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1至6月运行情况报告

 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1至6月运行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各级团组织继续以见习基地工作为重点,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夯实工作基础,切实推动见习基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城市青年工作部以1至6月份“工作月报”为基础,结合河北、黑龙江、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等地调研情况和各地日常工作状态,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数据分析

截至7月5日,全团已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33038个,其中城市战线建立18320个,学校战线建立14718个。今年1至6月累计上岗人数为208954人,大中专毕业生153894人,约占73.7%。目前累计有150275名青年被见习基地正式聘用。

1.在严格审核管理的基础上,见习基地数量逐月增加。今年以来,各地筹建见习基地的积极性仍然较高,在坚持标准的基础上,1至6月全团共新增见习基地5378家。特别是进入二季度,新增基地数量大幅增长。一方面是各地基本摸清了筹建路径,工作效率有所提高,另一方面见习基地工作的示范效应逐步显现,愈来愈为更多企事业单位所接受。同时,重庆、北京、甘肃、浙江等地加大了见习基地审核评估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见习基地摘牌,以此提升见习基地的质量和有效性。

2.着力推动岗位对接,上岗人数实现较快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团见习基地共新增上岗20.9万人,每月新增上岗人数总体上呈现上升态势,同时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受元旦春节等节假日因素影响,年初上岗人数较低;进入3月份学生开学之后,各地上岗人数明显攀升,至4月份达到最高值,5、6月份虽有波动,但仍保持在月均4万人左右的半年高位。其中,4月份和6月份当月新增上岗人数接近5万人,主要是由于3月份团中央城市部下发了见习基地工作年考核指标,6月份城市战线集中开展了“见习基地岗位对接月活动”,对当月上岗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3.聘用率较上年显著增加,具备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截至7月5日,见习人员聘用率为29.2%,高于去年同期12.1%的聘用率和去年全年23.7%的平均值,一定程度上说明见习基地辅助企业选人用人的作用正在逐步发挥。其中,4、5月份聘用人数出现了急剧增长,这与高校毕业生正值就业签约高峰期相吻合。

                                  

二、整体工作情况

今年是见习基地工作启动实施的第二年,和去年同期相比,工作得到更加稳健有力的推动,整体纵深发展,工作态势良好。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作路径基本形成

1.筹建见习基地的路径:一是依托团内资源建立基地。包括发动各级团组织直接联系的企业建立,借助青企协、青联等团属社团资源建立,动员青年文明号集体、青年星火带头人等团属荣誉获得者建立等;二是依托行业协会建立。比如团中央依托中国烹饪协会、中钢协等国家级协会建立,浙江等地依托省软件协会、金融协会等地方性行业协会建立;三是围绕园区、商业圈等产业集群建立。比如辽宁把经济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临港工业区、工业园区和农村青年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作为筹建基地的重点领域,广西围绕邕州老街等商业经济圈,集中建立见习基地一条街等;四是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资源建立。比如团中央联合商务部外资司在国家级、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集中建立,河南与省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合作在相关企业中集中建立;五是与大型国有企业、连锁企业等合作以“项目”形式打包建立。比如团中央与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公司合作,建立见习基地“中智项目”,广东联合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实施万人见习计划,目前已在全省21个市移动公司和6个客服中心建立见习基地110家;六是利用现代传媒手段社会化发动建立。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为平台,宣传见习基地工作、展示见习成果,吸引用人单位主动联系团组织建立基地。比如,北京以“创业北京”网站为依托,接受了大量企业申请,重庆联合重庆经济广播电台打造了“见习基地岗前指导课堂”,节目现场即有企业打来电话申请成为见习基地。

