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鉴》20xx年工作总结及

《北京年鉴》20xx年工作总结及

20xx年工作安排

20xx年,北京年鉴社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在各撰稿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在此,北京年鉴社对大家一年来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北京年鉴》20xx年工作情况以及20xx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xx年北京年鉴社的主要工作

20xx年,北京年鉴社围绕编纂、出版、发行《北京年鉴》这个核心任务,在市地方志办的领导下,在全市各供稿单位的支持下,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扎实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了20xx年《北京年鉴》的编纂、出版任务。20xx年的《北京年鉴》,全面记述了20xx年本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全书共有正文748面、彩页302面,版面字数157万字,除各栏目综述外共3841个条目,刊登了刘淇书记在市委十届二次全 1

会上的报告和“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专文。坚持工作创新,积极探索数字化出版方式,首次制作了光盘,提高《北京年鉴》的应用价值,方便读者检索使用。

20xx年,北京年鉴社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四项:

1.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升编校质量

通过修订《北京年鉴编写规范》统一编辑标准。针对旧《北京年鉴编写规范》中存在部分规定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的规定,依据国家相关的语言文字标准,在20xx年《北京年鉴》工作会议前,年鉴社就组织责编对编写规范进行修订,对模棱两可的内容做出了明确规定,删除了部分无意义的规定。年鉴会后,根据参会人员的讨论意见,年鉴社再次修订了编写规范,并下发至责编手中,作为编辑的唯一标准。在年鉴编辑过程中,年鉴社定期召开责编例会,及时梳理编辑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不断对编写规范进行修订,通过统一责编的编辑标准统一整本年鉴的体例要求。

通过加强责编培训提高编辑水平,强化校对程序提高校对质量。年鉴社利用例会时间加强责编培训,集中学习出版物中数字的用法、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编辑常用规范。邀请中指办年鉴处处长王熹结合20xx年《北京年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培训,邀请赵庚奇副主编对20xx年《北京年鉴》校对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2

参加版协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组织的高级研讨班。通过这些集中学习和培训,责编了解了编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高了自身的编辑水平。

尽管20xx年《北京年鉴》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中获得一等奖,但编校质量仍然存在着提升的空间。特别是校对质量作为出版物质量的硬性标准,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为此,年鉴社继续强化校对程序,完善责编互校制度,加强对外校的管理。还根据其他年鉴出版经验,采用黑马校对软件辅助人工校对。

2.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栏目框架设置

为更加准确的反映本市各方面的工作,年鉴社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调研活动,走访了市市政管委等多家供稿单位,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北京年鉴》的整体框架设置,在保持年鉴信息连续和一级栏目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对二级栏目进行了微调。主要有:“城市建设”取消“综合开发”,增加“住房保障”和“建筑节能”;“城市管理”增加“城管综合执法”,“园林绿化”中单设“市属公园管理”;“经济体制改革”取消“自主创新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调整为“民生和社会保障改革”;“综合经济管理”取消“物资”;“农业与农村经济”取消“林业”和“城镇建设”,增加“农产品市场行情”; 3

“精神文明建设”取消“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医药卫生”增加“卫生监督”、“社区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些栏目的调整,使《北京年鉴》的框架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反映当前的实际情况,便于读者查阅,工具书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3.加强业务指导,履行服务职能

20xx年,北京年鉴社履行专业指导职责,为本市部分年鉴的编纂提供业务培训和修改意见。《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的出台以后,考虑到年鉴编纂所具有的独特专业性,市地方志办将各类年鉴的专业指导权限交由年鉴社承担。年内,应部分年鉴编纂单位的要求,年鉴社组织市地方志办相关人员,对《北京监狱年鉴》、《密云年鉴》和《北京农业年鉴》等年鉴的组撰稿人员和编辑进行了专业培训。应石景山志办的要求,对《石景山年鉴(征求意见稿)》进行审读,提出了修改意见。此外,还应邀出席了《北京建设年鉴》和《海淀年鉴》工作会议。专业指导职责的履行,对提高本市年鉴编纂水平、促进本事年鉴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业务交流,扩大《北京年鉴》的影响

