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浅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浅析》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商州区板桥镇初级中学   陈宏伟 

由商洛市商州区板桥镇初级中学陈宏伟老师20##年6月申报《初

中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浅析》课题以来,始终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本着以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环境为手段,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目的,构建一个让学生充满活力,“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课题组相关成员大胆探索,调查研究,反复实践,反思总结,深化提高,做了大量工作,使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到位,成效显著,总结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认识过程,而应该成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自主地参与学习,使知、情、意、行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的过程。而我们在上体育课时,都有这种感觉: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玩”课,他们喜欢我行我素,老师的说教总是徒劳无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习时学生总是很被动,缺乏积极性,即使在老师的高压下,也缺乏对学习热情。而老师呢,我们不说劳而无获,至少也是劳而少获。那么怎么来改变这种难堪的局面?怎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变“要我学”,“要我练”为“我要学”,“我要练”呢?我们认为必须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针对常规教学中出现的一些普遍现象,如老师教的累,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积极性不高等,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尝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学生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是新课改实施中重要的学习手段。这是指狭义的“自主学习”。广义的“自主学习”是指人们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进行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活动,从而实现自主性发展。

《新体育课程标准》指出,“自主学习”强调学生要以学校课内学习为主,同时强化学生在课余的选择性学习,给学生留有更多的选择性学习的机会和空间,逐步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并初步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入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的自觉自愿地学习,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并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使广大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生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习惯,逐步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二)、研究内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进体育知识,尝试学习技术动作。

3、 研究“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效能体现,完成四个转变:

A、体育教学完成从“模仿”到“创造”的转变。

B、体育教学完成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

C、体育教学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D、体育教学完成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

三、研究对象

从商州区抽取个别学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小学阶段抽取城关小学四年级1班、2班,五年级1班、2班的学生、城关第二小学四年级1班、2班,五年级1班、2班的学生,初中阶段抽取商州区中学初一1班、2班,初二1班、2班的学生、商州区双语学校初一1班、2班,初二1班、2班的学生,高中阶段抽取商州区中学高一1班、2班、高二理科、文科的学生,商州区大荆中学高一1班、2班,高二理科、文科的学生作为实验班级,其中1班、2班作为对照班级,理科、文科作为对照班级,就如何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四、课题的研究与实验

(一)、转变观念,精心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体育课能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课时设计,即教案的编排是否合理,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学生,所有的体育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开展。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设计都必须基于学生的实际,只有最适合学生发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才是最自主学习的教学。因此,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1.1教学设计要关注目标设置

“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也是学生在体育教学实际情景中预期产生的学习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因此,目标设置时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用性、整体性和连贯性。教学目标设置要清晰、简明、可操作、可评价,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实际制定明确、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要突出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对学生的行动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作用,能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参与动机。同时,课堂教学目标制定要科学自主学习,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达到,投入的程度越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教师设置的目标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同,只是教师自己的的想法,往往会使通过一段时间努力能实现目标的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而放弃练习。如果师生共同完成目标的制定,不仅可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意愿,还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责任感和积极性。比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大家选择女800米、男1000米常规教学,多数采用全距离练习,若采用分组分段练习,效果会更好。所谓分组分段就是把班上学生按素质分成优、良、一般三组,每组设置不同的目标,就不会产生过大差距而是后进生失去信心;分段就是先不抓全距,而是从400米练习抓起,又把400米划为四个目标点,即每100米为一个目标,这样学生每完成一个目标就会有一种兴奋感、成就感,然后逐渐增加距离,这样学生就会轻松愉悦的达到预期目标。

1.2教学设计应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及健康状况,才能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难度、运动时间,若不能准确把握则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要真正做到备课的自主学习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见表1),课中、课后观察了解等形式获得学生的一些情况。在教学中,通常都是以自然班教学为主,班与班有差异,学生间有差异,因此,教学设计应体现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教学内容与效果、教学方法等。比如安排总量为15次的引体向上练习,对力量较好,体重较轻,协调性较好的学生可要求2---3组完成,并要求动作标准;对力量中等,体重较轻的学生可要求4---5次组完成,尽量做到动作标准;对力量较弱,体重较轻的学生,以及力量一般,体重较重的学生可要求6---7组完成;其余力量较差和体重过重等水平的学生,安排帮助下肢借力等方式尽量完成任务就可以。这就相对体现了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一个“可及”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能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个体活动动机,为学生不断自我完善提供了外在动力。

