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经典总结

1.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阴道前庭。

2.女性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后二者称子宫附件。

3.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

4.子宫的正常位置呈轻度前倾前屈位.重约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约5ml。分为宫体、宫底、宫角、宫颈、宫腔。

5.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其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

6.子宫韧带: 圆韧带使宫底保持前倾位置。 阔韧带限制子宫向两侧倾斜。

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处于前倾位置。

7.坐骨棘在分娩过程中是衡量胎先露部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8.根据骨盆形状分为4种类型女型;扁平型;类人猿型;男型。

9.月经(Menstruation)指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

10.卵巢主要功能:①生殖功能;②内分泌功能。

11.排卵后7-8天黄体体积和功能达高峰,9-10日开始退化。寿命14天。

13.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生;孕激素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作好准备。

14.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15.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16.胎盘功能包括代谢功能、防御功能、合成功能、免疫功能。

17.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13周末之前。 中期妊娠 第14—24周末。 晚期妊娠 第28周及其后。

18.胎心音:120~160次分。时间:一般在孕18-20周。听诊部位:脐周或胎背侧听诊最清楚。

19.胎产式(fetal lie):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纵产式-最多见;横产式—少见 ;斜产式-暂时性)

20.胎先露:最先进入母体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纵产式:头先露、臀先露; 横产式:肩先露)

21.胎方位: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22.枕先露以枕骨(O)、面先露以颏骨(M)、臀先露以骶骨(S)、肩先露以肩胛骨(Sc)为指示点。

23.推算预产期(EDC): EDC(月)=LMP(月)-3(或+9)、 EDC(日)=LMP(日)+7

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相差1—2周

24.正常分娩:妊娠>=28周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娩出的过程。

早产:28~ 36周末。 足月产:37周 ~ 41周末。 过期产:满42周及以上。

25.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母亲精神心理因素。

26.正常子宫收缩力特点为: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复作用。

28.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着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地进行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临床上以枕左前位最多见。

29.枕先露的分娩机制:①衔接;②下降;③俯屈;④内旋转;⑤仰伸;⑥复位;⑦胎肩及胎儿娩出。

30.衔接(engagement):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

31.下降(descent):胎头沿骨盆轴前进的动作称下降。

32.内旋转(internal rotation):胎头到达中骨盆为适应骨盆纵轴而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内旋转。

33.复位(restitution):胎头娩出后,为使胎头与胎肩恢复正常关系,胎头枕部向左旋转45度称复位。

34.外旋转(external rotation):胎肩在盆腔内继续下降,前(右)肩向前向中线旋转45度时,胎儿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方向,胎头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旋胎头仰伸转45度,以保持胎头与胎肩的垂直关系,称外旋转。

36.临产开始的标志: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胎先露部下降。

40.阿普加评分是以出生后一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

41.流产: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

42.早期流产:流产发生于妊娠 12 周前者。

43.晚期流产:流产发生在妊娠 12周至不足 28周者。

44.流产病因:胚胎因素、母体因素、免疫功能因素和环境因素。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最常见原因。

45.流产临床表现:停经后阴道流血和腹痛。

46.流产临床类型: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流产;完全流产。

47.自然流产的三种特殊情况:稽留流产;习惯性流产;流产合并感染。

48.稽留流产: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于宫腔内尚未自然排出。

49.习惯性流产:连续自然流产3次或3次以上者。

5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理变化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各系统、各脏器灌流减少。

51.蛋白尿的多少标志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程度。

5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与临床表现:

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w恢复;尿蛋白(-);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②子痫前期:轻度BP>=140/90mmHg, 孕20w以后出现;尿蛋白>=300mg/24h或(+);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重度BP>=160/110mmHg, 尿蛋白>=2.0g/24h或(++);血清肌酐>106μmol/L, 血小板<100×109/L,溶血、肝酶升高。头痛、视觉障碍、可伴有上腹部不适。