2.见习岗位对接的路径:一是依托共青团组织进行对接。以地市团委为核心,县区团委、高校团委担负“找人”的具体职责,比如上海静安区、河南许昌市等组织乡村、街道社区团组织面向本地青年采取动态摸排、建立失业青年信息库等方式推动见习基地对接,各地高校团委与学校毕业分配办公室等部门合作,面向本校学生招募见习;二是联合团属就业创业服务机构进行对接。比如河南以省青年服务大厅为依托,推动见习岗位市场化对接,陕西以青年就业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辅助,联系指导全省各级见习基地开展岗位对接等工作;三是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对接。比如浙江在全省11个地市设立对接工作项目办公室,招聘部分专职人员,同时在高校、县区和有条件的乡镇(街道)设立对接工作站;四是通过招聘会、推介会等模式集中对接。各地普遍组织了见习基地进校园、进社区、进人才市场,尤其在6月份见习基地岗位对接月期间,这一路径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面对面的形式提高了对接效率和成功率。其中宁波、乌鲁木齐等地将这种模式常规化,每周固定时间和地点举行分批小规模招聘会,比如宁波“相约星期六,见习面对面”小型对接会每周六在宁波市青少年宫举行;五是以专项活动为牵动促进对接。比如重庆联合重庆渝报策划实施了“超级见习生”选拔活动,浙江联合钱江晚报实施“大学生就业阳光行”活动,推出“求职·自荐台”促进青年见习上岗;六是常设对接渠道。各地均采取了网站对接、热线对接、在人力资源市场设立“见习窗”、“见习台”等模式帮助实现日常岗位对接。

3.与团内重点工作结合的路径:一是与团建结合。一方面以见习基地工作为切入路径,推动见习基地非公企业建团,另一方面在企业见习青年中建立临时团支部,凝聚见习青年;二是与各种创业相关工作项目结合。比如很多地区为有创业意愿的青年提供小额贷款,依托大学生创业园等阵地提供“见习+创业”的“1+1”帮扶模式,提供YBC、KAB、创业大讲堂等创业知识培训;三是与青年志愿者工作结合。比如北京、湖北等地建立见习志愿者队伍,把见习岗位信息送进校园、送进学生宿舍,参与组织服务见习招聘会、双选会;四是与社区团的工作结合。比如辽宁以见习基地为依托,把服务社区青年见习作为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载体,促进青春共建和谐社区行动的开展;五是与企业传统品牌工作结合。青工战线传统的“导师带徒”、五小、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工作成为见习基地服务培养见习人员的重要手段和工作载体。

(二)工作方式逐步转化

1.由攻坚式推动向日常化管理转化。去年年初,为及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青年就业压力激增,各级团组织投入了大量精力,高强度项目化推动见习基地的建立,实现了见习基地工作快速及时启动。今年以来,随着工作的稳步推进,见习基地和上岗人员的数量持续增长,规范化管理的任务繁重,见习基地工作逐步转化成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日常性工作。目前来看,绝大部分地区通过一年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掌握了一套较为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具备了推动工作持续发展的手段和能力,但在向日常化工作方式转化的过程中,持续推动工作的耐心和韧劲还需进一步加强。

2.由上级团组织主导牵动向基层团组织自我推动转化。在见习基地工作启动初期,团中央、团省委发挥了重要的牵动、指导作用,包括调动资源在大型企事业单位中筹建基地、集中公布见习基地岗位信息等。随着工作的推进,地市、区县、高校团组织的积极作用逐步发挥,尤其在见习岗位对接、见习基地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了核心作用。比如,在见习岗位对接月期间,各地市、区县团组织工作活跃,在网络上发布见习岗位对接有关新闻报道的地市和区县就有近300家,发布相关新闻1000余条。

3.企业由被动接收见习生向主动争取见习生转化。见习基地筹建初期,一些见习基地并没有完全理解这项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有益作用,很大程度上出于人情或公益的考虑接收青年见习。经过一年多的实践,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见习工作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主动申请建立见习基地,比如河南郑州现有基地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企业自愿申请建立的。已建立见习基地的企业逐步将其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专门设计科学有效的见习生培养模式,青年见习收获大大提高,比如中国移动四川公司,将见习人员和正式职工混合编组,在2至3个月期间共同完成指定项目攻关,最大限度发挥见习人员潜能,见习结束后,企业高管为不能留任的每一位见习生写求职推荐信,提高其就业成功率。

(三)工作重心适度调整

1.由筹建基地适度向使用基地调整。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推动,目前见习基地的岗位数量已经具备相当的规模,在筹建基地方面工作压力相对去年有所下降,与此相对,见习岗位的使用压力大大增加。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见习岗位处于闲置状态,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见习实践,激活这些见习岗位,面临很大的考验。造成这一压力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也有青年认识不足的原因,既有部分岗位质量不高或要求过高的事实,也有工作力量投入不完全到位的情况。目前,各地对于采用各种途径加强岗位使用率这一工作重心拥有普遍共识,下阶段我们也将继续对此进行研究梳理、着力推动。