学生健康情况基本调查表  (表一)

1、基本情况:

你的姓名____ 性别__ 班级____ 年龄___ 身高___ 体重__

2、健康情况:

(1)、你每天的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  )

A、30分钟以上  B、30分钟  C、不足30分钟  D、不参加

(2)、你喜欢的运动?(   )(可多选)

A、跑步    B、打球    C、健身操   D、武术  E、其它_____   

(3)、你喜欢的运动项目是?(  )(可多选)

A、健身跑  B、篮球  C、羽毛球  D、乒乓球  E、健身操

F、武术  G、其它_____   

(4)、你的视力?(   )

A、近视300度以下  B、近视300度以上   C、假性近视   

D、无近视,眼睛疲劳   E 、视力很好

(5)、你认为体育课能改善身体素质吗?(  )

    A、可以    B、不明显    C、不可能   

(6)、你目前为止擅长几项体育运动技能?(  )

A、没有     B、1-2项     C、三项以上

(7)、你认为身体素质包括那些?(  )

A、速度、耐力       B、灵敏、力量 

C、速度、耐力、灵敏、力量

(8)、你认为你的素质怎么样?(  )

A、很好   B、不知道     C、不好       D、一般

(9)、你50米的最好成绩是_____秒,1000米(男)、800米(女)的最好成绩是 ____分_____ 秒。

(10)、你立定跳远的最好成绩是_____米。

(11)、你坐位体前屈的最好成绩是_____厘米。

(12)、你的兴趣或擅长的体育项目是_____。

(12)、你理想的体育课是什么?

(13)、你希望在体育课上获得什么?

1.3教学设计应关注学生的需求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是否自主学习的体现者,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教学规律、运动技能学习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符合学生实际需求,只要是学生想要学的,他们在学习中才能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学生的参与热情就高,达到的效果就好。在高中选项教学中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需求,再定教学内容。由于各校实际情况不同,师资与教学条件不同,不可能达到完全的选项教学,多数成了“定”项教学,这样就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激情,那么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1.4教学方法的自主学习性

方法是最好的教师,“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教与学方式的总称”。它是师生互动、教师的导和学生学的桥梁与纽带。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的素养等条件。因此在备课中要充分分析教育的个体及自身条件,才能设计出灵活、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的“导”学生的“学”才能自主学习。

(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自主学习性

2.1改变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新课标规定,田径为必修模块,必修课教学就显得点枯燥乏味,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高,要改变这种现状,根据本校实际,课题组采用基础加选修的教学模式,所谓基础加选修就是在每班每周两节体育课中,其中一课时为“基础”课,以《体育与健康》中规定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为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完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坚毅勇敢、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另一课时则为“选修”课,将学生按兴趣爱好分班,进行选项分流教学,教学目标是发展个性、培养特长,使每一位学生在高中阶段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一至二项特长,使学生养成自觉、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扎实基础。由于各学校都采用自然班教学,不能使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按兴趣特长编排教学班具体操作为,学生在上体育课前为教学行政班,在体育课时,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体能、技能又编成体育教学班,各班的教学由各专业老师授课,课后又回归原来的行政班,这就要求在教导处排课时,尽可能把同年级多个行政班体育课排到一节,既能解决师资不足,又能使教学资源合理应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表二是课题组编排一节体育课计划表:          

体育课计划表(表二)

以我校为例,有9名专业体育教师,篮球专业3人,羽毛球专业3人,乒乓球专业2人,健美操专业1人,武术专业1人,按高一26个教学班来选修排课,可以一天共三节课排完。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充分的培养与发挥,教师的工作量也相对降低。当然对于田径必修课时,对于专业的体育教师,这样排课也是可以的,可以按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分层编班教学。

