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经典诵读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一年级经典诵读与识字教学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一年级语文教研组

内容摘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和基本精神。在识字教学中要遵循大语文观,寻找规律,在识字中体验快乐;要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结合生活实际,说写结合,提高语文素养;要创设平台,提前阅读,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关键词:低年级、经典诵读、识字教学、教学媒体、体验阅读成功

一、小学一年级经典诵读与识字教学提出的背景: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有着较重的识字任务。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之一。尤其是低年级,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所以,优化识字教学,打下扎实基础,对中、高年级语文教学,甚至学生的终身教育都是大有益处的。在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让学生去挖掘识字的方法和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体验识字的乐趣,从而乐于识字,进而主动识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语文教材,一个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让孩子多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提前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本册教材中,要求学生认识最常用的、出现频率最高的汉字400个。再加上孩子们在学前已有的识字基础,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

据教育专家归纳,在众多的识字教学体系中,有随文识字、集中识字、注音识字三大影响较为广泛的教学体系。我们根据自己教识字的经验,觉得可以算是“随文识字”了。不过,这一点,我们过去没有总结归纳过,也没有想到居然这还算是一种教孩子识字的方法。既然专家将之归纳为三大教学体系中的第一种,我们想,这也许有它的科学性。我们理解,所谓“随文识字”,就是让孩子在阅读中识字,不是单独教孩子认字,更不是为了教他识字而机械识字。因此,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我看到一个统计: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儿童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3―8岁是儿童形象记忆的最佳年龄,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提出,这个年龄也是儿童学汉字的最佳时期。8岁以后,形象记忆的发展就变得非常缓慢,记忆同样的内容需要多花6―7年的时间,错过这一时期,给儿童造成的损失有时是终生无法弥补的。6―12岁是儿童最佳阅读期。因此,让孩子尽早阅读,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非常有益。

专家还指出,七岁前就学会阅读,就会练成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边阅读、

边思维、边领会。教育专家经过对众多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以及学习成绩优异学生的统计分析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多数都是早读者。他们并非因为是天才而阅读,而是因为阅读而使他们成为天才――早阅读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育、智商提高,也促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从而造就了“神童”和巨匠。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自小爱阅读而长大不爱学习的孩子。

阅读能够开阔孩子的识字范围和识字量。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尽早读书。“寓识字于阅读之中”是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方法,让孩子识字与阅读同步发展,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阅读能力是儿童学习的基础,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根基,更有益的是,阅读能提高他们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提高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对汉字的认识。

既能识字又能提高语文素养是我们年级组在今年的教学工作中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认为单纯让学生记住某个字形,字音,不在具体的环境中应用,体会字的使用效果,将加大学生的记忆负担,消极学生识字的兴趣。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研究传统识字教育的诸多优势,尝试着寻求合适的途径将经典诵读引入到识字教学中;

2、研究当今识字教学的优势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3、研究将经典诵读引入到识字教学中,创建出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4、将经典诵读课的教学与低年级课外识字有机结合,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培养学生自主识字、阅读的能力。

5、尝试快速的将课本要求的400字学完,以方便学生加大阅读。

三、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 一年级在经典阅读中增加识字量;

2.在“经典阅读中诵读、积累背诵经典语句;

3.运用所学的字写句子,能够做到看图写句,或者是出示情景并能够用经典重的句子加以解释。

4.能够讲出与“经典诵读”相匹配的故事,并从故事当中学到一定的道理并指导自己的行为规范;

5.将经典诵读中所认识的课外字做成识字报,并举出在日常生活中的哪些地

方见到过这些字。

6.开展识字大比拼活动,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是识字好宝宝。

四、课题实施的过程与方法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刚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就要认识大量的抽象的汉字,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可见识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让低年级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为此,我除了在语文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外,我还结合学校的“经典诵读”课题,想方设法在经典诵读教学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识字的快乐、收获识字的喜悦。

一、利用《三字经》识字,体验识字乐趣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着“记字难、遗忘快、不会写字”的现象。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静不下心,坐不住;二是刚入学不久,一打开课本就是大量的生字,识字任务重。这就决定了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地识字,就要充分地运用国学经典进行辅助识字教学,因为“三字经”制作的光碟集图像、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这样一来既可以充分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识字,又可以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识字效率。请看以下课例:

在《识字3》一文的识字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利用课前学生已诵读过的“三字经”,他们已经通过诵读《三字经》认识了大量的字。而《识字三》正好是《三字经》里面的内容,所以在识字教学时学生比较乐于学,兴趣浓厚。当我提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活跃,识字效果很好。

实践证明,利用诵读《三字经》让学生进行识字,为小朋友提供识字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欲望,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因为《三字经》好读易记,将识字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并赋予学生爱的教育,对学生今后的日常行为规范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认字是很重要的,因为许多生字都是学生在诵读《三字经》时认识或巩固以前认识的字,而《三字经》又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读本,如:人知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个字、三个字一起读,朗朗上口,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给识字过程带来了乐趣。为此我采用每天利用午读的二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三字经》,并诵读《三字经》形式多样,如:比赛读、表演读、谁是背《三字经》的小能手、谁是识字大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小朋友诵读三字经的兴趣,使学生的识字量大增,这样在识字教学中学生已经在诵读《三字经》