③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④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尿蛋白>=300mg/24h

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以前舒张压大于90mmHg,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

5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病史;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辅助检查。

54.治疗目的:母亲健康,胎儿存活。

子痫前期治疗原则:镇静、解痉、降压、扩容、利尿、密切监护母胎状态、适时终止妊娠。

镇静首选地西泮;解痉首选硫酸镁。

55.用硫酸镁时注意膝腱反射;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尿量每24小时不少于600ml,每小时不少于25ml。

56.BP>=160/110mmHg,或舒张压≥110mmHg,或平均动脉压≥140mmHg者须应用降压药物。

57.适时终止妊娠指征:

①经治疗24-48小时无明显好转者;

②胎龄已超过34周;

③胎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未成熟者;

④胎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

⑤子痫控制后2小时者。

58.子痫的处理:立即左侧卧位减少误吸,开放呼吸道,建立静脉通道。

子痫的治疗原则:抽搐控制,病情稳定后终止妊娠。

60.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着床。

61.临床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输卵管妊娠以壶腹部妊娠最多见。

62.输卵管妊娠病因:输卵管炎;输卵管手术史;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辅助生殖技术;避孕失败。。

63.输卵管妊娠流产多见于妊娠8-12周输卵管壶腹部妊娠。输卵管妊娠破裂多见于妊娠6周左右输卵管狭部妊娠。

64.输卵管妊娠临床表现:停经、下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三大症状。

65.陈旧性宫外孕指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后病程长,经反复内出血病情渐趋稳定。

66.输卵管妊娠诊断:hCG测定;超声诊断;阴道后穹隆穿刺;腹腔镜检查;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67.输卵管妊娠鉴别诊断:宫内妊娠流产;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阑尾炎等。

68.宫颈举痛或左右摇动时引起剧烈疼痛,此为输卵管妊娠的主要体征之一。

69.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适应症:

生命体征不稳定或有腹腔内出血征象者; 诊断不明确者; 异位妊娠有进展者; 随诊不可靠者; 期待疗法或药物治疗禁忌症者。

70.卵巢妊娠的诊断标准 (1)双侧输卵管必须正常; (2)胚囊必须位于卵巢组织内;

(3)卵巢和胚囊必须以卵巢固有韧带与子宫相连; (4)胚囊壁上有卵巢组织。

第十节前置胎盘

1.前置胎盘: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

2.前置胎盘病因:子宫内膜病变与损伤,子宫内膜炎或萎缩性病变;胎盘异常等.

3.前置胎盘分类:完全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

4.前置胎盘临床表现:无诱因、无痛性阴道流血。

5.前置胎盘对母儿影响:产后出血;植入性胎盘;产褥感染、早产及围生儿死亡率高。

6.前置胎盘处理原则:抑制宫缩、止血、纠正贫血、预防感染。

7.前置胎盘期待疗法:适用于妊娠<34w,胎儿体重<2000g、胎儿存活、阴道流血不多、一般情况良好的孕妇。

8.前置胎盘终止妊娠指征:出血多至休克者;孕36w以上者;胎肺成熟者;未达36w,出现胎儿窘迫者。

9.前置胎盘剖宫产指征:完全性前置胎盘,持续性大量出血;部分型和边缘型出血较多,先露高浮,短时间内不能结束分娩;胎心异常。

第十一节胎盘早剥

1.胎盘早剥: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2.胎盘早剥病因:血管病变; 机械性因素; 宫腔内压力骤减 ;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其他

2.胎盘早剥主要病理变化底蜕膜出血,形成血肿,使胎盘从附着处分离。分为显性、隐性及混合性。

3.子宫胎盘卒中:当血液渗透至子宫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

4.胎盘早剥临床表现:

1度:剥离面小,腹痛无或轻、胎盘母体面有凝血块及压迹。

2度:剥离面1/3左右,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腹痛、腰痛或腰背痛,无阴道流血或流血量不多. 3度:剥离面超过1/2,可出现休克症状,腹部检查子宫硬如板状,胎位不清,胎心消失。