2.2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

学生是教学主体,要充分关注个体的差异。由于学生能力不同,在教学中很容易出现能力强的“吃不饱”,能力差的“吃不了”的现象,导致基础好的“鹤立鸡群”基础差的“忘尖莫及”,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整体提高。根据学生的学情、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既让运动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拓展自我的机会,也能让那些运动水平相对较低的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建立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感到我能行,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分层教学中,以总体目标不变为前提,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组织方法,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同时,在分层教学中,分层不能分等,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要让所谓“差生”能从教师的目光、表情、言语、举止中真正体会到尊重和关心,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自信心;分层中不能定层,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练习,体能、技能都会发生很大变化,只有适时调整练习层次,才能唤起学生练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在教学中,对层次高的学生目标就能定的较高点,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在大目标不变的提前条件下,就要适当降低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提高。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教学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能很熟练的完成整套动作后,可以分组组织小型比赛等活动;对有基础的学生,要求熟练完成整套动作,可以继续练习至熟练后;对没有基础或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能完成整套动作。在教学中,教师也就着重加强该组指导。在教法上,采用走步式完成动作,再较快速度完成整套动作,最后加运球完成“三步上篮”。这样给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空间,给教师也能留下充分时间帮助“吃不了”的学生,课的教学效果也相应就好些。在实验组采用新授课方法课后调查显示,学生参与度为98%,2%见习,技能目标达到96.8%,有85.5%的学生表示以后会继续参加篮球运动,而对照组的几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课后调查显示,学生的参与度为85.7%且多数是男生,技能目标达到76.2%,有75.8%的学生表示以后继续参加篮球运动,有14.3%的学生怕自己技能差,怕丢面子不愿意参加。

2.3趣味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自主学习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指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及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在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认真组织教学过程,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形式,优化教学结构,避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多元化学习方式,以达到自主学习教学的目标。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耐力与意志力差,学生怕吃苦怕受累的心理,课题组采用一课多练的教学模式,以趣味性带动学生参与度,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发展学生的耐力。所谓一课多练,就是教学目标不变,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验组的教学中,按学生的兴趣分成足球练习组,篮球练习组,跳绳练习组,追逐跑等练习组,各组练习的要求又不同,足球练习组采用小型比赛10分钟,球到人到,不能站停;篮球练习组要求人盯人,全场紧逼比赛5 分钟,减少运球,增加行进间传球;跳绳练习组采用一分钟跳绳计数,组间隔一分钟,共跳5组,或5分钟跳绳跑等;追逐跑练习组采用一对一练习,比比谁流汗多,谁先到等。我们还可以改进莱格尔测试法,把20米换成15米,根据学生体能分组,确定不同的练习组数,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完成教学目标,增加了信心要,感到我能行,学生也就乐于参加。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两者课后学生评价如表三。

教学效果调查对比表(表三)

2.4运用发现式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性

“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结构化的教材为内容,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演示直接得出结论,而发现式教学是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看起来是一样的教学过程演示实验,但教学的策略不同,一种是接受式,一种引导式。发现式体育教学模式是以人对事物的认识规律为依据,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标,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为目的,使学生在教师启发与鼓励下,通过主动参与各种运动实践活动,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短包的教学中,我们首先对学生进行快速跑的教学诊断,然后向学生提出影响速度的因素有哪些?有同学答为“步长”重要,有同学答为“频率”重要,教学中就让学生试一试,看一看,比一比,最后教师请同学们在注意加快步频的同时适当增加步长,同学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进步,在教学结束阶段,请同学们总结出步长与步频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这样,学生动脑了,印象深刻,积极性提高了,效果自然就好。

2.5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丰富的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改变了枯燥无味的课堂气氛,无论多么复杂、难示范的技术动作在多媒体技术的帮助下都可以解决并且更加直观、准确,同时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现代化教学手段对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动机和兴趣,加深学生对动作概念和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例如在跳远的教学中,教师瞬间就完成了整个示范动作,但学生在观察技术动作的过程中却很难看清楚,慢动作和分解示范又做不到,教学效果就不明显,如果在课前使用多媒体,使动作慢放、回放,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看清楚各个技术动作,既形象,又生动,教学效果自然就提高了。

