识增强,自我约束力较弱,容易冲动,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同时,大多数的青少年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和贫乏。客观上讲,社会、学校、家庭等青少年生活成长的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成为诱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根据调查分析,青少年犯罪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法制观念淡薄。应当肯定,经过两个五年的普法教育,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不容否认,普法还存在“死角”,尤其是青少年,有的不学法、不懂法,法制观念十分淡薄,既不知道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也不懂得法律约束自己的言行,直到触犯刑律构成犯罪后方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

(二)腐朽思想侵蚀。近年来,腐朽思想的残潭又有所抬头,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青少年,必然会受其侵蚀。有的向往放荡不羁、藐视法律的生活方式,有的把吃喝玩乐当作人生的唯一追求。

(三)“黄货”毒害严重。目前,经多次“扫黄打非”,“黄货”的泛滥有所收敛,但一些淫秽物品依然悄悄存在,毒害人们的思想,诱发青少年犯罪。

(四)“哥们”义气严重。例如,某五个学生平时就是酒肉朋友,“哥们”义气严重,为“弄俩钱花花”,有人提出偷辆轿车,其他人立即响应,踩点后有的撬窗,有的望风,有的窝藏,转移赃物,最后身陷囹圄的5人追悔莫及,正是“哥们”义气重而一时冲动,使他们走向犯罪。

(五)坏人引诱教唆。一些老谋深算的犯罪分子或青年惯犯,为了拉拢新成员,扩充自己的队伍,利用青少年社会阅历浅、思维能力有限、辨别能力较差等特点,或甜方蜜语,或软硬兼施,千方百计地把一些道德观念不稳定,意志薄弱的青少年拉进犯罪团伙当中。

(六)家庭教育不良。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对青少年品德、情操、思想行为的影响甚大。从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家庭不难看出有问题的居多,如父母离婚、死亡、分居等等,导致青少年失养沦为犯罪;也有家庭教育不良,过

分溺爱、宽纵、偏爱,当孩子有违法行为时,百般包庇,使他们愈陷愈深;有的父母过分严厉、打骂体罚,推出不管,导致青少年流落街头,与犯罪分子为伍;也有的父母品格不良,行为不轨,成为子女模仿的对象。

(七)学校管理不严。个别学校偏面追求升学率,特别是法制教育,致使有的在校生走向岐途。

所以同学们在遇到事情时,不要一进冲动,要三思而后行,想有没有触犯法律,是不是适合我们中学生。

第三,做为在校中学生,我们必须学法懂法。

学法懂法是基础。要守法必须懂法,要懂法必须学法。因为学习了法律知识,才能懂得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能懂得守法的道理,时刻用法律来衡量、约束自己的行。否则,就会变成一个“法盲”,进入监狱之后还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和为什么犯罪,这是非常危险的。要明白违法与犯罪的关系,违法是犯罪的前提和基础;犯罪是违法的铖结果,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

那么什么是违法呢?违法就是违反法律,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要受到制裁,一般违法分为违反民事法律行为和违反行政法规行为。例如:王某从小娇生惯养,在校时经常跟同学打架,上课不守纪律,不听教师的教诲,他的心目中,没有礼貌、道德观念,因学习成绩跟不上,自动退学。上班后,平时不遵守厂规厂纪,经常无事生非,打架斗殴,领导批评多次不改正,曾几次在公共场所结伙打架,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拘留15天,过后王某不接受教训,后在一次聚众斗殴中致人重伤、被捕,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年。

上述案例中,王某在校行为属于违纪;被公安机关拘留的行为属一般违法行为,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行为,是触犯刑事犯罪行为,王某的后两种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那什么是犯罪呢?犯罪是把违反刑事法律,性质最严重,社会危害性最大,应当受到刑罚的行为。

那什么是刑罚呢?下面讲一下什么是刑罚,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两种。主刑分五种。管制: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15天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6个月—15年(特殊的20年)。无期徒刑:终身监禁,劳改。附加刑三种:罚金,在规定期限内一次或分期缴纳。剥夺政治权利。一般为1—5年,终身。没收财产。

我们中、小学生应该掌握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国旗法、产品质量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

我市几起学生中的恶性事件中,大多与长刀子有关,应引起重视,学生一是不买长刀,二是不往学校带,更不能用刀开玩笑,严格的说买卖长刀具或携带就是违反治安管理条例中的妨害公共安全的违法行为,希望同学们要以血的教训为例,引以为戒。

例如:在今年,某市的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往邻村上课的途中与邻村学校一学生发生争吵,在课后,该学生向同学要了一把匕首,回家途中与邻村学生相遇,发生殴斗,由于该学生一人,而对方人多,该学生便用匕首将对方一人捅成重伤,一人轻伤,该生也因故意伤害罪被逮捕。在青少年犯罪存在的犯罪因素中,非法携带匕首、三棱刀和其他管制刀具是一重要因素。

上述的案例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学法、懂法,才能弄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不该做,依法严格约束自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守法、护法,保证我们青少年健康茁壮的成长。

第四,怎么预防青少年犯罪,主要要学习以下三个方面。

(一)正确认识。把握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遵守社会公德和遵守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青少年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自觉维护社会公德,严格遵守法律,以自己的行动维护社会安定。

(二)正确认识把握纪律和法律的关系。纪律和法律都是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但就其针对的对象、范围、效力不同。法律是纪律的指导原则,纪律是法律的具体体现和补充。遵守纪律和遵守法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这就是要求我们青少年学生不断加强纪律性,严格遵守纪律,自觉地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三)以道德、纪律、法律法规为准则,自觉遵纪守法是关键。学法懂法后,要使遵纪守法成为个人的自觉行为。我们要让每个青少年都懂得,纪律和法律是人民制定的,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职责,我们生活在集体之中,一切言行都应该自觉接受集体的约束。培养增强分辨是非、美丑的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行为侵袭,勇于同不良倾向和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只有弘扬正气,打击歪风邪气,才能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守法的浓厚氛围。有些表少年不敢同坏人坏事作斗争,对违法犯罪行为听之任之,有的被抢劫、被敲诈不敢告诉单位、老师,更不敢向政法机关报案;有些人在政法机关破

案后找他们索限证据时,怕报复而不敢作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每一个青少年应当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那就是邪不压正。要敢于斗争,坏人总是怕好人,软弱和无奈只能使犯罪分子变本加厉,使更多的无辜遭受打击。所以,要运用法律这个武器,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运用正当防卫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只有这样,我们中、小学生才能更好的预防犯罪,保护自己。

总之,社会公德、纪律、法律法规不允许我们做的不做,并且勇于抵制不良倾向侵袭,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和为作斗争,学法,知法,守法,护法,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自己驽驭自然社会的有力。经过全体教师的辛勤耕耘,同学们的主观努力,我们信,在座的全体同学都会成为学法、守法、远离犯罪的合格人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