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单元计划

六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5、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的误导;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9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圆柱与圆锥

2、比例

3、整理和复习

教学难点:

1、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正确理解和掌握圆柱表面积及体积的推导过程;

3、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85课时

课时安排:

1、负数??????????.??????3课时

2、圆柱与圆锥?????????????13课时

3、比 例???????????..???..18课时

4、统 计??????????????.?.2课时

5、数学广角????????????.??.3课时

6、整理和复习?????????????.46课时

第一章 负 数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确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了解负数的意义及负数与正数的关系。

教学关键:借助一些具体事例,使学生理解负数与正数是具有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关系。

教学时间数:3课时

认识负数?????????????1课时

比较大小?????????????1课时

单元测试?????????????1课时

第二章 圆柱与圆锥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在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教学重点:圆柱体积,表面积计算,圆锥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利用教具,学具进行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经历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时数:13课时

课时安排:1、圆柱??????????..7课时

2、圆锥??????????..3课时

3、整理和复习???????..2课时

4、单元测试????????..1课时

第三章 比 例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能够运用比例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4、能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原理,并能把简单的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两个量的变化情况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2、能从比例知识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正、反比例

教学关键:理解正、反比例意义,认真分析两个量的变化情况 教学时数:18课时

课时安排: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3课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5课时

比例的应用??????????????.5课时

整理和复习??????????????.4课时

单元测试???????????????.1课时

第四章 统 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掌握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与作用,能正确描述统计图中的数据。

2、使学生能正确地制作统计图,充分利用统计图的特征准确,合理,规范地反映出有关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针对统计图提供的数据不清问题,能提出质疑和修改建义,提高制作统计图的技能。

2、在运用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探究过程,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正确描述数量变化情况

教学关键: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统一标准

教学时数:2课时

课时安排:

扇形统计图???????????1课时

折线统计图???????????1课时

五、数字广角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有关问题。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增加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2、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教学重点:分配问题与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教学关键:结合具体事例,认真分析发生的现象,揭示内在规律。 教学时数:3课时

课时安排:

分 配??????????????1课时

抽取游戏?????????????1课时

节约用水?????????????1课时

六、总复习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牢固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运算律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解决有关的问题。

2、使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解决简单问题。

4、进一步掌握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

5、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交流、应用、巩固等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数学知识,发展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3、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4、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

5、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能积极参与回顾、交流、整理等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4、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教学重点:

1、数与代数的知识及解决问题

2、几何形体的知识及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1、对所学的知识系统化,融会贯通。

2、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并灵活的求途径。

3、发挥教材的内在智力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学关键: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时数:46课时

 

第二篇:六年级下数学计划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任智研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 “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材分析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和比例两个单元。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

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有关数据可能产生误导的内容。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利用统计图表虽便于作出判断或预测,但如不认真分析也有可能获得不准确的信息导致错误判断或预测,明确对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客观、全面的分析的重要性。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从而学习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6人,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有上进心;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还需不断端正;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还有个别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数学有很大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五、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提高要求,不购买其他复习资料,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六、课时安排

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负数(3课时) 第一至二周

二、圆柱与圆锥(9课时) 第二至五周

1.圆柱????????????????6课时左右

2.圆锥????????????????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比例(14课时) 第六至九周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4课时左右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课时左右

3.比例的应用?????????????5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自行车里的数学?????? ?????1课时

四、统计(2课时) 第十周 节约用水???????? ???????1课时

五、数学广角(3课时) 第十一周

六、整理和复习(27课时) 第十二至二十一周

1.数与代数??????????????10课时左右

2.空间与图形?????????????9课时左右

3.统计与概率?????????????4课时左右

4.综合应用??????????????4课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