年初,版协年鉴工委换届大会在北京召开,年鉴社积极参与,为与会代表提供参观服务。在换届大会上,《北京年鉴》连任常 4

务理事单位,继续有一人出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年内,出席了两次常务理事会议,代表本市年鉴界发表了意见和建议;全程参与版协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校质量评比活动和第五届全国学术论著评奖活动。5月,组织12个供稿单位的18人赴广西学习考察,与广西年鉴社进行了交流,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9月,参加了在石家庄召开的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与各城市年鉴编纂单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通过这些工作和活动,年鉴社了解了目前国内年鉴发展的基本情况,找出了自身发展的不足,加强了与国内同行的交流,扩大了《北京年鉴》的影响。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xx年,北京年鉴社的各项工作整体比较顺利,绝大部分供稿单位的配合也很到位。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部分年鉴稿件质量不高

在《北京年鉴》编纂过程中,交稿不及时的现象有所缓解,但稿件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依然很突出。20xx年,根据供稿单位要求和实际情况,年鉴社将交稿时间调整为4月10日。有接近一半的单位按时供稿,与上年基本持平,7月以后交稿的单位比上年有所减少,只有6家,整体交稿情况好于上年。从稿件整体情况 5

看,往年稿件中存在的字数过多、直接上交年终总结等情况依然存在。从具体条目看,要素不全、综述与概况不分、条目分段、内容过细、标题太长、文不对题、过分修饰、内视信息、预测展望、连续性差等问题也还广泛存在。原始稿件的质量直接对责编后期的编辑造成了压力。还有少数单位多次补充、修改稿件,对编辑工作的进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 年鉴基础理论研究不够

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目前共有各类年鉴60余种,在《条例》和《办法》出台以后,还有新的年鉴不断创刊问世。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本市年鉴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基本处于空白。20xx年,北京年鉴社公开发表论文的仅有副主编赵庚奇一人。在版协年鉴工委学术委员会组织的第五届全国学术论著评奖活动中,北京年鉴社没有论文和论著参评。基础理论研究的缺失,造成年鉴工作认识的不统一。这些都对本市年鉴工作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年鉴编纂业务的交流与沟通不足

年鉴工作缺少全局性指导,年鉴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目前,本市的年鉴工作多处于单兵作战状态,埋头做自己的年鉴,不了解其他年鉴的发展状况,缺少相互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年鉴带给大家的往往是只对自己的部门或行业有用、信息基本是单一信 6

息、年鉴使用价值低等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年鉴工作缺少全局性指导,全市年鉴工作没有形成一盘棋。也正因为如此,本市的年鉴无法发挥规模优势,每种年鉴独立发挥作用,没有体现出相互补充、相互借鉴的价值所在。年鉴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无法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同。

三、20xx年北京年鉴社的工作安排

20xx年,北京年鉴社的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以《北京年鉴》的编纂工作为核心,全面推动本市年鉴工作。

20xx年北京年鉴社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及时修订《北京年鉴编纂方案》,全面、客观地反映20xx年首都特色和年度特点

20xx年的《北京年鉴》,在全面、客观反映本市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全貌的同时,将突出反映北京奥运会、文化创意产业的大发展、加强社会建设、改革开放30年等具有北京年度特点的重要事件。北京年鉴社已经为此修订了编纂方案。此外,还会根据供稿单位反馈的情况,及时对编纂方案进行部分修订,以更好的突出首都特色和年度特点。

7

2. 做好日常基础性资料收集工作,加强责编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编校质量

为改变单纯被动依赖供稿单位、有什么稿件登什么稿件的情况,北京年鉴社拟建立基础性资料收集工作制度,责编要及时收集栏目相关资料,对本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继续安排多种形式的责编培训工作,引导责编学习年鉴专业知识,通过提高责编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年鉴的编校质量。

