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例研究

小学语文课例研究

课例评价

近几年观摩了几节课堂实录,无一例外都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以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学设计方针开展的清晰实在、动静结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方面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最近观摩了几节课堂实录,无一例外都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以新的课程理念作为教学设计方针开展的清晰实在、动静结合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和组织方面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出发,定位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课堂落实。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制定目标,更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同时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定教学目标,而非盲目地照搬照抄教参和教案上的目标,因此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实际,也更有利于在课堂上进行落实。

二、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学习氛围,打造了轻松、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现在小学生多为90后(甚至为00后)出生,追求师生平等的信念和行为更为强烈;遵循客观需求,营造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使教学效率提升。课堂实录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真诚的对待学生,使用亲切的语气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最大程度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挥创造性。

三、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最核心的课程资源,一套新的教材代表着一种理念和实践

方法,教师应站在编者角度钻研教材,努力理解和领会教材编写者的设计理念及教学思想,把握其特点,使教材文本所潜藏的资源得到较好的挖掘。“用教材教”的理念不仅要求教师把教材当作引导学生学习的工具、凭借,使教材原本的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而且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要被教材所束缚,因地、因人、因时制宜,活用教材,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机整合。

四、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实录中无一例外地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熟练地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供了直观的实物、鲜活的场景和良好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的容量增加,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学。

先进的课程理念指导新课改课堂教学实践,都在尽力追求“既生动活泼又扎实有效”的课堂教学理想境界,在改进教法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上都进行了积极尝试,但是这相比理想中的教学课堂还是有一些距离:

1、老师的表情不是很丰富,整节课较单一,提问学生范围有点小。我们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行为,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课堂对学生的回答不评价、不得当评价或者错误评价,不能积极有效地激励学生。

3、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没有扣紧教科书里的文本学习,没有利用文本引导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情况突出。

4、对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握不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无教学实质性的合作学习,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和组织方法都需要学习、把握。

 

第二篇:赛鱼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总结 20xx

赛鱼小学语文课例研究总结 20xx.1

一.研究背景

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

体性,强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阅读、自我感悟、自我积累、自我提升。在

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审美意识,提升综合素养。

2、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我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在应试教育的羁绊中,

教师的工作受束缚,贴标签似的说教、支离破碎的分析,陈陈相因的教学模式屡

见不鲜,导致学生课堂没有吸引力,学习仍处于被动状态。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开展了课例研究。

3、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需求。我校许多语文教师能够与新课程同步,深入吸

收理解了新课标,并且在自己的课堂上已经绽放异彩,但是仍有个别老师吸收较

慢,在理念与教法等方面存在差距,为了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素养,团队进步,

整体优秀,我们开展了课例研究。

4、.课例研究与新课程同行。早在19世纪xx年代,课例开始被运用于哈佛

法学院。19xx年开始,课例研究被卡耐基工作组推崇为教师教育的核心,成为

“联结理论与实践,揭示教师在复杂的认知活动中如何运用高层次决策技能的有

效途径”。在国内,课例研究是与第8次课程教材改革一起盛行起来的。新课程

体现了教育的转型,也包含了教师应当以“研究”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教学生活,

并采取相应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教育世界观,不仅影响着教师

的价值取向,而且影响着老师的行动方式。以叙写有问题情境的课例,记述自己

的教学生活并作出教学的思考,无疑是最适合教师的工作要求和言说方式的研究

方法。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责任。课例记下的不仅是诗情的奔流,它同时也

是困惑中的历练,思索后的蜕变;反思中的体验,博采后的惊羡。

二、课例研究的策略

1、加强学习,理论提升

任何新的研究与实践,都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我校利用学科教研时间

组织学科组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吸纳新的理论,更新观念,武装头脑。语文教师

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关理论,认真做好笔记。在此基础上,小组组织学习,

共同交流与研讨。通过系列学习,语文教师从思想上认识了课例研究,提高了认

识,为下一步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面对现实,制定相应课题

在学习的基础上,各组根据课标要求,根据学段要求,制定相应课例研究课

题。如高段“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质疑”“如何进行有效提问”;中段提出“语言文

