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方案的总结

社工方案的总结

一曲折的过程

我们组的名字是梅友组,听起来就像是没有组,但是这个名字感觉没有团结感,所以就改字不改音起了这个名字。事实证明我们组是挺散的,在第一节课讨论中我们组员都挺安静的,只有一两个人在讨论感觉他们在孤军奋战。歌德说:“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许多现实的事例证明,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团体,甚至一个部门,如果仅仅依靠领导的殚精竭虑而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响应,这个团队不是有效的团队,仅仅依靠某一个或某几个所谓的精英人士孤军奋战,而没有大军团的协作与支持,这个团队也是注定要失败的。所以在后期工作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还好的是在要交作业的前期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了错误,在最后的关头我们团结合作,按照各组员的特点分配好每个人的工作,才使得我们踏出了第一步工作。在讨论过程中我们讨论过要换主题,因为感觉我们的主题很难实施,无从下手,但最后我们决定不改了,因为我们要克服困难。我们清楚每个方案都是有困难的,我们不能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所以我们迎难而上。虽然做出来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但是那是我们集体努力的结果,对于我来说还是觉得很高兴的,起码我们踏出了第一步。不管结果如何,我们努力了,我们勇敢了。

二方案的计划与实施

第一步------去北门通过小摊贩了解他们对城管的看法

我们的主题是树立城管形象,就如上面所说的我们的方案有点难以施展,我们全组的人员都找不到别人做过的方案,所以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该如何开始。尝试过程是一种甜蜜,一种温暖,一种苦涩,尝试是成功的第一步,有尝试,才有成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中的第一次,无论成功与失败,它都是一段深刻的记忆,是永远都抹不去的。所以我们迈出了我们的第一步------去北门通过小摊贩了解他们对城管的看法,在过程中我们三个人一组,一个人问问题,一个人记录,还有一个人拍照。在我们讨论出去时我们要注意我们出去的时间,不能选在他们会很忙的情况下出去。还要提前想好问什么问题,不能临时问,要做 - 1

-

好前提工作。着名作家张洁在她的一篇散文里说到:“找到了水源却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初想这是多么的无知。可过了一段时间的沉淀后在想,却发现它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做好准备在出发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前期的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它决定了我们的第二步该怎么走。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要介绍我们的身份,在干什么,态度要温和,交流过程中要微笑用语要文明。我们第一步只是了解他们对城管有什么偏见,当遇到有对城管想法偏激的我们不能打断他们,让他们诉诉苦,只要做好一个聆听者,不能反对他们的观点。当他们的观点正确时我们可以进一步交流,当遇到想法偏激时我们可以保持沉默。在心理学上有这样的说法:自我价值是个体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评价;自我价值保护是一种自我支持倾向的心理活动,其目的是防止自我价值受到否定和贬低。由于自我价值是通过他人评价而确立的,个体对他人评价极其敏感。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投以肯定与支持;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他人则予以疏离;此时可能激活个体的自我价值保护动机。所以我们在交流中要体现他人的自我价值,才能让他人对我们交流他们的想法,才能方便我们下一步的进行。在交流中我们还要注意平等原则,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

第二步------到宿舍了解同学对城管的看法

对城管有不正面的理解的不知小摊贩们,还有我们身边的人们。因为我们只是从媒体中了解城管,很多人对城管的看法都是很偏激的。在媒体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某某城管大队暴力执法,打人,胡乱扣押公民私有财产等一系列恶行。所以大家的想法也是很重要的。

第三步------了解城管的工作和在工作中的难处

要想认同某人必须了解某人从而理解某人,了解城管,我们先从他们的工作性质和对象谈起。城管的工作性质是关于本市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规章,治理和维护城市管理秩序。城管主要是负责城市市政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执法方面

- 2

-

的工作。所以我们要先找到寮步的城管,了解他们的工作和在工作中的难处,正确看待城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不能盲目的相信城管,也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要做好中立的人,不一边倒。

第四步--------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

第四步我们打算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没有等级之分,城管不能穿制服参加这个交流。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可以再这个平台里畅所欲言,因为每个身份都有它的难处。在交流中大家要文明用语,不能打断别人的看法。

我们的方案计划到这里,再下面的工作要看看第四步的效果,再看看下一步应该怎么进行。

三在方案实施的收获

在整个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些东西是在课堂中学不到的,要通过实践然后己思考后才能的出。比如说一团结就是力量。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小组成员一起造就的,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想成为好的集体只能是痴心妄想.那么想要完成一项大工程的工作也是痴心妄想。落篱之下独木成林焉能存在?根也好,好汉也罢,古今中外单凭个人的力量能称王的,没有见到过.只有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成功.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团结.