3.成立年鉴研究会,加强年鉴基础理论研究,为本市年鉴事业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为弥补当前年鉴基础理论研究严重不足的状况,年鉴社拟成立年鉴研究会,通过聘请年鉴专家授课、会员交流座谈、召开专题理论研讨会等形式推动本市的年鉴理论研究工作。同时,组织供稿单位外出考察和培训,鼓励责编积极参与版协年鉴工委组织的全国性理论研讨会,通过与国内其他省市同行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在本市形成良好的年鉴理论研究氛围,为本市年鉴事业的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4.继续履行年鉴业务指导职责,加强与本市其他年鉴编纂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做好服务工作

依据市地方志办赋予北京年鉴社的业务指导职责,年鉴社将继续加强与本市其他年鉴编纂单位的联系和交流,做好服务工 8

作。根据年鉴编纂单位的要求,安排具备相应能力的人员,认真准备,为年鉴编纂单位进行各类业务培训和稿件审读,帮助协调解决年鉴编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提高本市年鉴的整体编纂质量。

5.构建大年鉴工作格局,形成规模效应,体现本市年鉴事业应有价值

依托年鉴研究会,在全面提高本市年鉴编纂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本市的大年鉴工作格局,筹备全市年鉴数据库的建立工作,形成本市年鉴的规模效应,为全市年鉴事业有序发展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借助中指办年鉴学会和版协年鉴工委广泛开展与国内外同行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本市年鉴的知名度,体现本市年鉴事业在年鉴界应有的价值。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年来对北京年鉴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谢谢大家!

北 京 年 鉴 社

20xx年2月12日

9

 

第二篇:20xx年工作总结

炼钢部20xx年工作总结

08年,炼钢部在公司的正确领导和相关职能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公司十五届二次职代会精神,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产量: 08年一至十一月份,共生产合格钢锭和铸钢水155401.724吨,预计全年完成160000吨。

2、钢铁料消耗:1137.55kg/t;

3、电耗:442.72kwh/t;

4、氧耗:44.64m3/t;

5、电极消耗:5.75kg/t

6、氩气消耗:2.03m3/t;

7、钢锭模消耗:23.0kg/t;

8、质量:

内部废品:

1~11月份,共产生内部废品304.5t,内部废品率为0.20%,比计划指标降低0.30%;

外部质量异议:

1~11月共处理外部质量异议4906.287t,其中06年生产钢1699.593t,废品损失468.95万元,07年生产钢锭2816.134t,废品损失344.586万元,外部质量异议废品率为1.24%,超出计划指标0.54%。

10、电炉故障停机率:

1#电炉故障停机7190分钟,故障停机率为1.36%,

2#电炉故障停机12277分钟,故障停机率为2.33%。

二、07年主要工作

1、强化基础管理

今年以来,炼钢部为适应公司管理提升的要求,为全面加强和提升炼钢部各项管理工作,使炼钢部各项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轨道,变人治为

法治,根据需要编制完成各项规章制度,并编印成册,形成《炼钢系统管理制度汇编》,组织职工进行学习,按照严、细、实、快的要求,加强制度的落实和考核,规范了炼钢部内部管理;在炼钢部内部实行人性化管理,时刻以关心职工、爱护职工、依靠职工作为各项制度制定和约束的出发点,保持良好的干群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2、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