2.6整合场地、器材,大胆创新,提高教学的自主学习性

场地器材的合理自主学习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作用。由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场地器材的数量也有所不同,如何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需求,一方面需要经费,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资源的自主学习整合。这就要在教学中协调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场地、器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职能作用。在课题研究中,教研组根据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把所有的器材集中起来使用,避免分散使用无法满足的现状,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使教学更加科学合理。例如把篮球场地及篮球作为篮球教学的班级及使用,把跳远教学场地分配为跳远教学班级等,在完成教学任务最后又相互交换使用,这样教学任务与教学目的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7加强安全教育与保护,提高教学自主学习性

体育课的安全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如果在体育课上发生意外,后果就会不堪设想。为了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麻烦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减少危险性的体育项目、改变教学方法、淡化技术教学等消极的措施。采用这种方法,只是相对减少了危险发生,但危险机率并没有减少。这种“消极措施”是不可取的,应该采取积极的预防,提高安全意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是防止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教师课前应规划好场地,检查器材,消除安全隐患。如体育器材的质量问题,安装是否牢固,场地是否平整等。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介绍体育课时服装的各种基本要求及原因,让学生明白不安全因素及错误的行为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意识到这些不安全的因素,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在安排准备活动的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既要有一般性准备活动,也要根据教学内容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对不同教学内容易发生不安全情况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针对性的防范。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要培养较多的体育骨干,教会他们各项练习的保护方法,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测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在练习中进行自我监测,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情况,及时调整运动量,以避免运动损伤。把常用的自我检查方法:体重法、脉搏测量法、自我感觉法等介绍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在课堂及课余锻炼时正确运用。

(三)、加强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的自主学习性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的自主学习性,直接制约着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否得当,是关乎于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也是教学效果是否自主学习的重要依据。

3.1导课的自主学习性

创设良好的课堂开端,是奠定课堂成功的基础,导入环节不但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沟通,而且可以在瞬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因此上课的开始,就必须即时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导课是否自主学习,能否吸引学生,直接决定课的成功与否。体育课教学中,常用的有故事导入、直接导入、动作导入、游戏导入等,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在在快速跑一课中,利用“长江黄河”游戏导课效果就比较好,首先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及热情,能让学生直观的体验到如何跑得快,练习了学生的反应速度等,然后再逐渐进入课堂,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进一步感受快速跑。这些不同的导入方式,虽“无一定之规”,但“有一定之妙”,那就是要保证让学生感到新颖、巧妙,这样才能很好地切入主题,以最佳的状况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3.2讲解示范的自主学习性

体育教学中经常采用动作示范这种直观教学方式,学生通过观摩老师的动作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教师娴熟、优美的动作示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在教学中的动作示范形式多种多样,如完整动作示范,建立完整动作概念,了解完整的技术环节,适于新教材或强调动作的整体性;分解动作示范是把完整或复杂的技术动作分解成多个动作进行示范,有利于逐步掌握,如武术、广播体操等教学;正面示范有利于教授正面动作的要领;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侧面动作或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蹲踞式起跑,篮球的运球等;镜面示范使教师与学生的动作方向一致,便于提醒学生动作方向或学生同步模仿练习,如武术,广播体操等教学;重点示范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动作技术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适于投掷类的器械出手动作,铅球的蹬转等动作;对比示范有利于学生明确动作正误的区别,改进或强化动作,这类针对易出错的技术动作,如投掷类。