在过程中我们还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信任,当我们还没有到北门调查时我们想过我们可能会被他们拒绝。当我们想好怎么应对时,一交流才发现他们是多么的可爱,即使在提问过程中有人来买东西。但他们还是很乐意的解答我们的提问。有了他们的配合,我们才成功的完成了我们的初计划。 四我的反思

在一开始由于我们组没有一个组长搞到整个组就像一盘散沙。所以在过程中有一个领导者是极其重要的,在团队中,领导是整个队伍的舵手,掌握着大的方向,领导者相对于领头羊。他是一个团体的的核心,服从他的命令,可以让团队在最优配置下高效合理化运行。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选好一个组长相信我们会更好更快的完成。出来的效果也会更好。

其次我们需要热情,在讨论时我们要将我们的想法讲出来,如果大家一开始就做在一起开始集思广益,积极参与进来,每个人都发表想法,我相信我们可 - 3

-

以做的更好。

再者我们要有时间观念,做事不要一拖再拖,赶出来的东西不是极品,精挑细选才会出好东西。

五我的改进

在访问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我是多么的渺小。在这个活动中,如果单靠我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依靠团体。所以我们要有团队精神,要学会和团队里的人更好的相处和交流,互帮互组。

在讨论中我还需要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讨论中好几次我都有很多的想法,但是由于我个人比较胆小所以都没有提出来,通过这次我意识到在讨论过程中,不用担心有人会不喜欢,因为那只是一个想法,如果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我们的小组是沉默的,我们的小组将会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下次一定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

书到用时方恨少,通过这次活动。我认为我还需要了解更多的事实,还要读更多的书。那样才会和他人有更多的话题,说出来的话也不会过于肤浅。读更多的书才不会连总结别人的话都不会。我要利用好城院有个大图书馆的优势,读多点书,增长自己的见识。

- 4

-

 

第二篇:社工个案总结

向日葵训练营个案

一、案例概况

XXX的个案工作,是社区工作者在走访调查时发现的。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自卑、人际交流和学习成绩方面的问题。社工通过协调XXX周边的相关资源,争取到了她的家人、同学、朋辈的支持,经过对XXX多次的心理辅导,邀请他参与小组活动,在增强他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拓宽人际交流面,融入朋辈群体,帮助他从自卑、不愿主动与人交流的内向男孩,变成了积极参与班级活动、愿意主动与同学交往的活泼少年。

二、案例背景

XXX,男,20xx年4月出生,小学文化,目前就读于紫微小学四年级,家住XXX小区XX幢XX单元XX室。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XXX和母亲汪某一起生活。汪某是安徽人,七年前就来XX定居,她的姐姐也来到XX工作,目前汪某没有稳定工作,主要是帮助姐姐做生意。汪某非常关心XXX,对他的生活照顾地事无巨细。父母的离异使XXX产生了自卑心理,加上性格内向,胆子小,又缺少父爱关怀,非常依赖母亲,除了上学基本和母亲不离身,导致XXX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学习成绩也较差。

三、问题预估

(一)过低评价自己,自卑、缺乏自信心。

原因分析:

1、自我心理暗示。幼时父母离异,家庭突遭变故,给案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他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与普通孩子的不同,总觉得别人在他背后议论他。

2、有一定社交障碍。案主有轻微口吃,平时不与人主动交流,性格内向,在人多的场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与人交流时表现出胆怯和畏缩。

3、学习成绩较差。较差的学习成绩使案主自觉比不上其他同学,变的更加自卑。

4、缺少父爱,和父亲的引导,使案主缺少“男子汉”的气概,长期依赖母亲,缺少面对突发情况的自信心。

(二)学习成绩较差。

原因分析:

1、母亲过于溺爱孩子,导致XXX依赖性较强,自我学习的能力较差。

2、不喜欢和人交流,和老师、同学关系较冷淡,不会主动向老师、同学询问,导致恶性循环。

四、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培养案主的自信心,提高沟通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提高自我认识,正视自我的优缺点,树立其对自我的认同感,从而增强案主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心理辅导、小组活动等方式,增强案主与他人接触的勇气和能力,鼓励案主尝试着结交一些新的朋友,学会融入集体和社会当中。

2、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使案主学会全面地和客观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学会正确的、积极地去面对现实而不是逃避。

3、促进与案主母亲进行沟通交流,改善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减少案主对母亲的依赖性。增强案主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能力。 五、理论支持

1、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 Therepy) 是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通过为求助者创造无条件支持与鼓励的氛围使患者能够深化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并且回归本我,患者通过

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矫正自身的心理问题。治疗不应仅仅着眼于眼前的问题,而是在于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以便使他们更好地解决未来可能面临的问题。人本主义疗法有三个原则:理解、沟通、关注。

2、人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与能力,而且有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内在动力(动机、需求)和潜能。所以,要对人的本性、潜能抱有乐观的态度、十足的信心。深信每个人都可以自己挖掘、发展自己的潜质,要以当事人为中心,使案主独立自决,达到自我实现。

3、案主的自我观念评价偏低。不能自信自主,自我形象感低,自我评价较低;“理想我”与“真实我”、自我感觉到的我与别人眼中的我之间不一致而内心冲突矛盾、焦虑困苦,而自我否认、逃避,形成恶性循环,陷入困境。

六、介入过程

(一)第一阶段(接案阶段):