在认真分析总结06年炼钢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开展以纠错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攻关活动的同时,制定重点质量控制要点,电炉严格控制熔清碳、终点碳、出钢温度,尤其杜绝钢液过氧化;LF炉严格控制脱氧程度和深度,要求白渣保持时间≥15min,并加强终脱氧控制,要求钢中Al含量控制在0.02~0.04%之间,满足脱氧要求的同时,降低钢中Al2O3含量,实施喂入CaSi线进行夹杂物变形处理技术,从而提高钢液纯净度,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严格控制LF出钢温度,减少钢液吸气和耐材等对钢液的污染;VD炉重点控制保压时间、保压压力和过程温降;浇钢重点控制锭模、汤道的清洁、干燥,严格控制浇注温度和速度,实施严格的控冷、缓冷措施。为保证上述措施的实施,制定严格的过程控制流程,实施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对过程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以炼钢部通报的形式对责任者进行责任追究并对全体职工起到警示作用。在炼钢和浇钢推行标准化作业,规范炼钢生产,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作业,钢锭质量得到较大提升,内、外部废品损失大副降低,同比工艺违轨情况大副降低。

3、强化成本管理和控制

今年以来,由于受原材物料频繁大幅涨价的影响,炼钢生产成本压力巨大。为保证公司经济效益,降低炼钢生产成本是炼钢部面临的首要任务。为此,炼钢部采取以下措施:(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思想统一、认识到位、目标明确、行动一致是完成任务目标的基础和前提。炼钢部首先召开领导班子会议,统一班子思想,形成统一的行动指挥中心,在此基础上,召开班组长会议,进一步统一骨干队伍的思想,然后由班子成员分头参加各班组召开的降本增效会议,将形势任务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形成了良好的降本增效氛围。(二)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岗位和个人。 根据公司下达的指标,同特钢二炼指标对标,参照曾达到的历史最好指标,结合生产实际,确定了炼钢部指标控制目标,根据目标,按照

班组进行指标分解,班组将目标指标分解到工序和个人,形成了完整的指标控制体系。(三)制定措施,确保指标的实现。指标分解后,针对每一项指标,制定了确保指标完成的措施,细化分解到每一个工序和步骤,如降低钢铁料消耗,从7个方面采取措施,冶炼电耗,从12个方面采取措施,为降低电极消耗,甚至细化到接放电极的每一个步骤。(四)严格奖惩,落实责任,奖优罚劣。在考核上,在大的方面,除按经济责任制进行考核外,还制定了专项考核措施,将影响成本的主要项目进行单项考核,如钢铁料消耗、冶炼电耗、电极消耗、合金消耗、钢锭模消耗、电炉跑钢量、原料渣跨废钢挑拣量等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同时,为杜绝浪费,在加强现场管理的同时,加大考核力度,彻底根除浪费现象。(五)加强成本核算和深度推进工作。为加强成本管理和控制工作,使炼钢成本处于受控状态,建立了日成本核算和周成本分析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并于每周二召开深度推进工作会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部署,确保日、周、月成本处于受控状态。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07年,炼钢部较好的完成公司下达的成本指标,为公司生产经营的良好发展做出了贡献。

4、创新生产管理模式,强化生产组织管理

由于炼钢跨设计缺陷,工艺布局不合理、场地狭窄、行车受限,工艺流程和物流严重不顺,尤其受市场钢锭需求制约,80%以上钢锭进VD真空脱气,而目前只有一台VD能够使用,严重制约炼钢生产,两台电炉时常处于互相干扰状态,停停打打,热停工时长,不仅产能不能有效释放,且能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居高不下。针对炼钢生产实际,07年炼钢部创新生产管理模式,采取一台电炉24小时正常生产,另一台电炉避峰炼钢的生产组织模式,将原电炉炼钢8个班合并为4个班,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发挥设备、人员的最大潜能,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确保生产组织顺行,为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5、技术管理、产品开发取得突破

针对工艺规程与生产实际不符、操作过程随意性大的实际,炼钢部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标准化作业,对工艺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符合生产实际,更具指导性。加强生产过程工艺纪律检查,维护规程的权威性,操作逐步趋于规范化、标准化。

加大加快新产品开发的力度,07年,成功开发H13、30Cr2Ni2Mo、

17Cr2Ni2Mo、2738、2311、4145H等新钢种,开发了9t圆锭和50t以上大钢锭,钢锭最大单重达到64t。以上产品的开发,使公司钢锭市场具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积极开展技术进步和群众性创新活动,全年共完成技术进步项目8项,群众性创新项目27项。07年,共提出专利申请5项,其中发明2项,实用新型2项,外观设计1项。