字品析的有效性”;低段“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等等。目标明确了心中有数

了,前期工作就绪。

3、校本研训,吹响前奏。

校本研训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最佳平台。每周的研训前,承担人都要认真研究

教材,采取科学有效的教法,精心设计,写好教案。教研时,给组员详细讲解教

材,叙说流程、教法与预期效果。同组教师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

解,大家各抒己见,互通有无,热烈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确定最优教法。

4、践行课堂,观课议课

由一位教师执教,同组教师观课议课。观课时,教师认真做好记录,课后大

家再议,真诚提出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经过讨论,再次达成共识,第二

天换班再讲。课后再议。就这样,一课经过反复打磨,最后形成最佳教案。在组

内研究基本成熟的基础上,我们还开展了校级研究。每个年级组集体研究一课,

由一人执教,全体语文教师观课议课,集思广益,吸纳科学有效的建议,再次改

进。这样有利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每一位教师都受益匪浅,提升很快。

5、反思总结,形成报告

经过不断实践、研究、改进,不断反思,学校语文教学质量呈螺旋式上升,

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都有很大提升,最终形成书面课例研究报

告,学科组交流,资源共享。赵玉鸿老师的课例研究,详细的再现了研究过程,

清楚的阐述了研究成果,经过多次的课堂——讨论——课堂——研究,不断改进

课堂提问,寻求最佳境界,最终形成最佳教案。孙晓英老师就“中年级的品词析

句”,讲述了研究过程,呈现的科学有效的品词析句的方法??

三、研究成果

经过如此一年多的课例研究活动,我们初步总结出一些模式,尽管还不够成

熟,但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小学语文教学的“六重”理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步一线” 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的“四步”教学模式。

1、“六重”理念

“六重”理念即重情趣、重感悟、重语感、重能力、重习惯、重拓展。

① 重情趣(“四情一趣”)

“情趣。”所谓“情趣”,则可以细化为“情”与“趣”两个层面。而“情”

即感情、情感它包涵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情,一是学生的情。

“教师的情”。“教师的情”又有两层内涵,一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情。一

二是教师对学生的情,即对学生的爱。

“学生的情”。“学生的情”目标有两层内涵:一是学生对教师的情二是学

生对语文的“情”。学生基于对语文教师的爱,爱上语文。 “趣”所谓“趣”则趣味、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郁的兴趣是学

习的助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

② 重感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领会。在自我阅读中感悟文本,达到自得自悟。

③ 重语感

立足文本,拓展许多相关资料,让学生大量阅读,让学生读中感悟、读中领会、读中积累、读中鉴赏。

同时引导学生对重点文字精读细赏,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材料的内化及拓展,真正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意蕴、情味和妙处,实现对语境的独特感悟。

④ 重能力

我们立足语文教学,为学生搭建多种平台,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想象表达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能力。

⑤ 重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优秀品质之一。良好习惯的养成贯穿于学习的每一活动每一环节之中。

⑥ 重超越

我们学习,不仅仅是理解传承前人总结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在学生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结合文本,为学生搭建发展的平台,促进学生思维、想象、创新、实践,使学生多种能力螺旋式上升,全面提升综合素养。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步一线”教学模式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三)“一线” ——“朗读贯穿始终”

第一个层面是“认读”。即初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

第二个层面是“边读边思,读思结合”。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情境,边读边勾画边做批注,读思结合,深化感悟与理解。

第三个层面是“边读边想象”。学生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边读边想象,平面的文字立体化,静止的文字形象化、动态化。学生进入了想象的空间,实现再造想象,创新想象。

第四个层面是“有感情的读”。读中表达情感,读中升华认识,读中陶冶审美情操。“以情代读,读中悟情。”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以情代读的情,是融合了思想、智慧、体验、灵性的情,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情,是求真向善爱美的情。以情代读,带出的是包含深情的读,是全神贯注的读,是个性飞扬的读,是融会贯通的读,是出神入化的读。以情代读,还自然带出读的技巧,读的节奏,读的旨趣,读的韵味,读的神采。”

(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四步”教学模式

(1)正确审题 明确题意

让学生围绕文题要求,反复默读,明确题意。

(2)链接资源 感悟范例

在学生明确题意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阅读量有限,为使课文学到的六法真正达到迁移,可利用网络进入小学生作文网,搜索有关范文,或教师给学生读范文,组织学生研读、领悟、讨论,学会写作。

(3)创造意境 丰富感性

学生由于受时空、阅历的制约,局限思维的发展。因此利用多媒体网络链接相关资源,视频展示,音乐播放,丰富学生视野,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使学生身临其境,灵感激发,才思敏捷,语如泉涌。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丰满,情感流溢,生动精彩。

(4)作后评改 提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还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依托网络环境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做法为:学生将写好的作文输入电脑,教师利用大屏幕有选择地展示,共同评议修改。或者让学生自己读作文,共同评议修改。学生经历了修改过程,提高了评改能力。

四、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教科研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课题研究中尽管组员们大多参与的热情都很高,并取得了诸多的实践成果,但是,若要将实践的素材进一步上升到理论层面并推广开去,则仍需要参研教师以后继续自觉提高科研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