3.3教学组织的自主学习性

教学组织是指如何组织好教学活动。体育健康课教学多数是实践课,空间较大,练习形式多样,课堂组织的自主学习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场地器材的运用合理得当,组织教学要严谨,教学方法运用灵活,练习强度科学适中,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善于驾驭课堂。例如在蹲踞式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一课组织中,先用“长江黄河”热身→用刘翔起跑的图片导课→学生分组做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练习并且观察同伴的动作→讨论如何能快速起动并加速→教师指导并讲解、示范正确的动作要领→学生练习体会→纠错(集体、个别)→优秀生展示→集体讲评→分组以游戏方式练习→放松身心→结束。整个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合作探究为教学方法,以趣味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激情,达到教学目的。课后学生评价显示,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勇于拼搏,在动作技术改进上直观,练习方式新颖,教学效果明显。课题研究评价小组认为符合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运动量与强度适中,组织严谨,教学得当,练习自主学习,值得推广。

3.4适度即时的评价提高教学的自主学习性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认可与激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合理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的评价与激励不能廉价,不能只是夸奖,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要适度,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极强的洞察能力,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学生的进步、闪光点。当学生通过努力完成所学的动作与进步时,教师要及时适度评价,通过评价给学生力量与自信,激励与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在挑战更高的学习目标时,老师应指出学生在完成动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这样的评价能够让学生更清楚自己存在的问题及将要努力的方向,能够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能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成为学生学习的镜子。

3.5加强教学后记,提高教学自主学习性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教学后的小结与反思,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惊喜与遗憾,心得与体会,都需要及时加以总结。教学后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不足,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后记重在“准”、“悟”,所谓“准”就是准确把握教学后记的切入点。切入点很多,一是反思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二是反思可操作之处,总结自主学习的经验与智慧,得以延续,使课堂教学精益求精。“悟”就是在课后要提升自我反思能力,领悟改进一些教学方法、教育策略以及如何灵活运用,依据体育教学规律、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破难点,提升教学水平。

(四)、加强课外体育活动,促进课堂体育教学的自主学习性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正确认识与组织课外活动对提升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学生的身体活动增强体质,发展体能,提高健康水平,掌握和应用体能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短暂的课堂教学要做到这些是有一定难度的,体质的增强,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可以做到传、帮、带作用,使更多的学生热爱体育活动,能使他们的兴趣特长得到培养,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与机会,使他们在体育活动中找到人生价值,培养学生的参与热情。同时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素养,也为其他同学提供学习机会,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容易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相应也提高了。在我校以体育俱乐部即为龙头,下设街舞、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武术、朝阳长跑队等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体育骨干为组织中心,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效果较好,深受学生欢迎。        

(五)、提高教师素养,提升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教者,在教学中起到“导”与引领的作用,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是青年人健美的设计师。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自我教学艺术的提升,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等,也必将影响教学是否自主学习。

5.1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俗话说:“教师就是一面旗帜”,“亲其师信其道”。富有人格魅力的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就具有感召力。因为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是做好教育工作一个最基本的必要条件。熟练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具有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广泛学习邻界学科知识,以适应教育发展要求。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求每往参与教师都要写研修笔记,阅读专业理论书刊,通过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5.2教师应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新兴运动项目的出现,我们不能固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专业技能,要不断更新知识,学习与了解相关信息,不断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保证知识结构的完整,提升教学艺术,适应时代要求,真正做到示范引导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5.3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应在平等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价值。平等是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没有尊卑高低之分,和谐是指师生间情感的沟通和融洽。正确的师生观体现在民主平等、心里相容、一视同仁,融入学生,尊重学生人格,给人一种亲切感,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就高,思维能力、个人长处能得到充分发展,教学质量就能显著提高。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真正实现教师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六、研究成效

通过近一年的实验教学研究,在平时的教学中研究前后有以下的特点:对体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上体育课的愿望;在课堂上表现欲强;自信心强;创新多;在教学过程中气氛好;参与性强;自主性强;探究性强;合作性强;上课时比较投入;学生天真活泼可爱;课余喜欢一些自己熟悉的体育活动;处世乐观等等。这所有的一切,正是我们进行这个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现分析如下:

(一)、增进了师生情感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抱着各种态度,有各种体验,而产生各种情感。例如:学生技术动作获得成功,便产生满意、愉快的情感,在运动中,竞赛中由于对抗激烈,便产生紧张的情绪,一旦得胜,便产生欢乐的情绪,一旦失败,便产生不悦的情绪。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控制和激发学生感情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自身的情感,要赋予适当的力度与内容,就在练习中给予学生心理和生理上适当的刺激,练习的内容要多样化、生动,教学手段与方法须得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练习过程中有明显的情感体验,以取得最佳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用情感的动力来调节自己的能力,要善于支配与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持动作与情感的协调一致,这样才能 取得既学习技术和锻炼身体又达到培养优良品质的良好结果,并增进了师生情感。

(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诱导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最重要因素。古人云:“乐学方能善求。”中学阶段的学生好胜心极强,而好胜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体育教学中讲解,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师运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讲解,融洽了师生关系,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的注意力十分集中的情况下,学生更能领会教材蕴含的情理,较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传授的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各种成功的滋味,在多次成功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明显的得高。

(三)、“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形成

通过一年的实践,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学生有强烈的上课愿望,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参与性强,练习时自信心强;他们不把教师当作神,敢于将自己喜欢的东西带入课堂,充实课堂;敢于创编、敢于求异、敢于创新;自主活动、自主锻炼的欲望强烈; 课余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进行自主锻炼,具有初步的“终身体育”意识。

(四)、实现了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四个转变

1、变“模仿”为“创编”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模仿练习为主要途径,帮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这种以“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虽然也很重视教法,亦有利于技术教学,但忽视了学生的学法和能动性,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从而创造性地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自己创编准备活动,教师只提出创编的要求,提供活动的器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 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优越性。

2、变“学会”为“会学”

体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完成“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过多束缚学生,应让学生按照自己对技术的理解去活动,并在活动中提高自己。在教学中,教师把动作方法传授给学生后,就应该让学生在自我锻炼中提高。这样教学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而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被动地接受,逐渐丧失了个性和创造。当然,教师对学生也不能完全地放任自流,而应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动作及时加以纠正,使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体育技能,这样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举一反三,逐步树立终身体育观。

3、变“消极”为“积极”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动机是激励人们活动的内在动力。由此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总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表现出一种心猿意马、漫不经心的样子,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学习效率低下。究其原因,不就是缺乏学习动机吗?“自主学习”强调培育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即主动地、自觉地、积极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学习。由此可见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体育项目本身具有趣味性,即使较为枯燥的技术类内容,教师如能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也能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掷实心球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采用“预备——投”的方法,让学生机械的重复投掷动作,学生不讨厌死这个黑球才怪呢!但教师如果创设“投弹、炸碉堡”等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到故事情节上,学生的学习动机就会被激发,兴趣会高涨,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练习。当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要注意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让每一位都能获得成功,激起学习的欲望,从而自主的学习。

4、变“个体”为“集体”

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合作探究,特别是在自主准备活动中,形式常常二人或多人一组进行自主准备,因而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培养,实现了从个体到集体的转变。

(五)、学生树立了初步的“终身体育”的观念

“自主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体验了成功、感受了快乐,而且在师生双边融洽的关系中学习,充满着友谊和欢乐,更让学生懂得了体育的方法。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重视传统体育课结构的改变,更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在实践中我们结合“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探究——互动”性学习三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提炼出的一种专门针对体育教学的学习方式,其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不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而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感知与感性认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较快地掌握所学技术动作和有关知识、方法及原理。从而让学生懂得自主锻炼的方法,养成自主锻炼的习惯,逐步养成终身的体育意识。

七、存在问题及后期改进

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学生形成的意志品质还不够稳定,易反复。为此我们今后要:

1、继续以体育新课标为指导,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健康发展。

2、继续加强研究,使学生形成的初步的“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意识与终身锻炼的体育观逐步形成习惯。

 

                                     

参考资料和文献:

[ 1 ]潘绍伟   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31。

[ 2 ]李建。体育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使用[ J ]。中国学校体育,2012,6:44。

[ 3 ]孙保亚。运用分层教学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时需注意的问题[ J ]。中国学校体育,2011,3:35。

[ 4 ]邓若峰。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标准的构建[ J ]。中国学校体育,2012,7:22—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