3.胎盘早剥B超显示胎盘与宫壁之间出现边缘不清的液性低回声区,胎盘异常厚,边缘呈“圆形”裂开。

4.胎盘早剥并发症:DIC;产后出血;急性肾功衰;羊水栓塞。

第九节胎儿窘迫

1.胎儿窘迫:胎儿在子宫内因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

2.胎儿窘迫病因:母体血液含氧量不足;母胎间血氧运输或交换障碍;胎盘血管异常;胎儿自身异常。

3.急性胎儿窘迫的4个临床表现:胎心率异常;羊水粪染;胎动减少或消失;酸中毒。

4.急性胎儿窘迫处理:左侧卧位,吸氧,尽快终止妊娠。

5.羊水污染分为三度:1度浅绿色,2度黄绿色,3度棕黄色。

6.胎儿窘迫剖宫产适应证:

①急性胎儿窘迫,宫口没开全;

②胎心率加速异常,伴羊水胎粪污染Ⅱ度;

③羊水胎粪污染Ⅲ度,伴羊水过少;

④胎儿电子监护异常 ⑤胎儿头皮血pH<7.20。

第九章 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

1.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

①先心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 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 ④围生期心肌病;

2.左向右分流性先心病:房间隔缺损(最常见);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右向左分流性先心病:法洛四联征;艾森曼格综合症。

无分流性先心病:肺动脉口狭窄;主动脉缩窄;马方综合征。

3.妊娠合并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

⑴对母亲的影响: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缺氧和发绀、栓塞。

⑵对胎儿的影响: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等。

4.心脏病孕妇心功能分级:

I级: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

II级: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活动后心悸、休息时无症状。

III级: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微日常工作即感不适、呼吸困难。

IV级:一般体力活动严重受限,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休息时有心悸、呼吸困难等表现。

第十一章章 分娩期并发症

1.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

2.产后出血病因: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

3.产后出血临床表现:阴道大量流血、失血性休克。

5.产后出血处理原则:迅速止血;补充血容量,纠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6.子宫收缩乏力的处理: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手术治疗。

7.出血性休克的处理: ①判断休克程度; ②针对病因止血抢救休克;

③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 ④给氧 ⑤纠正酸中毒 ⑥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

8.预防产后出血:重视产前保健;正确处理产程(第三产程是预防出血的关键);加强产后观察(产后2

小时为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峰时段)。

第三节子宫破裂

1.子宫破裂:指在分娩期或妊娠晚期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破裂。

2.子宫破裂病因:梗阻性难产(最常见的原因);子宫收缩药物使用不当;产科手术损伤、子宫手术史。

3.先兆子宫破裂的四大主要表现:子宫病理缩复环形成;下腹部压痛;血尿;胎儿窘迫。

5.子宫破裂的诊断:

①子宫切口瘢痕破裂诊断有困难; ②有前次剖宫产手术史;

③子宫下段压痛、阴道流血; ③胎心改变、胎先露部上升;

④宫颈口缩小触及子宫下段破口可确诊; ⑤超声确定破口部位及胎儿与子宫的关系。

6.先兆子宫破裂处理:有条件者立即行剖宫产术;无条件者先用宫缩抑制剂,再行剖宫产术。 7子宫破裂处理:抗感染,修补或子宫切除。

8预防:加强计划生育宣传及实施,加强产前检查,提高产科诊治质量。

第十三章 遗传咨询、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

1.遗传咨询的原则:尽可能收集证据原则;非指令性咨询原则;尊重患者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守密和信任原则。

2.产前筛查方案的要求标准:

①在人群中应有较高的发病率并严重影响健康,筛查出后有治疗或预防的方法;

②筛查方法应是非创伤性的、容易实施、且价格便宜;