6、设备管理进一步加强

加强设备管理,在炼钢系统实行操作票、点检、反馈、确认制度,以电炉和行车为主线,加强设备点检、维护、保养,在点检、维护、保养的基础上,实施定修,设备故障停机进一步降低,为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重新修订了设备一书两标准,使设备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标准化,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

7、安全、现场管理工作成效突出

07年,结合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重点加强安全环保管理。年初对危险源进行了再辩识,对设备和工艺设施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提高设备和工艺设施安全本质化;加大现场安全督察频次和处罚力度,消除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利用各种教育形式,突出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的提高,全年未发生轻伤以上的安全事故,安全绩效良好。加强现场管理工作,重新修订了定置管理图,加强现场物品的摆放,做到物流有序、现场整洁,使现场管理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

8、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职工队伍保持稳定

07年,炼钢党支部紧紧围绕“强化基础管理 发挥政治优势”的主题,抓好班子、带好队伍、搞好活动,促进炼钢部各项工作上水平”。(一)、抓好班子建设,发挥班子的凝心聚力和榜样示范作用。( 二)、带好职工队伍,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职工的形势任务教育,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注重职工技能素质的提高,做到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围绕职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化解处理,从小事入手,帮助职工解决生活、工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解决职工反映的各类问题40余项,真正体现出关心职工、爱护职工、帮助职工、感化职工,让职工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工作上,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三)、抓好活动开展,促进工作全面

发展。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利用有效的活动载体,充分发挥调动各方面的有效力量,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我们把公司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有机的结合,结合工作实际一起去开展,使各项活动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如把公司开展的“保证完成全年利润指标,系统降本增效”活动,党委开展的“扭亏增盈 我的责任”大讨论活动、主题系列活动,工会开展的劳动竞赛活动、金点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共组织党员、班组长骨干针对提高产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提高安全意识等内容供进行大讨论12场次,通过讨论,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危机意识,找出工作中存在问题和差距,为下一步干好工作找准目标;在开展的金点子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消耗、安全文明生产、提高劳动效率等各方面工提合理化建议400余条,体现出广大职工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开展的“提、比、争”活动,坚持每季评选一次明星党员;在开展的主题系列活动中,坚持每月进行炉前、浇钢环节质量、产量明星的评选,第一名奖励1500元,第二名奖励1000元,在其他环节进行服务明星的评选。活动的有机结合和扎实开展,促进工作上台阶。

三、存在问题

1、基础管理薄弱。针对我部点多面广,生产工序复杂的情况,各项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到位、不扎实的现状。

2、职工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面对市场用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生产节奏的加快,职工的责任意识、操作技能、安全意识等综合素质要进一步提高。

3、创新开展工作的力度不够,下一步将结合工作实际,多思考、多研究,创新性开展好各项工作。

四、08年主要指标和工作措施

(一)、主要指标目标:

1、 产量:计划230000t,目标:250000t;

2、 成本指标:4300元/t,其中:

钢铁料消耗:1110kg/t;

电耗:370kwh/t;

氧耗:55m3/t;

电极消耗:4.0kg/t

氩气消耗:1.2m3/t;

柴油消耗:8kg/t

钢锭模消耗:20kg/t;

3、质量:

内部废品率:0.40%

外部质量异议:0.7%

4、电炉故障停机率:0.3%。

(二)、工作措施

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学习、传达、贯彻集团公司计划工作会议精神和公司十五届二次职代会精神,进一步统一干部职工队伍思想,凝心聚力,树立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提供强大思想动力支持。