在第一次走访中,社工用一种轻松、愉悦的谈话方式,大致了解案主个人的基本信息、家庭的基本情况及其所面临的困难。在交谈中发现案主表现自我,在社工和他母亲交谈时,自己在一旁独自玩耍,没有加入到交谈中,对我们的主动交流反应冷漠,且有一定的戒备,在说长句时能感受到案主有轻微口吃和表达障碍。在交谈中还发现案主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没有母亲陪同不愿意参加外出的活动,并且参与度不高。在随后的两次走访交谈中,社工用诚恳、友好的态度,积极鼓励案主表达情感,在加深的交流中引导案主认识自我的缺点,表达自我的需求,引导案主认识自我。案主慢慢地由冷漠相对,转变为接受,能在交流中较清晰地表达自我的需求。初步建立了信任关系。

(二)第二阶段(介入阶段):

1、为了让案主更好的接受社工,我们采取较多的方式是面谈交流,在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了解案主的性格、习惯。设身处地的案主角度去思考问题,真实地理解案主的想法。用真实的理解让案主感到温暖和尊重,减少介入过程中的对抗、消极状态。

2、帮助案主提高自我认同感,提升自信心,在沟通过程中发现案主的优点及时指出,同时鼓励案主积极表现自我的能力,在过程中以倾听、关切、鼓励为主。同时邀请案主参加活动小组,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增加案主和其他人员的沟通交流频率,提升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小组中,社工要积极关注案主,鼓励案主积极发现,展现自己,不论表达的成效如何,都要予以鼓励,增强案主的自信心。针对案主的轻微口吃,社工鼓励他多说多交流。

在学习方面,社工要和案主的老师和同学了解案主平时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指导案主改变不良的习惯,改进学习方法。鼓励案主多向老师提问,多和同学交流,在和同学的交流互动中提高学习成绩。

和案主的母亲进行个案访谈,社工要将案主取得成绩、一些心理感受和想法反馈给案主的母亲,使得案主母亲认识到孩子的心理需求;工作员要倾听和记录母亲对案主的看法和评价,运用同理心一方面体谅她作为单亲母亲照顾孩子的难处,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她教育孩子不恰当的方法如过度关注等,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改良建议,如多给与案主一些自我的空间,让案主自行处理一些事情,提高案主的适应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减少对母亲的依赖性。

(三)第三阶段(结案阶段):通过案主母亲、朋友、同学处了解到的情况,社工发现案主与他人的交流情况了很大改善,能主动和人进行交流,在班级活动主也表现出积极性和主动性。和人的交流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需求表达清晰。在学习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外出参加活动时不在畏缩,过度依赖母亲,能放开胆子参与到活动中。能够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正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情况,积极面对挫折,对社工认为,此阶段适合结案。

七、服务成效

经过对案主12次的面谈服务,社工运用了心理辅导、参与活动等形式,让案主逐步加

强自我认识、发现自我潜能,让案主通过改善“自知”或自我意识来充分发挥积极向上的、自我肯定地、无限地成长和自我实现的潜力,以改变自我的适应不良行为。

通过与小组成员的沟通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朋辈关系,让案主在与人交流中成长进步,并乐在其中,逐步习惯和人交流;通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教导,培养案主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本次服务除了社工与案主的直接面对面的访谈外,还将案主的母亲、朋辈、老师等资源等整合在一起,这有助于案主缓解和摆脱内心的胆怯和自卑,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在服务过程中,案主展现出渐进的进步。一开始他见到陌生人冷漠、胆怯,不喜欢主动交流;基本不参与没有母亲陪同的活动,在服务后期的他能与社工交流顺畅,和小组其他成员沟通良好,勇于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表现自己的优点;在小组中,案主和其他小组成员成了好朋友,和同校的朋友一起上下学,相处非常愉快。

八、专业反思

(一)母亲的引导教育,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催化剂,对孩子性格形成具有强烈的影响。母亲不光要照顾好孩子,还要引导孩子独立、自强,培养孩子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良好的朋辈关系,有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朋辈关系有助于案主获得他人的认同,提升自我认识,实现自我价值,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形成健康的社会性格。

(三)社工的态度和方法决定着个案的成功与否。社工应该设身处地的从案主角度去思考问题,本着真诚、平等的态度,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和案主访谈,坦诚的交流是深入探究问题使案主自由表达感受的前提。社工和按住处于平等的地位,以朋友的方式进行无设防的交谈,让案主在温暖和尊重中,提升对问题的自决能力。社工应该学会让案主剖析自己,让他亲自去面对一定的现实,培养其面对现实的能力,学会在遇到挫折时从多角度出发去思考,学会向外界求助,学会正确、客观而理性的分析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单亲家庭的孩子敏感脆弱,面对父母的离异,本身有较强的自卑感,但这种自卑他们不希望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待他们,社工在和单亲家庭孩子交流访谈中应表达无限的关爱与准确的共情,而不是“同情”,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获取他们的认同,介入他们的生活。

相关推荐