③筛查方法应统一,易推广。

④易为被筛查者接受;

⑤为被筛查者提供全部有关的医学信息和咨询服务。

3.产前诊断的方法:观察胎儿的结构;染色体核型分析;基因检测;检测基因产物。

第十五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

2.在阴道生态系统平衡中雌激素、乳杆菌及阴道内PH起重要作用。阴道酸性环境(PH≤4.5),多在3.8-4.4

3.外阴及阴道炎共同特点: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

4.滴虫阴道炎传染方式:经性交直接传染(男性感染后无症状,易为感染源);间接途径如公共浴池、浴巾、游泳池等。

5.滴虫阴道炎临床表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或伴有 灼热、疼痛及性交痛等。分泌物的特点为稀薄脓性、黄绿色泡沫状、有臭味。

6.滴虫性阴道炎治疗:首选全身给药(甲硝唑),配偶同服。经连续3次检查均为阴性,方可治愈。

第三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主要是通过内源性传染(阴道、口腔、肠道三部位),少数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极少数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2.VVC临床表现:外阴奇痒、灼痛,尿频、尿痛及性交痛,白带增多。白带呈稠厚豆渣状或凝乳样。

3.VVC诊断:直接涂片(10%KOH)

4.VVC治疗:阴道用药:咪康唑栓;克霉唑栓。口服用药:氟康唑:伊曲康唑。

第二节细菌性阴道炎

1.细菌性阴道病病因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所致的混合感染。

2.细菌性阴道病临床表现:白带增多,有鱼腥臭味及轻度外阴瘙痒或烧灼感,阴道黏膜外观正常。

3.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①匀质、稀薄、白色的阴道分泌物, ②线索细胞(clue cell)阳性;

③阴道pH4.5(pH通常为4.7~5.7); ④胺臭味试验(whiff test)阳性。

以上4项中有3项阳性即可临床诊断为BV。

4.细菌性阴道病治疗:抗厌氧菌。口服:甲硝唑;克林霉素。局部:克林霉素软膏;甲硝唑。 。 第十九章第二节宫颈肿瘤

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CIN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

2.正常宫颈上皮由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和宫颈管柱状上皮组成。

4.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

①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最简单的辅助检查方法。

②阴道镜检查:可了解病变区血管情况。

③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的方法。

5.宫颈和宫颈管活组织检查是确诊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最可靠的依据。选择宫颈鳞一柱交接部的3、6、9、12点处取点活检,或在碘试验不染色区,或在阴道镜观察到的可疑部位取活组织作病检。

6.宫颈上皮内瘤治疗原则:

CIN I,观察。

CIN II:可用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或宫颈锥形切除病灶。

CIN III:无生育要求者行子宫全切除术。年轻、希望生育者可行宫颈锥形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

2.宫颈癌病理分型:鳞状细胞癌;腺癌;腺鳞癌。

3.鳞状细胞癌:①巨检:外生型(最常见);内生型;溃疡型;颈管型。②显微镜检:微小浸润癌;浸润癌。

4.宫颈浸润癌据细胞分化程度分: I级:高分化鳞癌(角化性大细胞型); II级:中分化鳞癌(非角化性大细胞型); III级:低分化鳞癌(小细胞型)。

5.宫颈癌直接蔓延(最常见);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极少见)。

6.宫颈癌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

症状:①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晚期为不规则阴道流血;

②阴道排液:阴道排液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有腥臭。晚期患者可有大量米汤

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③晚期癌的症状 :继发性症状如尿频、压迫症状、恶液质等。

7.宫颈癌诊断:宫颈刮片;碘实验;阴道镜检;宫颈病理检查;宫颈椎切除等。

9.宫颈癌鉴别诊断:宫颈糜烂和宫颈息肉;宫颈结核;宫颈乳头状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转移宫颈与原发性宫颈腺癌相鉴别。

10.宫颈癌治疗原则:手术治疗和放射为主,化疗为辅。

第三节子宫体肿瘤

1.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2.子宫肌瘤分类:

1)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和宫颈肌瘤。

2)根据肌瘤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3类:

①肌壁间肌瘤: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均被肌层包围。 占60%-70%

②浆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起在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层覆盖。约占20% ③粘膜下肌瘤:肌瘤向子宫粘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仅由粘膜层覆盖。

3.多发性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常为多个性.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

4.子宫肌瘤肌癌变性:玻璃样变(最多见);囊性变;红色样变(多见妊娠期或产褥期);肉瘤样变;钙化。

5.子宫肌瘤常见临床症状: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下腹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其他如下腹坠胀等

6.子宫肌瘤诊断:

1)育龄妇女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等病史;

2)查体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有结节感或在宫口内或阴道内可见肌瘤;

3)B型超声检查;

4)腹腔镜和宫腔镜检查。

7.子宫肌瘤鉴别诊断:妊娠子宫;卵巢肿瘤(腹腔镜可确诊);子宫腺肌病及腺肌瘤;

8.子宫肌瘤治疗原则:

1)随访观察:小肌瘤、无症状,3~6月随访一次。

2)药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年轻无继续生育要求的重度患者。

3)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有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1.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为腺癌。

2.子宫内膜癌因素为肥胖、高血压、糖尿病。

3.FIGO(1970)内膜癌组织学3级分类法:I级(高度分化癌);II级(中度分化癌);III级(低度分化或未分化癌)。

4病理类型:内摸样腺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癌。

4.子宫内膜癌转移途径:直接蔓延;淋巴转移(主要);血行转移(晚期)。

5.子宫内膜癌临床表现:早期无明显症状。以后出现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疼痛等。

6.子宫内膜癌诊断:1)病史;2)临床表现;3)分段刮宫(确诊);4)其他辅助诊断方法如细胞学检查;宫腔镜检查;B超检查等。

7.子宫内膜癌治疗

1)手术治疗:I期:筋膜外全子宫全切术及双侧附件切除术;II期:子宫根治术及双侧盆腔淋巴清扫术。

2)手术加放射治疗(为内膜癌最主要的术后辅助治疗)。

第四节卵巢肿瘤

1.卵巢肿瘤组织学分类:体腔上皮来源的肿瘤(50—70%),主要为浆液性肿瘤和粘液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5%),主要为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生殖细胞肿瘤(20—40%);转移性肿瘤(5%-10%)。

2.卵巢肿瘤的转移途径:

①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主要途径); ②淋巴转移(重要途径); ③血行转移。

10.卵巢肿瘤并发症:蒂扭转;破裂;感染;恶变。

11.卵巢肿瘤的诊断:结合病史、查体、辅检。确定是否为卵巢肿瘤,并对良、恶性作出估计,肿瘤的可能病理类型分析和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等诊断。

12.卵巢肿瘤肿瘤标志物:

l)CAl25:80%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CAl25水平高于正常值。

2)AFP:对卵巢内胚窦瘤有特异性价值。

3)HCG:对于原发性卵巢绒癌有特异性。

4)性激素: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产生较高水平雌激素。

13.卵巢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1)卵巢良性肿瘤病程比较长,肿块逐渐增大。活动囊性

多见,表面光滑平整,表明无腹水。一般情况良好,B超显

示液性暗区,可以有间隔光带,边缘清晰。

2)卵巢恶性肿瘤病程长,生长迅度快,多为双侧,固定,

实性或囊性,表面结节状,常有腹水,多为血性,可以查到

癌细胞。恶病质。液性暗区内有杂乱光团、光点,肿块边界

不清。

1.卵巢上皮肿瘤是最常见的卵巢肿瘤。

2.卵巢上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1)浆液性肿瘤:浆液性囊腺瘤(良);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浆液性囊腺癌(恶)。

2)粘液性囊肿瘤:粘液性囊腺瘤;交界性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癌。

3)卵巢子宫内膜样肿瘤。

3.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病理:

1)畸胎瘤:成熟畸胎瘤(良性),20-40岁多发;未成熟畸胎瘤(恶性),复发后再次手术可见恶性程度逆转现象;

2)无性细胞瘤;对放疗特别敏感。

3)卵黄囊瘤(又叫内胚窦瘤),对化疗敏感。

4.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具有内分泌功能,又称卵巢功能性肿瘤。

5.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病理分类:

1)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纤维瘤。

2)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睾丸母细胞瘤)。

6.梅格斯综合征:纤维瘤常伴腹水和胸腔积液。

第十六章 生殖内分泌疾病

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DUB):由于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

2.子宫内膜增生症的病理变化:

1)子宫内膜增生症(单纯型增生、复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 2)增殖期子宫内膜; 3)萎缩型子宫内膜。

3.功血临床表现:子宫不规则出血最常见。

4.功血一般治疗:纠正贫血,加强营养;防止感染。

5.功血药物治疗原则:青春期及生育年龄无排卵性宫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

妇产科经典总结

为主;绝经过渡期宫血

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癌变为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

6.黄体功能不足发病机制:①卵泡发育不足②黄体功能不良③高催乳素血症。

7.黄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经量可增加

8.黄体功能不足治疗:促进卵泡发育,补充黄体功能,溴隐亭

5.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病理表现:子宫内膜表现为混合型,即残留的分泌期内膜与出血坏死组织及新增生的内膜混杂共存。

6.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诊断: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下降缓慢。诊断性刮宫在月经期第5-6日进行。

第二节闭经

1.闭经按既往有无月经来潮分:原发闭经(5%);继发闭经(95%)。

2.原发闭经:超过16岁,第二性征发育,月经从未来潮,或超过14岁第二性征仍未发育者。

3.继发闭经:月经建立后又停止,停经3个周期或6个月。

4.继发闭经分类:下丘脑性闭经;垂体性闭经;卵巢性闭经;子宫性闭经;其他内分泌异常。以下丘脑性闭经最常见。

5.垂体性闭经病因:垂体梗死,常见为稀汉综合征;垂体肿瘤;空蝶鞍综合征。

6.Asherman综合征是子宫性闭经最常见原因。

7.孕激素试验:黄体酮肌注20mg,连用5d,有撤血-Ⅰ闭经;无撤血-Ⅱ闭经或子宫性闭经。

8.闭经诊断: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9闭经治疗:全身治疗;激素治疗(性激素替代疗法,促排卵,溴隐亭);手术治疗。

第十八章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腺病

1.子宫内膜异位症(EM):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部位。

2.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

症状:下腹痛和痛经;月经失调;不孕;性交痛;其他特殊症状如腹痛、腹泻。

体征:①子宫多后倾固定;②痛性结节,③囊性偏实不活动包块;④紫蓝色斑点、小结节或包块。

3.腹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佳方法。

4.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原则:

①期待疗法:症状轻微者;

②药物治疗有生育要求的轻度患者;

③手术治疗有生育要求病变较重者→保守手术,无生育要求患者→半保守手术或根治性手术。

5.子宫内膜异位症金标准治疗:腹腔镜确诊、手术加药物治疗。

1.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浸入子宫肌层。

2.子宫腺肌病临床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痛经

3.子宫腺肌病治疗:症状轻者、有生育要求者及进绝经期患者可试用达那唑、孕三稀酮或GnRH-a治疗;严重者、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者行全子宫切除术。

第三十九章 不孕症及辅助生殖技术

1.不孕症(Infertility):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1年未妊娠者。

2.女性不孕因素: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

3.输卵管通畅试验,子宫输卵管造影应用最广,价值最高。诱发排卵首选氯米芬(Clomiphene)。 第二十章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1.葡萄胎:因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增生、间质水肿,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得名。也称水泡状胎块(hydatidiform mole)。