1、持续加强质量管理、积极开展质量攻关活动

继续加强以炼钢过程控制的监督、检查,以降低生产过程工艺违规为突破口,对重点控制点实施重点监督和把关,确保钢锭质量;实施质量分析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例会,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出现质量问题责任落实到人并严格考核,并以质量通报的形式教育职工,提高职工质量意识和各工序过程控制能力;针对钢锭质量存在的问题,开展质量攻关活动,保证钢锭质量,提升钢锭品质。

针对外部质量异议探伤不合的情况,与北科大合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加强过程控制,加强合同评审,加强与用户的沟通,确保钢锭质量。 制定质量升级管理制度,实施差错评级和考核,提升钢锭品质。

2、持之以恒的抓好成本管理

认真总结分析07年成本管理和控制的经验和教训,继续抓好对标挖潜、指标分解工作,完善指标分解、动态分析和控制、深度推进和奖惩体系,使成本管理工作完全处于受控状态。

强化质量管理,降低质量成本。

加强炼钢用原材物料质量检验和把关,加大不合格材料责任追究,杜绝不合

格材料入炉。

3、加强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设备管理的思路是树立操作者是设备的主人,主人要向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设备。重点加强设备的点检、维护和保养,在点检的基础上,对电炉、LF、VD、行车、锅炉等关键设备实施定修,克服设备管理存在的轻点检、维护、保养,重修理的思想;继续推行操作票、点检、反馈、确认制度,为炼钢生产提供完好设备保障。加强工艺停机的管理,将工艺件更换同设备检修、定修结合起来,降低工艺停机时间。

4、深化技术管理、加大加快产品开发力度

在技术管理上,要在炼钢和浇钢推行标准化作业上取得突破。一是对07年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制定有效措施形成汇编,组织职工进行学习、实施;二是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形成长效机制,定期进行研讨,加强沟通和交流;三是选拔优秀人才制作声像教材,供学习、培训、推广;四是建立全员培训机制,提高全员技能。

抓好水压机配套炼钢改造项目,超前谋划、不留遗憾。

加大加快产品开发力度,锭型上重点作好宽厚板板坯锭和80t以上钢锭的研发,板坯锭要在2月底出产品,80t以上钢锭要在6月底具备生产条件,品种上重点作好自由锻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开发重点是以H13为代表的高附加值模具钢。

研究电炉供氧制度,利用集束射流氧枪代替现用的超音速氧枪,提高供氧强度和氧气利用率;

研究应用新工艺、新技术,提高冶炼装备水平。

5、加强生产组织管理、完善生产组织结构

生产组织的重点放在对外的联系,创造良好的生产外部条件;对内各工序之间的协调,建立良好的内部生产秩序,为炼钢生产均衡、稳定、顺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生产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建立以电炉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模式,探讨准点生产方式,稳定生产节奏,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

6、加强安全、现场管理

持续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完善设备和工艺设施,加快技术改造进度、

加大技术进步力度,加强安全和工艺技术规程的执行,实现安全本质化和安全良好绩效;按照现场定置管理的要求,加大现场整治,努力作到现场整洁、物品摆放整齐、物流有序的现场环境。

7、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针对基础管理薄弱,各项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到位、不扎实的现状,工作重点放在制度建设上,重新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进行约束;认真总结07年岗效收入分配办法的优缺点,修订完善岗效收入二次分配办法,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完成公司下达各项任务目标提供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加强班组基础管理工作,加强班组建设,规范各项管理工作。

炼钢部

标杆管理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一种评价自身企业和研究其他组织的手段,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流程有:确定对标内容和标杆、收集分析数据、确定行动目标、实施计划和跟踪结果。

管理标杆有内部标杆和外部标杆之分,外部标杆根据所针对的企业运作不同层面将标杆管理分为战略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类;对标内容也不局限于经济技术指标,管理流程、操作模式等也可以进行对标;平衡记分卡中的财务、内部运营、顾客与市场、学习与成长四大纬度指标均可开展标杆管理。

此外,标杆管理内容要不断创新和扩展,企业不仅要对照标杆分析自身差距和原因,同时也要分析标杆之所以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和做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