时认识了许多字,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印象,所以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容易接受,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快乐。

二、利用《弟子规》识字,收获识字快乐

古人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必须运用多种直观手段,创设形式多样的教学条件。为此,在一年级上学期,我开展了诵读《弟子规》与补充部分《三字经》活动。同样采用每天利用早读的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弟子规,并要求学生每节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每天的语文家庭作业我也布置学生回家诵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引导学生在读中认字、在读中识字,在读中记字,在读中理解字义,在读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提升了识字能力,收获识字的快乐。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经典教育,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从小大声诵读经典,养成每天坚持诵读经典,识字的好习惯。这样用了一个半学期,学生便把《弟子规》背诵完,不仅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了一千五百多字,而且让学生自幼就敦厚好学、通达事理、孝敬长辈,可谓一举多得。

三、利用古诗词诵读,提高识字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在低年级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其次,可以让孩子们接受优秀文学的熏陶,提高孩子们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古诗词诵读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孩子们识字的持久热情。

记得有一次,我第一次教孩子们学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看着孩子们认真的可爱的样子,我灵机一动,便把在书看到的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孩子们听:

一个小孩儿,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儿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他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 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

孩子们听得入迷。在背诵时,孩子们兴趣盎然,很快就把诗背了下来,并默写出来,每个字都写得那么工整,漂亮。

此后,我多次利用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再引导孩子们在诵读中识字,孩子兴趣高,识字的效果也很好。

四、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识字

识字教学需要课本,但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教材向课外延伸,把学生学习生字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最常接触最多的中华经典《弟子规》里的内容、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醒、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勿变??还有广告牌、商标、报纸、商品包装,商标等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广告牌,商标、报刊,商品包装物,还有各种杂志,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学生识字的最好材料,让他们收集起来,并杂抄在本子上。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爸爸妈妈或者查字典读一读,并记住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等等,这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老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的热土。

五、开展丰富多彩识字活动,激发识字乐趣

低年级的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果只是用单调的方法识字是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识字效率也会降低,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采用学生最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引导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识字、记字。特别是诵读比较难理解的经典读本时,更应该要想方设法创设识字的氛围,进行编儿歌、猜字谜、开火车等形式进行教学,这样既调动了学生诵读的积极性,又提高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1、猜字谜的游戏。

当学到《弟子规》中的“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时我告诉学生给他们猜两个谜语“不上土堆”,“耳朵总是很好使”,他们很快就才出了怀与聪两个字。又如利用儿歌识字,因为儿歌朗朗上口,生动有趣,容易记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抓住字型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全”字,大王头上有一人”。教“星”字,“星星宝宝那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等儿歌进行识字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识字兴趣,巩固学生所学的汉字。

2.开火车的游戏。这种游戏可以较大地检查学生的识字效果。通常在诵读《弟子规》时进行,我会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弟子规》,提高识字效果。一开始,我会让开头颂读《弟子规》的学生当火车头,这个学生就会说:呜呜、轰轰,火车、火车往那里开?全班同学会说:火车、火车这里开、这里开,指名

回答的学生会说,我的火车往左开、往右开、往前开、往后开,然后读《弟子规》,如:“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一人接一句诵读,学生兴致很高,而且形式多样,给经典诵读中带来了乐趣,在经典诵读中渗透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果。

在儿童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最具有智慧性和文学性的经典读本,并通过诵读大量的古代文化经典,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自幼陶冶高雅情趣,使孩子们敦厚好学、通达事理、胸襟开阔、人格健全、明理诚信、孝敬父母,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特别是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渗透识字教学,并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就可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从中获得识字的快乐,进而提高孩子们识记字的效率,巩固了所学的生字词。此举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六、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结论

1.在经典诵读中识字可以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进而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有利于高年级教学的开展;

2.在经典阅读中识字可以让学生了解、体会字或词语应用的语境,提高语言的标准性;

3.在经典诵读中识字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了语文知识;

(二)思考

经过访谈我们发现,在经典诵读活动中识字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值得我们实验教师引起重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时间分配问题。虽然应试教育是过时的教育理念,但是现有阶段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仍然是成绩。所以教师在开展的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分配到经典诵读的时间较少。所以一学期下来,整本文献阅读的可能性较小。另外,很多时间教师不舍得将自己的课上时间利用起来领着学生诵读,而是安排在课下,这无形当中加大了学生的负担。

2.经典文献中的字大部分较偏僻,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概率较小。所以不利于学生的巩固。所以我们认为孩子在阅读中识字的前提是挑选阅读的书目,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3、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识字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对特殊学生的研究,有待于加强个案研究。

总之,本学期开展的在经典诵读中识字研究扩展了学生的识字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仍存在上述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与研究。

 

第二篇:小学识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识字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