2.葡萄胎病理:肉眼观:大小不等的水泡。组织学:滋养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胎盘绒毛水泡样变。

3.葡萄胎临床表现:典型症状:停经后阴道流血(最常见);子宫异常增大、变软;妊娠呕吐;子痫前期征象;卵巢黄素化囊肿;腹痛;甲状腺功能亢进征象。

4.葡萄胎诊断:1)症状、体征。2)超声检查:主要的诊断方法,B超下可见落雪状,蜂窝状图象。

3)β–HCG:异常增高,高峰时间延长。

5.葡萄胎处理: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首选吸刮术; 卵巢黄素化囊肿处理;预防性化疗;子宫切除术。

1.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有60%继发于葡萄胎;30%继发于流产;10%继发于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

2.侵蚀性葡萄胎病理特征:子宫肌壁内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水泡状组织。镜下可见绒毛结构及滋养细胞增生和分化不良。

3.绒癌病理特征:肿瘤常位于子宫肌层内,无固定形态,伴出血坏死。镜下可见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不形成绒毛或水泡状结构,成片高度增生,大片出血坏死。

4.临床表现(无转移):阴道流血; 子宫复旧不全或不均匀性增大;卵巢黄素化囊肿; 腹痛; 假孕症状。

5.临床表现(转移性):原发灶症状;转移灶症状;肺转移-常见;阴道转移-第二常见;肝,脑转移-主要致死原因;其他:脾、肾、膀胱、消化道、骨等。

6.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标准: 病史,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可确诊。

①HCG测定4次呈平台状态(+-10%),并持续3周或更长时间,

②HCG测定3次升高(10%),并至少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

③HCG水平持续异常达6个月或更长。

8.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解剖学分期:

I期-病变局限于子宫;

II期-病变扩散,但仍局限于生殖器官(附件、阴道、阔韧带);

III期-病变转移至肺,有或无生殖系统病变;

Ⅳ期-所有其他转移。

9.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治疗原则:以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

10.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常用一线化疗药物:MTX(甲);5-Fu;Act-D(放);KSM(更生霉素);CTX(环);VCR(长);VP16(依托泊苷)等

第二十三章不孕症

1. 不孕症:夫妇不采取避孕措施,有正常性生活1年且未能受孕者。

2. 原发不孕:女性从未妊娠过。继发不孕:过去曾有过妊娠而后出现不孕。

3. 病因:输卵管不孕,排卵障碍性不孕,子宫性不孕,宫颈性不孕,免疫性因素,男性因素。

4. 诊断:病史,查体,辅助检查。

5. 治疗: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辅助生殖技术。

第二十四章 计划生育

1.避孕药的作用机制: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性状;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与功能。

2.常用避孕药种类:

①口服避孕药:短效避孕药:妈富隆;探亲避孕药(速效、事后);

②长效避孕药:口服、针剂;

③缓释系统避孕药:皮下埋植剂;缓释阴道避孕环:微球和微囊缓释避孕针。 ④避孕(透皮)贴剂。

3.避孕药的适应证:生育年龄健康妇女。

4.避孕药的禁忌证:

①严重的心、肝、肾疾患; ②血液病或血栓性疾病; ③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甲亢; ④恶性肿瘤、癌前病变; ⑤哺乳期、产后未满半年或月经未来潮; ⑥月经稀少或年龄45岁,原因不明出血; ⑦精神疾病。

5.避孕药的副反应:类早孕反应: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紊乱;体重增加;色素沉着;头痛、乳房胀痛、皮疹等。

6.人工流产并发症:子宫穿孔;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吸宫不全;漏吸;术中出血;术后感染;栓塞;宫颈裂伤。

7.人工流产综合反应:指手术时疼痛或局部刺激使受术者在人工流产术中或手术结束时,出现心动过缓、心律紊乱、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头晕、胸闷、大汗淋漓,严重者甚至出现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