2.由主要宣传见习基地工作向大力宣传见习文化调整。在宣传方面,工作重心近期也进行了适度调整。过去为扩大见习基地工作的知晓率,我们主要的宣传方向集中在这项工作本身。但是,随着工作的推进,我们发现,青年对见习的重要性认同不够和全社会见习文化氛围不足,是阻碍见习基地工作发展的重要原因。为此,今年以来,在宣传见习基地工作的同时,也特别注重对见习文化的挖掘和对见习的氛围营造。比如今年5、6月份《中国青年报》先后刊发2篇见习基地有关报道,对见习制度的作用和青年见习观念的转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宁波近期启动了“见习巡讲”活动,针对不同的青年群体,进行有关就业、见习、择业观念的引导。

三、近期工作打算

针对以上情况分析,近期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1.深入挖掘见习文化。已与《经济日报》进行了沟通,拟于8月在《经济日报》重要版面,先后刊发三篇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稿件,深度报道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相关工作。与《中国共青团》杂志共同策划,8月份以见习文化为主题,刊发一组深度报道。邀请《中青报》等媒体记者,7至8月深入见习基地采风,充分发掘见习内涵和文化,并积极筹划相关弘扬见习文化的活动载体。

2、深入研究工作机理。7月底至8月,结合非公企业团建督导工作,深入东部重点省份,就见习基地工作进行调研,靠前指导,挖掘典型经验,继续探索总结工作规律及工作路径。8月,召开见习基地工作交流研讨会,组织相关专家学者、部分团干部、见习企业负责人、见习青年共同深入挖掘见习文化内涵、工作机制机理,梳理并提炼出有效的工作路径。

3、大力加强岗位对接。督促各省继续探索更加便捷准确的途径,将见习岗位信息有效传递给目标群体,不断提高见习岗位使用率。选择合适时间节点,请各省级、地市级团委集中公布本地岗位信息,形成宣传合力,提高知晓率。年底寒假前期,组织新一轮“见习岗位对接月”活动,形成新一轮对接声势和高潮。在促进学生群体进行见习的同时,加大对其他三类群体见习的组织发动力度,争取让更多的岗位资源向就业弱势群体倾斜。

4、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推动管理精细化。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下半年适时出台《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管理办法》,规范见习基地管理,形成制度化运作。探索建立见习证制度,把见习证作为联结企业、青年、共青团的有形载体,建立见习证网络数据库,为见习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切实抓好“见习证”试点发放工作。严格工作月报和季度通报制度,严格台帐管理,督促各地应用网络平台及时录入相关信息。

5、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下半年,适时启动百家优秀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创建活动,对其工作作法进行详细介绍,扩大见习基地工作影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调动各级团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积极性。

城市青年工作部

                                     20##年7月20日

 

第二篇:关于公布韶关市首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岗位...

附件1

关于公布韶关市首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

业见习基地及岗位的通知

各县(市、区)团委,各大中专院校团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帮助、扶持韶关农村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为企业选用优秀青年人才搭建平台,按照团省委《关于做好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对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团市委将于20xx年3月10日开始启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咨询和报名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20xx年3月10日—20xx年4月10日

二、报名对象

本次报名工作面向:韶关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

三、咨询及报名方式

1、团市委在韶关青少年网站(.cn)设立见习信息网上发布,申请人可登陆网站查询见习基地名单、见习岗位信息及联系方式。

2、申请人可根据本通知公布的电话,向见习岗位归属地团委咨询有关见习岗位的信息。

3、报名方式以发送简历到归属地团委电子邮箱为主,由团委与见习单位协商录用事宜。

四、见习流程

申请人报名→见习基地开展面试和录用工作→见习基地

与录用人员签署见习协议→见习人员到岗见习→见习结束→见习单位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

五、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目前发布的是已做好咨询和报名准备工作的见习基地名单,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将及时发布后续见习基地名单。

(二)见习工作的属地化管理,各县(市、区)团委负责本地区的报名和推荐工作,团市委负责市区见习岗位的报名和推荐工作。

(三)各县(市、区)团委、各大中专院校团委要高度重视,及时地把见习岗位招聘信息传达到各乡镇、街道及有需要的学生、青年,认真负责地做好报名和推荐工作,并把对接工作的相关信息及时报送到团市委城乡部。

联系人:沈欣 梁秋云

联系电话:8897230

电子邮件:sgtwcxb@163.com

附件

1、团中央《关于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指导意见(试行)》

2、见习岗位岗位信息表

3、各县(市、区)团委咨询电话、电子邮箱

共青团韶关市委员会

20xx年3月9日

附件2

关于建立共青团

“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指导意见

(试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团中央决定动员全团力量,遵循市场机制和社会公益活动的基本规则,面向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广泛动员和争取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为青年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提供帮助,为用人单位选人搭建平台。

一、基本原则

1.三级建立。团中央、省级团委和团市(地)委、学校团委分别联系企事业单位募集岗位,建立见习基地。

2.三级授牌。提供10个以上见习岗位的企事业单位即可授牌。团中央、省级团委、团市(地)委原则上谁建立谁授牌。下级团委也可以向上级团委申请授牌,其中:在一个见习周期内提供20个以上岗位,可申请省级团委授牌;在一个见习周期内提供30个以上岗位,可申

请团中央授牌。

3.属地协调。团中央联系建立的见习基地,按见习基地所在地由团省委统一协调,市(地)、县(区)团委负责具体对接工作。

4.动态管理。授牌单位负责评价本级所建立的见习基地的运转情况,对未履行合同约定的见习基地予以摘牌,对工作优异的见习基地以适当方式予以表彰。原则上每年评价一次。

5.基层对接。团中央、省级团委、团市(地)委联系到的企事业单位和岗位提供给基层团组织使用,由市(地)、县(区)团委,根据岗位需求情况组织推荐本地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已毕业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青年和青年农民工参加见习,可以优先考虑有创业意向、家庭经济困难、初次就业的青年。学校团委联系建立的见习基地可直接面向本校学生,自行运转,不再层层对接。

6.就近就便。原则上见习基地和见习人员在同一城市对接,特殊情况由企事业单位和学校或相关机构协商。

二、建立标准和程序

见习基地的建立应充分考虑企事业单位的规模、行

业分布及所能覆盖的青年群体类别等要素。

(一)建立标准

1.合法经营、依法纳税并处于正常生产经营状态的企事业单位,有提供见习岗位的意愿和接收见习人员的能力;

2.具备国家法定安全生产条件;

3.每年至少安排一期见习,每期一般为2至3个月,岗位数量不少于10个;

4.见习岗位的工作内容需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含量,见习基地不以短期劳务用工为主要功能;

5.能够为见习人员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一定的基本生活补助;

6.见习结束后,能够为见习人员出具见习鉴定;

7.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在本单位见习的青年。

(二)建立程序

1.团中央、省级团委和团市(地)委、高校团委按照见习基地建立标准,广泛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经双方同意,签订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合同”(见附件1),原则上谁建立谁签合同;

2.见习基地按照团中央制定的统一标识挂牌(标识式样另发)。挂牌期限一般为三年,具体见习岗位每年可根据企事业单位实际进行调整,三年期满,经评价合格的可继续挂牌。

三、见习人员的组织

见习人员的年龄一般在18至35岁之间。见习人员的组织和招收工作由市(地)、县(区)团委负责。

1.省级团委城市(青工)部、农村(青农)部和学校部负责见习人员招收工作的总体指导、协调和服务;

2.见习人员的具体招收工作由市(地)、县(区)团委和学校团委负责,并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团委进行岗位对接。

四、见习人员的管理

见习人员在岗工作时间的管理以企事业单位为主,由企事业单位与见习人员签订见习协议书;非在岗工作时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的管理由学校负责,其他见习人员的管理由招收的市(地)、县(区)团委负责。团中央、团省委有关部门对见习人员的管理进行跟踪指导。

附件2:

见习岗位信息表

关于公布韶关市首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岗位

关于公布韶关市首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岗位

关于公布韶关市首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岗位

关于公布韶关市首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岗位

关于公布韶关市首批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及岗位

附件3

各县市区团委联系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